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 星云大师是一代佛教宗师,推崇“人间佛教”理念。得到过诸多领导人接见,弟子与信徒甚众。
2.《金刚经》是*重要的佛教典籍之一,大众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也*,本书是对《金刚经》的现代解读,采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路数,讲清经典。
3. 《金刚经》为世人提供持正、忠恕、勇猛精进的人生正道,并以此护持众生,每一句都是治病的良药。

金刚经讲话 佛教经典 人生之解
简明通俗讲佛经,醍醐灌顶悟人生


【内容简介】

《金刚经》在佛教典籍中地位非常,曾为中国的禅宗开启了历久不衰的黄金时代,禅宗六祖惠能也因此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顿开茅塞。本书为享誉世界的一代佛学宗师星云大师对《金刚经》的通俗解读,以简明而又生动的笔法,融汇前人的注疏义解,阐述《金刚经》的要义。无论有没有佛学的基础,这本书都能让你在生活、工作、感情中找到和自己和解的方法,让忙碌的生活不再迷茫,充实的人生不再沮丧。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一九二七年生,江苏江都人,十二岁于南京栖霞山礼宜兴大觉寺志开上人出家,曾参学金山、焦山、栖霞等禅净律学诸大丛林。
一九四九年春天去台湾,主编《人生》杂志等刊。一九五三年创宜兰念佛会,奠定弘法事业的基础。
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以人间佛教为宗风,致力于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三百多所道场,又创办多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云水医院、佛教学院,暨兴办西来、佛光、南华、南天及光明大学等。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并出版《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白话版》丛书,以及《佛光教科书》《佛教丛书》《佛光祈愿文》《百年佛缘》《星云大师全集》等。先后获世界多所大学颁赠荣誉博士学位,并任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名誉教授。
大师弘扬人间佛教,以地球人自居,于一九九一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总会长。


【目录】

作者序 001
法会启建因缘分* 001
一、六成就的重要 002
二、如是我闻的我 003
三、一时师资合会 005
四、生活即是六度 005
劝转般若法轮分第二 013
一、中道权实合一 014
二、般若不在别处 016
三、如来护念付嘱 017
四、安心两个问题 019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025
一、广大心平等观 026
二、灭度无住涅槃 028
三、众生本性寂灭 031
四、菩萨心无四相 032
布施心应无所住分第四 038
一、布施不住六尘 039
二、福德喻如虚空 041
三、无相施福难量 043
四、心应无住而住 045
诸相非如来实相分第五 051
一、丈六金身非佛 052
二、佛身无住灭相 055
三、佛陀身随缘现 057
四、见法即见佛陀 059
真实信心解脱之道分第六 065
一、持戒修福入般若门 066
二、生实信种万亿善根 069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072
四、佛陀说法借筏渡岸 075
无得无说破事理障分第七 083
一、佛陀无证悟无言说 084
二、菩提正觉无有定法 086
三、真理实相色空一如 089
四、无为法摄三贤十圣 093
般若为三世诸佛母分第八 099
一、七宝布施非福德性 101
二、受持般若胜七宝施 104
三、般若是三世诸佛母 107
四、扬眉瞬目处处般若 110
实相无相四果性空分第九 116
一、无惑断无四果证 117
二、离诤论得三昧味 119
三、灭习气人中* 122
四、无想念住寂静处 126
庄严佛土无有住相分第十 135
一、成佛授记不着住相 136
二、随其心净佛土庄严 139
三、发大乘心应无所住 142
四、法身无相不可丈量 146
恒河七宝不如无为分第十一 152
一、财施破悭获福无量 153
二、受持读诵*供养 156
三、深解经义解脱生死 160
四、无为福德究竟常乐 162
尊重正法平等流布分第十二 168
一、平等说法天人供养 169
二、法音流布如佛塔庙 171
三、奉行经教成就无漏 174
四、金刚妙谛具足三宝 177
如法受持*义谛分第十三 183
一、三世诸佛同证般若 184
二、世界微尘因缘和合 187
三、三十二相不住诸相 189
四、广出妙法胜身命施 193
四相寂灭起大乘行分第十四 200
一、深解义趣三界* 201
二、不惊不怖入般若海 203
三、行大忍辱离我法执 205
四、除灭四相发菩提心 208
信受奉行荷担家业分第十五 222
一、亿劫舍命不如净信 223
二、微妙般若贯通权实 225
三、乐二乘法不入究竟 227
四、般若佛母天人礼敬 229
金刚功德业障冰消分第十六 237
一、凌辱轻贱除先世罪 238
二、供养诸佛不如无心 242
三、末法众生狐疑不信 244
四、果报巍巍不可思议 246
直下究竟本无我体分第十七 253
一、无有众生实灭度 254
二、实无有法得菩提 258
三、一切法皆是佛法 261
四、菩萨通达无我法 264
如来遍观众生心性分第十八 274
一、五眼遍观众生界 275
二、佛世界如恒河沙 278
三、如来悉知众生心 280
四、三际妄心不可得 284
不住三心实相布施分第十九 294
一、无住行施因缘殊胜 295
二、无为福德周遍法界 298
见身无住离相见性分第二十 307
一、圆满报身非如来心 308
二、随形相好非真如体 313
解脱真性无法可说分第二十一 322
一、随缘说法不着法相 323
二、闻法无住假名众生 328
菩提性空得果无住分第二十二 340
一、证入空性得般若眼 341
二、圆满觉悟一无所得 348
净心行善法无高下分第二十三 359
一、平等法性远离四相 360
二、修一切善心无善法 365
宝山有限般若无价分第二十四 375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376
二、四句功德绝去百非 381
生佛平等无我度生分第二十五 388
一、究竟离相降伏妄心 389
二、佛陀无我凡夫性空 394
法身遍满观想不得分第二十六 404
一、观三十二相非真 405
二、声色六尘是邪道 411
断灭知见造生死业分第二十七 420
一、不住离相因果俨然 421
二、发菩提心离断灭见 427
不受不贪无住福胜分第二十八 435
一、无我无法证无生忍 436
二、菩萨所作不贪福德 440
正报无住如如不动分第二十九 449
一、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450
二、清净法身遍一切处 456
依报无住世界假相分第三十 465
一、微尘世界虚妄建立 466
二、一合相者不可言说 471
总除诸执法相不生分第三十一 482
一、拂四见相解如来义 483
二、发菩提心生正知见 488
受持演说胜无住行施分第三十二 496
一、为人演说续佛慧命 497
二、菩萨正观有为即空 502


【前言】

作者序
影响中国佛教*深远的思想有两大脉络可寻: 一是有宗,讲善恶业报轮回;二是空宗,以般若空慧印契三世诸佛。传译于中国的般若经论,有五部般若、八部般若等。佛陀住世四十九年说法,即有二十二年演说般若玄义,并广开法席百余会。般若系统部类卷帙繁多,其中?金刚经? 不仅是进入六百卷?大般若经? 的导览,而且是千年来被讨论*久,注疏*多,影响*深远,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六祖惠能由于闻说?金刚经? 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顿开茅塞。直至五祖弘忍于三更时分以?金刚经?再为其印心, 惠能大师当下“漆桶脱落”,亲见“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自家面目。短短的五千多字的?金刚经?,从此取代了达摩东来以“ ?楞伽? 四卷, 可以印心” 的传统地位。 ?金刚经? 为中国禅学开启了历久不衰的黄金时代。
本文释解?金刚经?,采取传统和现代融合的路线,参考清朝溥畹大师注疏,及相关之科释义解,辅以梁昭明太子三十二分为科目,再于每分设立简明的标题,切入每分的中心思想,并做白话译述、原典标逗、名相注解等释义。对于全经的演绎解析,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设立主题: 虽然?金刚经? 只有短短的五千多字, 但是要进入般若性海, 探其堂奥, 亦非易事。因此,放弃传统的逐句讲说,以宏观的角度,贯穿全经的架构,在每一分都设立纲目题要,阐述此分的意趣所在。每分各有其独立主题,但分分不离“金刚般若” 的
丝缕经纬。
二、简明通俗: 丛林里开大座讲经,光是一句“如是我闻” 的“如” 字,就可以讲七日之久,现今社会的步调是繁忙紧凑的, 各形各色的信息媒体充斥,佛经的注解更要把握通俗化, 阐述要简明易懂, 才能走入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典不应封藏于深山古刹的“藏经楼”,而应走向人间各个阶层。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印证生命的实相;佛经的一句一偈都是治病的良药? 希望透过“简明通俗” 的讲说,像一根划亮的火柴,令听者闻者能借此鉴照到般若宝藏。
三、譬喻释意: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 每每以寓言以譬喻引发众生心开意解。如?法华经? 的“火宅喻” “穷子喻” “三车喻” 等。在王舍城佛陀以广说众喻,度化五百外道沙门得须陀洹果,留下?百喻经? 教化他人。诸多譬喻故事,无非是“以指指月”,借着指头的方向,让我们见到月亮。在释解?金刚经? 甚深法味时,借由譬喻寓言、公案典故穿针引线, 令已信者增长福慧善根;未信者能信解自家珍宝? 不得不“借筏渡河”,用譬喻典
故做“敲门砖” 打开般若家门。
古今并蓄: 全经三十二分, 除了参考清朝溥畹大师的疏解,希望相容探究心灵盲点的破除。 ?金刚经?是一部安心的宝典,古今的烦恼形态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情众生在面对生老病死, 忧悲啼哭时的心情是没有古今人我差别的。
?金刚经? 在讨论“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的问题时,不是要我们拿出心来降伏来安住,经文委婉曲折地要我们灭尽无量无边的众生,不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皆入无余涅槃;灭度后,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同体平等的慈悲观。 有了“空有不二” 的般若妙用,还有什么妄心要降伏? 还有个什么真心的住处呢?
在解析金刚妙法时, 不离圣言量, 且兼容探讨当今人类面临的烦恼悲苦, 希冀能从?金刚经? 觅求安心立命的答案。
?百喻经? 记载着这么一段故事:
五百位外道沙门问佛陀, 关于涅槃的问题。
问说: “佛陀! 你还没有涅槃,怎么会知道涅槃是常乐呢?”
佛答: “我问你们,天下的众生是苦是乐?”
外道: “众生是苦呀!”
佛说: “为什么苦呢?”
外道: “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
佛说: “你还没有死,就知道死的痛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 所以知道涅槃是常乐。”
在注解?金刚经? 时以凡心揣测圣意,不免疏漏谬解, 希望透过少分对般若的浅释, 能开启一切众生,了知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 是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涅槃妙法。
*后谨以溥畹大师的偈颂,表示我注解?金刚经?的心意:
稽首金刚无上士, 甚深般若不思议
祇园普会诸圣贤, 愿赐慈悲垂加护
我今以蠡测大海, 妄以凡心度佛智
冀即四见契如如, 速证菩提平等道
为令未来沉冥者, 非为自身希名誉
普愿法界诸众生, 见闻随喜皆成佛
是为序。

星云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六日于开山寮


【免费在线读】

六成就的重要
成就的意思是因缘果熟。就像世间的人事物的成就,其中的每一个因缘都不可或缺。比如: 一个人的成长。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这过程必须有父母养护、师长教导,乃至各行各业供应衣食住行的因缘等等,一个人才可能平安健康地长大。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也是一样,要具足土壤、空气、养分、露水等因缘条件,才可以从一粒种子长成绿荫遮天的大树。因此世间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彼此因缘依存的成就,更何况出世间的佛法呢? 佛陀每每在宣讲法音妙谛时,首先必须具备六种因缘的成就。哪六种成就?
信成就———大众对闻法的信心已经建立了。 (如是)
闻成就———大众都已具备闻法的福德资粮。 (我闻)
时成就———讲说的时节因缘已经成熟。 (一时)
主成就———说法主正欢喜地演说妙法。 (佛)
处成就———法会的地点非常的合适。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众成就———闻法的信众都集合到齐。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要启建一场法会。必须有六种因缘的成就。宇宙间无一事无一物是违背因缘法则。而可以单一地存在。?长阿含经? 吹法螺的故事。可以引喻因缘和合的关系。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从没有听过法螺的声音。有一天,一个善于吹法螺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国家。走到一个村落里,拿起法螺吹了三声,然后把法螺放在地上, 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听到这个声音。 都十分惊奇。 纷纷跑来问这个年轻人: “你吹的是什么音乐,怎么如此婉转悦耳啊?” 年轻人指着法螺回答: “是这个东西发出来的声音。” 村民们用手碰触法螺说: “喂! 你可以再发出声音来吗?” 法螺却默然不响。年轻人再拿起法螺吹了三声,空中又再度回荡美妙的声音。 村民们才恍然大悟: “优美悦耳的声音。 并非是法螺的力量。手、嘴、气彼此通力合作, 法螺才能发出声音!”
二、如是我闻的我
佛法诸多的经论都讲“无我”。也都一再强调“我”是烦恼的根源。为什么佛经里却都要安置一句“如是我闻” 的“我” 呢? 佛经里的我,指的是阿难尊者,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大弟子? 因为佛陀在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的阿难嘱咐,经藏之卷首必须置有“如是我闻”,以区别外道的经典。另外,佛陀灭度后,在七叶窟结集经典,阿难因为平生侍佛不离。因此大众公推他登座诵出佛陀曾经说的经文。由于阿难尊者多闻又兼慧解,所以佛经之卷首都有“如是我闻”,表示是阿难听闻佛陀亲口所说的。
这是事相上的“我”,指的是阿难尊者,但在一个真如理体上,不过是随顺世谛,假立宾主。我闻,主要是令众生启发信心,显示般若实相。
佛———无说一法
我: 假立宾主,随顺世谛
闻: 根识和合,无闻无得
为了进一步阐释众生执假相为“有我”,继而产生愚痴的知见, ?杂譬喻经? 瓮中影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点警醒的作用。
有一对新婚的夫妇,感情十分恩爱。有一天,丈夫对妻子说: “你到厨房去拿些葡萄酒。 我们一起来享用。”妻子到了厨房,打开酒瓮,瞧见一个女子的身影映在酒瓮里,以为丈夫另有其他的女人,气呼呼地回到屋里,指着丈夫说: “你这个没心肝的人,你竟把女人藏在酒瓮里,还娶我做什么?” 丈夫不明所以,跑到厨房去探个究竟,也打开酒瓮,看见一个男子的身影,生气他的妻子,竟然敢在酒瓮里私藏一个男子,两个人彼此相互指责,怒骂对方的不忠。
这时候,有一个出家人,恰好来到他的家里, 问明夫妻两人争执的原因。出家人带着他们到厨房里说道:“我帮你们把瓮中的人赶出去。” 出家人就用石头碎了酒瓮,一切男女影像都不见了。这时候,夫妻两人才明白是自己的愚痴,把瓮中影像误认为是实有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