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维新派领袖、百科全书式学者、旧文化的总结者与终结者新思想的启蒙者与拓荒者、国学大师梁启超极负盛名的著作集

  梁启超的时代,中国人民灾难深重,中国政府痛苦转型,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中华民族涅槃重生,中国各阶层精英人物上下求索。梁启超从参与“公车上书”登上历史舞台,长年奔波世界各地,长期居于风口浪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以报为阵地,以笔为武器,苦心孤诣总结、批判、宣传我国固有的旧文化,不遗余力引进、传播、鼓吹世界各国的新思想,广泛学习,勤劳著述,终于将自己锻造成举世公认的“百科全书式”人物。本书从1902年初版,至1936年定版,内容屡经修改、增删,久经考验,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斩获粉丝无数,是任公先生极负盛名的代表作。

五千年历史,二十五朝臧否人物,三百年改革破局,一朝奋发文章,读《四库》经典,不如一梁任公

  任公本人亲身参与和推动了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宪政改革、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详尽体现在本书各篇文章中。本书收录任公后36年的文章精华,集中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深厚的学术素养、崇高的人生境界、开阔的全球视野。本书绝不只是单纯的个人文集,更是一部近现代中国简史和世界简史!

◆笔端常带感情的梁启超,常常下笔不能自休,影响了半个世纪的年轻人,成为青年*、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人生标杆

  *每当在《新民丛报》上看到梁启超的文章,都要反复地阅读。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听了梁启超的演讲,感到“言若金石,入人脑海”;并抄录梁诗“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自励,手稿至今还存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郭沫若曾说:“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

◆梁启超以一介布衣跻身旧时代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启者,朋友圈里有哪些超强牛人

  任公的小伙伴们,政界有袁世凯、黎元洪、孙中山、黄兴、熊希龄等。军界的有陆荣廷、唐继尧、李烈钧,李宗仁、白崇禧等。学界大咖有章太炎、王国维,泰戈尔、罗素等。师友则康有为、谭嗣同、严复、陈宝箴、黄遵宪等。学生则蔡锷、蒋百里、张君劢、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晚年,骂遍蒋介石、张作霖、孙传芳等地方军阀……任公出生于耕读之家,他如何从一介布衣,得以跻身一代风云人物,拥有这么多牛掰的小伙伴?任公的成长故事,尽在《饮冰室文集》!

◆作为教育家的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更成就“一门三院士”的教育神话,迄今无法超越。他的文章富于百科全书式的博览,充满上下求索的痛苦,也有豁然开朗的洞见,历史见证的深刻,值得一读再读,留诸子孙,传之后世

  老大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老二梁思成,著名建筑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老三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与思成同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50年,其时尚未设立院士)。老四梁思忠,国民党军官。老五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老六梁思达,著名经济学家。老七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老八梁思宁,1940年投奔新四军作,次年加入共产党。老九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

◆简体横排版首次面世!内容全部来自林志均主编、1936年出版的权威定本

  梁启超各类著述总字数超过1400万字,这还不算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发表。因此,通读梁氏全集,对普通读者而言,不但时间不允许,就经济上亦难以负担。而《饮冰室合集》自1902年首版,至他临死前委托好友林志均先生编订,于1936年出版的定本,一直享有盛名,是梁氏著作集的权威版本。本书即以该版本为底本,首次以简体横排版面世!


【内容简介】

  《饮冰室合集》初版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由何擎一按编年体编纂,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后续再版多次,每次均有不同幅度调整、修改、增删,编次方式、书名及出版社亦不同。梁启超去世后,其家属和亲友将全部手稿交给林志均重新编辑,于1936年出版,称为《饮冰室合集》。其较为系统全面地编订了梁启超一生的著述,甚为周备,是目前内容丰富度、文字质量均上乘的梁启超著作集。此版分《饮冰室文集》16册(分45卷。其中第25、第44、第45三卷分上下,合计48卷)和《饮冰室专集》24册(分104卷。其中第95卷分上下卷,合计105卷)两部分,编年排列。

  《饮冰室文集》即以1936年版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包括文700余篇(含碑帖跋、书籍跋、书跋、画跋240余篇),诗话1种,诗词近200首,分12册出版。本书收录梁氏从1893年(光绪十九年)起至逝世前,将近36年内写下的各种文章。梁启超作为这个时代挺立潮头的弄潮儿,参与公车上书、领导维新变法、鼓吹民主宪政、策划护国运动、倡导新文化运动、引发五四运动,晚年专注于文教及学术研究,担任清华国学院导师,奔赴全国各大学演讲、讲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梁氏终生所想,无非国强民富;毕生所求,只是开启民智。翻开《饮冰室文集》,不仅可领略作者那广袤的视野、深厚的学识、崇高的境界和旺盛的创作力,窥见其一生之情怀,更能直面那厚重而沧桑的历史,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维、立体和丰富的梁启超。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清末以来卓越的学者和百科全书式人物。

  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入万木草堂学习,成为其一生之转折。1895年,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公车上书”,宣传维新思想,从而名重天下,始有“康梁”并称。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逃往日本,开始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1912年回国后,梁启超先后与袁世凯、段祺瑞合作,终于发现自己难敌虚言救国的政客和手段繁多的军阀。1918年开始,梁启超逐渐淡出政坛,重心转入文教和学术研究工作。1919年,梁启超游欧,亲历了弊病丛生的西方社会,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破产,转而大力提倡传统文化。梁启超不辞辛劳,专心著述之时,其健康也每况愈下,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57岁。

  梁启超一生勤奋,在将近36年里,著述各种文章达1400万字,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宗教、法学、金融、新闻等领域。后来,这些文章被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媒体评论】

  任公先生吾国舆论界之泰斗,亦近代文豪也。上月三十一日,应张校长之请,来莅吾校,阖校师生特开欢迎会于礼堂,丐其教言。先生慨然登坛演讲,历时约一钟有半,气度雍容,言若金石,入人脑海。笔之于薄,退而记之,约四千言。惜余不文,未克以生花之笔,达先生之妙谛,仅述意焉耳。阅者苟深思之,寝馈其中,傥亦他山之助乎。

                                   ——周恩来

  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严复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黄遵宪

  梁任公先生实为近来创造新文学之一人,虽其政论著作,因时变迁,不能得国人全体之赞同,即其文章,亦未能尽脱帖括蹊径,然输入日本文之句法,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曲、小说与论记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及梁先生。

                                   ——钱玄同

  在我年小的时候,也受了他的非常大的影响,读他的《饮冰室合集》《自由书•中国魂》等,都非常有兴趣。

                                   ——周作人

  梁任公……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

                                   ——胡适

  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他负载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青少年……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

                                   ——郭沫若

  他在文艺上,鼓荡了一支像生力军似的散文作家,将所谓恹恹无生气的桐城文坛打得个粉碎。他在政治上,也造成了一种风气,引导了一大群的人同走。他在学问上,也有了很大的劳迹,他的劳迹未必由于深湛的研究,却是因为他将学问通俗化了、普遍化了。他在新闻界上也创造了不少的模式……

                                   ——郑振铎

  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             ——曹聚仁

  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萧公权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吴其昌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就思想史或观念史而言,现代中国变化巨大、影响极深的是“国家观念”的变化。在国家观变化的复杂过程中,梁启超起了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

  史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反孔”和“改造国民性”(甚至包括民主与科学)这两个思想主张从来被认为是激烈反传统、全盘彻底反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其实并非自五四始,而是戊戌维新开始后,在向被认为温和、中庸的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雷颐

  梁先生的学问与王先生恰好成一对比。王先生精深,而梁先生博大。我们对王先生有钻之弥坚之感,对梁先生有点觉得“犹河汉之无极”也。

                                   ——黎东方


【目录】

*册

饮冰室文集之一

饮冰室文集之二

饮冰室文集之三

饮冰室文集之四

饮冰室文集之五

饮冰室文集之六

饮冰室文集之七

饮冰室文集之八

饮冰室文集之九

饮冰室文集之十

饮冰室文集之十一

饮冰室文集之十二

饮冰室文集之十三

饮冰室文集之十四

饮冰室文集之十五

饮冰室文集之十六

饮冰室文集之十七

饮冰室文集之十八

饮冰室文集之十九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一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二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三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四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五(上)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五(下)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六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七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八

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九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一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二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三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四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五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六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七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八

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九

第十一册

饮冰室文集之四十

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一

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二

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三

十二

饮冰室文集之四十四(上)

饮冰室文集之四十四(下)

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五(上)

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五(下)


【书摘与插画】

变法通议

清光绪二十二年

自  序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井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彍骑变为禁军。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其于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今夫自然之变,天之道也,或变则善,或变则敝,有人道焉,则智者之所审也。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惟治亦然,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则日趋于善。吾揆之于古,一姓受命,创法立制,数叶以后,其子孙之所奉行,必有以异于其祖父矣。而彼君民上下,犹僩焉以为吾今日之法吾祖,前者以之治天下而治,薾然守之,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弛,卒至疲敝,不可收拾。代兴者审其敝而变之,斯为新王矣!苟其子孙达于此义,自审其敝而自变之,斯号中兴矣!汉唐中兴,斯固然矣!《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可不谓大惑不解者乎?《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夜不秉烛则昧,冬不御裘则寒,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者死。”今专标斯义,大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矇讽鼓谏之义,言之无罪,闻者足兴。为六十篇,分类十二,知我罪我,其无辞焉!

论不变法之害

今有巨厦,更历千岁,瓦墁毁坏,榱栋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而室中之人,犹然酣嬉鼾卧,漠然无所闻见;或则睹其危险,惟知痛哭,束手待毙,不思拯救:又其上者,补苴罅漏,弥缝蚁穴,苟安时日,以觊有功。此三人者,用心不同,漂摇一至,同归死亡。善居室者,去其废坏,廓清而更张之,鸠工庀材,以新厥构。图始虽艰,及其成也,轮焉奂焉,高枕无忧也。惟国亦然。由前之说罔不亡,由后之说罔不强。

印度,大地*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波兰为欧西名国,政事不修,内讧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矣。中亚洲回部,素号骁悍,善战斗而守旧不变,俄人鲸吞蚕食,殆将尽之矣。越南、缅甸、高丽服属中土,渐染习气,因仍弊政,薾靡不变,汉官威仪,今无存矣。今夫俄,宅苦寒之地,受蒙古钤辖,前皇残暴,民气凋丧,岌岌不可终日。自大彼得游历诸国,学习工艺,归而变政,后王受其方略,国势日盛,辟地数万里也。今夫德,列国分治,无所统纪,为法所役,有若奴隶。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又如西班牙、

荷兰,三百年前属地遍天下,而内治稍弛,遂即陵弱,国度夷为四等。暹罗处缅、越之间,同一绵薄,而稍自振厉,则岿然尚存。《记》曰:“不知来,视诸往。”又曰:“前车覆,后车戒。”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强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盖其几之可畏如此也。

中国立国之古等印度,土地之沃迈突厥,而因沿积弊,不能振变,亦伯仲于二国之间,以故地利不辟,人满为患。河北诸省,岁虽中收,犹道殣相望。京师一冬,死者千计。一有水旱,道路不通,运赈无术,任其填委,十室九空。滨海小民,无所得食,逃至南洋、美洲诸地,鬻身为奴,犹被驱迫,丧斧以归。驯者转于沟壑,黠者流为盗贼,教匪会匪,蔓延九州,伺隙而动。工艺不兴,商务不讲,土货日见减色,而他人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漏卮日甚,脂膏将枯。学校不立,学子于帖括外,一物不知,其上者考据词章,破碎相尚,语以瀛海,瞠目不信,又得官甚难,治生无术,习于无耻,瞢不知怪。兵学不讲,绿营防勇,老弱癖烟,凶悍骚扰,无所可用;一旦军兴,临事募集,半属流丐,器械窳苦,饷糈微薄;偏裨以下,流品猥杂,一字不识,无论读图,营例不谙,无论兵法。以此与他人学问之将、纪律之师相遇,百战百败,无待交绥。官制不善,习非所用,用非所习,委权胥吏,百弊蝟起。一官数人,一人数官,牵制推诿,一事不举。保奖蒙混,鬻爵充塞,朝为市侩,夕登显秩。宦途壅滞,候补窘悴,非钻营奔竞,不能疗饥。俸廉微薄,供亿繁浩,非贪污恶鄙,无以自给。限年绳格,虽有奇才,不能特达,必俟其筋力既衰,暮气将深,始任以事,故肉食盈廷,而乏才为患。法弊如此,虽敌国外患,晏然无闻,君子犹或忧之,况于以一羊处群虎之间,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者乎!

《孟子》曰:“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又曰:“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又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中国户口之众,冠于大地,幅员式廓,亦俄英之亚也;矿产充溢,积数千年未经开采;土地沃衍,百植并宜,国处温带;其民材智,君权统一,欲有兴作,不患阻挠。此皆欧洲各国之所无也。夫以旧法之不可恃也如彼,新政之易为功也又如此。何舍何从?不待智者可以决矣。

难者曰:今日之法,匪今伊昔,五帝三王之所递嬗,三祖八宗之所诒谋,累代率由,历有年所,必谓易道乃可为治,非所敢闻。释之曰:不能创法,非圣人也;不能随时,非圣人也。上观百世,下观百世,经世大法惟本朝为善变。入关之初,即下剃发之令,顶戴翎枝,端罩马褂,古无有也,则变服色矣。用达海创国书,借蒙古字以附满洲音,则变文字矣。用汤若望、罗雅谷作宪书,参用欧罗巴法以改大统历,则变历法矣。圣祖皇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商鞅以来计人之法,汉武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举一切城工河防以及内廷营造、行在治跸,皆雇民给直,三王于农隙使民,用民三日,且无有也,则变役法矣。平民死刑别为二等,曰情实,曰缓决,犹有情实而不予句者,仕者罪虽至死,而子孙考试入仕如故。如前代所沿夷三族之刑,发乐籍之刑,言官受廷杖下镇抚司狱之刑,更无有也,则变刑法矣。至于国本之说,历代所重,自理密亲王之废,世宗创为密缄之法,高宗至于九降纶音,编为储贰金鉴,为世法戒,而瞢儒始知大计矣。巡幸之典,谏臣所争,而圣祖、高宗皆数幸江南,木兰秋狝,岁岁举行,昧者或疑之,至仁宗贬谪松筠,宣示讲武习劳之意,而庸臣始识苦心矣。汉、魏、宋、明,由旁支入继大统者,辄议大礼,龂龂争讼。高宗援据礼经,定本生父母之称;取葬以士、祭以大夫之义。圣人制礼,万世不易,观于醇贤亲王之礼,而天下翕然称颂矣。凡此皆本朝变前代之法,善之又善者也。至于二百余年,重熙累洽,因时变制,未易缕数,数其荦荦大者。崇德以前,以八贝勒分治所部,太宗与诸兄弟朝会则共坐,饷用则均出,俘虏则均分。世祖入关,始严天泽之分,裁抑诸王骄蹇之习,遂一寰宇,诒谋至今矣。累朝用兵,拓地数万里,膺阃外之寄,多用满蒙。逮文宗而兼用汉人,辅臣文庆力赞成之,而曾、左诸公遂称名将矣。八旗劲旅,天下无敌,既削平前三藩、后三藩,乾隆中屡次西征,犹复简调前往,朝驰羽檄,夕报捷书。逮宣宗时,而知索伦兵不可用。三十年来,歼荡流寇,半赖召募之勇以成功,而同治遂号中兴矣。内而治寇,始用坚壁清野之法,一变而为长江水师,再变而为防河圈禁矣。外而交邻,始用闭关绝市之法,一变而通商者十数国,再变而命使者十数国矣。此又以本朝变本朝之法者也。吾闻圣者虑时而动,使圣祖、世宗生于今日,吾知其变法之锐,必不在大彼得(俄皇名)、威廉*(德皇名)、睦仁(日皇名)之下也。《记》曰:“法先王者,法其意。”今泥祖宗之法,而戾祖宗之意,是乌得为善法祖矣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