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科幻黄金时代大师作品。

  1. 想象奇特,情节曲折,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

【内容简介】

未来的地球不应该是人类**的住所。一群有志青年,怀抱着崇高的理想来到了火星,想将这里建设成像地球一样繁荣。原来的火星生存环境恶劣,这群年轻人遭遇了火星沙尘暴、宇宙射线辐射、黑洞吞噬……一系列事件后,仍然矢志不渝,愿意为这项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火星( Mars)一名来自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这群火星建设者不愧拥有“战神的后裔”这样的称号。


【作者简介】

郑文光(1929-2003),中国科幻文学之父,创作了科幻小说集《太阳探险记》《飞出地球去》,科普译文集《宇宙》,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大洋深处》《神翼》《战神的后裔》,中篇科幻小说《命运夜总会》《地球的镜像》等。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荣获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飞向人马座》荣获全国少儿文艺创作一等奖,《 神翼》荣获1980—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1992年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银质奖。


【目录】

一个不平凡故事的平凡开头/001

生活是这样提出问题的/012

“太阳谷”/023

对北极冰原的考察/034

红学家到火星来干什么/045

尘暴带来的灾难/054

一个流浪儿的爱情/066

一个南美洲青年的喜剧/078

盼望着*代火星娃娃/090

于文的脑子装了多少东西/104

新来的“火星人”/114

建设新的居民点/126

悲惨的一夜/136

海腊斯盆地的试验/147

一个湖的诞生/159

是第十颗行星吗/170

准备抵抗一场灾难/182

艰苦而疲惫的三十个小时/192

火星的儿子——战神的后裔/204

结尾——这不是科学幻想小说/217

后记/227


【免费在线读】

郑文光与中国科普(代序)

吴岩

2003年6月17日,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郑文光离开了人世。郑文光的一生是为中国科幻和科普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去世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一传开,当天就有人建立了郑文光网上纪念馆。新浪网在发表了有关郑文光去世的消息之后,网友的感叹言论迅速达到数百条。多数人是向郑文光的离去致敬的。许多人提到了名著《飞向人马座》对他们的影响。一些网友还说,正是阅读了郑文光的作品,才使他们*终选择了科学事业。

归国华侨的爱国之路

郑文光,祖籍广东中山,1929年出生于越南海防。早在11岁时,他就创作了*篇抗日杂文。随后,他在一篇题为《别了,海防》的文章中,声言一定要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去。他从此开始了在东南亚地区的漂泊,靠创作散文、杂文和科学小品和在学校教书为生。在这期间,他结识了秦牧、曹日昌等文学和科学界的名人,并受到共产党的思想影响,参加了进步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初,得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之后,郑文光激动异常,他立刻寻找机会,回到了祖国。他来到首都北京,进入了中国科协科普局,担任《科学大众》杂志的编辑。在这期间,他与高士其等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有接触,他还自学了俄文并多次到各地为学生和群众进行天文学的科普讲座。

创作新中国*篇科幻小说

1953年的某一天,《中国少年报》的编辑赵世洲找到郑文光,要他看看能否写篇科幻小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创建性的邀请。要知道,虽然早在20世纪初期,鲁迅和茅盾就曾经翻译过外国科幻小说,老舍和顾均正也创作过本土科幻小说,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样的文学品种能否适合于新的国度,仍然是一个谜。郑文光从苏联科幻小说受到欢迎的情况中得到启示,认为新中国的本土科幻,也一定能得到读者的欢迎。1954年,他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在中国少年报连载两期,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据说,当时北京的古观象台还架起了天文望远镜,以满足读者观测火星的要求。

*次走出国门在国外获奖

《从地球到火星》的成功,为郑文光打开了通向科幻文学的大道。1955年,严文井主编的年度儿童文学选中就选择了郑文光的小说。随后,郑文光还把4篇作品编辑成册出版。1956年,他的《火星建设者》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之后,送到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还获得了科幻大奖。这是至今为止,中国科幻作品获得的*次国际级奖励。

科普创作的多面手

郑文光不单单创作科幻小说,还创作各种各样的科普作品。他的科学文艺读物文笔优美,构思独特。1955年出版的《飞出地球去》,曾经获得青年读者的交口称赞,其中的《宇宙中有些什么》,还被选入全日制初中课本。1957年创作的科学家传记《火刑》,以华美的笔触和人道主义的手法,将大科学家布鲁诺为真理而死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该文迅速也被选入全日制中学教材。郑文光还创作过童话,他的童话故事不同于一般科学童话,而是将自然界的美丽和科学与人文交融,造就出一种奇异的深度效果。他于1959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新观察》和《文艺报》的编辑,并随远洋船到达西沙群岛,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散文和科普作品。

让科幻抒写人生

1978年,他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这部划时代的杰作,使人们看到,中国科幻小说已经走出了儿童文学和科学普及的领地,成了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飞向人马座》讲述的是三个宇航学校的少年,在一次偶然事故中,飞离地球,进入了太空。他们与宇宙空间搏斗了整整9年,才从黑洞的边缘回到地球。故事中充满了宇航科学知识,更充满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该书获得了当年的全国儿童文学奖。

此后,郑文光放弃了其他工作,专攻科幻创作。他出版了4本长篇小说和多部中短篇小说。其中,长篇小说《神翼》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地球的镜像》由于将科幻小说与社会分析相互结合,受到了读者的青睐,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他还与童恩正、叶永烈、金涛等共同构筑了科幻文学突破科普,走向“剖析人生,反映社会”的全新道路,为中国科幻小说*终进入主流文学领域,进行了良好的理论准备。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郑文光大胆实践,创作出《命运夜总会》《星星营》《史前世界》等优秀作品。他还在动物科幻小说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对中国科普和科幻的贡献

郑文光的创作生涯,给中国科普带来了如下贡献。首先,他倡导的以文字的美感书写科学和自然美丽的做法,给中国科普作品的文学档次提升,带去了良好的影响。正是郑文光和其他一些作家的努力,才使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学领域,逐渐对科普作品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这一点上,郑文光继承了老作家高士其的传统,他本人也和高士其共同编辑了《建国五十周年科学文艺选》。

其次,郑文光认为,科普作品应该讴歌伟大的祖国,应该让青年喜爱科学,喜爱大自然。他的小说《黑宝石》、散文《盐在莺歌海》、科幻《鲨鱼侦察兵》等都是如此。作家对祖国的热爱,就是跨越宇宙,也丝毫不能减弱。在长篇科幻小说《战神的后裔》中,主人公身在火星,仍然渴望着地球和祖国。爱国的拳拳之心,充分地体现期间。

第三,郑文光和童恩正等大胆地将科幻作品与科普作品分离开,并热切地通过理论和实践去寻找科幻读物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为科幻小说在中国语境中的全面突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种将科普与科幻读物分开的想法,不但对科幻文学的繁荣带去了好处,也为中国科普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帮助。

第四,郑文光不单单自身创作,他还大力地推广科普和科幻事业。他到各大学进行过讲座,在作家协会的大会上宣传科普和科幻。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作家的成长,几乎所有有成就的青年作家都受到过他的邀请并曾经与他畅谈。他也热心地为这些作家作序,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评价他们的作品。青年作家韩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每当他撰写科幻作品的时候,都会发现郑文光就是面前的一堵高墙。郑文光几乎探索了所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郑文光的文化遗产

郑文光的*后20年,是与疾病斗争的20年。他半身不遂,心脏衰竭。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他的儿子在国外,许多亲属希望他留在国外,但他不愿意。他仍然像那个告别海防的孩子一样,渴望生活在自己的祖国。

郑文光留下了45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科幻小说大约在100万字左右。这些作品,为研究一位新中国科幻的奠基者、科普创作的积极分子提供了良好的资料来源。这次长江文艺出版社把他的四部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大洋深处》《神翼》和《战神的后裔》组合出版,再度把这位刘慈欣之前中国*重要的硬科幻作家拉回到读者的面前,让我们在缅怀前人的创作中共同去憧憬中国科幻文学的美好未来。

吴岩,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