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理论讲解精练、实战技法实用、遴选范文经典

2.详解15种法定公文、12种事务性公文、6种法规文书、6种书信文书

3.公文写作人员能力培训速成案头集


【内容简介】

专业化是每一位公文写作人员必过的“*关”。为帮助公文写作人员全面掌握公文写作的专业技能,推动我国公文写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五章,详细讲解了常用公文文种的规范格式、写作步骤、写作方法以及具体注意事项,既包括公文的主旨、起草、修改、行文办文规则等关键性知识,又涵盖各种常用公文文种释义、基本结构、写作要求、经典例文。对15种法定公文、12种事务性公文、6种法规文书、6种书信文书,逐一进行讲解。本书理论讲解精练,实战技法实用,遴选范文经典,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专职公文写作人员能力培训速成案头集,是党员干部、公务员、高等院校师生、写作爱好者的学习指南。


【作者简介】

岳海翔,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从事公文写作研究近30年,具有丰富的公文写作实践经验,先后在国内秘书类和写作期刊上发表论文5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辞书120余部,深受读者欢迎。主要作品有:《中国党政公文解疑指南》《公务文书写作技法》《公文写作格式与技巧》《公文写作技法与赏析》等。


【目录】

*章 公文写作过程 

*节 公文的主旨 

第二节 公文的起草 

第三节 公文的修改 

第四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和公文办理 

【写作训练】 

第二章 法定公文的写作 

*节 法定公文概述 

第二节 命令(令)、决定、批复 

第三节 公报、公告、通告 

第四节 通知、通报 

第五节 决议、纪要 

第六节 报告、请示、意见 

第七节 议案、函 

……


【免费在线读】

*章 公文写作过程

*节 公文的主旨

一、公文主旨的含义

公文主旨是指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所表述或体现出来的行文用意、目的或意义。公文的主旨与一般文章的主题具有较大区别。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不是宣传材料,不是理论文章,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用性,即工具性。撰写一篇公文,首先考虑的是对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有没有用处,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能不能达到目的。如果公务活动实际不需要,行文目的不明确或者把握不准,那就没有必

要制发公文。

主旨是一篇公文的灵魂,它在公文中具体表现为“做什么”内容。任何一篇公文,无论长短,都能概括出制发者的某种基本意图或目的,哪怕只有一句话的公文也必须有主旨。至于内容复杂且篇幅又较长的公文,就更要有主旨,否则就不能承担开展公务活动重要工具的重任。

二 、公文主旨的作用

公文的材料、结构、语言三个要素,都受主旨的制约、指挥,为主旨服务。公文主旨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决定着公文的材料选择。写好公文必须占有真实、全面的材料,但并非所有占有的材料都能写进公文。哪些材料能写进公文,完全由表达主旨的需要而定。不能很好地表达主旨的材料,即便再好也要坚决舍弃。

二是显示着公文的结构安排。结构是公文的外部表现形式,有其特有的开头与结尾、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等摆布规律。然而公文怎样开头,如何结尾,层次、段落如何安排,过渡、照应怎样设置,都必须依据有利于表达主旨的需要而定。

三是控制着公文的表达方式。在公文写作中,应该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或应该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仍然由公文的主旨而定。如果主旨是汇报事项和反映情况,其表达方式应以叙事为主,说明为辅;如果主旨是阐明道理、分析错误产生的危害,其表达方式就应以议论为主;如果主旨是部署或指导工作,其表达方式则应以说明为主。

四是限定着公文的语言色彩。公文写作中要求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简洁、得体、流畅。但公文语言这一共性不应该使公文成为“千人一面”,而应依据公文主旨和文种特征在表现风格上各有千秋。如公文主旨是表彰先进单位或奖励先进个人,其语言就应是热情、热烈和富有感召力、震撼力的;如果主旨是惩戒有关单位及人员,或撤销下级机关错误的决定事项,其语言就应是严肃、严厉和富有权威性、威慑力的。

三、公文主旨的表现方法和语言文字标志

(一)公文主旨的表现方法

公文主旨的表现原则是明白显露,直陈其旨,因此,在表述形式上往往用一个主旨句把一篇公文的主旨准确明晰地概括出来。主旨句的表现方法,大体说来有以下五种。

1. 标题明旨。即在公文的标题中概括点明主旨。一般来说,公文主旨表现在标题的事由部分,例如,《中共××× 省委关于开除×× 党籍的决定》,其主旨是“开除×× 党籍”,而“开除×× 党籍”就是该公文标题的事由。

2. 开篇明旨。即在公文的开篇将主旨直截了当地揭示出来,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全文要领,了解制发公文的目的,把握公文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主旨通常表现在事由与文种两部分之中。例如,“为了改革我国在对外活动中有关赠礼、受礼的规定,特作如下规定:……”(《国务院关于在对外活动中不赠礼、不受礼的决定》),这篇公文开门见山地表明了制发公文的目的、意图,即在对外活动中不赠礼、不受礼。

3. 撮要明旨。在不同的文种中,由于主旨较为复杂,有时可以将其置于公文每一部分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有时也可放在段末。通常是开头部分直接叙述制发公文的缘由,然后引出发文的目的、意义、根据等,以显示公文的主旨。撮要明旨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内容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公文,如指示、决定、综合性的工作报告、通报和指示性通知等,其主旨更多是通过撮要句的形式表达。

4. 分题明旨。即把公文主旨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来显示。这种显示公文主旨的方法,一般是在内容复杂和篇幅较长的公文中使用。如综合性的报告、指示、决定、规定等,通常都采用此法。

5. 线穿显旨。即有些公文的内容复杂,所含的材料很多,没有一个明显的主旨,而是以分主旨句的形式散见于公文的各部分,这些分旨句的汇总升华就是公文的主旨。政府工作报告往往以这种形式显示主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