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东方大学俄语新版2学生用书》

"东方大学俄语新版"系列充分考虑俄罗斯语言、文化等国情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取材新颖,题材丰富,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纯正,富有时代气息。配有"外研随身学"App,随时随地学俄语。


【内容简介】

《东方大学俄语新版2学生用书》是已出版的《大学俄语(东方新版)学生用书2》再版,新版拟将原书所配MP3光盘改变为"外研随身学"App形式,方便广大师生使用。本书是供俄语专业本科学生一年级第二学期精读课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基本的语法,日常词汇和句型及课文。包括自我介绍、家庭、运动、交通、休闲等12个话题。


【作者简介】

史铁强,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俄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编“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并获得“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俄语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称号。
刘素梅,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基础阶段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外语测试学、外语教育学。


【目录】


目录
УРОК 1
УРОК 2
УРОК 3
УРОК 4
УРОК 5
УРОК 6
УРОК 7
УРОК 8
УРОК 9
УРОК 10
УРОК 11
УРОК 12


【前言】

前言教材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几十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编写了一系列俄语教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受到全国高校师生的好评。新一代教材编写者继承了北外的优良传统,在借鉴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学俄语》进行了重新编写。在此我们向前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本教材的编写依据《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遵循以下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外语习得研究成果为依据,体现的教学理念;贯彻教材编写的实用性、交际性、主题化、任务性等原则;选材体现了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思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俄语综合应用能力。本书采用了专题编写原则,依据日常生活设置所需专题。 我们加强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取材新颖、富有时代气息,语言简洁、规范。同时更加注重文化知识和语言材料相结合的原则,在教材中加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俄罗斯的了解。在教材练习的编排方面,我们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出发来设计练习体系,规定练习类型。练习的形式与内容更加新颖、多样、有趣,并设置了大量交际性言语练习,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学生能"寓学于乐"。同时我们还增加了一些相关的讨论题,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此外,语法编写遵循的原则是:简单、常见的语法知识在先,复杂的语法知识在后。《大学俄语》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和北京市教改立项教材。本书是系列教程的第二册,主要用于俄语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精读课和语法课教学。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俄语语音、语调知识和一定的语法、词汇知识。因此,本册的教学目标是:在日常生活题材范围内教授常用的词语、句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讲授基础语法项目,打好语法基础。全书共12 课,课时设计为:精读内容120 学时完成(按每周8 学时,共15 周计算),平均10 学时上1 课;语法内容60 学时完成(按每周4 学时,共15 周计算),平均5 学时上1 课。如果有些学校课时不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做练习。需要说明的是,精读课对话部分中,用蓝色标注的是需要做替换练习的内容,书中已提供替换词语;而用蓝色斜体标注的,也是需要做替换练习的内容,书中没有提供替换词语,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替换。如果学生还有余力,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替换选择。此外,教材中还有一些语言难点,我们将在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做进一步讲解。本册语法项目是在册的基础上按照词法与句法内容交叉安排的。从语法基本概念开始,逐课简要介绍词类基本知识和各类句子结构模式。词法部分有动词体的对应形式和基本意义、形容词和副词的级、运动动词、动词命令式和假定式、数词和指示代词及限定代词的变格和用法。考虑到册学习名词各格时已经接触到部分前置词的用法,本册将前置词按功能类型归类,以便使学生了解从意义到形式的表达特点。句法部分有句子的成分、简单句的类型以及说明从句、定语从句、时间从句等项目的基础知识。本册语法是以词的构形、常用基本句子模式为主,要求学生在运用各类句子模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和完善词的构形熟巧。为此,课堂教学应通过大量练习把讲授的语法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本书版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大学等16 所学校试行。各校教师对教材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编者在此对上述院校表示感谢。本书精读课内容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刘素梅教授、叶丽娜副教授、俄语专家Н. Л. Милько 编写;语法课内容由史铁强教授编写。全书经俄语界资深专家李英男教授和俄罗斯专家Б. Ю. Жаворонков审订,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社领导徐秀芝编审多次出席本教材的研讨会。综合语种出版分社薛豹副编审和崔岚副编审给予了我们很多具体的指导与建议。同时要感谢外研社俄语工作室的编辑们,特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周小成副编审,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紧迫,疏漏和谬误在所难免,诚挚希望各位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来信可发至russian@fltrp.com 或lsmbw@sohu.com,编者将不胜感激。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