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信睿周报》是在纸媒生存环境艰难的当下所做的一种积极创新,希望能改善人们的深度阅读体验。关注由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崭新议题,以学术文章、访谈、书评、文摘、纸上展览等方式呈现国内外思想界和艺术界审视、回应、参与这些议题的尝试。


【内容简介】

科学与艺术作为“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的衍生,一直以来常被作为不对等关系来讨论。近年随着更多科技艺术展览的涌现,对二者关系的讨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本期推出“科学与艺术的互生之旅”特辑,以今年11月举办的“物演:科学观与艺术观”展览为切口,从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双重视角记录5件科学x艺术作品的诞生过程,并试图从多个维度探讨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价值与可能性,进一步反思科学、人文与艺术关系的演进。

*单元“启程”记述了“物演”展的学术起源及策展思路,策展人顾振清认为,20世纪哲科逻辑的“语言学转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对接的重要背景之一,而“物演”展使艺术家的艺术思维逻辑和科学家的哲科思维逻辑不断在并行中发生交叉,形成互动,会激发出一种突破性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单元“对话”呈现了五对科学家x艺术家(马大为x陈文令,许晨阳x费俊,薛其坤x王度,卢煜明x杨千,潘建伟x李晖)的沟通及作品创作过程。这五对组合在过去几个月以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合作,通过对话交流、参观彼此的实验室或工作室等方式展开互动,带来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

第三单元“看法”汇集了三篇重磅的学者文章,分别从艺术学、科学史和哲学的角度探讨科学与艺术碰撞、交汇的历史及可能性。


【作者简介】

顾振清是上世纪90年代起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行业的独立策展人之一。1964年生于中国上海。1987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兼任2004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2005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副馆长,兼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助理教授。2006年任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总策划。《视觉生产》杂志总编辑。2009年任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艺术总监、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现常居上海、北京。


【媒体评论】

我深刻认识到,未来的艺术并不是做一个作品,而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一起根据人类5至50年中将要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和设计。
——朱青生


只有在学理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让人们真正理解这两个领域间存在的错综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互通性,这些学理性的研究也才会构成科学与艺术这一学科交叉的特殊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知识成果。
——刘兵


成为科学家和成为艺术家,可以说是同一件事:故意打破一切底线,因为想要活得更激烈些而为难自己。
——陆兴华


【目录】

科学与艺术的互生之旅/顾振清专访
基因重构序列1号/卢煜明x杨千
X. phy V → x.o hw=e E v=0 UN W. 实验室 /薛其坤x王度
m.3 m → t=0
薛定谔的魔盒/潘建伟x李晖
情绪几何/许晨阳x费俊
一匹奔跑的双头马/马大为x陈文令
给人类找一个出路/朱青生
科学与艺术关联的四个层次/刘兵
地球成了实验室,也成了美术馆/陆兴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