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作者郑春英,高级茶艺师,人社部茶艺课程主编,多次担任茶艺比赛裁判长,在中国茶艺界资历极深。副主编陈昌宋,中国茶叶品牌十强之一的御茶园创始人,在茶业界口碑很好。


2.内容丰富。本书从中国茶艺的起源讲起,全面梳理了中国茶艺文化,从文化中挖掘中国茶艺的精髓,再精细讲解中国茶艺流程,不仅教你泡一壶好茶,更教你修习茶礼、组织茶会。


3.图片有意境。本书图片大多为专门拍摄,虚实结合,意境悠远,文化气息浓郁,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对于茶艺学习者,也是很好的参照。


4.本书硬皮壳精装,全铜版纸彩印,风格端庄、?重、大?,契合香文化气质,加之作者权威,内容全面,实为馈赠*、典藏之佳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茶文化、茶艺的精装图书,邀请曾出版过多部茶艺图书的高级茶艺师、茶艺教育专家郑春英组织编写。书中内容从中国茶艺的起源开始,回溯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并详细讲解了历经继承与沉淀之后,如今中国茶艺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中国茶艺的发展现状,对新时期中国茶艺的流程、方式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对推广中国茶文化、推广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茶艺流程,提升人们对茶艺的鉴赏水平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郑春英
北京市职教名师
北京市外事学校高级教师,自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茶文化的教育、传播工作。
茶艺高级技师 高级评茶师 高级调香师
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试高级考评委 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试督导
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高级裁判员
2012年 北京市饭店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担任茶艺裁判长
自2013年---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京津冀赛区技能大赛(高职组) 担任裁判长

曾经主编出版的书籍
高教出版社《茶艺概论》(第1~3版)、《茶艺服务》
师范大学出版社 《茶艺与服务》(第1~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华茶艺》(第1~2版)
中国轻工出版社《轻松入门鉴紫砂》《一点茶识》
中国农业出版社《茶艺服务教程——职业化操作与实务》《燃香品茶》
化学工业出版社《买把心爱的紫砂壶》
中国纺织出版社《从零开始学泡茶》、《三步炼成茶艺师》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开发的《茶艺师》数字课程,担任主编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品的《茶艺》慕课、《香趣香识》慕课,均已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线,担任主编

陈昌宋
御茶园品牌总经理
悦系茶生活美学品牌创始人
悦武夷茶生活美学酒店董事长,
2011到2012年度北京市优秀创业(企业)家获得者

涂婷
茗女子学堂创办人
2001年至今一直从事茶文化的研习、教育、传播工作。
精通中国茶艺及日本茶道(里千家)、香道、花道。
高级茶艺技师 高级评茶师
茶艺大赛裁判员 评茶大赛裁判员 茶艺师高级考评员 评茶师高级考评员 高级茶道养生师
为多家知名企业、学校担任茶文化顾问
全国高职业院校京津冀赛区技能大赛裁判 第二届中华茶奥会裁判
全国高职业院校浙江赛区技能大赛裁判 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裁判


【目录】

上篇 茶艺,从中国茶道说起

第1章 “茶艺”—寻找产生的语境

第2章 回溯—茶文化历史速读

“艺”的初定义

文化寻源,因重“道”而倡“茶艺”

茶艺的界定

茶艺的内容

学习茶艺,净心健体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

两晋、南北朝的茶文化

唐代茶文化

宋代茶文化

明、清茶文化

现代茶文化

第3章 觅道—从“茶艺”探寻“中国茶道”

第4章 拆解—茶艺丰富之内蕴

“道”与“茶道”

“茶道”一词首见于中国大唐

古代茶道思想与表现形式

现代茶道思想

中国茶道思想的传播

知异同,透过茶艺学茶道

茶艺涵括的内容

行茶之艺

“艺”与“道”的异与同

茶艺的终极追求—美好的茶汤

下篇 艺精而道明

第1章 茶艺修习分类型

第2章 茶艺不仅重泡茶

第3章 泡茶重点

茶艺各类,条分缕析才能学明白

各种茶艺,重点不同

关于茶艺师职业

鉴茶技艺

鉴水、用水

择具与用具

饮茶与健康

持拿茶具

温具

投茶

泡茶注水

分茶

看茶泡茶,因茶施法

第4章 泡杯好茶

第5章 茶会雅集

用玻璃杯泡茶

用壶泡茶

用盖碗泡茶

老茶煮茶法

点茶法

茶礼

茶会的类型

茶会的元素

茶会的准备

茶会的组织


【前言】

茶艺—以茶可行道


古往今来,中国“茶”崇尚简质恬淡,蕴含着内敛、宁静、朴素的理念,被世人赋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洗胸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茶不只是一片散发芳香的树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的载体,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着传统文化古朴雄浑,感悟着“以茶可行道”的国饮之精华。


茶本无道,道在人心。茶之道,是人在万物生灵中面对自然的人生态度。茶道是有生命的,这份生命力源自茶的包容之美,平和之美,恬淡之美,朴素自然之美,是令人喜悦的美。茶之所以美好,皆因品茶人愿将自己的内心交付于茶与水的滋润交融之中,以心灵感受生命?纷繁与美好。而茶道中的艺也并不只是简单的沏泡和品鉴,而是在整个茶事过程中对所有茶品、器物、仪式和人的崇敬,是人与人、人与器、人与万事万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是映衬在茶艺中的为人之道。对泡茶方式的选择、对茶汤的要求、对茶具的欣赏、以及品茶的感受都是茶艺的组成部分。艺是通往道的一种途经。


泡茶饮茶已然成为现代人远离喧嚣与快捷的生活,放松身心的一种减压方式,因而,茶艺已不仅仅关乎茶艺师。《中国茶艺》这本书,正是想让更多的人清晰地了解茶,理解茶道内涵,爱上茶,享受美好的茶生活。


本书沿袭茶在中国的历史足迹,追溯茶道与茶艺的演变过程,希望读者了解中国茶道的精神与思想内涵,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结合,条分缕析,将茶的方方面面—饮茶的礼仪与风格、不同茶类的沏泡技艺、品茶的方式与艺术、茶会雅集等一一展示在本书中,旨在使读者对茶道与茶艺有个相对完整的认知,更好地享受茶带给我们的所有享受。


有茶,便多了一份雅致,多了一份时间感知的味道。人之爱茶,是一场修行,一盏茶或浓或淡,或并非茶的本色,而是爱茶之人滴滴晕染出的内心世界。


有茶之处,便亦有道。当茶香飘来,停下脚步,回归内心。


因资料与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及作者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不妥与偏颇之处,敬请读者指正。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一些图书的内容,在此表示谢忱。


编 者


【免费在线读】

一、“艺”的初定义
茶艺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陆羽的《茶经》里提到:“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这里的“艺”是指种植。宋代陈师道《茶经序》讲到“夫茶之为艺下矣”,这里的“艺”是烹茶、饮茶之意。
1930年安徽人傅洪编印过一本《茶艺文录》,首次出现了“茶艺”这个词。


二、文化寻源,因重“道”而倡“茶艺”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省一些知识分子迫切希望回归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因此,像剪纸艺术、打陀螺、放风筝、布袋戏、国乐、国书、国剧、中国功夫等传统的民俗活动,一时间热门起来,并俨然成为一种时尚,而*民族文化亲切感的“茶艺”,也应运而生。1977年,以台湾“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主的一批茶的爱好者,首倡弘扬中华茶文化。
为了恢复弘扬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这个词;但是,茶道虽然根植、发起于中国,但到近代,这个名字已被日本所使用,再使用茶道,恐怕会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中国台湾来;另外,“茶道”这个名词过于严肃,中国人向来对于“道”字是特别敬重的,感觉高不可攀,要迅速、普遍被大家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使用“茶艺”二字,“茶艺”一词就这样产生且确定下来了。
1978年,台湾省台北市和高雄市分别组织成立了“茶艺协会”,代表了“茶艺”已初具雏形。1982年9月23日,代表台湾地区的茶艺团体“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核准成立。1988年6月18日,台湾*个正式访问大陆的“台湾经济文化访问团”抵达桂林,20日到达上海,“茶艺”首次在大陆茶界出现。


三、茶艺的界定
1.茶艺的定义
“茶艺”一词是新生的名词,过去和它词意相似的就是“茶道”。“茶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学问。
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2.茶艺的范围
凡是有关茶叶的产、制、销、用等一系列的过程,都属茶艺的范围。例如:茶山之旅、参观制茶过程,如何选购茶叶、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享用一杯茶,茶与壶的关系,茶文化史,茶叶经营,茶艺美学等,都是属于茶艺活动的范围。
茶艺是多彩多姿、充满情趣的生活艺术,想要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茶艺生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利用节假日到茶山去走走,欣赏茶园风光,享受那翠绿的景致和清新的空气,一方面可以认识茶叶,另一方面可以和茶农话家常,了解他们种茶、做茶的苦乐。
在工作之余,能够好好地享受一杯茶,按茶叶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茶具泡出一杯好茶来,细细品味,提升精神生活的境界,认识茶艺美学的内涵,生活更有品位。
茶艺生活可促使人们涉足艺术、文学等文化领域。学了茶艺之后,往往会引发学插花、学书法、学陶艺、学香道、学国乐的兴趣。这些都是与茶艺相关的艺术。


四、茶艺的内容
1.茶艺的分类
1按时间分类,茶艺可分为古代茶艺和现代茶艺。
2按形式分类,茶艺可分为表演茶艺和生活茶艺。
3按地域分类,茶艺可分为民俗茶艺和民族茶艺。
4从社会阶层的角度,茶艺可分为宫廷茶艺、官府茶艺和寺庙茶艺等。
5从茶类的角度,茶艺可分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乌龙茶茶艺等。
2.茶艺的具体内容
茶艺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技艺、礼法和道三个部分。
1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表演的流程、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2礼法是指礼仪和规范。礼法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的要?与技巧等内容。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也有规范的要求。
3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方向,是人生哲学。悟道是茶艺的*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3.“技艺、礼法和道”三者间的关系
技艺和礼法是属于形式部分,道是属于精神部分。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
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4.茶艺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茶艺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山出好茶,清泉泡好茶,茶艺并非是空谈的玄学概念,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茶是和平的饮料,只要心存恭敬,心中宁静,就可以泡出一壶自己喜欢的茶来。就个人而言,饮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扩展艺术领域,这也是“茶”能载“艺”的主要原因。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插花、文人画、工夫茶与清游香,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现代人的生活忙碌

而紧张,更需要茶艺来缓和情绪,使精神松弛,心灵更为澄明。茶艺还可以提供休闲活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冲
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学习茶艺,净心健体茶

艺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茶艺的生命力旺盛,其发展方兴未艾,因为其本身是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内涵为底蕴的。茶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应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学习茶艺至少可以有以下美好的收获:
1.净化心灵
茶原本生长在大森林下,“没有树高,没有花香”,是耐得阴苦、不出风头、紧紧和大地拥抱在一起、随和自然的常绿植物。茶作为一种物质,不管是药用、食用还是饮用,都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茶字由艹、人、木三部分组成。茶叶作为祭品、图腾,显然是种精神寄托与信仰的满足。唐陆羽《茶经》说:“茶宜精行俭德之人。”唐韦应物的茶诗《喜园中茶生》说:“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得与幽人言。”宋苏东坡直截了当地说:“从来佳茗似佳人。”清郑板桥说:“只和高人入茗杯。”茶品、人品往往被人们相提并论。
通过研习茶艺、品茶、评茶,往往能够进入忘我的境界,从而远离尘嚣,远离污染,给身心带来愉悦。因为茶洁净淡泊,朴素自然,茶味无味,乃至味也。茶耐得寂寞,自守无欲,与清静相依。
儒学家推崇仁、义、礼、智、信,讲求自我修养,慎独自重,胸怀大志,标高树远,追求淡泊,耐得寂寞。潜心茶艺,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无疑是茶对人类的贡献。
2.强身健体
茶艺是现代社会的休闲活动,它能促使人身心健康。
首先,茶是*好的保健饮料,养成饮茶的习惯能让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其次,饮茶能振奋精神、广开思路,消除身心的疲劳,保持旺盛的活力。
另外,茶艺活动能够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生活品质。
此外,以茶入菜,以茶佐菜,可发挥茶的美味营养功效,增添饮食的多样化和生活情趣。
茶对于人体的健康有很多好处,现在人们为了从茶叶中获得更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和药效,专门研究和开展茶叶的综合利用,生产出红茶菌、益寿茶、保健茶等。这些产品的开发,为茶艺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饮茶康乐,只有健康的身心,人生才能更美丽。
3.丰富人生
在茶艺这门艺术中,人们可以寻求探索很多东西,因为茶艺涵盖面广,涉及学问精深,每一位茶人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多层面、深层次的自然科学知识。从人的方面来说,茶人既不是工人、农民,也不是商人,更不是服务员。茶人应当是一位真正博学的学者,是哲学家、思想家,是一位既能当工人,又能当农民,还会做服务员的哲学家。因此,茶人应是有学识教养又有道德的令人尊敬的高尚人士。这就是茶艺事业对茶人的要求。
现代人追求美满的家庭和美丽的人生,这一切都可以从茶艺开始。
学茶艺,能促使一个人的思想以高尚和文雅的方式表现在规范的行为上,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
4.美化生活
“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强身健体,丰富人生。因此,以茶为“道”,就是以茶为生活的路。茶道就是生活之道,是生活的一部分。茶艺使人与人心灵相通,弥合鸿沟,促进和谐和了解,使人从平凡的生活中走出来,体会以美德、价值感和充实感。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