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彩管史,看见一个行业在过去五十年的风雨兼程,看见国人在此间的艰苦探寻、奋斗与超越,看见一个行业演化升级与兴衰荣辱,也因此,成为切入和管窥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的标志性案例。读懂《中国彩管史》,读懂中国改革开放历程。


【内容简介】

《中国彩管史》是一部全景呈现中国彩色显像管历史的著作。
彩管产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发展起来的产业,也是建国以来众多行业中竞争较充分、市场要素较完备、走向国际化、起步较早的产业。我国彩管产业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探寻研发:从无到有、规模逐步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追赶成就,涌现出包括彩虹、北松、上海永新、上海索尼、南京华飞、天津三星、长沙LG曙光、深圳三星、深圳赛格日立、佛山汤姆逊、东莞福地及*后退市的汤姆森广东(TGDC)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由1990年至今,我国彩管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彩管、彩电产品的制造基地。因此,作为彩电构件的彩管产业之起承兴衰,实镌刻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和开拓者,由艰苦探寻、自主研发、到技术引进到中外合资等诸多阶段,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的轨迹和历程,实为切入和观察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历程的标志性案例。
自2013年起,范文强和RCA-THOMSON彩管在华项目及销售独家代理、香港新骏有限公司主席杨向杰分别领衔北方和南方的团队,联同陈伟中博士等历经长达六年半的编纂,完成这部超过四十万字的《中国彩管史》。该书主要分五个阶段综述中国彩管史五十年(1967-2017)历史,每个阶段均选取一个富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分析重点。同时也邀请了孙秉光、季国平、马金泉、王碧波等一众彩管相关企业的领导和学者等撰文忆往、综论。此外,该书也简述了彩色显像管的技术原理和演进、彩管生产的流程和工序,记录和介绍了多位中国彩管行业的开拓者。更重要的是,该书更保存了多位曾在中国彩管、彩电行业叱咤风云的国内外企业负责人之访谈纪录。
中国改革开放跨入第二个更具挑战性的40年之际,此书的面世将极大地激发社会各界进一步研究企业发展史,聚焦主要行业演化升级的历程及经验,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更好地创新跨越,提供了中国式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作者简介】

范文强,北京出生。历任北京松下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中盛联集团董事长、中国彩管行业协会会长等职。2003年被松下公司授予“变更创新”社长奖。2004年获朝阳区政府颁授纳税额奖金18.5万元,他全数捐出,并设立了BMCC“关爱基金”。

杨向杰,又名杨宇杰,笔名石中英,香港出生,曾任编辑和教师,20世纪70年代笔耕不辍,读者甚众。其后从商,先后任旅行社董事和酒店总经理,1988年创办新骏公司,成为法国Thomson在中国的关键合作伙伴,策划Thomson与TCL集团业务合并,创立全球的彩电企业。亦是中国及全球后一家彩管企业TGDC的共同创办人。

陈伟中,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博士。先后任职记者、议员助理、出版社经理、高等院校讲师。专事研究现当代历史、文学,尤其是香港文学和历史。2017年出版《志·青春——甲子回望<青年乐园>》,近年积极推动国民教育和公益事务。


【目录】

序言 范文强 / I
中国彩色显像管工业发展大事记 孙秉光 / 001
我国彩色显像管产业的发展和思考 季国平 / 009
我们托起绚丽的“彩虹” 马金泉 / 015
彩管史补遗:关于彩管史回顾的“趣事” 季国平 / 029
从零归零——全球后一家彩管企业的前世今生 杨向杰 / 035
“三不朽”的中国彩管业 王碧波 / 067
中国彩管五十年 陈伟中 / 071
前 言 / 072
个十年(1967 至1977)自力更生 上下求索 引进设备建基地 / 081
彩管人话当年:中国彩管业规划、资本、生产、技术和市场的演变——访季国平 / 094
彩管人话当年:从RCA 到红光,从传统圆到纯平彩管——访罗诺锤(美) / 110
第二个十年(1977 至1987)彩虹成立 圆彩管梦 探索合资新路向 / 118
彩管人话当年:倾全国之力,锻造央企彩虹——访马金泉 / 127
第三个十年(1987 至1997)北松滥觞 外资汇流 百花齐放大时代 / 153
彩管人话当年:中日共建北松,齐享技术市场——访范文强 / 168
第四个十年(1997 至2007)汰弱留强 市场整合 显示行业分水岭 / 183
彩管人话当年: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中称王——倪润峰畅谈长虹:
军转民(从雷达到彩电)、价格战、囤积彩管大战…… / 201
彩管人话当年:中国如何成为彩管彩电的王者——访胡秋生 / 215
彩管人话当年:我在中国的两个“孩子”——TTE 和TGDC——访达哈利(法) / 227
中国彩管史——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志
第五个十年(2007 至2017)全球退市 中国独存 TGDC 成绝响 / 233
彩管人话当年:从佛山到波兰到LPD——访宫伟立(法) / 240
彩管人话当年:印中合资的汤姆逊(森)广东显示器件公司为何能笑到后——
访苏德(印) / 249
彩管人话当年:访中国彩管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国钧 / 256
结语 杨向杰 / 262
中国彩管史大事记 / 269
中国彩管行业开拓人物小传(排名不分先后) / 301
胡汉泉——中国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主要开拓者 / 302
季铁安——亚太地区重要的彩管生产基地的奠基人 / 303
陆钟祚——中国高校中个电真空器件专业和电子学研究室的创建者 / 304
孟昭英——中国无线电电子学事业奠基人 / 306
童林夙——中国显示器件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 / 308
王 诤——中国电子行业的奠基人、开拓者 / 311
吴祖垲——中国日光灯和电子束管技术先驱、工业人和奠基人 / 312
单宗肃——中国电子工业的奠基人 / 314
孙秉光——为中国电子工业发展书写了重要的一笔 / 315
彩管技术工艺的过去与未来 / 317
彩色显像管(CPT)的诞生和演进 高海洛、李景阳整理 / 318
后彩管时代的显示技术和演进略述 高海洛、李景阳整理 / 343
附录 黄志业整理 / 365
中国十大彩管生产基地 / 366
彩管剖面与电子束运动轨迹示意图 / 367
彩色显像管(CPT)生产流程简述 / 368
流程A:荫罩区域工艺流程图 / 369
流程B:前工序工艺流程图 / 370
流程C:蒸铝/ 清洗间工艺流程图 / 371
流程D:中工序工艺流程图 / 372
流程E:后工序工艺流程图 / 373
中国主要彩管企业简介 / 374
中国彩管企业所在省市区列表 / 399
中国彩管关键件生产企业所在省市列表 / 400
中国彩管彩电知名品牌及生产厂所在省市区列表 / 401
参考书目 / 405
后记 / 415


【免费在线读】


范文强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只有这个行业,如此地波澜壮阔、有声有色,如此地关系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千家万户,如此地牵动着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形成无与伦比的强大工业体系,即使走到了收官阶段还如此地余音袅袅,让无数人津津乐道……
这个行业,就是中国彩色显像管制造与销售行业。
电视机,集新闻、资讯、电视剧、娱乐、知识传播于一身,冲击了电影、舞台剧,几乎取代了无线电广播。彩色电视机,更是给千家万户每一个人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只有彩色电视机,才真正走进并融入千家万户和每一个人的生活。在长达几十年中,是每一个家庭的大件——如今讲“有房有车”,可就在不久前往前数的几十年中,购买一台彩色电视机都要凭票、走后门、动用全家几年的积蓄,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名副其实的当家家用电器。
中国的彩色显像管行业的起步、发展和收官之路,充满着波折和传奇色彩,既扑朔迷离,又波澜壮阔;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既一波三折,又一泻千里。一部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史,既是一部中国工业系统发展壮大、改革开放的典型写照史,又是一部在中国工业中理论与实践、探索与实干、经验与教训的有益教科书,也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欢乐有愁闷、有挣扎有痛快的活生生的人间奋斗剧。
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经历了四个各具特色、均有精彩、全都可圈可点的阶段。

阶段:1968—1978 年,中国的“彩管梦”
中国的“彩管梦”是从1968 年开始的。就是这一年开始,中国政府组织了著名的“彩管大会战”,华东电子(741 厂)及四川红光(773 厂)先后制造出称为“手工样板”的彩色显像管样管。虽然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水平所限,样管不是很成功,但造就了后来彩色显像管发明者美国RCA 的技术及设备引进的机会。
1972 年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开始了对美国彩色显像管技术与设备的考察。同时,中国公司展开与日本公司就彩色显像管技术引进或转让的各个谈判,但碍于日方要价太高或有出口限制或专利禁入等因素影响,后无任何结果。
1973 年,中国发生了世人皆知的“蜗牛事件”,中国人的“彩管梦”无奈中止,直到1976 年“四人帮”倒台,1977 年咸阳4400 厂与日本企业谈判取得初步进展,并组团到日本考察。
1978 年,美国彩色显像管技术授日权限期过,4400厂个与日本日立公司谈判成功,成功引进日本日立彩色显像管制造技术及设备,建立中国
家彩色显像管制造厂,同时引进日本旭硝子Asahi 成套技术与设备建起
彩色显像管玻壳生产线。

第二阶段:1978—1988 年,国有资本投资使用外国生产设备制造彩管
这一阶段,主要是咸阳4400 厂的投产并销售彩色显像管。该厂属国家电子工业部,由中央直接投资直接经营,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无关。咸阳4400厂于1978 年奠基,正式名称为“陕西彩色显像管厂”,1981 年开始生产14英寸和22 英寸普通圆角彩色显像管。
在这一阶段的1986 年,美国通用GE 把一条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卖给中国,并收购了RCA 的彩色显像管和彩色电视机业务,后期又打包卖给了法国汤姆逊。
在这一阶段,在中国还同时出现了由国家电子部、深圳市政府和4400厂等投资的深圳麦克;由上海仪表局投资的上海真空管;由光大集团投资的香港元朗光大彩管。这几家当时或是沿用美国GE 的彩色显像管生产设备,因这种独特的“干粉”技术离开美国本土后不能适应在中国的生存;或使用我国台湾不达标的设备,故后均以技术失败而告终。
与此同时,中国大地上的彩色显像管生产是相对寂寞的,轰轰烈烈并显得杂乱无章的是彩色电视机的生产,一下子建起了100 多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年装机能力高达上千万台。1980 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加速了国外彩色显像管进入中国。深圳彩管公司成立,以批文推进彩色显像管进口,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众多彩色电视机厂家对彩色显像管的需求,当然耗费了在当时非常宝贵的巨额外汇。

第三阶段:1988—1999 年,合资潮引发全盛发展与激烈竞争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三次会晤,奠定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松下”)创立的基础。北京松下是北京市四家国有企业与日本松下电器、松下电子以50%∶50% 合资比例创建的专门生产和销售彩色显像管的合资企业。
采取全额注册、不以任何一方控股的北京松下,不但引进了外企投资方的先进的制造设备、先进的制造技术,还引进了外企投资方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当时在世界上值得称道的企业文化。北京松下的创立并直接投产21英寸平面直角彩管,把中国的彩色显像管行业带入了平面直角时代。北京松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为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的一颗具有耀眼光芒的明星。
随即在中国出现了以深圳赛格日立、南京华飞为代表,生产设备、技术来自国外,企业经营、生产控股权在中方的形式多样的合资企业。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几家类似中外合资企业。由于合资潮风起,佛山彩管、东莞福地、上海永新等应运而生。但深究其本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资,只是方便引入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可以享受合资企业的“三减两免”的税务优惠及减免设备进口关税。
到了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有几家由外资控股的彩色显像管企业出现,如深圳三星、长沙LG、天津三星。他们不但把先进的CRT 技术及设备带入中国,而且把一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方式、生产管理、工艺操作等元素也带到中国,一定程度上对中国CRT 工业飞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999 年的国营佛山彩管与法国汤姆逊合资且法方控股成为中国后一家合资CRT 企业,也是外资控股后,令佛山彩管起死回生,也很具意义。
在这一阶段,也有上海索广、中华映管这样的外方或我国台商独立投资经营的彩色显像管企业出现。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彩管行业的配套企业——彩色玻壳、荫罩网板、荧光粉、玻杆支架等等企业,迅速建立并完善起来。彩色电视机厂家,也从先前的混乱状态中走出来,形成极具实力的大家名牌企业。中国的彩色显像管行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飞速发展,形成了庞大、完善、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强大的产业链,为整个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经济指标、就业、生活水平等等,做出了不容忽视的巨大贡献。同时,中国的彩色显像管纷纷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全球有实力的彩色显像管供货商集团。
这个阶段是中国彩管工业飞速发展、百花齐放的辉煌时代,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出现很多大事,如“走私彩管”“大屏幕彩管战”“囤积彩管大战”“限制进口彩管战”等等,至今在业界内还耳熟能详,并在当时明显地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第四阶段:2000—2016 年,市场化整合、产品开发及迅速退市
激烈的市场竞争,既促进了彩管业的发展,也给各家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整个彩管业走上了市场化整合和产品开发两条参与竞争之路。
1999 年的汤姆逊佛山成立后,所有外国大品牌的合资彩管企业都已在中国成立,无一缺席。这时中国已成为全球彩管生产基地,品种齐,产能。
2001 年LG 与飞利浦彩管业全球合并,并把总部设在中国香港。这是企业史上的,合并后该企业拥有全球2000 万支以上产销彩管的能力。
在激烈竞争下,一些彩管企业因经营困难自寻出路。如2004 年1 月汤姆逊佛山并购东莞福地成立了TGDC 汤姆逊广东显示器件公司,并一直营运至今,成为全中国,也是全世界后一家彩管生产企业。而下游彩电产业也扬帆出海,成功例子是2004 年7 月TCL 多媒体并购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部门成立TTE 公司,成为当年全球彩管—彩电企业,年产超2000 万支且全球多品牌经营,这些个案都很有启发性与代表性,也很具历史意义。
以北京松下为首的几家企业,采用产品开发应对激烈的竞争,短管颈、超平、纯平、16∶9、全品种……
2006 年始,随平板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崛起,不管是市场整合还是产品开发,都敌不过产品替代大潮的冲击,彩色显像管逐步退市。从上海永新停产开始,国内外彩管行业中彩管生产企业一个个关停退市,很大程度原因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也可以说是新的技术取替落后的技术。彩色显像管的退市真正意义上是社会在进步,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我们不但不必觉得遗憾,还应该为它曾有的辉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2012 年,中国彩管企业彩虹退市。2013 年底,深圳三星退市。
2014 年底,印度尼西亚LG退市。到2015年,全球只剩一家彩管生产企业——TGDC 东莞公司,2005 年9 月,汤姆逊将包括TGDC 在内的全球彩管业务转移到印度VIDEOCON。2016 年的TGDC 公司产能每年500 万支,两条生产线,1000 名左右员工,计划至少生产到2016 年年底。TGDC 的母公司亦是全球后一家彩玻生产商,TGDC 是全中国乃至全球后一家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
应该说,传统的、曾经攻占全球创造无比辉煌的、极大影响世界人们生活质量的、被后起之秀迅速替代的彩色显像管,竟然死在了后起之秀之一的等离子显示电视之后,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这里,让我们记住在1968—2016 年中国出现过的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红光电子(手板)、华东电子(手板)、咸阳彩虹、台湾中华映管、福州中华、LG 飞利浦(全球)、上海真空、深圳麦克、香港光大彩管、北京松下、赛格日立、佛山彩管、东莞福地、上海永新、天津三星、深圳三星、长
沙LG、南京华飞、上海索广、TGDC(汤姆逊佛山与东莞福地合并组合)……彩色显像管是普及面广的工业产品,超过汽车,涉及面广,带动产业多,曾经是一个国家标志性产品之一。彩色显像管,是发明专利用得久的工业产品之一,到2016 年就119 年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也算是“寿终正寝”。“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追求的“五福”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的彩色显像管行业,不是终止于自身经营的错误,不是失败于行业内部的人为因素,这应该说是彩管人的心理安慰。
中国的彩色显像管行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轰轰烈烈的一个行业,各家彩管企业的问世,几乎都是当地政府的“一号工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彩管行业的关心程度曾超过其他任何行业,全社会倾情关注,这样的壮观场面,之后再也没有在其他行业出现过。
中国的彩色显像管行业,为迅速提高整个中国的彩色电视机工业发展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初正是彩色显像管企业引领着中国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潮流,并直接提升着彩色电视机厂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企业管理水
平。当初全国有56 家企业建起113 条彩色电视机组装线,正是在彩色显像管企业的统领下进行了大浪淘沙般的调整,上不去的就下来,不行的就关门,
才创建出几大家名牌彩电。
中国的彩色显像管行业,在中国是早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业。初得到了国家的强力支持,发展迅速,整个行业很快进入国际竞争。世界各大彩管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彩色显像管生产基地,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正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才迅速促进了彩管行业的迅猛发展,价格迅速走低、新品种如雨后春笋,受益的正是千家万户的消费者。
中国的彩色显像管行业,集世界彩管制造之大成,是整个世界彩色显像管制造行业的集中体现。全世界各大彩管企业的参与,也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技术水准、生产模式和企业文化,演奏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工业交响曲。十几万彩管人,几十年的奋勇拼搏,圆了中国工业的“彩管梦”,圆了所有中国人的彩电梦,也彰显出整个行业熠熠生辉的行业精神——工业报国。
彩管时代结束了。“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中国人用几十年走过了世界几百年的路程,中国的工业化就几十年,对这几十年中代表性的彩色显像管行业进行回顾、总结,是一件有着非同寻常意义的事情。任何企业,不管是百年老店还是匆匆过客,都有一定的寿命;任何行业,不管是轰轰烈烈的还是默默无闻的,都有其开始的一天和终结的时候。各企业之间,不可类似,但可比照;各行业之间,不可复制,但可借鉴。我们撰写这部《中国彩管史》,不是追求对其他企业、其他行业有什么指导作用,而是对十几万彩管人有个交代,为中国的工业历史梳理一份“备忘录”。
感谢并祝福关心并支持彩管事业的国家及各地政府的领导!
感谢并祝福彩管事业的配套企业、电视机企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感谢并祝福所有消费者!
感谢并祝福本书的各位读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