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德国知名性格咨询专家、语言学家、权威分析师西尔维亚洛肯经典作品!她的“生活中的性格心理学系列”作品《内向高敏者》《性格拼图》《内向心理学》出版后都成为畅销书,广受好评,成为热门公众话题。2012年8月,她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并于同年获得德国“年度演说者”殊荣。多年来,她陪伴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走向成功,其中包括企业领域、科学领域的领导者,还有经理人、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自由工作者与创业人士。

忠于你的优势与需求,适性而生!扎实好过浮夸,深刻的内容胜于华丽的词藻,独立作业胜于团队协作……请你诚实对待自己的优势和需求,并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应对策略,自信地当个内向者,发展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安静且有力地发挥影响力,这个世界需要内向的你!并非每个外向者都擅长社交、自带光环,内向者也绝不是完全无法应对演讲、销售、主持会议、领导团队等任务。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内向者完全可以在重要的事情上,不动声色地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将生命引向更丰沛、更自由的方向!


【内容简介】

这个世界需要内向的你!

在这个外向者主导的世界中,有许多让内向者头痛不已的场景,比如演讲台上、谈判桌上、会议室中、社交场合等等。

本书作者西尔维亚·洛肯博士也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说话总是细声细语,但她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知名的性格咨询师,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还荣获了德国2012年度*演说者的殊荣。

洛肯博士发现,由于内向者的优势通常表现得低调安静,所以常常被忽略,其实它们可以在沟通中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无论在交流中还是共同生活中,*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之后尊重这些需求。”

对于善于倾听、分析性思考、共情的内向者而言,天生就具有一种特殊的社交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去关注周遭的人们以及这些人的需求。

请忠于身为内向者的自己,不仅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更要诚实对待自己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你就能安静地发挥影响力,达成你想要达成的事。


【作者简介】

西尔维亚·洛肯

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在德国学术交流资讯中心(DAAD)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独特的工作经历让她对性格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2003 年起,她开始专为性格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做咨询工作。

事实上,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多年来,她陪伴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成功。她认为内向和外向是一个高度多元的话题,领导者可以利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异,提高合作与深化关系。

她与丈夫育有一子,居住在波昂及柏林,来往于德国与美国文化之间。她总是不停地在寻觅好书、精彩的谈话对象以及吉光片羽的智慧。


【媒体评论】

成功属于擅长展现自我、登得了台面的人──至少许多人是这么想的,然而成功未必只能这么高调。本书作者是一位明显的内向者,在书中她要告诉你,内向安静的人用不着扭曲自己,只要懂得善用内向的潜能,便可化阻力为助力,达到你想要的成功。

──法律论坛Legal Tribune Online

现在能有一本专为内向者量身打造的职场工作策略,真是太好了!

——德国《情绪》杂志

这是一本内向者的求生手册。

——德国《计算机周刊》


【目录】

序 言 你其实并不孤单

导 言 好的沟通首先是自我认同

*部分 在内向—外向曲线上找到舒适区

*章 你是内向者吗?

事实上,每个人都具备内向与外向的特质,并拥有灵活转换的空间,能够在这条曲线中找到舒适区。

第二章 内向者的优势

由于内向者的优势通常表现得低调安静,所以常被忽略,其实它可以在沟通中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第三章 障碍是需求的引路人

障碍通过需求的形式,成了塑造个人沟通风格的绝佳指引。

第二部分 如何安静地发挥影响力

第四章 安静的陪伴者——如何与外向者亲密相处

尽管我们在内向—外向曲线上的舒适区域有所不同,我们还是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第五章 温暖的共情者——如何将性格差异转化为团队优势

内向型领导有一种特殊的社交能力,因为他们会去关注周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需求。

第六章 社交优势——如何构建轻松舒适的氛围

内向者拥有特殊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让交际更自在,同时构建起舒适的氛围。

第七章 平和有力的谈判者——如何克服对冲突的恐惧

请善用你善于倾听、分析与持之以恒等优势。在谈判过程中,它们可以帮你克服对冲突的畏惧。

第八章 神情自若的演讲家——怯场并非内向者的专利

根据演讲训练师的统计,约有75% 的人会恐惧公开登台。因此,从比例上看来,怯场其实并非内向者的“专利”。

第九章 低调的深度思考者——如何应对会议的突发状况

内向者*的障碍或许在于如何掌控议事进程。当遇到有争议、离题或分心的情况时,如何将议事拉回主线,这的确是一门艺术。

后 记 世界需要内向的你


【前言】

序言 好的沟通首先是自我认同

我是西尔维亚·洛肯,一个内向的沟通咨询师。这也许有点不寻常,毕竟,内向的人好像就应该“宅”在家里,整天黏在计算机前,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大嚼外卖比萨。然而,“宅”不过是人们对内向者的某种刻板印象,其实成千上万的内向者各有不同性格。

我喜欢与人打交道,这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使命。可是另一方面,在历经一整天的喧闹与交流之后,我还是需要时间独处,给自己充电。尽管我热爱我的工作,但还是无法像我外向的同事那样,能从面对研习班学员、听众或见习讲师这样既活泼又紧张的工作中获取能量。可是为什么我要把内向特质作为一本沟通书籍的主题呢?事情是这么开始的:

内向者需要自己的沟通手册

对于我的职业而言,进行沟通训练是件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我却一度对沟通训练全无兴趣。倒不是因为训练内容让我倒胃口,事实上,研究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始终是我的兴趣点之一。真正让我意兴阑珊的,其实是那些训练人员,也就是我的同事。对我来说他们总是显得太吵、太表面。我逐渐意识到这确实是个困扰着我的难题,于是我开始思考(内向者喜欢思考,且经常思考),究竟是哪些具体因素导致我反感我那些同事?那些站在台上的人表现得未必比我好或比我差,但就是有所不同:他们只会把我的实际需求不痛不痒地轻轻略过!许多人都大言不惭地自诩精英,用“佼佼者”“领军人物”“行业精英”来自吹自擂,我自始至终都觉得这样太膨胀了。正是在这些训练活动中我得到了不少启发,确定了自己是另类的。

对于我的动作,教练会说:“请再夸张一点!”对于我的谈话风格,教练会说:“请再多一点攻击性!”至于我的授课,教练则会说:“请再增添一点能量!”这一切都让我局促不安。不论是夸张的手势、具有攻击性的谈吐,或是在演讲中霸气的展现,都与我的个人风格格格不入。更何况,到目前为止我从未被诟病,相反,那些内向的客户与研习班学员非常喜欢我的演讲与课程,我也很喜欢他们。他们举止恬适,鲜少轻举妄动,而且大都心思缜密、很有逻辑。当我把我*爱的客户类型描述给我(非常外向)的教练听时,她说:“哦,原来你喜欢冷静的人!”她说得没错。当我还是研习班学员时,我就很享受与思考方式类似的人密切合作。我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并没有一种沟通训练适合我和我喜欢的客户,换言之,目前没有针对内向者的优势与需求量身定制的沟通训练。

我希望能够借这本书,将这一大漏洞填补起来,并通过针对内向人格特质所设计的研习、演讲与训练,来实现这个目标。好的沟通应以认同为本,这一点我始终奉为圭臬。只有在能认识自己并与自己融洽相处的情况下,我才能顺畅地演讲、交谈,在网上和真实生活中成功地与其他人相处。然而,内向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不禁扪心自问,并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沟通习惯。此外,我也在相关文献与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不少启发,后来我还带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对我的客户进行了实地观察。

结果十分有趣。我发现,内向者在沟通时往往会表现出两种特质,我将它们分为“优势”与“障碍”。并非所有的内向者都具备这些特质,但许多人确实如此,而这正是他们得以一展所长的基础!

在这些特质中,“优势”自然是明确的优点,但“障碍”是不是缺点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因为倘若我看清了自己的障碍,我便更能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例如,与家人或朋友在一起时,我往往会突然感受到抽离的需求。长期以来我都认为那是自己不合群的表现,可是如今我明白了,萌生退意其实是完全合理的需求,它能帮助精疲力竭的我重新找回能量。我不再称之为弱点,这就像外向者比内向者更需要回到人群中,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变弱。

我在此诚挚地建议你:认识自己的优势与障碍,将它们当作一辈子的好朋友。此后你便能将逆境转化为顺境,安静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尽管人际关系有不同的类型,但你每次都可以问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1. 内向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善加利用哪些优势?
  2. 内向者在这样的情况中该注意哪些事情?

本书中,你将读到上述问题的解答,不仅如此,我还将它们整理成适合的方法,便于你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你从本书中能得到什么?

本书将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境阐释上述两个问题,包括职场上、生活中、正式与非正式的场合、近距离与远距离的关系中、公开演讲与商务谈判中……每一段内容皆以内向者的视角出发。倘若你是内向者,本书将帮助你更好地适应这个外向的世界,让你在重要的事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倘若你比较倾于外向,在阅读本书之后,你会对周围的内向者有更深的认识,包括伴侣、亲朋好友、同事、领导、合作伙伴等,进而重视他们的优势。

万一你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不是内向者,就用*章的小测验确定一下。本书能让你将读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情况中,你将不断发现问题。当你可以自行解答这些问题时,它们也将带给你进一步的帮助。请你把握这个好好认识自己的机会,并从与他人的沟通中获益。

本书以内向者偏好的思考与沟通方式为依据,由内而外,首先从个性分析出发。在*部分的导论及概述中,你将认识内向者的优势与障碍,我建议你*好从这部分着手,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与第五章,将综观个人生活和职场领域,进一步说明对内向者有益的特质,以及他们该如何利用这些特质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内容会告诉你如何将这两个领域塑造成“满足内向需求”的状态。接下来,你将了解与他人互动时该如何发挥优势、清除障碍。我会特别强调在亲密关系、商务谈判、团队会议、公开讲话等方面,内向者*重要的优势与障碍是什么。在阅读过*章,完成了测验并对自己有初步概念之后,你就能妥善评估在不同情况下你的哪些个人特质是举足轻重的。

你也会在不同篇章里遇见我的一些内向的研习班学员与训练师(我会做匿名处理)。我将借助他们的故事,阐述内向者如何在不同处境下善用自己的优势。我期盼着,在你阅读本书时,他们的经验能带给你勇气或力量,让你去尝试专属于内向者的沟通方式。

忠于自己,撼动世界!

根据相关记述与分析,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物都是内向者。促使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无非就是忠于自己——忠于包括内向在内的所有特质。因此我由衷地建议大家:请忠于身为内向者的自己,去做适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事情,你将安静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改变这个世界!


【免费在线读】

内向者的社交优势

内向者拥有特殊的优势,可以让交际更自在,同时构建起舒适的氛围。这些优势就宛如一种社交资本,是展示内向者*好的出发点。由于内向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往往有优异的表现,所以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有哪些事情内向者多半能做得特别好。

优势四:善于倾听

倾听是内向者在与人交谈中格外擅长的事情之一。比起外向者,内向者较少依赖对话者的反应与肯定,更喜欢收集印象与信息,而对此*好的工具莫过于洗耳恭听。一方面,对于内向的对话者而言,能被倾听是件美好的事。由于能得到对方的关注,自己便有充裕的空间,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表达意见,而自己所说的也都会被对方所感知。另一方面,由于外向者喜欢在交谈的过程中慢慢整理思绪(相反的,内向者却喜欢表达经过缜密思考与精心整理的想法),因此倾听同样也有益于外向者。

倾听有许多层次,*好的是能够同时做到两点:首先,倾听者*好不要抱持先入为主的想法,而应该好奇于他人究竟说了些什么。换言之,倾听者应该既不囿于成见或俗套,也不显露出无聊的感觉。其次,倾听者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换言之,在对方说话时,倾听者不会忙着构思自己接下来想说的话。在倾听之余*好能借助刻意且适当的眼神接触来突显关注(不过,这种在倾听时所表现出的特殊关注无法长时间伪装)。真正的倾听可以让你展现出个人的存在感,其强度甚至超越运用肢体语言去展现。请你为自己具备了这种优势感到高兴,因为这是许多外向者煞费苦心才能得到的!

在本章开头我们所提到的那位安妮,她先前一直不太清楚自己所拥有的这项优势。如今她已能驾轻就熟地将倾听到的自觉融入表达中。这一点表现在她会兴致勃勃地追问某些重点,或是积极地探索某些内容。安妮发觉,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她自己的谈话内容变得更为充实,就连与他人的互动也得到了改善!

以下是几个例句,能帮助你将听到的内容利用在建立互动上:

从倾听到真正的交流

“你刚刚提到(你曾与这家公司在科隆举办过一场会议)。怎么样(你觉得满意吗)?”

“在你(为波昂辩护)之后,我得重新考虑一下(我们在科隆的会议)。”

“我的脑海里还一直萦绕着你所说的话:‘这件事真的这么重要,必须在一年之前就开始计划吗?’”

优势五:安静

虽然身处于骚乱、喧嚣的环境里或是面对神色紧张的人,内向者往往容易感到不舒服或不自在。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同样可以将安静带进互动里,创造一个既舒适又轻松的氛围。安静的内向者可以通过为沟通减速,赋予倾听、思考与谈话所需要的空间。

不过前提是,身为内向者的你必须要将安静视为一种优势。倘若你真心认为谈话时迅速的反应、开展新话题的活力,或是许多肢体动作是可取的(这些都是典型的外向者行为模式),那么你很难正向地赏识自己的安静风格。

安静可以表现出自信与从容

当你慢条斯理地说话或行动时,便是给自己留出了空间和余地,让自己能从容不迫。专门研究“地位信号”的专家认为:能保持安静的人,便会表现出自信与从容,从而在整体上呈现一种尊贵的姿态。

然而,实现这种强大效果的前提是,在互动中你所做或所说的一切必须具有针对性,且目标明确。在真正内心安静的状态下,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它意味着:你的一举一动(无论是眼部、手部还是脚部)不但具有开始与终结,而且是有动机的。此外,你的陈述要完整,给人一种你对自己所说的事知之甚详的印象。

安静能使对话者放松

在一般的社交场合里,大约会有30%—50% 的参与者偏向内向型。他们与安静的人谈话会感到格外轻松,因为对方不但没有压迫感,当自己需要思考或是想要寻找适当的措词时,对方甚至会耐心等候。这与你的情况不像吗?在西方文化中,短暂的停顿是*被低估的一种对话方式。

闲聊对许多人来说是件苦差事,他们在与陌生人社交时容易感到不舒服。因此,当遇到一位像你这样说话和缓,甚至还能允许暂停交谈的谈话对象,其他的内向者以及许多的外向者都知道要珍惜。内向者典型的既从容又柔和的谈话风格可以在互动中创造让人轻松的安静,进而使众人减轻因各种状况所带来的压力。

就连外向者也能受益于安静的谈话对象,他们可以获得一个能够表现自己、与人对话、畅所欲言的平台。与外向者相处时应谨记:必须格外明显地表现出倾听的态度,例如通过眼部或嘴部的些微动作,点头、简短的搭腔(就像在通电话那样),针对性的反问等。别忘了十分认真地接触对方的眼神。

安静能保持能量

第三项“安静红利”有益于你自己。内向者会因为与他人互动而大伤元气,此时如果能精打细算地减少珍贵气力的流失,那可是再好不过。

借助内心的安静你完全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比起漫无目标、慌乱、被动地反应,降低与他人互动的速度与压力会让你明显撑得更久。此外,你还能通过专注(优势三)将精力集中起来,换言之,心平气和的你可以将心力聚焦在你认为有意思或有意义的人与事上。

在社交场合中利用内心的安静

在社交场合中,请利用你内心的安静,因为我们往往会流露出实际感受,而不是表现出我们*想表现的一面。

肢体策略:

心理策略一:你是有选择的!

请牢记,你是在自主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是你自己决定要参与这场社交活动的,是你自己决定要与谁交谈多久,也由你自己决定何时要离开。没有人会去计算整个晚上你与多少人互动或是做了些什么。

带着这样的想法,你便是个自主的行为者,不会再去哀怨自己是半推半就。这样的心态调整可以使你在准备阶段就拥有如释重负的平静,因为何去何从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完全由你来决定。如此一来,你也能传递给他人一种信息:你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不论是对于你的人际关系,还是对于你的自我价值感都有帮助。

心理策略二:是你(也只有你)决定了自己的目标!

在参与社交活动之前请先定下具体的目标,好让自己在活动中有可遵循的方向。此举不但可以为你的行为赋予意义,更能让你的安静展现出自信与尊贵。

不过前提条件是,目标必须对你具有吸引力,而且是你能力范围所及的。因此,请不要苛求自己去做些非常辛苦甚至不值得付出心力的事!

以安妮为例子,她在工作方面的社交活动有这样几个目标:

如你所见,安静之中的确蕴含了许多力量!不过,内向者在闲聊与社交活动中所能享有的好处还不止于此。以下这个优势可能是你与其他许多内向者所共同拥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