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都德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在作品中描写自己感受的方式既柔和、又温存。美与善的事物,与都德敏锐细致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善于从这些事物中汲取美与善的精髓,使他的作品具有美仑美奂的诗意。《*后一课》在都德主要的两个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和《星期一故事集》中,精选了四十八篇不同主题的作品,使我们可以再次领略作者的妙笔,感受心灵的震撼。


【内容简介】

都德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在作品中描写自己感受的方式既柔和、又温存。美与善的事物,与都德敏锐细致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善于从这些事物中汲取美与善的精髓,使他的作品具有美仑美奂的诗意。
都德这种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以及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博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统统交汇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为此,编者特意在都德主要的两个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和《星期一故事集》中,精选了四十八篇不同主题的作品,使我们可以再次领略作者的妙笔,感受心灵的震撼。


【作者简介】

都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在法国短篇小说创作中具有显著地位,是世界短篇小说文库中的瑰宝。其中尤具表现力的就是《*后一课》,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912年,《*后一课》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颇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


【媒体评论】

都德短篇小说的素材任何人都能俯首拾起,因为它们普通得遍地都是。但是,你首先必须想到弯下腰去拾起它们,然后还要有足够的才华,敢于将这些麻雀都看不见的微小琐屑转化为艺术。
——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领袖 左拉


【目录】

*后一课
一盘台球
小间谍
母亲
柏林之围
糟糕的佐阿夫兵
保卫达拉斯贡
贝利塞尔的普鲁士兵
在巴黎的农民们
前哨见闻
渡船
旗手
沙文之死
阿尔萨斯!阿尔萨斯!
沙漠旅行队客店
我的军帽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
拉雪兹神父公墓之战
小馅饼
法兰西仙女
记事员
吉拉尔坦答应我的三十万法郎!
亚瑟
三次警告
*后一本书
房屋出售
圣诞故事
教皇死了
美食风景
海边收获
红山鹑的感愤
镜子
盲人皇帝
安家
博凯尔的驿车
科尔尼耶师傅的秘密
塞甘先生的山羊
繁星
阿尔勒城的姑娘
居居尼昂的神甫
老俩口
散文叙事诗
金脑人的传说
诗人米斯特拉尔
两家客栈
尊敬的戈歇神甫的药酒
在卡马尔格
怀念兵营


【前言】

都德的短篇小说《*后一课》在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尽管在它之后,都德有大量的其他作品被陆续译介,但是中国人记忆*深的,永远是《*后一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是世界上*美丽、*清晰、*严谨的语言”,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可以说,在汉语关于都德的语汇中,*表现力的就是《*后一课》,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 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 生平 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于1840年5月 13日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尼姆城一个破落商人的家庭。九岁时因父亲生意失败,举家移居里昂。在里昂中学读书时,都德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7年,父亲彻底破产,家道中落,十七岁的都德被迫辍学,自谋生路,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半年后,他因不堪忍受“对贫穷的侮辱”,远走巴黎,投靠在那里当职员的哥哥艾尔内斯特。
  在哥哥的帮助下,都德在巴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过着年轻文人的清苦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常为《费加罗报》、《巴黎日报》等报纸撰写文章,还结识了另外两位同样来自普罗旺斯的青年——日后成为政坛巨头的莱昂?甘必大和普罗旺斯文学的捍卫者、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后者与都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860年,都德进入当时内政部长和立法会议主席莫尔尼公爵的办公室,担任他的三等秘书。这使他既有机会看到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又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不久,都德患上了肺病,决定前往南方疗养。借此机会,他游历了阿尔及利亚,为那里美丽的北非风光和阿拉伯风土人情所陶醉。在阿尔及利亚,他上演了自己的*部戏剧作品《*后的偶像》(1862年),并且大获成功,这也是都德一生中*获得成功的戏剧作品。在回巴黎短暂居住之后,都德旧病复发,重回南方。这次,他去了地中海的科西嘉岛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普罗旺斯,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了大量的创作养料。在普罗旺斯,都德重逢了用当地方言从事创作的诗人米斯特拉尔,还在阿尔勒城附近的枫维耶尔山上买下了一座旧磨坊。他在磨房里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收集整理了大量采风笔记,这些笔记成为日后《磨坊书简》的雏形。
  此后都德陆续在报纸上发表短篇小说,他的名字逐渐为法国公众所熟悉。然而,莫尔尼公爵的去世,使他的经济一下子陷入了窘境,他的*部长篇小说《小东西》(1868年)也未能引起多大的反响,而于次年(186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更是遭到了惨败。但都德的才华一直得到了朱莉娅?阿拉尔——一位巴黎工业家的女儿——的认可和赞许,他们结了婚(米斯特拉尔充当了他们的证婚人)。婚后,阿拉尔不仅给与都德经济上的支持,而且在精神上也对他大加鼓励。都德回到巴黎后,住在岳父母的公馆里,一边怀念着在家乡普罗旺斯度过的日日夜夜,一边发奋努力,从事文学创作……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却在巴黎远郊香普罗赛的住所摔断了腿,直到9月初才返回巴黎。随后,他加入了国民别动队第九十六营,亲身经历了巴黎被困和巴黎公社*初的日子。都德在此期间的所见所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后来,他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收录在著名的《星期一故事集》里。
  1872年,都德发表《达拉斯贡的达达兰》,大获成功。这部漫画式的长篇小说在巴黎被争相阅读,福楼拜称其为杰作。然而,法国作曲家比才根据都德的短篇小说《阿尔勒城的姑娘》(一译《阿莱城姑娘》)改编而成的歌剧却铩羽而归,这深深地刺痛了爱好戏剧的都德。所幸的是,朱莉娅对丈夫的才华坚信不疑,在夫人的支持与鼓励下,都德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作品:《星期一故事集》(1873年)、《小弟费罗蒙和长兄黎斯雷》(1874年)、《雅克》(1876年)、《富豪》(1877年)、《努马? 卢梅斯当》(1881年),等等。这些作品终于使都德跻身于著名作家的行列,并帮助他一举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
  与此同时,都德同作家福楼拜、屠格涅夫、龚古尔兄弟、左拉、雨果,画家马奈、雷诺阿、莫奈等许多文学界和艺术界的巨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文学,扶助新人。
  “我的前半生经历了贫穷,后半生经历了病痛。”都德如是说。他从 1883年起患上了不治之症脊髓痨,只能依靠吗啡缓解痛苦。但病痛的折磨并没有使都德丧失创作的才华,他在发病的间歇抓紧时间写作、旅行,为后人留下了《萨福》(1884年)、《不朽者》(1888年)等作品。1896年,都德入选刚刚成立的龚古尔学院,他的作品全集也获得出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1897年12月16日,都德在香普罗赛家中吃晚饭时,突然倒地不起,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埋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作品 都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一个剧本和四个短篇集。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在法国文学史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都德的四个短篇集总共收录短篇小说近一百篇,其中*为重要的两个集子分别是《磨坊书简》和《星期一故事集》,那些为读者所传诵的传世名作,几乎全部都被收进在这两个集子里,它们的篇幅一般都在两三千字左右,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样,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奠定了都德在法国文学界的显著地位。
  在都德的短篇小说中,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作品大多收录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广泛流传,脍炙人口,早已成为世界短篇小说文库中的瑰宝。其中,*有代表性的《*后一课》,堪称世界文学史上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典范。作品描写的是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学生向祖国语言告别上的*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具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都德另一篇短篇《柏林之围》,是与《*后一课》齐名的爱国主义佳作。作者以同样感人的故事和新颖的构思,描写了一位充满了法兰西荣誉感和爱国观念的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老军人,以及他那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命运,小说结尾主人公的不幸结局,使作品产生了一种催人泪下的悲剧震撼力。《小间谍》则通过普鲁士人利用无知的孩子出卖情报导致法军失败的故事,既揭露了敌军的卑鄙、狡诈与残暴,又描写了法军士兵的淳朴与善良;既鞭挞了贪图私利的通敌者,又批评了危害国家的失足者,反映出作者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作者在着力描写主人公小斯苔纳误入歧途的同时,还塑造了他的父亲斯苔纳老伯的形象,他既是一个具有高度爱国热情和强烈责任感的法兰西公民,又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为了替孩子洗刷耻辱,找回公民的尊严,他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作者的笔下,这一对父子的悲剧故事,有着与《*后一课》和《柏林之围》同样的感染力。《旗手》的主人公奥尔奴和斯苔纳老伯相似,是一位文化不高、地位低下的普通中士;在战争失败、法国军队向普鲁士人缴械投降的时候,他却凭着自己的爱国主义勇气和民族荣誉感,面对敌人进行了杀身成仁式的反抗…… 这些短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在刻画主人公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荣誉感的同时,刻意突出了他们身上的悲剧色彩:小学生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老军人昔日民族荣誉的梦想破裂,老父亲用生命洗刷耻辱,老旗手绝望而无助的抗争……“这些人物的悲剧性情感与行为,是整个法兰西民族悲剧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都德的这一组短篇小说,不仅丰富地蕴含着他自己深沉的爱国主义热情,而且还深刻发掘了普法战争这一民族灾难的悲剧意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意境和高度。” 与此同时,都德在《一盘台球》中,满怀愤慨地揭露了军队统帅的腐败、自大,及其对战争失败所负有的不可饶恕的责任:部队正在溃败,士兵们在敌军的炮火下成百上千地遭到屠杀,可是元帅却在一群阿谀奉承的将校的簇拥下,专注地玩着台球!战斗的结局、士兵的生命,还比不上一盘台球的胜负来得重要……而在《保卫达拉斯贡》这一篇别具一格的短篇里,作者对一些法国人华而不实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进行了绝妙的讽刺。此外,都德在其他一些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作品中,深入挖掘了许多主题,描绘了法国民众的各种情感,如对被占领土的思念(《阿尔萨斯!阿尔萨斯!》),战争造成的痛苦(《在巴黎的农民们》),对侵略者的憎恨(《贝利塞尔的普鲁士兵》),母爱(《母亲》),等等。


【书摘与插画】

*后一课——一个阿尔萨斯孩子的故事
这天早晨,我很晚才去上学。我非常害怕被老师训斥,更何况阿麦尔先生说过要考一考我们分词的用法,而我连一个字都不会。有那么一会儿,我甚至动了逃学去田间玩耍的念头。
  天气那么暖和,又那么晴朗! 我听见乌鸫在林边歌唱,普鲁士士兵在锯木厂后边的里贝尔草地上操练。这一切比起分词规则来要诱人多了。不过,我还是忍住了逃学的愿望,向学校跑去。
  经过村政府的时候,我看见布告栏前围着好多人。两年来,所有坏消息都是从那里发出的:比如打败仗啦,征兵征物啦,普鲁士军队司令部的命令啦,等等。我一边跑,一边想: “又有什么新花样了?” 我跑着穿过广场的时候,铁匠瓦克特尔正和他的学徒在看布告,他朝我喊道: “别这么急,小家伙!你去得再晚都不会迟到的!” 我知道他在嘲讽我。我气喘吁吁地跑进学校的小院子。
  平时,上课之前,教室里总是乱哄哄的,喧闹声连街上都听得见:同学们开关课桌的声音,捂住耳朵一起高声背诵课文的声音,还有老师一边用大戒尺拍打桌子、一边大叫的声音: “安静一点!” 我原本打算趁乱偷偷溜到座位上去。可是偏偏这一天教室里却非常安静,就像是星期天一样。透过开着的窗户,我看见同学们已经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阿麦尔先生则用胳膊夹着那把可怕的戒尺,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我必须推开教室的门,在这一片寂静之中走进去。可想而知:当时我有多么尴尬、多么害怕呀! 然而,竟然什么事都没有!阿麦尔先生看了我一眼,并没有生气,而是温和地对我说: “快去坐好吧,小弗朗兹;你再不来,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 我连忙跨过凳子,坐到课桌前。稍稍定下神来之后,我才发现我们的老师穿着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领口系着精心折叠的领结,头上戴着绣花的黑色丝绸小圆帽。这套装束,只有学监来视察或者学校颁奖的时候他才会穿。另外,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气氛。不过让我*惊讶的是,教室后面平时空着的凳子上,坐着很多村里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默不作声。我看见头戴三角帽的奥泽尔老人,前任村长,前任邮递员,还有其他许多人。他们都显得很忧伤;奥泽尔老人还带来了一本边角都磨损了的旧识字课本,摊开在膝头上,课本上斜放着他的那副大眼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