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学术性。主要选取兰州大学早期人文社科领域知名学者之代表性著述,辑录而成,集中再现国内早期西部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西部的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

2.研究性。以人物列卷,对入选学者的创作状况、发表著述等进行研究、考证,每卷撰写作者学术小传,对其研究进行学术史评述,部分著述增加注释。

3.稀见性。收录兰州大学早期西北研究、民族研究、边疆研究及敦煌学研究重要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论文,很多没有机会再版。填补兰州大学早期学术成果系统出版的空白,同时填补我国早期西北民族研究、边疆研究的成果整理整合出版的空白。

4.纪念性。是兰州大学学术成果集中出版的发端,在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文库作为校庆学术重礼,是赠送兰大校友的不二选择。

5.装帧精美,印刷清晰,版式舒朗。封面总体以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的经典蓝为主色调,内封书名烫蓝金,封底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采用压凹的形式,整体简洁大气。


【内容简介】

《兰大百年萃英文库》主要选取兰州大学早期人文社科领域知名学者之代表性著述,辑录而成,集中再现国内早期西部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本辑入选学者或为学校历史上的奠基人物,如辛树帜(国立兰州大学校长,教育家、生物学家)、马鹤天(兰州中山大学校长,边疆研究专家);或在某一学科做出开创性成就的学者,如谷苞(社会学家,“魁阁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冯国瑞(梁启超弟子,石窟考古研究的开创者之一)等。丛书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考古、民族、社会、语言、文献、教育、边疆等学科,本次出版8本,总计300余万字。各卷简介如下:

《帜树杏坛:辛树帜文集》

本卷是我国著名农业教育家、生物学家和农史学家辛树帜先生建国前后著述的合集。全书包含著作类、文论类、演讲稿、公函和信件、纪念文类五个部分,收录了《禹贡新解》《南洋生物调查记》《瑶山调查》等学术著作及文论、在一些重要场合发表的演讲稿、为筹建兰大与相关部门和人士的往来函及与朋友及亲属的信件以及一篇纪念文,共29篇。

《万里筹边》

本卷主要收录了著名边疆研究专家、兰州中山大学校长马鹤天先生的著作选辑和文论。所选作品从20世纪初他在日本留学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内容涵盖了他在东北、内外蒙古、藏区的考察记等作品,有关边疆治理、边疆教育、西北开发的研究文论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回忆。

《故土新知》

本卷主要收录谷苞先生魁阁时期作品、在兰州大学时期的论文以及建国初期主撰《南疆农村社会》《新疆历史丛话》两书中的部分论文,收录文章43篇,另有两篇纪念文章。内容分文论类,回忆、自传、书信类和纪念文类三种。

《黄河远上:李文实文史论集》

本卷收录了李文实历年散落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共计60余篇,按照主题,分为历史、民族、民俗、语言、文学、评论、序文等部分,还收录了李文实与顾颉刚的若干来信、李文实的诗作若干(耽古楼诗稿),共计60余万字,可以说是全方面展现了李文实的文才。

《麦积山石窟志》

本卷收录了冯国瑞民国期间的著作《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绛华楼诗集》《张介侯先生年谱》《关西方言今释》及三十多篇(首)论文、诗词等。分编为著作类、文论类两大类。著作类含《张介侯先生年谱》《绛华楼诗集》《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及诗词等;文论类主要包含所收集到的冯国瑞各类论文、报告等。全面体现和反映了冯国瑞先生的一生及其学术成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黑美人》

本卷收录了水天同的译作《黑美人》《乡居杂记》,对于英语学习、研究、教学等的文论以及关于作者的纪念文章,分为译著、文论、纪念文章三个部分,共计30万字。《黑美人》是一匹马的自传,作者从一匹马的视角,以一匹马为*人称,讲述马的故事。《乡居杂记》体裁介于随感与日记之间,此书是自然文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的记录,所涉题材很广,如,过去的回忆,自然的景色,英国习俗的述评,文艺的意见,以及对于军国主义的批评等。书稿所收录的《乡居杂记》属于节译本。

《史前中国》

本卷收录了荆三林先生自1935年以来发表在多种学术刊物上的诸多文章。《博物馆学大纲》《史前中国》(上册)是其中*有分量的两部大部头著作,这两部著作分别于1941年和1945年出版发行。《博物学大纲》从博物馆定义始,对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的起源、种别、功用、形式、以及各国、各著名博物馆的渊源和发展概况做了丰富的介绍;特别是对博物馆的陈列方法的介绍极其详尽。然后根据中国国内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情况,对中国博物管的建设提出了问题,对中国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指明了方向。《史前中国》(上册)提出了中国史前史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大量的中国古籍、历史文献材料,结合中国周口店北京原人遗址、陕甘旧时器遗址等地考古发掘所得,画出了中国史前史的轮廓。特别是驳斥了中华民族西来说,坚持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源于中国本土。

《西北传薪:郭维屏教育论集》

本卷主要收录了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维屏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著作、文论,包括著作一部,文论22篇,共计35万字。郭维屏先生早年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深造,他在婴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教学法、西北民族问题等多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郭维屏先生酷爱翰墨丹青,师从傅抱石、高剑峰等名家,并工于书画艺术。本卷主要反映了郭维屏在教育学、西北民族问题等方面的学术思想。


【作者简介】

辛树帜(1894—1977),湖南临澧县人。教育家、生物学家、农史学家。早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留学于柏林大学。曾任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先后创办西北农学院、国立兰州大学,任院长、校长。在动植物分类学、古农史、水土保持等领域卓有建树。代表作有《〈禹贡〉新解》《〈易传〉的分析》《我国果树历史的研究》《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研究》等。

马鹤天(1887—1962),山西芮城人,教育家、民族学家。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边疆研究专家。他一生为国家而奔走,为民族而呼唤,在我国现代学者中,很少有像马鹤天那样不辞艰险、壮游天下的人物。他早年留学日本,曾任甘肃教育厅厅长,兰州中山大学(今兰州大学)校长,国民政府中央考试院铨叙部育才司司长、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与顾颉刚、黄奋生等创建中国边疆学会。著有《内外蒙古考察日记》《甘青藏边区考察记》《西北考察记》《东北考察记》。

谷苞(1916—2012),甘肃兰州人,著名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家,1941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任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助教,为吴文藻和费孝通负责的魁阁社会学研究室重要成员。曾任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讲师、副教授,上个世纪在新疆社科院院长任上离休后重回兰州大学兼任教授。谷苞一生主要在云南、甘肃和新疆的农牧区从事社会调查研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农牧区经济和社会结构,民族文化交流史和中华民族理论。主要代表作品有《传统的乡村行政制度》《卓尼藏区的土司制度》《甘肃会宁县农家经济概述》《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等。

李文实(1914—2004),青海化隆人,曾用名李得贤,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国立兰州大学时期任教于历史学系,曾代理系务。李文实先生问学于顾颉刚先生,学术以文史见长,在历史地理学、民族学、方志学、民俗学、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主要代表作品有《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少年”漫谭》等。

冯国瑞(1901—1963),甘肃天水人,著名文史学家。1921年入南*南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深造,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等知名学者。曾任国立兰州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著有《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绛华楼诗集》《张介侯先生年谱》等,在金石考据、石窟寺和甘肃地方史研究方面,成果卓著。除学问之外,他还长于诗文书法,是近代西北文化名人。

水天同(1909—1988),甘肃兰州人,英语语言文学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曾任国立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英语系主任。1979年再回兰州大学任教,创立“莎士比亚研究室”,填补了国内莎学研究中的一个空白。早年负笈美欧精修外语多年,除精通英语外,还曾休习法、德、意、西班牙、俄语、兼及拉丁文。在外国语言的教学、翻译等方面颇有建树,其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领域的优秀人才。

荆三林(1916—1991),河南荥阳人,中国生产工具史学科奠基人,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历史学家。荆三林先生早年自学成才走上考古学、博物馆学之路。曾任国立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历史学教授。荆三林先生在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组织建设、生产工具与科技史、史前史、史前考古、石窟寺研究、边疆民族研究领域著述丰富,培养了一批考古学、博物馆学专门人才。

郭维屏(1902-1981),字子藩,甘肃武山人,教育学家、书画家。192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科。曾任甘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教育系主任,国立兰州大学教授兼总务长、秘书长。学术研究涉及教育学、西北民族和西北开发等领域,著有《中华民族发展史》《生产教育》《二十二年甘肃灾情调查》《西北问题》《西北情况》等。


【前言】

前 言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1909 年,金城兰州,白塔山下,甘肃法政学堂在清末新政中应运而生。历经百十年,校名几易,文脉薪传及至兰州大学。萃英门内,芝兰竞秀; 积石堂前,群贤云集;白虎山下,灼灼华光。陇原撷萃英,西北育兰大, 吾校虽瘦,必肥华夏!

1928 年,时逢并校更名为兰州中山大学之际,校址之南的古城西门亦改题为萃英门,寄寓群英荟萃,培育英才之厚望。值辛树帜校长掌国立兰州大学之时,文、理、法、医,学者咸集,农、林、草、牧,皆有所长。学人各有风骨,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之精神品格,已奉为吾校诸辈笃志厉行之本。先贤甘于清贫,坚守奋斗,成就百年兰大盛名。其巨椽之著作,蔚成菁菁兰大学术宝库;其思想之厚积,筑实莘莘学子精神根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唯有珍视先贤的学术遗产,萃英文脉的独特品格方得垂之久远。

顾颉刚先生在《积石堂记》中曾以“导河积石”喻学术反哺之理,有言“兰州大学居大河之滨,关门于墙北,不数武即闻之声,师生所饮无一滴非取诸河者,饮水思源,讵可以忘积石”。兰大得高原厚土之育,常怀学术报国之心,回馈乡梓之愿。《兰州大学校讯·发刊词》曾题:吾校在西北,实为高等教育之极边,为文化国防*前线。因肩负建设西北之重责, 以故中国西部的学术研究,多由此发轫策源。及至当代,庠序厚藏,亦得以再续辉煌。

《兰大百年萃英文库》,意在把兰州大学的学术遗产,经后学之手,掸去尘埃,还原其本真和历史的温度。文库涵盖哲学、历史、语言、文学、文献、考古、政治、经济、法律、民族、社会、教育、边疆等学科,彰显兰大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和气派。寄望文库的出版,能为传承百年萃英学术传统,繁荣中华优秀学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所贡献。

《兰大百年萃英文库》编委会

2019 年10 月17 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