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被欺骗,被误解,被伤害。

彷徨过,迷茫过,焦虑过。

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我们总会在前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全彩四色印刷,随书附赠精美“青春治愈系”明信片。


【内容简介】

一个从未出过国门的年轻女生,被中介“骗”去丹麦成为了一名Au pair(互惠生),她该怎么办?

本书描绘了作者在与丹麦家庭相处过程中的一系列东西文化碰撞,通过一个个或心酸、或温暖、或难过、或幸福的小故事,展示了一个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孩,是如何一步步撕下“迷茫”“彷徨”等青春式矫情标签,完成从迷茫无措到豁然开朗的蜕变过程。


【作者简介】

安盼利,自由撰稿人,旅居海外的留学生,爱生活爱动物,永远元气满满给读者以勇气,著有长篇小说《世界和你都刚刚好》《不灵道长》等,作品常见于《新青年》等杂志。


【目录】

*章 北海以东,我是孤独的异乡人

  1. 50℃区间的童话之都,哥本哈根
  2. 森林里有座糖果屋
  3. 所有的馈赠,都有代价
  4. 我在霍尔特的秋风里,四处流浪
  5. 做一个去超市购物不看价格的人
  6. 听说你们中国人爱吃狗肉
  7. 这世界,比我想象的还要温暖一点点
  8. 成长,就是不断地自我挣扎
  9. 巧克力是饥饿少女的魔鬼
  10. 熟悉这座城市,从爱上公交开始
  11. 谁没有当过一个窘迫的木头桩
  12. 征服我,一颗糖就够了
  13. 对不起,我们要解雇你
  14. 好在故事从来峰回路转

第二章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1. 你到过一个陌生又似曾相识的地方吗?
  2. 愿世上所有的孤单,都有温暖相伴
  3. 心事和梦想,说给朋友听
  4. 午夜的末班车与风中的拥抱
  5. 鲜花与亲吻,生活与爱
  6. 时间从不兜售后悔药
  7. 我是个不懂交通规则的中国女孩
  8. 蛋炒饭,中国胃自救指南
  9. 养边牧是一件挑战主人智商的事情
  10. 一次不愉快的网购经历
  11. 被外国人搭讪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12. 那个超级爱“脸书”的菲律宾女孩
  13. 当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羡慕你
  14. *封信,写给相遇
  15. 丹麦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16. 勇敢的少年和懂事的大人
  17. 当你无力改变规则的时候请适应它
  18. 突破自我,好像也没那么难
  19. 我是没有水晶鞋的灰姑娘
  20. 没有哪份工作是不辛苦的
  21. 你可以开车接一下我吗?
  22. 所有的老人都曾年轻过,所有的年轻人都将老去
  23. 我可以原谅你,却再无法忘记
  24. 难度系数一颗星的丹麦语等级考试
  25. 一起用餐吧,中国菜征服世界
  26. 你也被老板要求做工作范围外的事吗?
  27. 当全世界都为我放慢脚步
  28. 食物是一场乡愁
  29. Merry Christmas
  30. 新年快乐说给朋友听
  31. 感恩生命里的每一份善意
  32. 流落哥本哈根机场的中国互惠生
  33. 遇见丹麦的漫漫长冬
  34. 时光的尽头,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35. 在丹麦看医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36. 我不是为了钱
  37. 信任危机,你欠我一个道歉
  38. 警报声响起的复活节
  39. 给丹麦人尝试中国偏方
  40. 春暖花开,语言学校生活结束了
  41. 如果理解不能相互
  42. 我的人生,只听我自己的
  43. “你来自哪儿?”
  44. *次异国过生日,像个落难的公主
  45. 丹麦人眼中的中国
  46. 我有故事,你要换吗?
  47. 午夜哥哈火车站上演着百老汇
  48. 感性与理性:卡尔家提前终止合约
  49. *后的晚餐,全世界晚安

  1. 在一个个“*次”中长大
  2. 给三个宝宝换纸尿裤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3. 山丘与原野,暮色蜿蜒
  4. 愿孤独的灵魂都能得到安放
  5. 万物复苏,光明总会穿过黑暗
  6. 在人世的荒芜里,生根发芽
  7. 付出才懂幸福来之不易
  8. 音乐与滑雪的国度——奥地利
  9. 行走在冬夜的冷风中,再见皮特
  10. 全剧终,霍尔特深夜里*后的告别拥抱
  11. 归国旅行,来自世界尽头的温柔海风
  12. 葡萄牙之旅: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13. 雨夹雪的诗意——米兰
  14. 告别仪式:哥本哈根,邂逅更好的自己

  1. 所有的来日方长,都成了遗憾散场
  2. 真正意义上的独旅
  3. 在自己的荒芜世界,做*忠诚的信徒

附录

  1. 丹麦互惠这件事
  2. 互惠生DIY攻略

【免费在线读】

告别仪式:哥本哈根,邂逅更好的自己

*后,让我用互惠结束几年后写的一篇文章作为结尾吧,就当哥本哈根互惠的故事的告别仪式。

哥本哈根的四季更迭像极了成长中的少女,一半春光灿烂无限一半冬日阴冷漫长,也像极了这座城的人,溢于言表的热情却裹着一层疏离。

No.1 远离尘嚣

刚抵达这片令我向往的土地时,正值初夏。旅居在一座普通小镇,看起来却别样风情。红瓦白面的别墅,宽阔的街道稀少的行人,停下脚步望一望这里,左眼一片林右眼一片花。

小镇每户人家的墙都用1米多高的冬青做成,院子里都是草坪也会种几棵松柏。隔着冬青墙可以看到邻居家蔷薇,还有几株樱花。

我的屋前有棵盛开的七叶树,清晨被鸟叫声吵醒推开窗伸懒腰时,呼入鼻腔的新鲜空气便带了丝丝清香。有阵风吹过花瓣簌簌下落,地上则像铺了层雪。树上有松鼠跳来跳去,院子里偶尔有棕色狐狸穿梭。

与国内拥挤的公车不同,这里的公车总是空荡荡。在这儿生活的初期我觉得坐公车是一种享受,即便意识到坐过站,非但不会焦虑反而会激动,因为车窗外沿途的风景让人仿若置身于宫崎骏的动画里。湛蓝的天棉花糖般的云,一望无际的蒲苇,黄色的野花,甩着尾巴吃草的奶牛。直到天色渐晚,公车缓缓停在一栋小区前,我都没舍得按一下扶手上的Stop键。

一段时间后,我又开始享受每天清晨去森林跑步,迎面而来的跑步者总会笑着对我说God morgen(早安),湖里的天鹅总在扑棱翅膀水鸟则在清洁羽毛,小木屋前的那片田野总会有少女练习骑马,还有那棵百年老树下墓志铭总在诉说着孤寂。有时会牵着老狗遛弯,累了坐在一把长椅上眺望,斗折蛇行的小路与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则尽收眼底。

纵然有红尘三千烦恼,在这里片刻间也化为过眼云烟。

No.2 浪漫温暖

若做一个北欧相貌排行榜,丹麦人摘得桂冠则实至名归。精致立体的五官白皙的肤色高挑的身材,无论男女都会让人多看几眼。但丹麦女权主义盛行,男生看起来大多为暖男女生看起来多像高冷女王。

我经常看到推着婴儿车散步的超级奶爸,经常看见手持鲜花与香槟从超市出来的男顾客,也经常看到房东包揽家务,太太则一杯茶水一本杂志慵懒地窝在沙发上消磨时光。

看到这些小细节,总会令人忍不住嘴角上扬。一段感情中性别平等相互尊重是何等重要啊,而这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像当地人那样,闲暇时我喜欢环镇骑单车。因为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所以不用担心被机动车撞到,经常遇到骑行者离弦之箭般从我身旁呼啸而过。深秋时,还会听到车轮飞速轧过落叶的嘎吱声。

每次骑车累了,我会到火车站旁的快餐店吃块Sm.rrebr.d (丹麦的开放式三明治)喝杯热拿铁,找个靠窗的位子看人来人往。天气好时总会看到街对面那名流浪汉,他穿着破旧的衣裳一边喝啤酒一边晒太阳。兴许是太嗜酒了,他就把长长的胡子编起来,防止酒粘在上面浪费掉。有时会和他四目相视,然后各自一笑。

如果小憩后仍觉得累,我会把单车推上公车选择坐车回家。这时,我时常会在公车站牌遇到一名瘦小的丹麦老太太,她每次都是刚从Netto购物完毕,然后冲着我慢慢讲丹麦语。明知道我听不懂,她仍笑着讲个不停,像极了我慈祥的奶奶。

即便有一颗冰冻三尺的心,也早被这里一点一点捂热。

No.3 电影剪影

很多人会觉得丹麦语发音拗口语调声音,我却为其痴迷。

语言学校的同学们,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职业,不管大家学习丹麦语的目的如何,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当地。语言沟通是了解一种文化*有效的方式。

每天*快乐的事,莫过于听丹法混血的老师讲课。不同的学校氛围,不同的授课方式,都是我学习的动力。三个月我除了拿了丹麦语一级(*级)证书,还认识了很多朋友。

我会坐二十分钟火车带不同国家的朋友,到哥本哈根市区深处吃*正宗的豆浆油条;也会在哥本哈根中东超市买大白菜萝卜,再去中国超市买鱼丸红薯粉火锅底料,约了朋友到家吃火锅;*多的时候是在走街溜溜弯。

哥本哈根的城市建筑融合了旧时哥特风和现代简约风,历史感浓重。走街上*多的怕是行为艺术了。有阿拉伯打扮的人盘腿坐地,仅用手中一根木棒悬空支撑另外一个人;有浑身涂满金色颜料的人扮演雕塑;有抱着吉他弹唱的流浪歌手;还有老年人组成的流浪乐队。每每看到这些场景,我总会热泪盈眶。我猜正是这里艺术的多元化,艺术形式的自由化,才得以让丹麦文化流行世界吧。

每次看完守望大海的美人鱼雕塑,我总会迫不及待地去Nyhavn(新港)。去看一眼鳞次栉比的楼,看一眼吃饭交谈的人们,看一眼往来的船只。和朋友坐在港口喝杯咖啡吹吹风,总会有这是电影场景的错觉。

其实哥本哈根处处是风景,每个角落都是百老汇。

No.4 交换故事

在哥本哈根生活的时间久些的话,每个人都会爱上这里的大大小小的Loopemarked(跳蚤市场)。我更是喜欢在周末背着包穿梭不同的小镇,只为交换故事。

跳蚤市场,退休老人面前摆着各种古董瓷器,在职父母会摆一些小孩的旧衣服,一些学生会摆一些旧书籍,还有小朋友摆着自己的旧玩具。来这里淘货的不仅有收藏家,也有开二手店的时尚买手,也有单纯只为找人聊天的人。

我曾淘到几张1946年印有孙中山头像的邮票,不同颜色不同面额;曾淘到一付粉色雕花的首饰,据说摆摊者讲是其祖母留下的;也曾淘到过几张发黄的旧明信片,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但我相信上面依旧承载着美好祝福。

我也摆过摊。一些我从淘宝代购穿起来不合身的衣物,一些我买的旅行攻略书和丹麦语字典,还有一些不再喜欢的装饰品。犹记得那件复古针织条纹蝙蝠衫挂出后,一名丹麦中年女子立马驻足,她摸了摸手感又看了看款式,似乎在考虑她穿上合不合适,踟蹰片刻她请我帮她拍张照看了效果,*终才满意地买走。也有女生拽着男友惊喜地凑了过来,她被那双马丁靴吸引,迫不及待地试穿再买走。

正是人们用物品交换着故事,跳蚤市场才成了丹麦人生活的一部分。

将近两年的时光,在这座城,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看到过流连忘返的风景,而我每一次视线所及之处都是一个故事。你们说会不会正是如此,安徒生才创作出风靡全球的童话呢?

这是一座让人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的城,即便你孑然一人,即便你没有爱情亲情友情,你仍会找到自己的归属——那个更好自己。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