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美国历史评论》
《经济学人》
《芝加哥论坛报》
《英国历史评论》
《泰晤士报》
隆重推荐


【内容简介】

《海斯总统传:南北战争与美利坚统一的再造》以美国第十九任总统——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宽角度、多层次讲述了南北战争和美利坚统一再造的历史。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的早年经历与他支持废除奴隶制的主张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为什么毫不犹豫地放弃工作,毅然决然地参加解放黑奴、维护美利坚统一的南北战争?战争期间,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是如何发挥军事指挥艺术取得多次决定性胜利从而为再造美利坚统一做出突出贡献的?南北战争结束后,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两任国会议员,三任俄亥俄州州长,*终当选为总统,其间鲜为人知的拼搏究竟是如何坚持的?本书将详细解答。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拉塞尔•赫尔曼•康维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和演讲家。代表作是《尤利西斯•格兰特传》《海斯总统传:南北战争与美利坚统一的再造》和《詹姆斯•加菲尔德传》等。
? 译者简介
田帅,毕业于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长治市屯留县余吾寄宿制学校担任英语教师、教研组组长。


【媒体评论】

《美国历史评论》:“海斯虽然出生于平民家庭,但*终成为美国的总统,这不是奇迹,这是美国的立国基础决定的。拉塞尔•赫尔曼•康维尔先生很好地诠释了这个基础。”
《经济学人》:“拉塞尔•赫尔曼•康维尔先生的新作,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全新的海斯总统。他在内战中屡建奇功,为维护美国的统一做出了极大贡献。”
《芝加哥论坛报》:“毋庸置疑,如果没有海斯总统,内战后北方和南方的裂痕是很难弥合的。”
《英国历史评论》:“拉塞尔•赫尔曼•康维尔先生的作品以崭新的视角,解读了海斯总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美利坚硝烟弥漫的历史。”
《泰晤士报》:“一本深刻剖析海斯总统性格与人生、奋斗与梦想、国情与国家战略的优秀作品。”


【目录】

第1章 海斯的故乡 / 001
特拉华早期的定居者—特拉华的发展—俄亥俄卫斯理大学—海斯总统的父亲—海斯总统出生的地方—住所的描述
第2章 海斯的祖先 / 005
海斯家族和拉瑟福德家族的祖先—海斯家族的家族徽章—定居康涅狄格州—迁居佛蒙特殖民地—海斯总统父亲的早年生活—索菲亚•伯查德
第3章 迁居俄亥俄州 / 013
海斯总统的父亲决定迁徙—购置土地—俄亥俄州之行—酿酒厂—大瘟疫—海斯总统的父亲去世—海斯总统父亲的墓地
第4章 海斯出生 / 019
海斯的父亲去世—厄斯娜•史密斯—萨迪斯•伯查德—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的出生—年幼体弱的海斯—海斯的哥哥劳伦佐•海斯溺水身亡—哥哥的死对母亲的影响
第5章 海斯的童年和他的学生时代 / 024
海斯的童年—海斯的玩伴—姐姐范妮的教导—“好男孩”的成功—姐弟情深—备考大学
第6 章 大学生活 / 026
选择大学—萨迪斯•伯查德的观点—在甘比尔—大学生活—给叛逆学生的演讲— 海斯喜欢的运动项目—大学毕业
第7 章 成为一名律师 / 031
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去哈佛法学院—合作伙伴—移居辛辛那提—加入辛辛那提文学俱乐部—斯坦利•马修
第8 章 海斯的*个办公室 / 038
事业上升期—谋杀案—托马斯•尤因的评价—市议会的请求—竞选法官—工作欲望增强
第9 章 南北战争爆发 / 041
决定入伍—伯内特步枪—海斯的观点—西弗吉尼亚州—驻防克拉克斯堡—参谋—卡尼菲克斯战役—斯坦利•马修上尉离任—海斯少校晋升—大军远征—调入俄亥俄州二十三团指挥部—袭击普林斯顿
第10 章 在弗吉尼亚西部的战斗 / 053
部队遭受猛烈攻击—邦联军人数众多—且战且退—抵达华盛顿—晋升为上校—和老部队的感情—进军马里兰州
第11 章 南山战役 / 058
凯拓克廷谷的地貌—军队出现—下达进军令—散兵线—邦联军的霰弹筒—海斯上校受伤—J.C. 康姆利少校接替指挥—海斯上校重返战场
第12 章 负伤和升迁 / 068
负伤的影响—妻子的寻找—晋升为二十三团团长—加入卡诺瓦团—阻止摩根从俄亥俄州逃脱—度过一年安静的军旅生活
第13 章 克洛伊德山战役 / 077
进军卡纳瓦—克洛伊德山—海斯上校的任务—邦联军的防御工事—海斯上校的指挥—捷报频传—惨烈厮杀—突破邦联军防线—长途涉险—难撤退—抵达弗吉尼亚—抵达斯汤顿
第14 章 林奇堡战役 / 083
行军*天—前往林奇堡—邦联军出现—夜间撤退—海斯作战旅英雄般的表现— 行军的艰难—海斯在布福德山口的防守—被邦联军包围—一位军官的日记
第15 章 谢南多厄谷战役(上) / 091
与朱巴尔•安德森•厄尔利部交战—海斯上校率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卡诺瓦师菲利普•谢里丹将军的选择—深入敌后—俘虏—贝里维尔战役—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的命令—温彻斯特战役打响—海斯上校的作战旅发威—海斯上校史诗般的指挥—击败朱巴尔•安德森•厄尔利—邦联军在北山的侧翼
第16 章 谢南多厄谷战役(下) / 104
锡达溪战役—朱巴尔•安德森•厄尔利率部夜间行军—约瑟夫•索伯恩作战旅失利— 海斯上校撤退—海斯上校英勇奋战—海斯上校率部支援菲利普•谢里丹—海斯上校昏迷—菲利普•谢里丹的行动—朱巴尔•安德森•厄尔利败退—海斯将军的军人本色
第17 章 开启政治生涯 / 114
加入辉格党—对丹尼尔•韦伯斯特的崇拜—辛辛那提*俱乐部—参加废奴大会— 首度提名—在辛辛那提的口碑—在大联盟会议的决心
第18 章 得到国会提名 / 119
海斯将军的话—海斯将军的经典回复—1864 年大选—人们对海斯将军的一致评价— 州长提名—俄亥俄州士兵们的决定
第19 章 在国会 / 123
关乎荣誉的选举—海斯将军的能力—在众议院的沉默—无关紧要的职位—日益提升的影响力—知名作家的描述—返回俄亥俄州—敌人与朋友
第20 章 关于《宪法修正案》的演讲 / 134
海斯将军的*次政治演说—1866 年的议题—公众下的演讲—关于《宪法修正案》的演讲—重建科贝尔计划—联邦政府的计划—安德鲁•约翰逊总统的计划—安全方案
第21 章 俄亥俄州州长 / 164
获得俄亥俄州州长提名—前途渺茫—“白人”这个字眼—八十一场演讲—海斯将军的选举—1872 年自由运动—海斯将军败北—淡出公共视野
第22 章 政治演说教科书 / 170
海斯将军的用词—政治信条—人生的动力—管理原则—守卫国家
第23 章 海斯将军的家 / 175
萨迪斯•伯查德去世—海斯将军继承遗产—海斯将军不再打算追求政治上的升迁—海斯将军在弗里蒙特市的演讲
第24 章 得到国会提名 / 185
又一次应邀领导政党—威廉•H. 塔夫脱法官的支持—海斯将军不想当州长候选人—海斯将军在马里昂的演讲—硬通货—学校问题—天主教的投票人—选举的胜利
第25 章 海斯将军的演讲摘录 / 207
改革—以美元支付国债—发行债券—政党历史—黑人选举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喷泉的贡献—士兵纪念碑的贡献
第26 章 总统提名 / 272
共和党大会提名—意想不到的荣誉—海斯将军的记者招待会—接受信—公务员— 货币—公立学校—南北关系—结束语—竞选
第27 章 总统大选与就职典礼 / 284
选举委员会—海斯就任总统—参议院—演讲—开放的新一届政府
译名英汉对照 / 295


【免费在线读】

我们这部传记的主人公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出生于俄亥俄州中部的一个县城—特拉华。像俄亥俄州的很多县城一样,特拉华也位于奥伦丹吉河西岸。多泥的奥伦丹吉河是俄亥俄河支流赛奥托河的支流,宁静的河面下满是淤泥。每逢安息日,这里的人们都会去教堂做礼拜。每个家庭都会送子女去学校,他们勤劳、节俭、爱聊天。
表面上看来,特拉华的位置是早先来此定居的人选定的,但其实在他们之前,因为附近有数百英亩肥沃的土地,所以印第安人的一支—特拉华人早已在这里定居。不过,后至的新英格兰移民考虑更多的是这里水利资源充足,能够满足生产制造的需要。但随着移民潮的到来,用水量剧增,这里的少量降水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时,特拉华的周围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出现了茂密的树林、肥沃的耕地和一些豪华的私人宅邸。尽管如今的特拉华以宽阔的街道,长方形的砖块,时髦的宅邸,数不尽的吊桥、铁路,以及报纸和大学而著称,但因为当时没有锯木厂,所以用随处可见
的砖石去建造一个小村庄要比用木头容易得多。
1817 年,特拉华有约四百户人家,他们几乎都是新英格兰人。*位来此定居的人是比克斯比先生,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伯克希尔县。很快,比克斯比先生就有了许多邻居。他们分别来自缅因州、
新罕布什尔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及马萨诸塞州。与新英格兰人带来的资产相比,他们的开拓精神、充沛的活力、诚实和耿直更有意义。*初,这里的校舍、教堂和法院挤在同一座大楼里,但人们很快发现,无论如何,学校都不能和法院长期共处。投机心理和赌博毁掉了很多人,大量的西部城镇再也无法恢复平静。以前的黄金地段早已今非昔比,人们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财富:要么通过继承父母的财产,要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有位学者曾说特拉华有一处银矿。直到现在,很多老人还相信银矿的确存在。但生活在这里的勤勤恳恳的人根本不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所以他们从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然而,一旦起了涟漪,平静的水面就再也无法恢复平静了。
当时,特拉华准备在一座美丽的小山上建一座时尚的河滨浴场。
清澈见底的泉水从小山的一侧潺潺淌过。也许是因为西部人喜欢养生,也许是因为他们自负地想要做一番大事,总之,泉水得天独厚的疗效和引人入胜的环境让他们抛开顾虑,来此定居。不过,体弱多病的人并没有蜂拥而至,因此,河滨浴场宣告失败。后来,人们纷纷购置地产,兴办俄亥俄卫斯理大学,并持续不断地资助它。如今,俄亥俄卫斯理大学已经成为俄亥俄州*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尽管没有制造业和商业的收益支撑,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拉华的成长速度还是非比寻常的。有位老人曾说:“我们从不关心如何发家致富,与发家致富相比,我们更关心能否有一个好邻居。” 老人的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这里的*所房子建于1802 年。接下来的几年间,他一直孤零零地待在那里,一个邻居也没有。然而, 到了1817 年,当海斯的父亲举家迁到这里时,特拉华已经相当繁荣, 几乎具备了一个乡镇应具备的一切,既有小木屋,也有坑坑洼洼的道路,还有随处可见的印第安人及热病和疟疾。同时,布道所、主日学校、走读学校、祷告会、辩论会一应俱全。这里甚至还有许多唱诗班。说起这些唱诗班,老人们还是充满热情的。其中,不少唱诗班都是海斯父亲资助的。唱诗班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所唱的歌曲大多是之前用于宫廷的古典音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