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欧洲大历史》——三大优势奠定经典地位!
历史学家何炳松摆脱当时学界“政治中心论”的传统著述习惯,开拓以人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艺术、科技、政治多方并重的叙述方式。而且,该作品拥有“好的译者”“好的史学家”“符合阅读习惯的内容和章节排版”三大优势,实属难得的佳作。
二、何炳松——史识与学识兼备的大家!
何炳松是中国新史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将西方史学引进中国,主张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贯通。他北大的同事陈衡哲曾评价他的才学“自编一书而绰有余裕”。
三、一本读懂当今欧洲文明的前世今生!
《欧洲大历史》囊括从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覆灭至二十世纪初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为我们了解欧洲文明的前世今生以及欧洲与我们的关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内容简介】

《欧洲大历史》由历史学家何炳松在北大授课的讲稿整理而成,作者以美国历史学家鲁滨孙与比尔德的经典著述为蓝本,融合中西史学理论,经过精心的剪裁与编排,呈现了公元五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全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方便我们探索欧洲历史的足迹,洞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系。


【作者简介】

  何炳松,历史学家、出版家、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获威斯康星大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任教,并长期供职于商务印书馆,抗战时期受聘为暨南大学校长。他率先在国内译介美国鲁滨孙新史学派著作,并提倡中西史学的对比研究,成为中国新史学派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新史学》《历史教学法》《通史新义》《程朱辩异》《浙东学派溯源》等。


【媒体评论】

何炳松在史学方面的一项突出贡献是率先把美国新史学派的理论和史学著作介绍到中国来。他以中国史学传统与西方资产阶级史学互相印证,可谓是融会古今、学贯中西。在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审定译名、编制古籍索引上他也有新的见解。可见何炳松不仅是有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又是成绩卓著的编辑和出版家。


【目录】

上 篇
中古欧洲史

弁 言
卷 蛮族之入侵及基督教会之事业
章 绪 论
1. 本书之目的/6
2. 历史之起讫/7
3. 中古时代之意义/8
第二章 蛮族入侵以前之欧洲
1. 罗马帝国统一之原因/9
2. 罗马帝国衰替之原因/10
3. 罗马文化之衰替及基督教之传入/12
4. 纪元初年之基督教会/13
5. 东部罗马帝国/14
第三章 日耳曼种人之入侵及罗马帝国之瓦解
1. 西Goth王国与Vandal王国之建设及匈奴之入侵/16
2. 东Goth王国之建设/17
3. 罗马文学之衰替/18
4. 东帝Justinian之武功及Lombard种人之入侵/19
5. Frank王国之建设/20
6. Frank王国之政情/21
7. 蛮族与罗马文化之融合/21
8. 中古时代之事业/23
第四章 罗马教皇之兴起
1. 基督教会得势之原因/24
2. 中古教会之政权/25
3. 罗马教皇得势之原因及其机关之发达/26
4. 罗马教皇Gregory the Great/28
第五章 修道士及日耳曼种人之入教
1. 清修主义及寺院制度/30
2. 英伦三岛中之传道事业/32
3. 欧洲大陆上之传道事业/33
第二卷 封建制度之发达及民族国家之兴起
第六章 Charles Martel及Pippin
1. Charles Martel之内政/36
2. Pippin之篡位/36
3. Pippin与罗马教皇之携手/37
第七章 Charlemagne
1. Charlemagne之性情/39
2. Charlemagne之征服Saxon种人/40
3. Charlemagne之征服Lombard种人/41
4. Charlemagne之征服Slav种人及回教徒/41
5. Charlemagne之称帝/42
6. Charlemagne之内政/43
7. Charlemagne之提倡教育/43
第八章 Charlemagne帝国之瓦解
1. Charlemagne帝国之分裂/46
2. 法国、德国之起源/47
3. Charles the Fat之统一帝国/47
4. 帝国不能统一之原因/48
5. 封建制度之权舆/49
第九章 封建制度
1. 封建制度之起源/52
2. 封建制度之要质/53
3. 附庸之义务及贵族之种类/54
4. 封建制度之内容/55
5. 封建时代之私斗/56
6. 教士之息争及国王之得势/57
第十章 法兰西之发达
1. Hugh Capet之建设法兰西王国/58
2. 法兰西国中之小邦/59
3. 法国君主之地位/60
4. 法国境内之英国领土/61
5. 中央政府之建设/62
第十一章 中古时代之英国
1. Normandy人入侵以前之英国/64
2. William the Conqueror之入英及其政绩/65
3. Henry第二之政绩/67
4. 大宪章/68
5. 国会之发达/69
第三卷 皇帝与教皇之争雄
第十二章 十世纪及十一世纪之德国与意大利
1. 德国初年之历史及Otto之事业/72
2. 神圣罗马帝国之起源/73
3. Conrad第二与Henry第三/74
4. 教会及其领土/75
5. 教会之流弊/76
6. 皇帝与教皇争雄之开端/78
7. 改革教会之动机/79
第十三章 Gregory第七与Henry第四之冲突
1. 教皇之主张/80
2. Gregory第七与Henry第四之争执/81
3. Henry第四之末年/82
第十四章 Hohenstaufen族诸帝与罗马教皇
1. 皇帝Frederick/84
2. Lombardy诸城之政情/84
3. Frederick与Lombardy诸城/85
4. Frederick之失败/86
5. Henry第六/87
6. 教皇Innocent第三之得势/88
7. 皇帝Frederick第二与教皇/89
第四卷 中古时代之一般状况
第十五章 中古时代之教会
1. 中古教会之特点/92
2. 教皇/93
3. 大主教、主教及牧师/94
4. 教会之仪节/95
5. 忏悔礼与圣餐礼/96
6. 教士之势力/97
第十六章 异端及托钵僧
1. 教会之利弊/98
2. 教士之腐败/99
3. 异端之兴起/100
4. 扑灭异端之方法/101
5. St.Francis/102
6. Francis派之托钵僧/103
7. Dominic派之托钵僧/104
8. 托钵僧之事业/104
第十七章 乡民及市民
1. 中古时代乡农之状况/106
2. 中古时代城市中之状况/108
3. 中古时代之商业/109
4. 中古时代商业之障碍一/110
5. 中古时代商业之障碍二/111
第十八章 中古时代之文化
1. 近世各国语言文字之起源/113
2. 德文、英文之起源/114
3. 法国之传奇/115
4. 法国南部诗人与骑士制度/115
5. 中古时代之科学/117
6. 中古时代之美术/119
7. 中古时代之大学/121
8. 中古时代之哲学/122
9. 中古史初半期之回顾/123
第五卷 学问复兴
第十九章 百年战争
1. 百年战争前之英国/126
2. 百年战争之开始/128
3. 百年战争中英法两国之状况/129
4. 英国佃奴制度之废止/130
5. 百年战争之后半期/131
6. 英国之玫瑰战争/133
7. 百年战争后之法国/134
第二十章 罗马教皇与宗教大会
1. 法王Philip the Fair与教皇之争权/137
2. 移居Avignon之教皇与Wycliffe/139
3. 教会之分离与Pisa宗教大会/141
4. Constance宗教大会/142
5. Basel及Ferrara宗教大会/145
第二十一章 意大利诸城及学问复兴
1. Venice城/146
2. Milan城/147
3. Florence城/148
4. Dante/149
5. Petrarch/150
6. 古文学者/151
7. 近世科学之发端/152
8. 十四世纪之美术/154
9. 十五世纪之美术/155
10. 十六、十七两世纪之美术/156
11. 地理上之发见/157
第二十二章 十六世纪初年之欧洲
1. 皇帝Maximilian与Hapsburg族领土之扩充/160
2. 西班牙之兴起及Charles第五之称帝/161
3. 法王Charles第八之入侵意大利/163
4. 十六世纪初年欧洲之政情/165
第六卷 宗教改革及宗教战争
第二十三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德国
1. 导言/168
2. 当日德国之政治状况/169
3. 当日德国之实情及宗教改革之原因/170
4. ,宗教之热诚/171
5. 第二,...研究/172
6. 第三,古文学者之讥评/172
7. Erasmus之主张/173
8. 第四,德国人之不满于教士/174
第二十四章 Martin Luther与宗教改革
1. Martin Luther之家世/176
2. Luther之赎罪券论文/177
3. Leipsic之辩论/178
4. Luther与古文学者之关系/179
5. Luther之攻击教会/180
6. 教皇之下令及Luther之反抗/181
7. Charles第五之态度/183
8. Worms公会及其议决案/183
第二十五章 德国之宗教改革(一五二一年至一五五五年)
1. Luther之翻译/185
2. 改革家意见之分歧/186
3. 骑士之激烈举动/187
4. 教皇Hadrian第六与Nuremberg公会(一五二二年)/188
5. Regensburg之议决案/189
6. 农民之叛乱及其平定/189
7. Speyer公会及新教徒名称之由来/191
8. Augsburg公会及新教徒之信条/192
9. Augsburg和约/192
第二十六章 瑞士及英国之宗教改革
1. 瑞士联邦之由来/194
2. Zwingli之改革宗教/194
3. Calvin之改革宗教/195
4. 英国之古文学者/196
5. Henry第八之离婚事件与Wolsey/197
6. Henry第八之叛离教皇/198
7. Henry第八之解散寺院及其三娶/199
8. Edward第六与英国新教之成立/200
9. 女王Mary之恢复旧教/201
第二十七章 罗马旧教之改良与Philip第二
1. Trent宗教大会(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三年)/202
2. 耶稣社之运动/203
3. 西班牙王Philip第二反对新教之热心/205
4. Philip第二对待Netherlands之苛虐/206
5. Netherlands之叛乱及荷兰之独立/207
6. 法国新教之起源/209
7. 法国新旧教徒之纷争/210
8. Henry第四时代之法国/211
9. Elizabeth时代之英国/212
10. 英国旧教之消灭/213
11. 十六世纪后半期历史之回顾/215
第二十八章 三十年战争
1. 战争之步—Bohemia之叛乱及其失败/216
2. 战争之第二步—丹麦王之援助新教徒及其失败/217
3. 战争之第三步—瑞典王之援助新教徒及其失败/218
4. 战争之第四步—法国之干涉及其结果/219
5. Westphalia条约及战争之结果/220
6. 科学时代之开始/221


下 篇
近代欧洲史
弁 言
绪 论
卷 十七、十八两世纪之回顾
章 英国国会与君主之争权
1. 詹姆士与君权神授之观念/240
2. 查理与国会/241
3. 查理之被杀/243
4. 克伦威尔与共和时代/244
5. 复辟/246
6. 一六八八年之革命/247
7. 英国宪法之性质/248
第二章 路易十四时代之法国
1. 路易十四之地位及其性质/250
2. 路易十四之提倡美术及文学/251
3. 路易十四与四邻之争/252
4. 路易十四与新教徒/254
5. 西班牙王位承继战争/254
第三章 俄罗斯及普鲁士之兴起奥地利
1. 俄罗斯之起源/256
2. 彼得大帝/257
3. 普鲁士之勃兴/258
4. 腓特烈大王之战争/260
5. 波兰之分割(一七七二年、一七九三年及一七九五年)/261
6. 奥地利、马利亚·德利撒及约瑟第二/264
第四章 英国、法国在印度及北美洲之竞争
1. 欧洲之扩充世界商业/266
2. 英国与法国互争殖民地/267
3. 北美洲英国殖民地之叛/269
第二卷 十八世纪之状况及改革
第五章 欧洲之旧制
1. 乡间之生活—佃奴制度/274
2. 城市及各业公所/275
3. 贵族与君主/277
4. 基督教会/278
5. 英国之国教及新教诸派/279
第六章 改革精神
1. 近世科学之发达/282
2. 科学上之发见及改良精神之产生/284
3. 政治上之新思想/286
第七章 法国革命以前之改革
1. 腓特烈第二、喀德邻第二及约瑟第二之改革/289
2. 一六八八年后之英国/291
3. 十八世纪之英国立宪君主及佐治第三/292
第三卷 法国革命与拿破仑
第八章 法国革命将起之际
1. 法国旧制之紊乱/296
2. 特权阶级及第三级/297
3. 君主及高等法院/299
4. 路易十六之为人及其整理财政之失败/300
第九章 法国革命
1. 全级会议之召集/302
2. 国民议会之改革事业(一七八九年七月至十月)/304
3. 移往巴黎之国民议会(一七八九年十月至一七九一年九月)/306
第十章 次法兰西共和国
1. 立宪君主时代(一七九一年至一七九二年)/310
2. 次法兰西共和国之建设/313
3. 革命时代之战争/315
4. 恐怖时代/316
5. 恐怖时代之告终及督政部之组织/319
第十一章 拿破仑·波那帕脱
1. 波那帕脱次入侵意大利/322
2. 波那帕脱之得势/326
3. 第二次对法国之同盟/328
4. 一八〇一年之升平及德国之改组/329
第十二章 欧洲与拿破仑
1. 波那帕脱恢复法国之秩序及隆盛/332
2. 拿破仑灭神圣罗马帝国/334
3. 普鲁士之失败/337
4. 大陆封港政策/338
5. 拿破仑之得意时代(一八〇八年至一八一二年)/339
6. 拿破仑之败亡/342
第四卷 自维也纳会议至普法战争
第十三章 维也纳会议及欧洲之再造
1. 维也纳会议及其事业/348
2. 革命时代之结果民族精神/350
3. 神圣同盟及梅特涅之反对革命/351
4. 十九世纪初年之思想及文化/352
第十四章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之反动及革命
1. 法国之复辟/355
2. 一八三〇年之革命/356
3. 比利时王国之建设/357
4. 德国同盟之建设/358
5. 西班牙与意大利之恢复旧制/360
6. 美洲之西班牙殖民地及一八二〇年之革命/361
第十五章 实业革命
1. 纺织机之发明/364
2. 蒸汽机/365
3. 资本主义及工厂制度/366
4. 社会主义之兴起/369
第十六章 一八四八年之法国革命
1. 路易·腓立政府之不满人意/371
2. 第二次法兰西共和国/372
3. 路易-拿破仑与第二次法兰西帝国/375
第十七章 一八四八年之革命—奥地利、德意志、意大利
1. 梅特涅之失败/377
2. 中部欧洲之革命/378
3. 波希米亚及匈牙利革命之失败/379
4. 奥地利恢复意大利之势力/381
5. 一八四八年德国革命之结果/382
第十八章 意大利之统一
1. 统一意大利之计划/384
2. 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与意大利/385
3. 一八六一年后之意大利王国/387
第十九章 德意志帝国之成立及奥地利匈牙利之联合
1. 普鲁士为德国之领袖/390
2. 一八六六年之战争及北部德国联邦之组织/392
3. 法国与普鲁士之战争及德意志帝国之建设/393
4. 一八六六年后之奥地利、匈牙利/395
第五卷 欧洲大战以前之改革
第二十章 德意志帝国
1. 德国之宪法/398
2. 俾斯麦与国家社会主义/401
3. 德国之保护政策及殖民外交/402
4. 威廉第二在位时代/404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共和时代之法兰西
1. 巴黎市政府与复辟问题/406
2. 第三次共和国之建设及其宪法/409
3. 一八七五年后之法国德雷福案/410
4. 教会与国家之分离/411
5. 政党/414
6. 殖民事业/415
第二十二章 英国政治上及社会上之改革
1. 选举权之扩充/417
2. 内阁/421
3. 言论及意见之自由刑法之修改/422
4. 社会改革/424
5. 自由贸易/426
6. 爱尔兰问题/427
第六卷 欧洲史与世界史之混合
第二十三章 欧洲势力之扩充及西方文明之传布
1. 交通机关之改良/432
2. 商业上之竞争帝国主义传道教士/434
第二十四章 十九世纪中之英国殖民地
1. 英属印度领土之扩充/436
2. 加拿大领地/438
3. 澳洲殖民地/440
4. 非洲殖民地/442
第二十五章 十九世纪之俄罗斯帝国
1. 亚历山大与尼哥拉在位时代/446
2. 佃奴之解放及革命精神之发达/448
3. 俄罗斯之实业革命/450
4. 尼哥拉第二在位时代之自由运动/451
第二十六章 土耳其与东方问题
1. 希腊独立战争/455
2. 克里米亚战争(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六年)/457
3. 巴尔干半岛之叛乱/458
4. 巴尔干半岛中之独立国/460
5. 欧洲土耳其之衰落/461
第二十七章 欧洲与远东之关系
1. 欧洲与中国之关系/464
2. 日本之强盛/465
3. 中日之战及其结果/467
4. 中国之改革及拳匪之乱/468
5. 日俄战争及中国之革命/469
第二十八章 非洲之探险及其分割
1. 非洲之探险/471
2. 非洲之瓜分/473
3. 摩洛哥与埃及问题/474
4. 西班牙殖民帝国之衰亡及葡萄牙之革命/476
第七卷 二十世纪与世界战争
第二十九章 二十世纪初年之欧洲
1. 十九世纪以前欧洲史之回顾/480
2. 英国之社会革命(一九〇六至一九一四年)/481
3. 英国贵族院之失势参政权及爱尔兰问题/485
4. 德国之现代史/488
5. 二十世纪之法国/489
6. 二十世纪之社会党/490
第三十章 自然科学之进步及其影响
1. 地球甚古说之发见/492
2. 演化原理/493
3. 物质之新观念/495
4. 生物学及医学之进步/496
5. 新史学/499
第三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战争之起源
1. 欧洲诸国之陆军及海军/501
2. 和平运动/502
3. 各国间之争执/503
4. 近东问题/505
5. 战争之开始/507
第三十二章 世界战争之初期(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六年)
1. 一九一四年与一九一五年之战迹/510
2. 海上之战争/512
3. 一九一六年之战争/514
4. 美国与欧洲大战/515
第三十三章 世界战争之末期及俄罗斯之革命
1. 美国之参战/517
2. 战争范围之扩大/518
3. 俄罗斯之革命/520
4. 大战之争点/521
5. 美国参战后之战迹/524
6. 霍亨索伦、哈布斯堡与罗曼诺夫三系之绝祚及大战之告终/526
第三十四章 大战后之欧洲
1. 巴黎和会/528
2. 国际联盟/529
3. 欧洲地图之变色/530
4. 废战运动/533
5. 政治上之新试验/538

上 篇
中古欧洲史

弁 言
卷 蛮族之入侵及基督教会之事业
章 绪 论
1. 本书之目的/6
2. 历史之起讫/7
3. 中古时代之意义/8
第二章 蛮族入侵以前之欧洲
1. 罗马帝国统一之原因/9
2. 罗马帝国衰替之原因/10
3. 罗马文化之衰替及基督教之传入/12
4. 纪元初年之基督教会/13
5. 东部罗马帝国/14
第三章 日耳曼种人之入侵及罗马帝国之瓦解
1. 西Goth王国与Vandal王国之建设及匈奴之入侵/16
2. 东Goth王国之建设/17
3. 罗马文学之衰替/18
4. 东帝Justinian之武功及Lombard种人之入侵/19
5. Frank王国之建设/20
6. Frank王国之政情/21
7. 蛮族与罗马文化之融合/21
8. 中古时代之事业/23
第四章 罗马教皇之兴起
1. 基督教会得势之原因/24
2. 中古教会之政权/25
3. 罗马教皇得势之原因及其机关之发达/26
4. 罗马教皇Gregory the Great/28
第五章 修道士及日耳曼种人之入教
1. 清修主义及寺院制度/30
2. 英伦三岛中之传道事业/32
3. 欧洲大陆上之传道事业/33
第二卷 封建制度之发达及民族国家之兴起
第六章 Charles Martel及Pippin
1. Charles Martel之内政/36
2. Pippin之篡位/36
3. Pippin与罗马教皇之携手/37
第七章 Charlemagne
1. Charlemagne之性情/39
2. Charlemagne之征服Saxon种人/40
3. Charlemagne之征服Lombard种人/41
4. Charlemagne之征服Slav种人及回教徒/41
5. Charlemagne之称帝/42
6. Charlemagne之内政/43
7. Charlemagne之提倡教育/43
第八章 Charlemagne帝国之瓦解
1. Charlemagne帝国之分裂/46
2. 法国、德国之起源/47
3. Charles the Fat之统一帝国/47
4. 帝国不能统一之原因/48
5. 封建制度之权舆/49
第九章 封建制度
1. 封建制度之起源/52
2. 封建制度之要质/53
3. 附庸之义务及贵族之种类/54
4. 封建制度之内容/55
5. 封建时代之私斗/56
6. 教士之息争及国王之得势/57
第十章 法兰西之发达
1. Hugh Capet之建设法兰西王国/58
2. 法兰西国中之小邦/59
3. 法国君主之地位/60
4. 法国境内之英国领土/61
5. 中央政府之建设/62
第十一章 中古时代之英国
1. Normandy人入侵以前之英国/64
2. William the Conqueror之入英及其政绩/65
3. Henry第二之政绩/67
4. 大宪章/68
5. 国会之发达/69
第三卷 皇帝与教皇之争雄
第十二章 十世纪及十一世纪之德国与意大利
1. 德国初年之历史及Otto之事业/72
2. 神圣罗马帝国之起源/73
3. Conrad第二与Henry第三/74
4. 教会及其领土/75
5. 教会之流弊/76
6. 皇帝与教皇争雄之开端/78
7. 改革教会之动机/79
第十三章 Gregory第七与Henry第四之冲突
1. 教皇之主张/80
2. Gregory第七与Henry第四之争执/81
3. Henry第四之末年/82
第十四章 Hohenstaufen族诸帝与罗马教皇
1. 皇帝Frederick/84
2. Lombardy诸城之政情/84
3. Frederick与Lombardy诸城/85
4. Frederick之失败/86
5. Henry第六/87
6. 教皇Innocent第三之得势/88
7. 皇帝Frederick第二与教皇/89
第四卷 中古时代之一般状况
第十五章 中古时代之教会
1. 中古教会之特点/92
2. 教皇/93
3. 大主教、主教及牧师/94
4. 教会之仪节/95
5. 忏悔礼与圣餐礼/96
6. 教士之势力/97
第十六章 异端及托钵僧
1. 教会之利弊/98
2. 教士之腐败/99
3. 异端之兴起/100
4. 扑灭异端之方法/101
5. St.Francis/102
6. Francis派之托钵僧/103
7. Dominic派之托钵僧/104
8. 托钵僧之事业/104
第十七章 乡民及市民
1. 中古时代乡农之状况/106
2. 中古时代城市中之状况/108
3. 中古时代之商业/109
4. 中古时代商业之障碍一/110
5. 中古时代商业之障碍二/111
第十八章 中古时代之文化
1. 近世各国语言文字之起源/113
2. 德文、英文之起源/114
3. 法国之传奇/115
4. 法国南部诗人与骑士制度/115
5. 中古时代之科学/117
6. 中古时代之美术/119
7. 中古时代之大学/121
8. 中古时代之哲学/122
9. 中古史初半期之回顾/123
第五卷 学问复兴
第十九章 百年战争
1. 百年战争前之英国/126
2. 百年战争之开始/128
3. 百年战争中英法两国之状况/129
4. 英国佃奴制度之废止/130
5. 百年战争之后半期/131
6. 英国之玫瑰战争/133
7. 百年战争后之法国/134
第二十章 罗马教皇与宗教大会
1. 法王Philip the Fair与教皇之争权/137
2. 移居Avignon之教皇与Wycliffe/139
3. 教会之分离与Pisa宗教大会/141
4. Constance宗教大会/142
5. Basel及Ferrara宗教大会/145
第二十一章 意大利诸城及学问复兴
1. Venice城/146
2. Milan城/147
3. Florence城/148
4. Dante/149
5. Petrarch/150
6. 古文学者/151
7. 近世科学之发端/152
8. 十四世纪之美术/154
9. 十五世纪之美术/155
10. 十六、十七两世纪之美术/156
11. 地理上之发见/157
第二十二章 十六世纪初年之欧洲
1. 皇帝Maximilian与Hapsburg族领土之扩充/160
2. 西班牙之兴起及Charles第五之称帝/161
3. 法王Charles第八之入侵意大利/163
4. 十六世纪初年欧洲之政情/165
第六卷 宗教改革及宗教战争
第二十三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德国
1. 导言/168
2. 当日德国之政治状况/169
3. 当日德国之实情及宗教改革之原因/170
4. ,宗教之热诚/171
5. 第二,...之研究/172
6. 第三,古文学者之讥评/172
7. Erasmus之主张/173
8. 第四,德国人之不满于教士/174
第二十四章 Martin Luther与宗教改革
1. Martin Luther之家世/176
2. Luther之赎罪券论文/177
3. Leipsic之辩论/178
4. Luther与古文学者之关系/179
5. Luther之攻击教会/180
6. 教皇之下令及Luther之反抗/181
7. Charles第五之态度/183
8. Worms公会及其议决案/183
第二十五章 德国之宗教改革(一五二一年至一五五五年)
1. Luther之翻译/185
2. 改革家意见之分歧/186
3. 骑士之激烈举动/187
4. 教皇Hadrian第六与Nuremberg公会(一五二二年)/188
5. Regensburg之议决案/189
6. 农民之叛乱及其平定/189
7. Speyer公会及新教徒名称之由来/191
8. Augsburg公会及新教徒之信条/192
9. Augsburg和约/192
第二十六章 瑞士及英国之宗教改革
1. 瑞士联邦之由来/194
2. Zwingli之改革宗教/194
3. Calvin之改革宗教/195
4. 英国之古文学者/196
5. Henry第八之离婚事件与Wolsey/197
6. Henry第八之叛离教皇/198
7. Henry第八之解散寺院及其三娶/199
8. Edward第六与英国新教之成立/200
9. 女王Mary之恢复旧教/201
第二十七章 罗马旧教之改良与Philip第二
1. Trent宗教大会(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三年)/202
2. 耶稣社之运动/203
3. 西班牙王Philip第二反对新教之热心/205
4. Philip第二对待Netherlands之苛虐/206
5. Netherlands之叛乱及荷兰之独立/207
6. 法国新教之起源/209
7. 法国新旧教徒之纷争/210
8. Henry第四时代之法国/211
9. Elizabeth时代之英国/212
10. 英国旧教之消灭/213
11. 十六世纪后半期历史之回顾/215
第二十八章 三十年战争
1. 战争之步—Bohemia之叛乱及其失败/216
2. 战争之第二步—丹麦王之援助新教徒及其失败/217
3. 战争之第三步—瑞典王之援助新教徒及其失败/218
4. 战争之第四步—法国之干涉及其结果/219
5. Westphalia条约及战争之结果/220
6. 科学时代之开始/221


下 篇
近代欧洲史
弁 言
绪 论
卷 十七、十八两世纪之回顾
章 英国国会与君主之争权
1. 詹姆士与君权神授之观念/240
2. 查理与国会/241
3. 查理之被杀/243
4. 克伦威尔与共和时代/244
5. 复辟/246
6. 一六八八年之革命/247
7. 英国宪法之性质/248
第二章 路易十四时代之法国
1. 路易十四之地位及其性质/250
2. 路易十四之提倡美术及文学/251
3. 路易十四与四邻之争/252
4. 路易十四与新教徒/254
5. 西班牙王位承继战争/254
第三章 俄罗斯及普鲁士之兴起奥地利
1. 俄罗斯之起源/256
2. 彼得大帝/257
3. 普鲁士之勃兴/258
4. 腓特烈大王之战争/260
5. 波兰之分割(一七七二年、一七九三年及一七九五年)/261
6. 奥地利、马利亚·德利撒及约瑟第二/264
第四章 英国、法国在印度及北美洲之竞争
1. 欧洲之扩充世界商业/266
2. 英国与法国互争殖民地/267
3. 北美洲英国殖民地之叛/269
第二卷 十八世纪之状况及改革
第五章 欧洲之旧制
1. 乡间之生活—佃奴制度/274
2. 城市及各业公所/275
3. 贵族与君主/277
4. 基督教会/278
5. 英国之国教及新教诸派/279
第六章 改革精神
1. 近世科学之发达/282
2. 科学上之发见及改良精神之产生/284
3. 政治上之新思想/286
第七章 法国革命以前之改革
1. 腓特烈第二、喀德邻第二及约瑟第二之改革/289
2. 一六八八年后之英国/291
3. 十八世纪之英国立宪君主及佐治第三/292
第三卷 法国革命与拿破仑
第八章 法国革命将起之际
1. 法国旧制之紊乱/296
2. 特权阶级及第三级/297
3. 君主及高等法院/299
4. 路易十六之为人及其整理财政之失败/300
第九章 法国革命
1. 全级会议之召集/302
2. 国民议会之改革事业(一七八九年七月至十月)/304
3. 移往巴黎之国民议会(一七八九年十月至一七九一年九月)/306
第十章 次法兰西共和国
1. 立宪君主时代(一七九一年至一七九二年)/310
2. 次法兰西共和国之建设/313
3. 革命时代之战争/315
4. 恐怖时代/316
5. 恐怖时代之告终及督政部之组织/319
第十一章 拿破仑·波那帕脱
1. 波那帕脱次入侵意大利/322
2. 波那帕脱之得势/326
3. 第二次对法国之同盟/328
4. 一八〇一年之升平及德国之改组/329
第十二章 欧洲与拿破仑
1. 波那帕脱恢复法国之秩序及隆盛/332
2. 拿破仑灭神圣罗马帝国/334
3. 普鲁士之失败/337
4. 大陆封港政策/338
5. 拿破仑之得意时代(一八〇八年至一八一二年)/339
6. 拿破仑之败亡/342
第四卷 自维也纳会议至普法战争
第十三章 维也纳会议及欧洲之再造
1. 维也纳会议及其事业/348
2. 革命时代之结果民族精神/350
3. 神圣同盟及梅特涅之反对革命/351
4. 十九世纪初年之思想及文化/352
第十四章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之反动及革命
1. 法国之复辟/355
2. 一八三〇年之革命/356
3. 比利时王国之建设/357
4. 德国同盟之建设/358
5. 西班牙与意大利之恢复旧制/360
6. 美洲之西班牙殖民地及一八二〇年之革命/361
第十五章 实业革命
1. 纺织机之发明/364
2. 蒸汽机/365
3. 资本主义及工厂制度/366
4. 社会主义之兴起/369
第十六章 一八四八年之法国革命
1. 路易·腓立政府之不满人意/371
2. 第二次法兰西共和国/372
3. 路易-拿破仑与第二次法兰西帝国/375
第十七章 一八四八年之革命—奥地利、德意志、意大利
1. 梅特涅之失败/377
2. 中部欧洲之革命/378
3. 波希米亚及匈牙利革命之失败/379
4. 奥地利恢复意大利之势力/381
5. 一八四八年德国革命之结果/382
第十八章 意大利之统一
1. 统一意大利之计划/384
2. 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与意大利/385
3. 一八六一年后之意大利王国/387
第十九章 德意志帝国之成立及奥地利匈牙利之联合
1. 普鲁士为德国之领袖/390
2. 一八六六年之战争及北部德国联邦之组织/392
3. 法国与普鲁士之战争及德意志帝国之建设/393
4. 一八六六年后之奥地利、匈牙利/395
第五卷 欧洲大战以前之改革
第二十章 德意志帝国
1. 德国之宪法/398
2. 俾斯麦与国家社会主义/401
3. 德国之保护政策及殖民外交/402
4. 威廉第二在位时代/404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共和时代之法兰西
1. 巴黎市政府与复辟问题/406
2. 第三次共和国之建设及其宪法/409
3. 一八七五年后之法国德雷福案/410
4. 教会与国家之分离/411
5. 政党/414
6. 殖民事业/415
第二十二章 英国政治上及社会上之改革
1. 选举权之扩充/417
2. 内阁/421
3. 言论及意见之自由刑法之修改/422
4. 社会改革/424
5. 自由贸易/426
6. 爱尔兰问题/427
第六卷 欧洲史与世界史之混合
第二十三章 欧洲势力之扩充及西方文明之传布
1. 交通机关之改良/432
2. 商业上之竞争帝国主义传道教士/434
第二十四章 十九世纪中之英国殖民地
1. 英属印度领土之扩充/436
2. 加拿大领地/438
3. 澳洲殖民地/440
4. 非洲殖民地/442
第二十五章 十九世纪之俄罗斯帝国
1. 亚历山大与尼哥拉在位时代/446
2. 佃奴之解放及革命精神之发达/448
3. 俄罗斯之实业革命/450
4. 尼哥拉第二在位时代之自由运动/451
第二十六章 土耳其与东方问题
1. 希腊独立战争/455
2. 克里米亚战争(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六年)/457
3. 巴尔干半岛之叛乱/458
4. 巴尔干半岛中之独立国/460
5. 欧洲土耳其之衰落/461
第二十七章 欧洲与远东之关系
1. 欧洲与中国之关系/464
2. 日本之强盛/465
3. 中日之战及其结果/467
4. 中国之改革及拳匪之乱/468
5. 日俄战争及中国之革命/469
第二十八章 非洲之探险及其分割
1. 非洲之探险/471
2. 非洲之瓜分/473
3. 摩洛哥与埃及问题/474
4. 西班牙殖民帝国之衰亡及葡萄牙之革命/476
第七卷 二十世纪与世界战争
第二十九章 二十世纪初年之欧洲
1. 十九世纪以前欧洲史之回顾/480
2. 英国之社会革命(一九〇六至一九一四年)/481
3. 英国贵族院之失势参政权及爱尔兰问题/485
4. 德国之现代史/488
5. 二十世纪之法国/489
6. 二十世纪之社会党/490
第三十章 自然科学之进步及其影响
1. 地球甚古说之发见/492
2. 演化原理/493
3. 物质之新观念/495
4. 生物学及医学之进步/496
5. 新史学/499
第三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战争之起源
1. 欧洲诸国之陆军及海军/501
2. 和平运动/502
3. 各国间之争执/503
4. 近东问题/505
5. 战争之开始/507
第三十二章 世界战争之初期(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六年)
1. 一九一四年与一九一五年之战迹/510
2. 海上之战争/512
3. 一九一六年之战争/514
4. 美国与欧洲大战/515
第三十三章 世界战争之末期及俄罗斯之革命
1. 美国之参战/517
2. 战争范围之扩大/518
3. 俄罗斯之革命/520
4. 大战之争点/521
5. 美国参战后之战迹/524
6. 霍亨索伦、哈布斯堡与罗曼诺夫三系之绝祚及大战之告终/526
第三十四章 大战后之欧洲
1. 巴黎和会/528
2. 国际联盟/529
3. 欧洲地图之变色/530
4. 废战运动/533
5. 政治上之新试验/538


【免费在线读】

研究历史之目的 历史为研究人类过去事实之学,故研究历史者往往为历史而研究历史。殊不知博古所以通今,现代之种种习俗及制度无一不可以历史解释之。今日之研究各种科学者—如自然科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宗教等—莫不有研究历史之趋向。此非为历史而研究历史,实因研究过去方可以了然于现在耳。
是故欲明现代之政体及社会,非有历史之研究不为功。凡事之有后果者必有前因。个人如此,民族亦然。世界各国—如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各有特点,故其现状各不相同。倘不知其过去,如何能明其现在?德国、美国同属联邦,而精神互异;英国、西班牙同是君主,而内容不同。凡此异点唯有历史可以说明之。博古所以通今,研究历史之目的如是而已。
欧洲史之分期 欧洲史类分为三期:曰上古,始自纪元前五千年至纪元后四七六年;曰中古,始自纪元后四七六年至一四五三年,一四九二年,一五一八年,或一六四八年;曰近世,始自中古之末以迄现在。此种分期之法本非自然,不过学者为便于研究起见而已。而且各时代之交替如四季之运行,渐而无迹。起讫之年代特假之以为标志而已,非真谓此年以前与此年以后之事迹可以截分为二也。
人类之历史甚古 抑有进者,人类之历史甚古。欧洲史之有记载虽仅七千年;然未有记载以前之种种古迹在历史上其价值或且远出于记载之上,断不能因其无记载之故遂断其无史。近世学者断定世界上之有人类距今至少已有五十万年,是则吾人所研究之全部欧洲史不过占人类史百分之一。于百分之一之中而强分之为上古、中古与近世,宁非管窥之见?故吾人所谓《近世欧洲史》者不过三四百年间事,仅占人类史千分之一而已。此不可不知者也。
近世二字之意义 何谓近世?定义殊难。罗马名人西塞禄(Cicero)曾有“吾人的近世”(these modern times of ours)之言,希腊人亦云然。凡各时代人之有时间观念者当莫不云然。至于吾人所谓近世者指近来三四百年而言,即表明自纪元后十六世纪以来之人类思想与生活与中古异,与现在同。
近世史何自始 近世史之始无定期。中古近世之交替各方面之迟早不同,亦无定界。例如《罗马法》之复兴,关系今日之商业及政治者甚巨,实发端于中古之十二世纪。代议制度之发达及民族国家之兴起则肇基于中古之十三世纪。不过自十七世纪以后,所有各国之国会方脱去中古时代之臭味。英国一六八八年之革命,法国一七八九年之革命,皆其例也。中流社会之得势及自治政体之发达实始于十七世纪之英国。同时兴起者尚有科学。故吾人研究近世史,当自英国代议制度完全成立时代始。
十六世纪为中古近世之过渡时代 代议制度及科学虽始于十七世纪,然文化、宗教、商业等,则始于十六世纪。故历史家多以十六世纪为过渡时代,并为近世史之开始。兹略述其梗概如下:

美术及文学之复兴
美术 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其方面有二:曰美术,曰文学。美术之兴盛以十五、十六两世纪为。美术家之负盛名者有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以科学家而兼绘画家;安极乐(Michael Angelo)于绘画、雕刻、建筑诸美术,无不精到,而且能诗;拉斐尔(Raphael)为绘画家,以善于描情著于世。此辈出世以后,美术史上遂为之别开生面,一变中古时代矫揉造作之恶习。自然之美乃大著于世。
美术复兴之影响 十五、十六两世纪之美术品虽属名贵无伦,然其影响于社会者并不甚巨。得见真迹者已少,具赏鉴能力者尤少。故美术之复兴不过历史变迁之一部,而不能为历史独开新纪元,此不可不知者也。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之第二方面曰文学。中古时代文运极衰。及其末造,人生观念为之大变。起而研究人生者颇不乏人,而苦无典籍。希腊、罗马之文学名著遂应运而复兴,而“人文主义”(humanism)于以大盛。中古时代之能读书者非教士即律师;纯粹文学非所问也。虽有一二文人,然其影响不著。至十五世纪初年,考古之徒蔚然兴起,群以研究希腊、罗马之异端文学为能事。对于中古时代之习俗多所抨击。旧籍之谬误者加以校正,史学观念为之一变。此辈学者虽无别识心裁之思想以贡献于世,然其校正旧籍之谬误,提倡考订之态度,实为他日文明进步之先声。
国语之兴起 当日书籍虽仍沿用拉丁文,然文学著作渐多适用各国之国语。近世西部欧洲诸国之语言文字实肇基于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