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取材于《周日邮报》《周日论坛画报》等意大利彩色画报,共收录200余幅彩色版画及原刊报道12万字。作为目前不多见的可以与法国彩色画报相媲美的中国题材画报,意大利彩色画报时间跨度更长、收录的历史事件更丰富,因此更具历史和出版价值。

《周日邮报》是意大利早期的报纸之一《晚邮报》的副刊,创刊于1899年1月。它以照片和版画为主体内容,20世纪20至30年代成为意大利*畅销的周报,发行量一度高达60万份。20世纪50年代,其中一期发行了130万份,创下意大利报纸发行的新高。1989年停刊。

《周日论坛画报》是《论坛报》的副刊,创刊于1890年1月。1895年*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率先刊登前线士兵的照片,开创了意大利画报刊登照片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在和《周日邮报》争夺读者的竞争中失利,于1969年停刊。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赵省伟:“西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 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

译者简介:

林碧珺:浙江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毕业,译有《这就是我》《七彩猫家族》等书。


【目录】

上册

1899

清朝公使罗丰禄在罗马受到外交部长的接见

慈禧太后接见欧洲公使夫人

闲话清朝:军营

1900

义和团运动

枪杀清朝基督徒

占领大沽口

卡洛托少尉之死

清朝阴影

义和团运动

送别乘“维苏威”号前往清朝的威尼斯海军

义和团运动

招募远赴清朝的远征军

天津—大沽之间的海河岸边,野狗争相撕咬浮尸

李鸿章

7 月14 日,向清朝进发的远征军

意大利驻华远征军司令

巴黎世博会

海军战报

意大利驻华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驻华使馆

从天津至北京

我国士兵在清朝

我国士兵在清朝

我国步兵在清朝

轶事:幸福的清朝纳税人

我国士兵在清朝

我国精锐部队主动发起攻击

清朝葬礼

枪决天津的义和团拳民

意大利军队在清朝

意大利驻华公使萨尔瓦戈侯爵在紫禁城内

洗劫北京

义和团运动

在清朝的抢劫

我国步兵在清朝

1901

在清朝过圣诞节和元旦的意大利士兵

杀害德国公使克林德的凶手被斩首

北京*例判决

清朝掠影:犯人和行刑

连体人

英法士兵的血腥冲突

即将离开北京回国的意大利远征军

从清朝归来

1903

在清朝的欧洲军队

清朝的祭月仪式

1904

意大利移民在东京的悲惨处境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旅顺港内外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俄国军队穿越贝加尔湖

日俄战争

身处远东战场的意大利记者

日俄战争中的景和人

日俄战争:贝加尔湖

日俄战争之朝鲜冲突:俄军自述

洗劫卡尼卡埃

意大利军队在清朝黄村

旅顺港的舰艇决战

战争中的复活节:俄军自述

日俄的先遣部队在鸭绿江发生首次冲突

日本人如何备战:横滨的一场演出

朝鲜境内的海战悲剧

日俄战争:“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的灾难

日俄战争:哥萨克人

日俄战争:5 月1 日鸭绿江上的胜利

风俗习惯:日本人的饮食

在九连城失利战中演奏的俄国第十一军军乐队

日俄战争

旅顺港的电报

日俄战争

日本军舰 “ 初漱 ”号沉没

幽默版欧亚地图

日俄和平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满载士兵的日本运输船沉没

瓦房沟之战

拒绝投降的日本军官和士兵*后切腹自杀

日俄战争

5 月1 日,*批在鸭绿江之战中受伤的日本士兵回到东京

南山之战——日俄两军在水中厮杀

清朝的汽车运动

一条急流冲毁清朝东北地区的俄军驻地

东京电灯

清朝汽车

狂攻旅顺港

俄国将军凯勒被炸死

凯勒将军之死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

日军掀翻俄军大炮

辽阳之战

俄军的阵

旅顺港

俄国预备军赶赴前线

沙皇给即将出征的一支新军赐福

战后的俄国巡洋舰“阿斯科尔德”号

万恶的战争:烟台血战

日俄战争

战争中的恐怖一幕:被处以死刑的清朝间谍

战争之殇:旅顺港的医院

旅顺港历史

日军缴获俄军大炮

清朝东北地区的死者和垂死之人

旅顺包围战中的一幕

日俄战争

日、俄两军的中立地带

日军先进的电台

漫画之战

士兵和水手的战时圣诞节

下册

1905

旅顺港的一支俄国军队

英勇夺取旅顺港鸡冠山堡垒

攻占旅顺港

日俄战争:巨人之战

奉天失守

俄国在清朝东北地区的邮政系统

利涅维奇将军

铁岭火车站的惨剧

1906

屠杀清朝青年的暴徒

英舰上的清朝海员在那不勒斯发生暴动

1907

意美两国海军士兵在上海举行划船比赛

清朝南方的动乱

从北京驾车到巴黎

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

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结束

冒险之旅的终篇:北京—都灵的拉力赛

1908

清朝皇帝登基

1911

清朝的鼠疫

清朝的革命

1920

意大利飞机在东方

中国动乱

1921

流离失所的中国灾民

1922

洪灾

黄河泛滥引发洪水

近期的海盗事件

近期的海盗事件

1923

知府大人的头

逆贼夜潜关帝庙

近期的海盗事件

中国火车大劫案

义和团的俘虏

一次中国历险

1924

印度的中国商店

中国的内战

1925

动乱中的中国

免费演出

从寺庙里到聚光灯下

从中国到加拿大

奇怪的风俗

意大利在天津的租界

动乱的中国

1926

不平静的中国

1927

不平静的中国

遭蛇袭击的中国工人

不平静的中国

中国奇闻

一场衡量意大利人责任感和勇气的考验

中华民国大总统张作霖?

在上海,我国的海军士兵建起一条长达4 公里的防线

炼狱上海

白色恐怖时期发生在上海的一场枪杀

中国革命

意大利炮艇“埃尔曼诺·卡洛托”号

一场发生在中国铁甲列车上的离奇战斗

中国奇事

1928

不平静的中国的一件奇事

警察击垮土匪后解救富翁

1929

中苏冲突中的悲惨一幕

一艘行驶在香港水域的英国客轮夜间遭到残酷袭击

苏军的炸弹径直落在一列向中国东北地区前线运送中国士兵的火车上

1930

雷明道主教被害

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巡逻船遭袭

中国一段民不聊生的岁月

意大利传教士办的学校被摧毁

意大利传教士被土匪绑架

1931

可怕的中国洪水

上海电车工人罢工

中国术士

复杂的中国局势引发的悲剧

1932

毫无恐惧!

国联呼吁中日双方停战

日军轰炸上海

上海激战

传教士在中国

中日上海血战的场景

海上悲剧:黄浦江上的上海难民

中国土匪攻打汀村

1933

中日双方在北京的长城附近展开激战

罂粟种植园

舞台上的骚乱

中国的悲剧

土匪袭击火车

1934

好莱坞片场的一群中国籍群众演员

悲惨的大火

溥仪和一头公牛

前清皇帝溥仪

意大利王牌飞行员德·伯纳第上校震惊上海滩

紧急起飞的英国飞机成功解救出被中国强盗绑架的5 名英国人质

受戒仪式

强盗横行的中国

中国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

1935

孩童为传教士祈祷

1936

今年,北京西山奇异的朝圣景象再度上演

1937

一艘日本汽船的船长被船员们绑在了甲板上

黄种人之间的战争

上海可怕的轰炸场面

中国的战争

日军向北京附近的长城发动大规模攻击

攻打吴淞要塞

日本步兵进军保定

中日战争:上海一处日军军营夜间发生激战

在中国不断推进的日军

淞沪会战

中日两国军队在上海周围的稻田进行惨烈的战斗

战争中的中国孤儿

上海闸北工业区,几支日军巡逻搜查队小心地经过一片废墟

在上海:亚洲大都会的底层社会

中国漆器

溃败的中国军队

上海的中国难民

戴着防毒面具的日本兵小心地向上海市区行进

攻击南京城的日军

中国的战争

1938

运输骨灰的船只抵达日本港口

中国的暗杀活动

日军攻占广州

将广州拱手让与日军前,溃退的国民党军队肆意地进行破坏


【免费在线读】

清朝公使罗丰禄在罗马受到外交部长的接见

我们在上一期报纸上刊登了清朝驻英兼意、比三国公使罗丰禄的照片。自从三门湾事件过后,中意关系便陷入紧张状态。值此时节,罗丰禄的身份就变得重要起来。十二天前,一直居住在伦敦的罗丰禄奉清朝政府之命赶赴罗马,向我国外交部长表达歉意。在罗丰禄抵达罗马的十二天前,北京专门处理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将意大利的照会原封不动地退回了。罗丰禄表示,清朝并不想与意大利交恶,为了表达诚意,他为此次事件向意大利正式道歉。同时,罗丰禄传达了清朝政府的意愿:只要意大利愿意公开表示放弃租借三门湾,中意关系必将更加密切。

彩色插画描绘了清朝公使在罗马外交部与外交部长卡内瓦罗(Canevaro)会面的情景,二人就三门湾事件进行了一番详谈。此次会谈持续了约一小时(罗丰禄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公使身着清朝官服,肥袖宽衣,内衬垂至脚面,头戴红顶黑檐圆帽。同外交部长会面结束后,公使即刻动身返回伦敦。因此,先前“皇帝接见了清朝公使”的消息并不属实。

清朝公使罗丰禄受到外交部长的接见。贝尔特拉梅(A.Beltrame)绘制。

慈禧太后接见欧洲公使夫人

我国外交部长因人尽皆知的三门湾事件辞职。他的辞职使大众对下页的彩色插画充满好奇,勾起了人们了解现状的欲望。插画描绘了欧洲上层社会的一些贵妇受到慈禧太后接见的场景。数月前爆发的三门湾事件在近几个世纪以来还是头一次。然而对于那些不关心三门湾事件的人来说,事件真相对他们毫无意义。直到*近,清朝皇室仍然无条件、无情地排斥所有欧洲国家。以前“野蛮”国家的公使接受召见时只能在门外等候,如今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径直进入皇宫大殿,不过仍要和皇帝保持适当的距离。至于女性,她们一向被视作洪水猛兽,自然更加不能进入大殿了。1889年,年轻的光绪帝载湉掌权后这一情况得到改善,自由之风悄然兴起。然而去年,载湉的姨母兼养母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摧毁了“变革”的幼小萌芽。慈禧太后夺去载湉的实权,再度把持朝政。

这个独掌大权的女人虽说已经64岁了,但仍被视作*一个真正掌握着清朝权力的人。慈禧太后堪比女皇,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德国、英国、俄国等文明国家带着长枪、大炮玩起侵占清朝领土的竞赛时,正是她拒绝向上述国家做任何妥协。但与此同时,她不得不接见以窦纳乐夫人(signoraMacdonald)为首的欧洲公使夫人们。下页图中,慈禧太后坐在台上的桌子后面,右边坐着年轻的皇帝。清朝官员和贵族小姐陪伴着公使夫人们。官员帽子尾部的孔雀翎和贵族小姐佩戴的古怪发饰都使客人感到惊奇。

清朝皇室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严格礼制就此打破,整个天朝似乎行将灭亡。但地球还是围着太阳转,一切如常啊!

欧洲贵妇*次受到慈禧太后的正式接见。根据怀尔德(Wylde)上尉的速写绘制。

意大利驻华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驻华使馆

八天前,有确切消息称,欧洲各国驻华公使及其家人,以及各国驻华公使馆的工作人员均不幸遇难,意大利驻华公使萨尔瓦戈侯爵和他的妻儿也没能幸免,人们佩戴黑纱以表哀悼。然而现在情况似乎有了变化,从清朝前线传回来的消息称:所有外国公使均安然无恙。但愿如此!

萨尔瓦戈年纪轻轻便从事外交工作,因其机敏和出色的能力为人所知,曾驻马德里、圣彼得堡、柏林、君士坦丁堡、开罗。1896年他任意大利驻北京代办,在任20个月后由马迪讷接替。后者因处理三门湾事件不力而卸任,于是萨尔瓦戈在去年6月重回北京,他的妻子卡米拉·帕拉维奇尼、8岁的儿子帕里斯,以及萨尔瓦戈的堂姐随行。尽管公使的安全已经得到反复确认,但由于公使及其夫人没有发出新消息,罗马政府、公使及公使夫人的亲属仍感到十分焦虑。

不知道报纸什么时候才可以窥见希望之光,不知清朝之谜何时才能破解。

意大利驻华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驻华使馆。

在清朝的抢劫

为了追踪报道*近发生在清朝的几场战斗,各国记者纷纷奔赴清朝。新旧时代的巨大差别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媒体人以此为灵感写下了众多新闻报道。在此之前,任何一支部队占领已放弃抵抗的城市后,都会禁止部下抢劫城中财物。如今,抢劫却成为合法的权利、自然的结果,甚至是战争的过程。我们意大利人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外国人曾霸占我国的疆土,*次独立战争失败后,意大利同样惨遭各方强取豪夺。如今这股强盗思想尤甚,越来越多的人愈加渴望得到财富。读到“士兵们击败义和团后,挨家挨户搜刮值钱的东西,甚至还抢走了那些放在废弃的庙里的物品”这类消息时,我们不难想象清朝经历的苦痛之深。现在整座北京城几乎变成了“无主之地”,欧洲人和美国人在比谁抢的东西更多更好。宫殿和寺庙内原本存放着大量东方的传统艺术品。这些世代流传的珍贵艺术品——花瓶、青铜器、陶瓷、精致的橱柜、布、漆器、武器、兽皮,不是被抢走,便是被就地贱卖。

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相信,意大利士兵*没有参与这一类抢劫。因为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本身无疑是错误的。意大利可不想再次赋予战胜者趁火打劫的权利。下页彩图根据照片绘制而成,准确描绘了北京一座宫殿遭到洗劫的场景。其中,印度和俄国士兵的“贡献”*,事实上,他们平素便以善于抢劫而闻名于世。两国士兵都会将刚抢来的东西转手卖出去。一名驻北京的记者写道:北京变得像一个商场。

洗劫紫禁城中的一座宫殿。贝尔特拉梅根据照片绘制。

清朝皇帝登基

清朝没有法典规定皇位如何继承,新皇帝通常是从众多皇子中选出来的。光绪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宣告由年幼的溥仪继承大统,醇亲王辅政。新皇帝的登基大典近日在北京举行。

清晨,军队从紫禁城正门进宫,随后,需要出席典礼的官员也相继入宫。紫禁城内庭中停着350辆马车和为数不少的轿子。

典礼上,亲王和其他官员率先上前向新皇帝以及太后鞠躬,之后再单独向溥仪跪拜,发誓对其效忠。奶娘将小皇帝身上的孝服脱掉,并为他换上龙袍。此时,鼓瑟齐鸣,烟火齐放,新皇帝独自走向他的皇位。皇帝先是向他母亲鞠了一躬,而后接受所有亲王和官员的敬拜,*后从座位上走下来,脱下龙袍重新换上孝服。

在本期的彩图中,面对朝中的大小官员,皇帝手持象征皇权的玉玺木然地站着。

清朝新皇帝在北京登基。达尔蒙特(Dalmonte)绘制。

熟悉的局外人

中国和意大利虽然相距辽远,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很早就展开了交往,两国之间的商贸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主干道的形成。

在中国的史书上,没有哪个国家比大秦(罗马帝国)的形象更为正面:《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的西域都护班超曾经特地派遣使者甘英去访问大秦国,但这次两国直接建立友好关系的尝试,却因甘英使团被当时经常遭到罗马帝国进攻的帕提亚人蓄意误导而以失败告终。几十年后,《后汉书·桓帝纪》记载了“大秦王安敦”(罗马皇帝安东尼)向东汉派遣使团的事迹,尽管他们带来的礼物价值不高,却仍然赢得了东汉朝廷的好感。《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通过其他的渠道,东汉统治者得到过更为珍贵的罗马宝物,例如火浣布(石棉布)和彩色玻璃。东汉帝国分裂以后,“大秦人”依然不时拜访中国,曹丕和孙权可能都接见过这些异域商人。无独有偶,罗马方面的史料同样说中国人身材高大,爱好和平,富有正义感,孝顺而长寿,并且有中国使团抵达罗马境内的记载。不过,无论是访问中国的罗马使团,还是访问罗马的中国使团,都难以用双方史料相互印证。20世纪末出现过这样一种说法:罗马总督克拉苏东征波斯失利以后,一

支残部辗转抵达中亚,受雇于北匈奴单于,在中亚抵抗过东汉军队,后来被汉朝作为战俘安置在甘肃的一座小城里。成龙甚至还据此拍摄了一部电影——《天将雄师》。不过这只是一种无法被学术界认真看待的假说而已,须知那场东汉与北匈奴的决战发生在克拉苏东征二十年后,这意味着当年的年轻战士此时已经是中老年人,难以再组成像样的军队;而且,罗马军残部即便在幼发拉底河岸边冲出包围圈,也根本不可能穿过整个敌对的波斯帝国抵达中亚。考古和各国文献可以证实的是,东汉和魏晋时期,罗马商船不时从红海出发,顺着季风越过印度洋,抵达斯里兰卡和越南南部;中国商队则经常翻越天山,进入波斯境内,丝绸等许多中国的特产都顺着这条商道一直运到意大利。所以,如果古代中国人与罗马人发生过直接冲突,*可能的地点是在南海上,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发生过这种冲突。

总的来说,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古代中国人与意大利人虽然很少直接见面,却存在十分特殊的天然好感,并且以令人惊讶的一致态度相互吹捧。正如古罗马谚语所说,“Maior ex longinquo reverentia”(人离得越远越受敬重),或是现代中国人常说的“距离产生美”。直到唐宋时期,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使团和商队仍不时从海上访问中国,而且设法获得了蚕卵,巴尔干和意大利因此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丝绸生产中心。通过类似的途径,或是通过蒙古人的西征,指南针、黑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等中国四大发明也陆续传入欧洲,帮助当时因十字军东征失败而奄奄一息的基督教世界重新焕发生机,继而进入文艺复兴时代。蒙古人在亚欧大陆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市场,善于经商的意大利人抓住这个机遇,经常到蒙古统治区做生意,其中*著名的人物当属造访元朝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其实他的几位叔父早已多次访问蒙古人在东欧建立的金帐汗国,甚至还到过中国一次,全家都精通蒙古语(一种理论认为,马可·波罗本人从未到过中国,他有关中国的知识都来自他叔父及同事的回忆)。当时不止波罗家族有来到中国的经历,目前可考的至少还有六位意大利商人,只是这些人没有像马可·波罗那样,把中国之行写成游记。更多的意大利人被罗马教皇以外交使者的身份派到中国,元朝皇帝也向意大利派遣过使者,他们的报告保存在两国的官方档案里。在唐朝以后的中国档案里,意大利不再被称为“大秦”,而是依照阿拉伯人的叫法,被称为“拂菻”。明太祖朱元璋得知徐达的北伐军在北京城里发现*后一位旅居中国的“拂菻人”,非常高兴,委托此人把自己的圣旨带回意大利,邀请罗马教皇派使团来中国。但此人似乎并未成功地回到故乡,导致欧洲对明朝的建立一无所知。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天主教国家被迫另辟蹊径,试图绕道大西洋前往中国和印度,寻找贸易伙伴和军事盟友,由此开始了大航海时代。

到了大航海时代,随着葡萄牙人发现印度并攻占马六甲,西方人再次从海上进入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的意大利虽然为大航海时代提供了哥伦布等众多优秀的航海家,却无法组织本国的远洋舰队,意大利人只能搭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强国的船只出洋,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上霸权就此终结。

1517年,佛罗伦萨人达恩波利随葡萄牙船只抵达广东。一路之上,他都根据上百年前的史料,策划与蒙古大汗的会面,下船之后才得知元朝已经覆灭,之前的计划只能全部抛弃。不幸的是,他刚上岸就感染了霍乱,三天之后病死。1552年,博学的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奉教皇之命来华,结局与达恩波利一模一样。

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也许是对中国的文化、科技影响*的意大利人。他与徐光启等中国官员的友谊使他的传教活动获得了明朝政府的许可,但明朝君臣更感兴趣的显然是利玛窦带来的西方科技。利玛窦之后的艾儒略、卫匡国也因此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清朝入主中原后,立即注意到了这些天主教传教士及其带来的西方科技,但在清朝,*著名的意大利人当数画家郎世宁,他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中留下了大批传世佳作。

以上即是鸦片战争之前意大利与中国的简要交往历史。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打开国门,来华的意大利人越来越多。但直到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意大利本土才得以统一,继而出现了全国性媒体,逐渐开始以新闻视角观察中国。重新统一的意大利国势并不强盛,能够派遣到中国的媒体人也比较少,但长期以来意大利都是*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国民的文学艺术素养又非常高,因此意大利媒体对中国近代的新闻报道有少而精的特点。本书《意大利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99—1938》就为读者提供了这样一批观察中国历史的珍贵外国史料。

本书讲述的中国历史,开始于中国与意大利在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冲突,即1899年的“三门湾事件”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三门湾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意大利统一之后,丝绸产业迅猛发展,不仅导致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破产,也促使意大利政府日益重视江浙这个世界上*的丝绸产区。189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惨败,试图转嫁危机,要求清朝政府将浙江三门湾租借给自己。清朝政府虽然刚刚在甲午战争中失利,却在法国的支持下,颇具自信地坚决反对意大利的无理要求,并且在浙江整军备战。意大利向清朝派遣远征舰队的命令则遭到本国军民抵制,*终在得知英、美都表示反对之后,被迫收回《*后通牒》,向清朝求和,意大利政府因此倒台。这期间,意大利全国民众较为关注清朝局势,意大利媒体也首次向清朝派遣常驻记者,从此开始持续报导中国新闻。

庚子事变期间,意大利由于在华传教士较多,受损*。尽管意大利国力有限,只向清朝派遣了不足三千人,在八国联军中实力*弱,但是在大沽、北京、山海关等处战役中,仍然与清军和义和团拳民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自身也有相当大的伤亡,意大利媒体对此进行了重点报导。

八国联军之后,意大利媒体重点报导过20世纪初中国的两次战争,即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由于与意大利自身利益无关,意大利媒体对这些战争的报导立场大抵是中立的。特别是当时意大利媒体的摄影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历史照片,从复原历史现场的角度说,它们远比绘画更为真实可信。

综上所述,意大利媒体以“熟悉的局外人”身份,为当代读者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图文并茂的史料,“西洋镜”丛书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是为序。

罗三洋

2018年5月30日

罗三洋:安徽六安人,德国海德堡大学毕业。曾出版《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梦断三国》等著作。

清朝公使罗丰禄在罗马受到外交部长的接见

我们在上一期报纸上刊登了清朝驻英兼意、比三国公使罗丰禄的照片。自从三门湾事件过后,中意关系便陷入紧张状态。值此时节,罗丰禄的身份就变得重要起来。十二天前,一直居住在伦敦的罗丰禄奉清朝政府之命赶赴罗马,向我国外交部长表达歉意。在罗丰禄抵达罗马的十二天前,北京专门处理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将意大利的照会原封不动地退回了。罗丰禄表示,清朝并不想与意大利交恶,为了表达诚意,他为此次事件向意大利正式道歉。同时,罗丰禄传达了清朝政府的意愿:只要意大利愿意公开表示放弃租借三门湾,中意关系必将更加密切。

彩色插画描绘了清朝公使在罗马外交部与外交部长卡内瓦罗(Canevaro)会面的情景,二人就三门湾事件进行了一番详谈。此次会谈持续了约一小时(罗丰禄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公使身着清朝官服,肥袖宽衣,内衬垂至脚面,头戴红顶黑檐圆帽。同外交部长会面结束后,公使即刻动身返回伦敦。因此,先前“皇帝接见了清朝公使”的消息并不属实。

清朝公使罗丰禄受到外交部长的接见。贝尔特拉梅(A.Beltrame)绘制。

慈禧太后接见欧洲公使夫人

我国外交部长因人尽皆知的三门湾事件辞职。他的辞职使大众对下页的彩色插画充满好奇,勾起了人们了解现状的欲望。插画描绘了欧洲上层社会的一些贵妇受到慈禧太后接见的场景。数月前爆发的三门湾事件在近几个世纪以来还是头一次。然而对于那些不关心三门湾事件的人来说,事件真相对他们毫无意义。直到*近,清朝皇室仍然无条件、无情地排斥所有欧洲国家。以前“野蛮”国家的公使接受召见时只能在门外等候,如今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径直进入皇宫大殿,不过仍要和皇帝保持适当的距离。至于女性,她们一向被视作洪水猛兽,自然更加不能进入大殿了。1889年,年轻的光绪帝载湉掌权后这一情况得到改善,自由之风悄然兴起。然而去年,载湉的姨母兼养母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摧毁了“变革”的幼小萌芽。慈禧太后夺去载湉的实权,再度把持朝政。

这个独掌大权的女人虽说已经64岁了,但仍被视作*一个真正掌握着清朝权力的人。慈禧太后堪比女皇,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德国、英国、俄国等文明国家带着长枪、大炮玩起侵占清朝领土的竞赛时,正是她拒绝向上述国家做任何妥协。但与此同时,她不得不接见以窦纳乐夫人(signoraMacdonald)为首的欧洲公使夫人们。下页图中,慈禧太后坐在台上的桌子后面,右边坐着年轻的皇帝。清朝官员和贵族小姐陪伴着公使夫人们。官员帽子尾部的孔雀翎和贵族小姐佩戴的古怪发饰都使客人感到惊奇。

清朝皇室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严格礼制就此打破,整个天朝似乎行将灭亡。但地球还是围着太阳转,一切如常啊!

欧洲贵妇*次受到慈禧太后的正式接见。根据怀尔德(Wylde)上尉的速写绘制。

意大利驻华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驻华使馆

八天前,有确切消息称,欧洲各国驻华公使及其家人,以及各国驻华公使馆的工作人员均不幸遇难,意大利驻华公使萨尔瓦戈侯爵和他的妻儿也没能幸免,人们佩戴黑纱以表哀悼。然而现在情况似乎有了变化,从清朝前线传回来的消息称:所有外国公使均安然无恙。但愿如此!

萨尔瓦戈年纪轻轻便从事外交工作,因其机敏和出色的能力为人所知,曾驻马德里、圣彼得堡、柏林、君士坦丁堡、开罗。1896年他任意大利驻北京代办,在任20个月后由马迪讷接替。后者因处理三门湾事件不力而卸任,于是萨尔瓦戈在去年6月重回北京,他的妻子卡米拉·帕拉维奇尼、8岁的儿子帕里斯,以及萨尔瓦戈的堂姐随行。尽管公使的安全已经得到反复确认,但由于公使及其夫人没有发出新消息,罗马政府、公使及公使夫人的亲属仍感到十分焦虑。

不知道报纸什么时候才可以窥见希望之光,不知清朝之谜何时才能破解。

意大利驻华公使及其家人在意大利驻华使馆。

在清朝的抢劫

为了追踪报道*近发生在清朝的几场战斗,各国记者纷纷奔赴清朝。新旧时代的巨大差别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媒体人以此为灵感写下了众多新闻报道。在此之前,任何一支部队占领已放弃抵抗的城市后,都会禁止部下抢劫城中财物。如今,抢劫却成为合法的权利、自然的结果,甚至是战争的过程。我们意大利人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外国人曾霸占我国的疆土,*次独立战争失败后,意大利同样惨遭各方强取豪夺。如今这股强盗思想尤甚,越来越多的人愈加渴望得到财富。读到“士兵们击败义和团后,挨家挨户搜刮值钱的东西,甚至还抢走了那些放在废弃的庙里的物品”这类消息时,我们不难想象清朝经历的苦痛之深。现在整座北京城几乎变成了“无主之地”,欧洲人和美国人在比谁抢的东西更多更好。宫殿和寺庙内原本存放着大量东方的传统艺术品。这些世代流传的珍贵艺术品——花瓶、青铜器、陶瓷、精致的橱柜、布、漆器、武器、兽皮,不是被抢走,便是被就地贱卖。

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相信,意大利士兵*没有参与这一类抢劫。因为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本身无疑是错误的。意大利可不想再次赋予战胜者趁火打劫的权利。下页彩图根据照片绘制而成,准确描绘了北京一座宫殿遭到洗劫的场景。其中,印度和俄国士兵的“贡献”*,事实上,他们平素便以善于抢劫而闻名于世。两国士兵都会将刚抢来的东西转手卖出去。一名驻北京的记者写道:北京变得像一个商场。

洗劫紫禁城中的一座宫殿。贝尔特拉梅根据照片绘制。

清朝皇帝登基

清朝没有法典规定皇位如何继承,新皇帝通常是从众多皇子中选出来的。光绪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宣告由年幼的溥仪继承大统,醇亲王辅政。新皇帝的登基大典近日在北京举行。

清晨,军队从紫禁城正门进宫,随后,需要出席典礼的官员也相继入宫。紫禁城内庭中停着350辆马车和为数不少的轿子。

典礼上,亲王和其他官员率先上前向新皇帝以及太后鞠躬,之后再单独向溥仪跪拜,发誓对其效忠。奶娘将小皇帝身上的孝服脱掉,并为他换上龙袍。此时,鼓瑟齐鸣,烟火齐放,新皇帝独自走向他的皇位。皇帝先是向他母亲鞠了一躬,而后接受所有亲王和官员的敬拜,*后从座位上走下来,脱下龙袍重新换上孝服。

在本期的彩图中,面对朝中的大小官员,皇帝手持象征皇权的玉玺木然地站着。

清朝新皇帝在北京登基。达尔蒙特(Dalmonte)绘制。

熟悉的局外人

中国和意大利虽然相距辽远,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很早就展开了交往,两国之间的商贸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主干道的形成。

在中国的史书上,没有哪个国家比大秦(罗马帝国)的形象更为正面:《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的西域都护班超曾经特地派遣使者甘英去访问大秦国,但这次两国直接建立友好关系的尝试,却因甘英使团被当时经常遭到罗马帝国进攻的帕提亚人蓄意误导而以失败告终。几十年后,《后汉书·桓帝纪》记载了“大秦王安敦”(罗马皇帝安东尼)向东汉派遣使团的事迹,尽管他们带来的礼物价值不高,却仍然赢得了东汉朝廷的好感。《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通过其他的渠道,东汉统治者得到过更为珍贵的罗马宝物,例如火浣布(石棉布)和彩色玻璃。东汉帝国分裂以后,“大秦人”依然不时拜访中国,曹丕和孙权可能都接见过这些异域商人。无独有偶,罗马方面的史料同样说中国人身材高大,爱好和平,富有正义感,孝顺而长寿,并且有中国使团抵达罗马境内的记载。不过,无论是访问中国的罗马使团,还是访问罗马的中国使团,都难以用双方史料相互印证。20世纪末出现过这样一种说法:罗马总督克拉苏东征波斯失利以后,一

支残部辗转抵达中亚,受雇于北匈奴单于,在中亚抵抗过东汉军队,后来被汉朝作为战俘安置在甘肃的一座小城里。成龙甚至还据此拍摄了一部电影——《天将雄师》。不过这只是一种无法被学术界认真看待的假说而已,须知那场东汉与北匈奴的决战发生在克拉苏东征二十年后,这意味着当年的年轻战士此时已经是中老年人,难以再组成像样的军队;而且,罗马军残部即便在幼发拉底河岸边冲出包围圈,也根本不可能穿过整个敌对的波斯帝国抵达中亚。考古和各国文献可以证实的是,东汉和魏晋时期,罗马商船不时从红海出发,顺着季风越过印度洋,抵达斯里兰卡和越南南部;中国商队则经常翻越天山,进入波斯境内,丝绸等许多中国的特产都顺着这条商道一直运到意大利。所以,如果古代中国人与罗马人发生过直接冲突,*可能的地点是在南海上,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发生过这种冲突。

总的来说,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古代中国人与意大利人虽然很少直接见面,却存在十分特殊的天然好感,并且以令人惊讶的一致态度相互吹捧。正如古罗马谚语所说,“Maior ex longinquo reverentia”(人离得越远越受敬重),或是现代中国人常说的“距离产生美”。直到唐宋时期,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使团和商队仍不时从海上访问中国,而且设法获得了蚕卵,巴尔干和意大利因此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丝绸生产中心。通过类似的途径,或是通过蒙古人的西征,指南针、黑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等中国四大发明也陆续传入欧洲,帮助当时因十字军东征失败而奄奄一息的基督教世界重新焕发生机,继而进入文艺复兴时代。蒙古人在亚欧大陆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市场,善于经商的意大利人抓住这个机遇,经常到蒙古统治区做生意,其中*著名的人物当属造访元朝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其实他的几位叔父早已多次访问蒙古人在东欧建立的金帐汗国,甚至还到过中国一次,全家都精通蒙古语(一种理论认为,马可·波罗本人从未到过中国,他有关中国的知识都来自他叔父及同事的回忆)。当时不止波罗家族有来到中国的经历,目前可考的至少还有六位意大利商人,只是这些人没有像马可·波罗那样,把中国之行写成游记。更多的意大利人被罗马教皇以外交使者的身份派到中国,元朝皇帝也向意大利派遣过使者,他们的报告保存在两国的官方档案里。在唐朝以后的中国档案里,意大利不再被称为“大秦”,而是依照阿拉伯人的叫法,被称为“拂菻”。明太祖朱元璋得知徐达的北伐军在北京城里发现*后一位旅居中国的“拂菻人”,非常高兴,委托此人把自己的圣旨带回意大利,邀请罗马教皇派使团来中国。但此人似乎并未成功地回到故乡,导致欧洲对明朝的建立一无所知。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天主教国家被迫另辟蹊径,试图绕道大西洋前往中国和印度,寻找贸易伙伴和军事盟友,由此开始了大航海时代。

到了大航海时代,随着葡萄牙人发现印度并攻占马六甲,西方人再次从海上进入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的意大利虽然为大航海时代提供了哥伦布等众多优秀的航海家,却无法组织本国的远洋舰队,意大利人只能搭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强国的船只出洋,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上霸权就此终结。

1517年,佛罗伦萨人达恩波利随葡萄牙船只抵达广东。一路之上,他都根据上百年前的史料,策划与蒙古大汗的会面,下船之后才得知元朝已经覆灭,之前的计划只能全部抛弃。不幸的是,他刚上岸就感染了霍乱,三天之后病死。1552年,博学的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奉教皇之命来华,结局与达恩波利一模一样。

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也许是对中国的文化、科技影响*的意大利人。他与徐光启等中国官员的友谊使他的传教活动获得了明朝政府的许可,但明朝君臣更感兴趣的显然是利玛窦带来的西方科技。利玛窦之后的艾儒略、卫匡国也因此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清朝入主中原后,立即注意到了这些天主教传教士及其带来的西方科技,但在清朝,*著名的意大利人当数画家郎世宁,他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中留下了大批传世佳作。

以上即是鸦片战争之前意大利与中国的简要交往历史。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打开国门,来华的意大利人越来越多。但直到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意大利本土才得以统一,继而出现了全国性媒体,逐渐开始以新闻视角观察中国。重新统一的意大利国势并不强盛,能够派遣到中国的媒体人也比较少,但长期以来意大利都是*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国民的文学艺术素养又非常高,因此意大利媒体对中国近代的新闻报道有少而精的特点。本书《意大利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99—1938》就为读者提供了这样一批观察中国历史的珍贵外国史料。

本书讲述的中国历史,开始于中国与意大利在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冲突,即1899年的“三门湾事件”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三门湾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意大利统一之后,丝绸产业迅猛发展,不仅导致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破产,也促使意大利政府日益重视江浙这个世界上*的丝绸产区。189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惨败,试图转嫁危机,要求清朝政府将浙江三门湾租借给自己。清朝政府虽然刚刚在甲午战争中失利,却在法国的支持下,颇具自信地坚决反对意大利的无理要求,并且在浙江整军备战。意大利向清朝派遣远征舰队的命令则遭到本国军民抵制,*终在得知英、美都表示反对之后,被迫收回《*后通牒》,向清朝求和,意大利政府因此倒台。这期间,意大利全国民众较为关注清朝局势,意大利媒体也首次向清朝派遣常驻记者,从此开始持续报导中国新闻。

庚子事变期间,意大利由于在华传教士较多,受损*。尽管意大利国力有限,只向清朝派遣了不足三千人,在八国联军中实力*弱,但是在大沽、北京、山海关等处战役中,仍然与清军和义和团拳民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自身也有相当大的伤亡,意大利媒体对此进行了重点报导。

八国联军之后,意大利媒体重点报导过20世纪初中国的两次战争,即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由于与意大利自身利益无关,意大利媒体对这些战争的报导立场大抵是中立的。特别是当时意大利媒体的摄影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历史照片,从复原历史现场的角度说,它们远比绘画更为真实可信。

综上所述,意大利媒体以“熟悉的局外人”身份,为当代读者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图文并茂的史料,“西洋镜”丛书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是为序。

罗三洋

2018年5月30日

罗三洋:安徽六安人,德国海德堡大学毕业。曾出版《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梦断三国》等著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