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20世纪70年代中期,乔治•佩雷克受美国艺术家乔•布雷纳德形式独特的回忆作品《我记得》启发,开始构思和写作自己的一系列“我记得”,其中绝大多数是他10岁至25岁之间的个人记忆。与他加入“乌力波”后的创作一样,他给自己的写作设定了如下规则:这些“我记得”必须是其他人也能记得的,同时又必须是不复存在的。1978年,这些看似无甚关联却是由佩雷克精心写就的“我记得”——确切说是479则——结集出版,以记忆碎片的形式和完全个人化的笔触,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5年中难以尽说的世界图景和时代风貌。
现代写作至为恶劣的病菌是含糊,惟有佩雷克对这种病菌免疫……(他)是“乌力波”中顶富创意的成员。——伊塔洛•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一提起(清单)这件事,我马上想到佩雷克……——翁贝托•埃科,《无限的清单》
乔治•佩雷克是顶富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作家之一。——克里夫顿•费迪曼,约翰•S. 梅杰,《一生的读书计划》
艺术家家、知识分子、建筑师、诗人……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想留点儿什么给后代。我们能留下的顶美丽的印记是一缕阳光、一丝幸福和一些美。(佩雷克的)清单向我们证明,没有任何生命是徒劳的,即使有天它们像我们一样化为灰烬。——多米妮克•洛罗,《没有什么是一张清单解决不了的》
我们今天读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就像我们读乔治•佩雷克的名作《我记得……》一样。——雷内•加尔迪,《影像的法则:理解电影与影像》
除了佩雷克,还有谁如此精通文字?……当一切事物都已经一次次写过、评过、争论过后,该怎样去落笔。——李炜,《反调》
乔治•佩雷克是“白描”的伟大实验者。——霍华德•S. 贝克尔,《社会学家的窍门 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
我像是个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那样的清单迷。——侯瀚如,《策展的挑战:侯瀚如与奥布里斯特的通信》
透过这种对“平凡以下”的研究,作者力图为人类团体开辟一处共享的空间,而并不是进行传记般的记录。——弗兰克•埃夫拉尔,《杂闻与文学》
佩雷克想要将视为惯常的生活世界的轮廓去熟悉化的意图非常典型。他想要努力凝视这些“寻常的现象”,以致其不再寻常,并且开始显得特别,甚至达到看起来相当不同寻常的程度。——戴维•英格利斯,《文化与日常生活》
佩雷克的每一本书都出人意料、别出心裁又自成一派。读者从他的独特作品中体会到的,不仅有新的文学感受,还有怪异、刺激和乐趣。——《纽约客》,Paul Grimstad
佩雷克的“我记得”循着规则不断重复出现,产生了奇特的魔力:字面意思让位于一种文学效果,兴高采烈,又伤心欲绝,不是怀旧本身,而是腔调,是情绪,是怀旧的感觉,将实体的回忆与遗憾抛在九霄云外。——《洛杉矶书评》,Micah Mccrary
杰作,伟大的当代法语文本之一。——亚马逊读者booklover2014
每个人都可以用佩雷克的写作方式完成自己的回忆录。——亚马逊读者zazy3
简洁,动人,真实地唤醒每个人的回忆。——亚马逊读者France Grenaudier-Klijn
诗意,浪漫,就如一块普鲁斯特的小玛德莱娜蛋糕。——亚马逊读者Lommane
书中提到的一切于我都毫无意义,但我仍然大爱这本书,或者说大爱它的怀旧调调儿。——亚马逊读者Laurence
虽非五星,然为吾爱。——Goodreads读者mwr
拿起放不下。——Goodreads读者Tosh
佩雷克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他没有被自己的老师格诺所同化。——张永义


【内容简介】

《我记得……》是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的作品,陆续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8年结集出版。作者通过479条简短的回忆性文字,主要描述了自己在10岁至25岁时(1946年到1961年间)的断片式记忆,其中多数与巴黎有关。每一个记忆都以“我记得”开头,不仅有二战、冷战这样的宏大叙事,也涉及文学、电影、音乐、体育、广告等流行文化,还包括作者自己的个人体验。这些记忆碎片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编排,以莞荃个人化的笔触展现了二战之后世界的复杂风貌和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乔治•佩雷克,法国籍波兰犹太裔作家、导演。1936年3月7日出生在巴黎,一生的主要职业是医学研究机构资料员。1940年,父亲战殁于德国入侵法国的战场。1943年,母亲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遇难。19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5年,得以出版的小说《物》获当年勒诺多文学奖。1967年,加入法国作家雷蒙•格诺发起的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意为“潜在文学工场”(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致力于限制性写作,与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同为核心成员。1969年,小说《消失》(La Disparition)出版,全书没有使用字母e。1972年,小说《重现》(Les Revenentes)出版,与前作《消失》相对,元音字母仅使用e。1978年,小说《人生拼图版》出版,获当年美第奇文学奖,被卡尔维诺称为“繁复小说”的代表。其他重要作品包括:以第二人称写就的小说《沉睡的人》(1967)、形式独特的自传《W或童年回忆》(1975)、充满文字游戏的诗集《字母表》(1976)等。除写作外,也从事广播节目和影视剧的创作、制片和导演等工作。1982年3月3日,因肺癌在巴黎去世。


【目录】

序言 001
我记得…… 019
作者及其作品 145


【免费在线读】

这一些“我记得”不能算是回忆,尤其不是个人的回忆,而是日常生活的小碎片,是在这一年或者那一年,同一个年龄的所有人都见过、经历过、分享过的事情,后来这些记忆都消失了,被遗忘了:它们不值得被纪念,不值得被写入历史,也不会在政治人物、登山运动员或者大名人的回忆录当中出现。
数年之后,它们却有可能重新冒出来,完整而且细致,偶然间或是哪天晚上在朋友之间搜寻而来:要么是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某个事物,要么是某位冠军、某个歌手或者初露头角的小女星,某段所有人都挂在嘴边的旋律,一场绑架案或者成为日报头条的灾害,一本畅销书,一桩丑闻,一句口号,一个习惯,一种表达法,一类服装或者着装方式,一个动作,或者是某些更微小的、不重要的、*平常的东西,出奇地从它的毫无意义中被抓取过来,在一瞬间被人寻回,在几秒钟之内激起一种不可触知的微弱怀旧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