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推荐1.孩子调皮淘气,你就只会大声训斥?孩子功课做不好,你就只有大发雷霆一个招?总用暴力威慑去教育孩子,只能表现你的无能和愚昧!孩子需要的不是暴力,而是爱,爱才是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

★推荐2.孩子虽小,却也需要尊重。你能俯下身子,孩子才能挺起胸膛。妈妈是孩子的老师,你给他什么样的教养,他今后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想让孩子出类拔萃,成为领头羊,你不做个好妈妈怎么行。

★推荐3.孩子脾气大、爱发火,也许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宽容不等于纵容,关爱不同于溺爱,如何让孩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个妈妈都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推荐4.教育需要温度,妈妈要拒绝冷暴力。妈妈对孩子的冷漠、置之不理,会重重伤害孩子的心,让孩子变得冷漠甚至自闭。多些鼓励,少些苛责,孩子才能更好地形成独立的人格。


【内容简介】

如今这个时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摒弃。对家长,尤其是跟孩子关系比较亲密的妈妈们来说,运用智慧和爱意去教育孩子,比采取批评式的教育方式更能收获孩子的心。

《心平气和当妈妈》介绍了妈妈们养育孩子时应该持有的正确心态,总结了妈妈们心平气和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列举了翔实的案例,从多个角度为妈妈们答疑解惑,希望能帮助妈妈们培养出品质优秀、健康自信、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作者简介】

周云炜,青年作家,自媒体人,一位为梦想和家庭努力打拼的白领妈妈,从事图书出版行业7年,出版了很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忙碌的生活并未让她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她反而从书中借鉴到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通过文字的形式对读者倾囊相授。著有《斯特娜夫人自然教育法》《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孩子的好品质》等多本教育类书籍。


【目录】

1章  妈妈爱孩子,就别情绪化

妈妈说的话,影响孩子一生 002

带着爱说话,孩子才更听话 005

糖果的诱惑,谁的错? 009

妈妈态度消极,孩子也不会积极 013

打骂式教育,容易使孩子变得暴戾 017

妈妈性情温和,孩子才会更有出息 021

惩戒无界限,孩子有阴影 025

妈妈太严厉,孩子缺乏安全感 029

批评孩子,坚持对事不对人 033

2章  低姿态交流,和孩子“平起平坐”

沟通之前,先和孩子交朋友 038

尊重孩子,不做“独裁专制”的妈妈 045

不宠不骂,和孩子“平起平坐” 050

人无完人,学会向孩子认错 057

学会尊重,别给孩子贴标签 061

3章  多鼓励、少否定,孩子也有自尊心

为了孩子的健康,吃饭时变训斥为鼓励 068

孩子做不好,妈妈别嫌弃 072

当众进行批评教育,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076

当众鼓励,提高孩子的自我感知力 080

孩子自卑时,家长的赞美是良药 084

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089

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093

试着间接赏识自己的孩子 097

4章  放宽心去爱,给孩子规则以外的自由

尊重孩子,将孩子当作自由的个体对待 102

赞许孩子的决定,给孩子选择的权力 106

妈妈不包办,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品质 110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梦想 114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主见 117

5章  爱而不溺,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溺爱不是爱,而是赤裸裸的害 124

学会对孩子说“不” 129

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厌恶学习 133

冲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136

6章  不要高压逼迫厌学、成绩差的孩子

孩子厌学,妈妈要自我反省 142

盯得越紧,孩子成绩越差 145

望子成龙没有错,但也得看实际 150

当心耽误了家中的“小天才” 155

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孩子去读书 159

7章  冷静应对“糟糕行为”,引导孩子走向正轨

孩子对着干的,妈妈要冷静对待 164

孩子爱撒谎,妈妈要正确引导 168

孩子自私自利,妈妈要及时纠正 172

孩子任性、蛮横,妈妈要了解原因 176

孩子天性调皮、爱破坏,妈妈要合理利用 181

孩子爱“偷东西”,妈妈要及时沟通、教育 184

孩子孤僻、不合群,妈妈要积极引导 189

孩子“磨蹭”,妈妈要先学会接纳 193

8章  这些话,千万不能对孩子说

“看看人家的孩子,比你强多了” 198

“我不会原谅你” 203

“看你还敢不敢顶嘴” 207

“妈妈不爱你了” 213

“你这笨脑筋” 217

“你可真是个死脑筋” 222

“你真没礼貌,不懂事” 225

后 记  229


【前言】

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觉得不打不骂,孩子长不大、成不了才!这条传统教育中的“经典语录”千百年来一直被父母们牢记,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家长把“打骂教育”当成教养孩子的法宝,实在是错得离谱!打骂教育很容易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不但会妨碍孩子成才,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妈妈走进职场,参与到职场竞争当中,回家后还要面对家庭琐事,她们的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对孩子的耐心也少了很多,她们常常从自我出发,不允许孩子出半点差错或有任何异议,让孩子感受不到亲子之情,经常处在不安和焦虑之中,体力、智力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支持,孩子逐渐变得冷漠、孤僻、仇视、攻击性强、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灵创伤很可能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根源。打骂教育造成终生遗憾的例子数不胜数,孩子不堪忍受轻生者、离家出走者、失手打伤孩子者大有人在。

现代社会崇尚人性化教育,这个“人性化教育”并不仅针对于教师,更针对于与孩子接触多的妈妈。很多妈妈虽然意识到打骂孩子不对,却又选择了吼叫、冷暴力等方式对待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就已经被妈妈训得不敢开口说话了,以至于后来孩子做很多事都偷偷去做,让妈妈看不到,甚至因此而酿成大祸。不顾管是赖床、不写作业、玩具乱放、做事拖拉、调皮好动,还是见人不爱打招呼、顶嘴等,都会成为妈妈朝孩子乱发脾气、大吼大叫的导火索,每次和孩子吼叫完,妈妈也会后悔、自责,可仍然忍不住下次再吼孩子。虽然吼叫不过是一分钟的事,对孩子的伤害却很大,经常朝孩子吼叫,不但会疏离亲子关系,还会让孩子变得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缺乏安全感。

还有的妈妈虽然不吼叫孩子,却会采取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直接一两天不和孩子说一句话,甚至直接冷漠地说:“别叫我妈妈,我不是你妈妈。”让孩子以为妈妈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暗自神伤,变得冷漠或自闭、自虐。

可见,妈妈的喜怒无常,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有多大。其实,很多时候,妈妈面对孩子犯的“每个孩子都会犯的错”时喜怒无常,只是因为孩子是弱者,容易被控制,缺乏对孩子的包容。

古语由于“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调皮捣蛋、天生成绩差的,妈妈的温和引导,通过故事委婉地教导,给孩子适当的自由,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孩子自然就会逐渐明是非,辨真假,体谅妈妈一片苦心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心平气和当妈妈,你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免费在线读】

糖果的诱惑,谁的错?

孩子犯了错,作为妈妈,你是选择跟他讲道理还是冲他发怒、吓唬他?是否觉得孩子小,不用顾及孩子的感受、想法,不考虑孩子的年龄?

田恬今年四岁了,有着一口健康的小白牙,这得益于妈妈平时对田恬零食和糖果的控制。田恬的妈妈以前是一名营养师,但是后来因为田恬的出生,她便辞职在家专心带孩子。

其实田恬还是很乖巧的,妈妈不让她吃什么她就不吃。但是有一次家庭聚会,田恬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吃了一块巧克力,从那之后几乎每天她都会吵着闹着要吃巧克力。每次和妈妈去逛超市时,她总是站在巧克力货架前不肯走。没办法,妈妈只好给她买了一盒巧克力,并告诉她每天只能吃一小块。

有一天,妈妈在厨房做饭,刚一出来,就看到田恬的嘴边黑乎乎的,凑上去一闻,就知道是田恬又偷吃巧克力了。这已经是田恬一个星期以来第三次偷吃巧克力了。妈妈很生气,当时就冲着田恬怒吼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知不知道巧克力吃多了牙齿会坏掉?”田恬被妈妈的吼叫吓到了,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从那之后,妈妈再也没给田恬买过巧克力,去逛超市时田恬也不敢跟妈妈要巧克力。一次,妈妈的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送给田恬一盒巧克力,田恬馋得直流口水,但就是不敢开口跟妈妈要。等客人离开之后,考虑到田恬前几次的表现,妈妈着实不放心,便将巧克力偷偷地藏在了书柜顶上。书柜大概有两米多高,妈妈想这下田恬怎么也够不到,毕竟她的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

哪知,田恬早就将妈妈的一举一动看在了眼里。一天,趁着妈妈在厨房做饭,田恬将书房的门关好,偷偷地踩在凳子上踮起脚尖抬起手够书柜顶上的巧克力。哪知巧克力没够到,田恬却一个不稳从凳子上摔了下去,手臂当时就骨折了。

田恬歇斯底里的哭声惊动了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妈妈赶忙跑到书房,看着倒在地上的田恬和开着门的书柜,妈妈心里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她赶忙抱起女儿打车去医院,可田恬一路上却带着哭腔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我没有要拿巧克力……”

田恬的胳膊上打着石膏,眼角带着泪痕睡着了。那一晚,妈妈却失眠了。虽然自己不让田恬吃巧克力是为她好,但是之前对田恬的怒吼导致了今天悲剧的发生。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喜欢吃糖,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妈妈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用怒吼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可能会走向另一个——偷偷吃糖,而这其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就出现了,即孩子很可能会为了“偷”糖,避开妈妈而做一些危险的事。比如,案例中的田恬背着妈妈去书柜上“偷”巧克力吃,结果引发了悲剧。那么面对处在爱吃糖的年龄段的孩子,妈妈该如何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呢?

1.通过故事告诉孩子过量吃糖的危害

一般来说,十岁以内的孩子接触糖果之后都会产生无法抗拒的喜爱,看到糖就馋得流口水。此时,妈妈如果只是告诉孩子“吃糖是不好的”“吃糖是不对的”“吃糖是不健康的”,孩子可能根本就听不进去,甚至不知道妈妈在说什么,或者认为妈妈只是夸大其词、吓唬自己。此时,妈妈不妨通过某某孩子(身边的,孩子认识的)吃糖导致蛀牙疼得吃不下饭的案例,让孩子意识到过量吃糖的危害。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则可以通过故事来让孩子明白吃糖的危害,比如《爱吃糖的老虎》等。讲的多了,孩子自然就会逐渐意识到过量吃糖是不对的,这样他再伸手拿糖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点顾忌,而不是肆无忌惮地吃糖。

2.每天都有适量的糖摆在明面上

孩子的天性就是大人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越好奇,越想跟大人对着干。而妈妈可以每天把糖果摆在明面上一些,让孩子看得到、吃得到,但是要和孩子讲条件,比如,“吃过水果之后才能吃”“吃过早饭之后才能吃”“吃完糖果之后要刷牙”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糖果对孩子牙齿的危害,还能减轻孩子对糖果的好奇心,慢慢地,孩子就不会那么喜爱糖果了。

3.发现孩子偷吃糖果要及时制止

如果妈妈发现孩子正在偷吃糖果,千万不要急着怒吼,妈妈可以让孩子把嘴里的糖果吃掉,然后拿出他藏在口袋里的糖。这时孩子肯定会咧着嘴委屈地哭。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可以把自己手里的糖果摊出来,对他说:“宝贝儿,如果你不哭了,你可以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放进口袋里,只能选一颗哦!”这时孩子就会停止哭泣,挑一颗自己喜欢的糖。然后妈妈可以把剩下的糖果藏在一个孩子发现不了的地方,再坐下来耐心地告诉孩子吃糖的坏处或者给孩子讲过量吃糖导致蛀牙的故事,让孩子产生牙疼感。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喜欢的那颗糖果对他的诱惑力就没那么大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