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

【内容简介】

国企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以所有制混合为特征的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成败,对于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的*终实现至关重要。基于对国企混改实践的观察和思考,作者在本书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作为国企混改理论基础的分权控制理论。

全书分为七章,内容涵盖国企混改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作者对国企公司治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学理思考,因而成为读者理解中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逻辑和理论脉络的锁钥,同时也是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领域实务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书。


【作者简介】

郑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公司治理、经理人薪酬设计和国企改革等。出版《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中国公司治理的理论与证据》《从万科到阿里:分散股权时代的公司治理》《当野蛮人遭遇内部人:中国公司治理现实困境》等著作。

兼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和第二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等奖励和荣誉,并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媒体评论】

混改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引入战投,由此还引发了国企从治理结构到经营机制全方位的转变。郑志刚教授的著作在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国企混改模式和路径选择的有趣思考和观察,值得实务界进一步探讨和借鉴。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原董事长

宋志平

新一轮混改是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的突破口。郑志刚教授的新作,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存在的困境,作了剥茧抽丝的剖析,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企业改革案例和样本,为国企混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

梅岩石

国企混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郑志刚教授的研究成果,抓住了国企混改中的所有权、控制权等关键因素,突出了“混”的方向、“改”的目标、“制”的保障,对进一步做好国企混改工作,在政策咨询、操作实务等方面均有方案,诚恳建议企业界的同仁们一读。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客座教授

刘其先

混改是当前国企改革的热点。对于这一全新的事业,我们既需要全方位的理论思考,也需要从点到面的经验总结。郑志刚教授的书是对这些工作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产权协会董事分会会长

楚序平

混改推动了一场宏大的企业革命,要使其取得成功,尚需总结过去的经验,提供好的理论指导。郑志刚教授的新作不仅总结了经验,也提供了相关理论及对策建议,我相信它必将给当前的国企混改提供诸多启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剧锦文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甚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郑志刚教授的著作围绕新一轮国企混改,在总结典型案例和开展逻辑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考,对于全面理解正在推进的国企混改的逻辑和路径选择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秦永法

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推进混改逐渐为各方重视。但什么是真正的混改,如何实施混改,目前尚未达成共识。郑志刚教授的研究抓住所有权、控制权两个关键因素,以系统的理论和大量案例,提出成体系的实践操作方略,我读后很受启发,特向同行们。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领导力开发研究中心主任、华北电力大学兼职教授

吴向京

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之一,是当前国企改革研究的头号课题。郑志刚教授的探索直面现实,写得有棱有角,特别是在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认识睿智而深刻,不仅能指导实践,而且对推动混改的理论与制度体系的建立有所启发。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李锦


【目录】

导论
第1章 金字塔式控股结构下中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第 1 节 金字塔式控股结构下的国企制度弊端
第 2 节 恒丰银行的中国式内部人控制问题
第 3 节 如何解读中国公司治理现实困境?
第 4 节 国企公司治理现状
第 5 节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第2章 国企混改的理论基础
第 1 节 国有企业未来需要一场“现代公司革命”
第 2 节 20 年后国企改革理论再争论
第 3 节 国企弊病的理论分析
第 4 节 国企混改理论基础:从产权理论到分权控制理论
第 5 节 国企混改的现实榜样:国有上市公司
第3章 企混改的模式选择
第 1 节 联通混改得与失
第 2 节 万达的混改
第 3 节 民企的混改
第 4 节 混改的“联通模式”
第 5 节 国企改革的轮回
第 6 节 从联通到北方信托:国企混改的不变与变
第 7 节 国企混改可能的实现模式
第4章 国企混改的实现路径
第 1 节 国企改制引发的特殊传承问题
第 2 节 民营资本成为控股股东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第 3 节 避免用产权控制代替政府监管作为
第 4 节 国家特殊管理股的设计误区
第 5 节 债转股:披着市场化运作外衣的预算软约束
第 6 节 公司章程修改,股东为什么会投反对票?
第 7 节 如何保障在子公司参股的其他资本的权益?
第5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 1 节 探索中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 2 节 如何使投资运营公司成为政府与企业间的隔离层?
第 3 节 上市公司*大股东性质的转变有那么重要吗?
第 4 节 从国企并购历史看新一轮的国企并购潮
第 5 节 国资入主民企后,公司治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 6 节 授权放权清单:国企改革开启“权力回归”之路
第6章 国企高管薪酬和激励制度改革
第 1 节 国企高管限薪与薪酬合约设计背后的信息问题
第 2 节 “此一时,彼一时”的国企高管薪酬改革
第 3 节 为什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缺乏激励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第 4 节 国企混改,我们应该期待什么样的员工持股方案?
第 5 节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这两家民营企业做对了什么?
第7章 国企混改展望
第 1 节 国企混改:只有“混”,才能“改”
第 2 节 格力集团减持格力电器股份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 3 节 国企改革:与其“并”,不如“混”
第 4 节 国企混改,我们应该选择与谁分担不确定性?


【前言】

本书主体构架和资料素材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围绕国企改革和国企公司治理问题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其二是我为FT中文网开设的“公司治理新视野”专栏以及《财经》和《经济观察报》等报刊撰写的大量国企改革专题评论文章;其三是在各种规模不同规格不同的从国企改革的高端论坛和闭门研讨会等交流场合发表的主旨演讲和简短发言。在撰写本书时围绕上述的组织构架,我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取舍和补充,使其*终形成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系统讨论国企混改的现实缘由、理论支撑、路径实现和模式选择的书。


【免费在线读】

本书主体构架和资料素材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围绕国企改革和国企公司治理问题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其二是我为FT中文网开设的“公司治理新视野”专栏以及《财经》和《经济观察报》等报刊撰写的大量国企改革专题评论文章;其三是在各种规模不同规格不同的从国企改革的高端论坛和闭门研讨会等交流场合发表的主旨演讲和简短发言。在撰写本书时围绕上述的组织构架,我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取舍和补充,使其*终形成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系统讨论国企混改的现实缘由、理论支撑、路径实现和模式选择的书。

国企改革无疑是中国当下*重要的公司治理问题。作为长期关注公司治理理论和实务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国企自然是我和我的团队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而国企改革则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场景。事实上,由于国企在我国国计民生中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作用,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甚至成为我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缩影。

而201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发动有其独特的现实背景。一方面是国企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改制带来的改革红利消失后陷入新的发展困境,很多国企成为僵尸企业和面临产能过剩所带来的效益下滑;另一方面,是市场导向的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后,普通民众和国际社会对国资继续依靠垄断经营和高额补贴维持不公平竞争现状的不满。从上述现实背景出发,新一轮国企改革以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实现所有制的混合为典型特征,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国企混改”。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新一轮的国企混改理解为以往职工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改造所遵循的“资本社会化”逻辑的延续。然而,资本社会化的对象从职工,到普通外部投资者,再到新一轮混改强调的民资背景的战投的事实表明,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国企改革的实践者开始意识到,解决国企体制所存在的所有者缺位、经理人诚信责任模糊、预算软约束、多目标激励冲突和中国式内部人控制等痼疾,只有通过引入盈利动机明确和具有专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战投,使所有者“上位”,才能使国有企业从根本上改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而国资管理体系从以前“管人管事管企业”转为“管资本”的转变则有助于推动引入战投形成的所有制混合构架的*终形成。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经过四十年的艰苦探索后,在国企改革问题上至少我们已经趟出一条相对清晰的道路发展方向。如果能够在实践中继续沿着上述正确方向砥砺前行,我们将看到,混改不仅有望在我国确立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制度条件下成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的的重要手段,而且包容和接纳民资,实现“竞争中性”的混改有助于平抑普通公众和国际社会对国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的不满,促进经济发展,营造社会和谐。

本书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国企为什么需要改革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达成的理论共识的基础上,首先为新一轮国企混改寻找理论基础。由于新一轮国企混改通过在股东层面通过引入盈利动机明确的民资背景的战投这一产权安排实现方式来解决以往国企面临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进而为经理人引入和设计激励机制的股东的长效激励问题,因而,现代产权理论依然是新一轮国企混改十分倚重的理论基础之一。如同哈特的现代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揭示企业中权威如何分配,回应为什么投资者愿意购买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一“现代股份公司之谜”,但被我国学者认为是国企改制的理论基础一样,我们看到,*初被用来解决干预过度问题的“分权控制理论”成为我们今天新一轮国企混改另一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形成主要股东之间的竞争关系,建立一种自动纠错机制。

混改在实现路径上,一方面在实体经济层面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同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分权控制,另一方面,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上通过新设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和营运公司来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化。在混改模式选择上,本书在大量已经完成混改的案例观察跟踪和正在推进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混改的可能实现模式和选择路径。在引入民资背景战投进行混改的实现模式选择上,我们既可以选择基础战略性行业混改典范的“在股权结构层面国资占优,在董事会组织层面战投占优”的联通模式,也可以选择非基础战略行业混改典范的无论是股权结构还是董事会组织都战投占优的“北方信托”模式。混改成功的关键是是否解决参与混改的民营资本等战略投资者的激励相容问题,以有效保障民营资本的权益。国企混改的实质是以权益融资方式选择与“谁”分担不确定性。从钢铁行业的实践看,相比于银行、当地的同行、优秀的同行,优秀的具有一定民资背景的战投是国企混改更为适当的不确定性分担对象。通过选择与优秀的战投分担风险,国企混改一方面建立了全新的激励体系;另一方面则还原了董事会原本的功能,实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有效分离。在国企改革的实现模式选择上,我们强调,如同只有开放才能促进改革一样,只有“混”,才能“改”;与其“并”,不如“混”。

本书主体构架和资料素材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围绕国企改革和国企公司治理问题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其二是我为FT中文网开设的“公司治理新视野”专栏以及《财经》和《经济观察报》等报刊撰写的大量国企改革专题评论文章;其三是在各种规模不同规格不同的从国企改革的高端论坛和闭门研讨会等交流场合发表的主旨演讲和简短发言。在撰写本书时围绕上述的组织构架,我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取舍和补充,使其*终形成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系统讨论国企混改的现实缘由、理论支撑、路径实现和模式选择的书。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受教于很多国企企业家、政策制定者、国企改革专家和同行的讨论和交流的启发。他们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原董事长宋志平,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产权协会董事分会会长楚序平,中国产权协会董事分会副秘书长徐旭红,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汉阳,北京市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余兴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剧锦文、鲁桐、仲继银,南开大学教授李维安、马连福、武立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明华,清华大学王娴、高皓,新华社记者王都鹏,中国经济报告编辑吴思,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证券时报记者江聃、孙琳琳,《董事会》杂志编辑陈欣、谷学禹、严学峰,FT中文网编辑冯涛,《财经》编辑何刚、陆玲,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梅岩石,煤炭科工集团纪委书记秦永法,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其先,国家电网领导力中心主任吴向京,中石油王震、丁泉,包钢矿业刘振刚、吴雷等。其中宋志平、楚序平、李锦、剧锦文、梅岩石、秦永法、刘其先和吴向京等老师在百忙中拨冗为本书写了语。在此向长期支持鼓励和帮助我围绕国企混改开展思考的各位师长同行表示衷心感谢。

毫无疑问的是,本书仅仅反映了我对正在推进的国企混改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一定存在不够成熟的地方,欢迎各位同行和读者不吝指正和赐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