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涵盖内容更新、编写形式创新。

2.疑点全解析、细节全提示。

3.为公文写作人员快速写好公文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采用问答形式,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者在公文写作与处理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和归整,分为“打牢政策根基”“正确使用文种”“强化文字表达”“注意格式规范”等四篇,这些问题均来自公文工作*线,所作的回答也力求简明扼要,因此就使得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能够真正给广大文秘工作者释疑解惑。


【作者简介】

岳海翔,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从事公文写作研究近30年,具有丰富的公文写作实践经验,先后在国内秘书类和写作期刊上发表论文5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辞书120余部,深受读者欢迎。主要作品有:《中国党政公文解疑指南》《公务文书写作技法》《公文写作格式与技巧》《公文写作技法与赏析》等。


【目录】

*编 打牢政策根基

1 怎样认识公文的产生、发展沿革史?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4月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各级党政机关提出了哪些

要求?

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的

基本原则是什么?

6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6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主要新变化有哪些?

7 为什么强调文秘人员必须重视公文、熟悉公文、写好公文?

8 为什么强调公文写作人员“要做有心人”?

9 为什么说“求实”是公文写作人员*重要的职业道德?

10 为什么说打牢政策理论根基是写好公文的先决条件?

11 公文写作应当进行哪些方面基本功的训练?

12 公文写作如何保证政策思想的系统连贯性?

第二编 正确使用文种

第三编 强化文字表达

第四编 注意格式规范


【免费在线读】

1 怎样认识公文的产生、发展沿革史?

【解答】

公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比较高级阶段时的文化产物,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还将以不同的形式,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持续下去。

人类社会某一族群发展到统一文字的阶段,必然首先产生公文这一管理及传播工具。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现象之一,我国公文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5000 年前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就已经创造性地改革统一了文字,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本经训》中有“仓颉造字,天雨粟,神鬼泣”的记载。

夏商周时期,公文基本成形,也有了分类,出现了代表作。目前,世界公认我国*早的古文字是19 世纪末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发现的距今约3600 年的殷墟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被统治者主要用来进行占卜和记事。春秋时期,由孔子编辑的《尚书》,汇编了黄帝之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高级行政公文。百家时期的一些文章,亦属于公文。

在封建社会2000 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公文在形式上不断发展变化。秦汉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社会,古代公文开始走向统一规范。公文代表作有李斯的《谏逐客书》、汉高祖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公文*初被称为“书契”“简牍”“文书”或“文案”等。“公文”一词*早出现在东汉。《后汉书·卷五十七·刘陶传》记载,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侍御史刘陶上表朝廷,提议招安张角,以防黄巾起义:“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意为各州官员为保官职,只是互相转告,不肯写公文报告张角势力的日益强大。三国时期公文已成通称。

魏晋时期,公文写作理论有了突破。刘勰在其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论述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公文。

唐宋时期,推崇文治,公文种类有了进一步发展,涌现了许多公文名作。在“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中,有不少名作是公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