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深入专业的探究精神,上海市实验学校《特需课程》提供了系统化的实践经验与案例。


【内容简介】

该书基于上海市实验学校的特需课程构建与发展经验,关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潜能的发展差异,以特需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为着眼点,探究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特需课程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形成开展和评价个性化教学模式较为丰富的思路与方法,为满足当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案例与经验。


【作者简介】

陈兴冶,上海市实验学校副校长,曾任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青联常委,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生导师,浦东新区高中信息科技学科带头人。曾获2018年度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园丁奖。

主编《中学数学问题的算法实现——高中信息科技的程序设计应用》,参与上海市及省部级课题各1项,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第九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市级课题和项目各1项。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CSSCI两篇。


【目录】

*章 课程背景 1

*节 特需课程的产生3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及发展 6

一、国外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及发展 7

二、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及发展 14

三、上海市实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 22

第二章 特需课程的理论基础及校本理解 27

*节 特需课程的理论基础 29

一、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29

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33

三、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多元性、差异性 35

四、理论基础对特需课程构建的启示 39

第二节 特需课程的校本理解 43

一、特需课程的内涵 43

二、特需课程的设计 44

三、特需课程的特质与类型 47

四、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设计 49

第三章 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设计 51

*节 学校“*”——重构教学环境 53

一、创设多元学习空间 55

二、营造和谐人文环境 69

第二节 学生“特需”——重塑学生角色 73

一、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领域 75

二、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77

三、师生共同管理学习过程 79

第三节 内容“特设”——重建内容结构 81

一、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 83

二、创造性思维课程的设计 85

第四节 教师“特定”——重置教师定位 89

一、观察与分析学生 90

二、师生互动 91

三、重置环境与智力支持 93

第五节 过程“特施”——重组实施策略 94

一、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94

二、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实施的保障机制 99

第六节 评价“特制”——重制评价体系 100

一、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划分 101

二、从评价项目过程的角度划分 102

第四章 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实践 105

*节 三维校园主题动画创作 107

一、 背景108

二、 课程实施 108

三、 课程反思及改进 117

第二节 键盘优化研究 118

一、 背景 118

二、 课程实施 119

三.课程反思及改进 130

第三节 操作系统研究 131

一、 背景 131

二、 课程实施 132

三、 课程反思及改进 143

第四节 “上实中心”APP 143

一、 背景 144

二、 课程实施 144

三、 课程反思及改进 149

第五章 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评价及展望 151

*节 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成效评价 153

一、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文献研究 154

二、 特需课程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 157

三、 特需课程评估体系的构建 159

第二节 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总结反思 163

一、 特需课程的整体性设计 164

二、 特需课程的科学性实施 165

三、 特需课程的专业性准备 166

四、 特需课程的成果化推广 167

第三节 信息技术特需课程展望 168

一、 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 168

二、 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发展观 169

三、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新需求 170

后记 171

参考文献 1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