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心血之作
2.明明白白看懂100余处世界著名古建筑,了解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
3.精装小开本,便于随身携带
4.四色印刷,图文结合,精美手绘,一册遍览世界知名古建筑


【内容简介】

《外国古建筑小讲》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192幅精美手绘图和实景照片,介绍了横跨4000年的100余处不可不知的世界著名建筑的前世今生,让读者更好地看懂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卢浮宫、林肯纪念堂等世界四大洲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


【作者简介】

张克群,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受教于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家学渊源深厚,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母亲陆士嘉,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媒体评论】

世家出身、行遍欧美的张克群眼中的外国建筑是怎样的?
100余处外国古建筑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
历经千年沧桑的高大建筑背后有哪些人?那些事?
且听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为您解说。

这里不止是“诗和远方”的出处,还收藏着五千年世界文明史。


【目录】

概说

讲·奴隶制时代建筑
古埃及建筑 005
两河流域古建筑 011
古希腊建筑 014
古罗马建筑 021

第二讲·中世纪欧洲建筑
东罗马帝国建筑 035
中世纪西欧建筑 042

第三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
意大利建筑 055
梵蒂冈宗教建筑 062
法国的三大宫殿 069
俄罗斯的“洋葱头” 079

第四讲·大革命时期英法建筑
英国:格林尼治建筑群 084
法国:万神庙和凯旋门 087
始于博览会的新建筑风格 102

第五讲·十九世纪欧洲建筑
各类复古派建筑 097
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不断涌现 209

第六讲·二十世纪欧美建筑
古典风格建筑的延续 124
现代派建筑走进舞台中央 132
高楼大厦:美国建筑实现现代化 162
解构主义建筑:一抹亮色 227

第七讲·别具一格的亚洲古代建筑
印度古代建筑 241
日本古代建筑 256

跋 261

参考文献 262


【前言】

前言

如今,不少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旅游。有时间了,四下里走走看看,满世界溜达溜达,感受中国的外国的历史、文化,也让自己的人生体验更加丰富。
旅游时,你想看什么呢?炼钢?织布?造飞机?恐怕这些东西别说你不感兴趣,就算感兴趣,人家也未必会让你看。跑了那么远,除了看风景外,恐怕看建筑是个主要内容吧。古代的,有历史意义的,或者现代的,奇形怪状的,都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题目。
建筑是不会说话的。它不像音乐,作者要说什么,你大致能听出来个几成。建筑这东西,要是没人介绍,恐怕一般人就会走马观花,收获颇微了。有人说了:没关系,有导游啊!可导游不是专业的建筑师,他(她)知道的,大概不会有我多吧。就算他(她)很专业,你总不能全中国、全世界都去转转吧。年轻时有精力却没时间,老了有时间却又精力有限了,咋办?你说了:看书呗!太对了!我这书就是给这样的读者写的。没去过的、准备去的地儿,你可以拿它来预习;去过的地儿,复习复习;去不了的地方呢,看看书也能多长点儿知识嘛,对不对?
我是学建筑出身的。也曾在德国进修3 年间,近距离感受不同风格的欧洲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从年轻到现在,设计了一辈子各式各样的房子。可以说尽趴在图板上忙活了。直到退休后才腾出工夫来,东走走西看看,对学过的建筑加深认识,没学过的下马看花。然后,就有了跟大家分享自己收获的打算。于是,我把自己的所见、所思记录下来,就有了这本《外国古建筑小讲》,希望通过对外国建筑发展史的梳理,让普通读者对建筑这一人类文明的载体有一个大略的了解。
怎么个写法呢?尤其是对古代建筑,从哪儿下笔,如何安排?我上学时、工作后读过的各种建筑史的书籍,多半都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原始人住土坑玩泥巴开始说起,一直写到现代。而且语气严肃得很,估计引不起诸位的兴趣。我当学生时听着都嫌枯燥,要不是有幻灯片可看,上课时经常会打盹(不好意思)。其实建筑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是很有趣的。因此,我打算换个角度,连横带纵地写一写。“横”指的是不同类型的建筑,“纵”指的是从古至今。不但写建筑、画建筑,还写人、画人。
鉴于现存的各种建筑遍及世界各地,我的眼界和气力又实在有限,每一个建筑要想说全了,今生是没可能了,来世都难说。生怕有人看了本书后指责道:“嘿,某某名建筑你没写进去!”我这里事先打个预防针:这本书不是建筑学的专著,可算得是科普兼导游书吧。讲一点历史,谈些个建筑,说几个故事,画几张画儿。去繁就简,蜻蜓点水而已。
在有趣之中和我分享我所去过的,我所知道的建筑和历史,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宗旨。
说不定某人看完这本书,来了兴趣,自己或他的孩子将来也去学建筑。那我就又多了个小师弟或师妹,还是在我的影响下。哈,这多好。


【免费在线读】

前言

如今,不少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旅游。有时间了,四下里走走看看,满世界溜达溜达,感受中国的外国的历史、文化,也让自己的人生体验更加丰富。
旅游时,你想看什么呢?炼钢?织布?造飞机?恐怕这些东西别说你不感兴趣,就算感兴趣,人家也未必会让你看。跑了那么远,除了看风景外,恐怕看建筑是个主要内容吧。古代的,有历史意义的,或者现代的,奇形怪状的,都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题目。
建筑是不会说话的。它不像音乐,作者要说什么,你大致能听出来个几成。建筑这东西,要是没人介绍,恐怕一般人就会走马观花,收获颇微了。有人说了:没关系,有导游啊!可导游不是专业的建筑师,他(她)知道的,大概不会有我多吧。就算他(她)很专业,你总不能全中国、全世界都去转转吧。年轻时有精力却没时间,老了有时间却又精力有限了,咋办?你说了:看书呗!太对了!我这书就是给这样的读者写的。没去过的、准备去的地儿,你可以拿它来预习;去过的地儿,复习复习;去不了的地方呢,看看书也能多长点儿知识嘛,对不对?
我是学建筑出身的。也曾在德国进修3 年间,近距离感受不同风格的欧洲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从年轻到现在,设计了一辈子各式各样的房子。可以说尽趴在图板上忙活了。直到退休后才腾出工夫来,东走走西看看,对学过的建筑加深认识,没学过的下马看花。然后,就有了跟大家分享自己收获的打算。于是,我把自己的所见、所思记录下来,就有了这本《外国古建筑小讲》,希望通过对外国建筑发展史的梳理,让普通读者对建筑这一人类文明的载体有一个大略的了解。
怎么个写法呢?尤其是对古代建筑,从哪儿下笔,如何安排?我上学时、工作后读过的各种建筑史的书籍,多半都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原始人住土坑玩泥巴开始说起,一直写到现代。而且语气严肃得很,估计引不起诸位的兴趣。我当学生时听着都嫌枯燥,要不是有幻灯片可看,上课时经常会打盹(不好意思)。其实建筑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是很有趣的。因此,我打算换个角度,连横带纵地写一写。“横”指的是不同类型的建筑,“纵”指的是从古至今。不但写建筑、画建筑,还写人、画人。
鉴于现存的各种建筑遍及世界各地,我的眼界和气力又实在有限,每一个建筑要想说全了,今生是没可能了,来世都难说。生怕有人看了本书后指责道:“嘿,某某名建筑你没写进去!”我这里事先打个预防针:这本书不是建筑学的专著,可算得是科普兼导游书吧。讲一点历史,谈些个建筑,说几个故事,画几张画儿。去繁就简,蜻蜓点水而已。
在有趣之中和我分享我所去过的,我所知道的建筑和历史,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宗旨。
说不定某人看完这本书,来了兴趣,自己或他的孩子将来也去学建筑。那我就又多了个小师弟或师妹,还是在我的影响下。哈,这多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