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怎么赚钱? 怎么花钱? 怎么省钱 ?怎么投资?

只有你看到了正确的方向,财富自由之路才会真正为铺开!


【内容简介】

财富与幸福生活是怎样一种关系?

在《财富几何学》一书中,行为金融学专家布莱恩•波特努瓦基于财富即资金满足感这一定义明确的理念,给出了充满智慧的答案。它反映了承诺过上有意义生活的能力。这种理解与一心致富的心态(通常是无法令人满足的享乐“跑步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这种开创性的财富观的核心,波特努瓦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次充盈着古代历史与现代神经科学等学科知识的财富之旅。他认为,解决有关快乐生活的重大问题和做出财务决策是相辅相成的,而非单独的任务。

这些重大问题包括:

可以说这次旅程与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这三种基本几何形状形影不离,它们帮助我们把适应变化中的环境、设定清晰的优先事项和在简化中获得赋权形象化。在这本清晰易懂和生动有趣的书中,波特努瓦告诉我们,对很多人(包括那些认为财富遥不可及并对其感到绝望的人)来说,真正的财富是可以获得的,不过仅限于在目标和实践经过充分校准的生活环境中。


【作者简介】

注册金融分析师布莱恩·波特努瓦(Brian Portnoy)博士是《投资者的悖论》和《财富几何学》的作者。这两本书为我们简化了复杂的财富世界,并指出在喧嚣的世界里,化繁为简很难,但值得花时间去做。维德思投资合伙公司是一个1000亿美元的投资解决方案平台。目前,布莱恩在该平台担任投资教育总监。他与财务顾问和个人投资者开展合作,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获得更好的人生成就。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布莱恩供职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行业,其中包括晨星公司和米希罗财务顾问公司。他曾面向全球受众讲解投资策略和决策,对象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并加入该委员会的卓越作家讲座系列。布莱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并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目前,他与妻子和三个孩子住在芝加哥北部地区。


【媒体评论】

“优雅而富有洞察力。投资老手和新手的基础阅读材料。”

——克里斯汀•本茨,晨星公司个人理财总监

“向那些寻求改变财富观甚至生活方式的人强烈推荐这本书。”

——丹尼尔•克罗斯比,《纽约时报》畅销书《财富法则》作者


【免费在线读】

前言 
三种几何形状的故事

“在我们看来,地图比陆地更真实。”

——D.H.劳伦斯

致面对金钱不知所措的朋友们:

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怎么省钱,以及怎么投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有时还很复杂,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还要想办法解决。这些任务看上去是那么索然无味,然而令人无法回避的是,金钱会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情感相伴而来:恐惧、兴奋、紧张、困惑、嫉妒、厌倦、希望,当然还有快乐。

尽管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们与金钱打交道的过程多半是在私密状态下进行的。这就像《哈利·波特》中有关伏地魔的话题——为大多数人所恐惧,且极少被人所提及。公开谈钱令人不爽,甚至在伴侣、父母或子女间,金钱也并非中心话题。原因有很多,但都可以归结到这样一个事实上:从分析的角度来看,它是复杂的;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它是令人焦虑的。任何一条理由都足以将对金钱的探寻和发现扼杀在萌芽状态;而复杂的和情感上的理由结合到一起则无异于一杯高度烈酒。我们可不愿意去碰它。

这样一来,我们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若干重大问题,它们超越了薪资、债务、抵押贷款、退休、保险和慈善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更加困难的事情,需要有较为强大的内省。金钱对快乐生活有多大影响?很大,很小,还是根本没有?金钱可以买来幸福吗?真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呢?金钱与人生真谛的关系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在《财富几何学》中,我会尝试着把它彻底解析出来。我会为任何希望在财富增值和保值方面有所作为的人提供一份行程单。不过这个旅程并不会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也许只有你看到了正确的方向,这条财富之路才会真正为你打开。而且你还要心甘情愿地采取以下三个重要步骤:

  1. 明确你的目标:阐明美好生活的构成要素。
  2. 设定优先事项:设计核心策略以便按照正确的顺序做正确的事情。
  3. 做出决策:利用简洁的策略获得更好的结果。

在每个步骤中,我们都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设定清晰的和可操作的优先事项,而且通过简化程序使困难的决策变得简单些。鉴于人们在处理涉及财富的问题时,要么附庸于空洞的哲学理念,要么拘泥于并不可靠的技术手段,本书尝试创造一种天衣无缝的思路,一种别人从未使用过的思路。要知道,人们在财富领域制定的大多数策略仅仅是着眼于这个旅程的某个小片段而已。

我们首先要将富裕与财富区分开来。追求富裕就是追求“更多”。这种多多益善的决心更像是一台跑步机,通常只能带给我们转瞬即逝的满足感。这种对于富裕的求索通常并不像其众多拥趸所认为的那样存在一个终点。财富则截然不同,它体现了一种资金满足感,反映了一种承诺过上有意义生活的能力——当然,人们可以选择给出自己的定义。说到底,我认为对很多人而言,财富是可以获得的,其中也包括那些绝望地相信与财富无缘的人。在此需要指出一个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财富概念只有在目标和实践经过仔细校准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实现。而在孤立的状态下,无论靠深思熟虑还是冗长的检查清单都不足以完成任务。若要取得成功,清醒的头脑和脏手[1]缺一不可。

背景与前景

《财富几何学》可以看作此前我所做财富研究的前传。我的*本书《投资者的悖论》(The Investor’s Paradox)着眼于故事的结尾,而非开始。如此说来,似乎我先写了一本错误的书。不过那本书设法证明了投资决策是否卓越的细微差别,尤其当涉及选择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时,则表现得更为明显。虽然它对人类决策过程的缺点给予了重点关照,但在面对绝大多数与如何获得财富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坦率地说更为有趣)的层面时,它更多的是扮演借势赶超的角色。它囊括了解码复杂投资和制定*投资组合的秘笈。它还在不经意间借用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假设,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效用*化者”[2],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术语,意指一个人的原始动机是“更多”。所以说,那本书的隐含主题是讲如何致富的。

我想,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私人角度来讲,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越发好奇,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将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也对他们能否获得幸福和满足感到担忧。当然,我对他们将来某一天拥有的股票和债券并不担心,不过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全球劳动力市场里,我关心他们能否获得他们想要的生活。要么“胸怀鸿鹄之志”,要么“顺其自然”,给他们这样的建议似乎还不够。即使将两个建议都给他们,但不告诉他们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样不够。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从大学老师变成投资者,然后又变回教育工作者和作家,我的职业生涯似乎一直为我呈现一个模糊不清的小宇宙。我现在有机会周游世界,接触众多财务顾问和他们的客户(就像你我这样的人),交流如何做出更好的财务决策。我所见到的人都是共性远远大于个性。无论他们的生活方式、口音、政治倾向,甚至喜欢的球队如何,我所见到的每个人都希望赡养家庭、身体健康、善待他人、兴趣广泛和工作出彩。

所有这些关注都指向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会发达吗?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不单单涉及金钱,但肯定是笼罩在金钱的阴影之下。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以是超级富豪,也可以是日子紧巴的工薪阶层;可以是退休的养老者,也可以是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

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财富地图都是按照错误的北斗星方位编制的。站在我的角度看,这片土地——我们真实的财富之旅——看上去相当与众不同。是时候借助更加准确的罗盘绘制一幅更好的地图了。本书的立意便在于此。

还等什么,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吧!

三个几何形状的故事

《财富几何学》的故事借助三种基本几何形状并分成三部分展开: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它们代表了从目标到优先事项再到策略的财富之旅。每个步骤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主要行动,它们分别是适应、优先化和简化。这个框架构建起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桥梁。本书主题的展开顺序是从*重要到*次要,从*抽象到*体。在这次财富之旅中,我们的指导原则是本人提出的“适应性简化”(adaptive simplicity),这是一种既顺势而为又抓大放小的方式。

资金满足感从构想出与我们相关的故事开始。至于搞清楚我们每个人应该或能够为这个故事赋予什么内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家庭、职业、社会、信仰、国家,或若干私人情感或兴趣找寻我们的目标。你如何确定或选择你的目标完全由你自己来定。

然而,这个与我们的人生起伏息息相关的过程是具有共性的。下面这个圆形便阐释了寻找的过程。

无论计划制订得多么周密,执行得多么完美,总是有适应的必要。逆境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即使你在总体上一帆风顺,但过程本身总会出现些许变故。重新校准或改变我们的人身轨迹存在各种需要或者说契机,它们一再发生,而且永远不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展现在你的面前。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适应能力是一项关键使命。

若要理解这种反复,很重要的一点是彻底搞清楚这两个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金钱与幸福。它们并不存在于自然界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是杜撰出来的概念:它们不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也不是从树上摘下来的。它们的定义和价值是由个体与集体共同确定的。

一般来讲,你的银行账户的规模和你的满足感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矛盾的,这是由人脑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拥有一个受直觉和理性驱动的双轨制大脑。大脑拥有的基本理解能力让我们在理解金钱与幸福的复杂关系时具备小小的优势。

虽然可以拿出若干肯定的证据,但那些拥有较多金钱的人未必更幸福。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与其带来的快乐相比,金钱在缓解痛苦方面确实更胜一筹。不过研究显示,那些目标明确和拥有适应性自我的人通常更容易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得当,金钱会带来非常积极的效果。

你很快就将有机会就当代科学纠缠不清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相当肯定的:金钱是这次财富之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金钱不仅仅与付账单联系起来,它还充当了情感记分卡和社交身份牌的角色,而且同时具有兑现欢乐承诺或消除恐惧的潜质。要勇于尝试,不要退避三舍。

优先事项

幻想一种令人满足的生活是一回事,制订计划去实现这种生活是另一回事。为了让我们的财富之旅步入正轨,我们可以借助一个横跨从使命到方法的三角形让三个优先事项运转起来。迅速拥有一个鲜明的目标层次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首当其冲的任务并规避各种干扰源。

*个优先事项是风险管理。它保护我们免受潜在损失,尤其是大灾祸。在人类的意识里,损失远远重于收益,因此提升风险管理是我们要做的头等大事。该步骤是要建立起恰当的理念,这种理念更重视避免错误而非炫耀才华。

接下来,我们要计划好财富之旅的日程——挣钱、花钱、存钱,还有投资——也就是说,要聪明地利用好我们所拥有的,弥补我们所欠缺的。维护这样一张记分卡是一种操作简单但收益巨大的锻炼,因为它既能清晰表达我们日常的财务平衡,又对其产生激励作用。它有助于我们调整令人烦恼的支出与储蓄决策,并为我们揭示了财务不平衡的后果。一旦实现了这一点,我们便有能力支撑起一个个令人兴奋的人生追求,进而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希望自己表现出谦虚、沉稳的人格魅力,而不是贪婪、吝啬的性格污点。

甚至正确的理念和标准化的记分卡也不足以确保获得资金满足感。这时便引出了有关投资本质的问题:我们冒险动用本无风险的银行储蓄去获得更大收益。投资是面向未知未来的一系列赌博行为,主动接触不确定性触发了大脑中某些潜在的怪癖。

我运用第二个三角形构建计划中的优先事项与投资决策之间的联系。良好的投资结果与3个因素有关。*个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毫无疑问,这是三大因素之中*重要的一个。人类大脑天生便会制造出一个个认知与情感错误。一个经典例证是,当市场出现溃败时,投资者会在恐慌的心态下抛售手中的筹码,实现止损,然后再错失反弹良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是非理性的,我们是公平、公正的人类。我们自身行为对我们财富之旅的重要指导作用是贯穿本书的一个主题,这一点与对花哨的理财概念的不熟悉有所不同。

排在行为之后的是一个人的全部投资组合的内容,它允许我们管理风险和促进资本的增值。投资组合管理专注于数量较少但更具影响力的决策。构成这些投资组合的特定资产配置——那些引人注目而又令人心动的股票、债券和基金——是成功理财的重要驱动力,但只有在适当的投资背景下获得充分理解时才会起效。

策略

正方形通过期望值的运用帮助人们做出策略性决策。我们的目的在于设定合理的投资期望值,以便在智力上和情感上顺应市场脉动。

简化是实现期望值有效管理的聪明路径。一般来讲,得到满足的期望值会带来暂时的幸福感,而未得到满足的期望值会带来暂时的失落感。在人类意识里,着力避免损失要胜过获得收益,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将遗憾降至*小比获得未来收益更为重要。

正方形将投资决策过程分解为4个不可再简化的要素。*个角代表我们希望获得的财富增值。评估做出合理的未来收益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或者从可能性上来说,至少需要某种非自然的思想过程。第二个角是指获得那些收益时所要付出的情感痛苦——都是神经质的价格惹的祸。价格的波动可能刺激一个人做出糟糕的决定。而适配这个角揭示的是附加决策如何改善或损害你现在的财富状况。*后一个角是灵活性——专业人士称之为“流动性”。它所阐明的是,无论价值还是成本都可能改变你的想法。这种自由决定权是一把双刃剑。

人们的普遍理解是,金融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而当涉及金钱的问题,尤其在做投资打算时,都是有“正确”答案的。非也。乍一看,正方形显示这场游戏并不复杂,而且更有可能取得胜利。不过化繁为简并不简单,这就是做事有条不紊成为制胜关键因素的原因。

不管如何确定,如果说真正的财富体现的是承诺过上品质生活的能力,那么这三种几何形状便在财富之旅中充当指示牌的角色——从目标到优先事项再到策略。适应性简化就好比一部引擎,它推动我们沿着财富之路前进,将我们的整体愿景与财富领域统一起来。

*后,我们必须承认并妥善处理够用就好与多多益善之间无尽无休的紧张关系。两种财富观都是合理进化的人类本能,但我们心里清楚,它们可不会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起,这表明当前自我和未来自我之间的关系是何等脆弱。我们珍视活在当下与未来进步,因为尽管路径不同,但它们都会让我们过上品质生活。

本书的目标不是宣告在哲学家的古战场上“存在”(being)与“生成”(becoming)孰胜孰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当我们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时,或许做些准备工作并拥有自己的见解会帮助我们处理好这个关系,这样也好充分享受我们的财富之旅。

[1] 哲学概念,指不道德的手段。——译注

[2] 即“理性人”的概念。——译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