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故事”丛书以生动活泼的笔调、诙谐灵动的文风,介绍了汉字的创制演变与造字方法,探寻词语的来龙去脉,品读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趣谈古画背后的逸闻典故,追溯书法的渊源历史,精选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物件、风俗习惯,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流光溢彩、魅力无限的风貌。《古画的故事》详解宋代以前58幅希代之珍,趣谈古画背后的逸闻典故,获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教授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古画的故事》以时间为序,精选从石器时期代到11世纪之前的58幅经典绘画作品,既有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图案、贺兰山岩画等史前绘画,也有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等人珍贵的手迹摹本。作者不仅就每幅古画本身的形式、风格加以生动细腻的分析,还将它们还原到zui初制作的历史语境中,把相关的创作故事、典故逸闻、流传渊源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后获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以zui高荣誉毕业。回国后师从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教授研习中西方艺术史,获美术学博士学位。2010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从事艺术史与视觉传播的教学研究工作。独立主持国家及省级社科基金项目若干项。出版多部艺术、文化专著,发表三十余篇专业论文、近百篇文化艺术随笔,翻译了数十万字西方艺术理论著作。荣获江苏省文学zui高荣誉——紫金山文学奖;曾连续三年担任江苏省广电总台“微讲堂”及“好书大家读”栏目撰稿及主讲人,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称号。


【媒体评论】

读者手中的这本书,不是一部学术专著,而是一部为娱乐心灵而撰写的普及性读物。阅读它,就像听作者亲自跟我们聊天。她谈绘画,说掌故,娓娓道来,既生动,又有趣,我们一下子就给迷住了。听她边穿插历史事实,边引导我们观赏作品,语气是那么亲切,讲解是那么耐心,即使对艺术再陌生,再隔阂,一时欣赏不了那些作品,但有了这番经历,有了对古代文物、对艺术传奇的初步了解,说不定从哪天起就真的喜爱上了艺术。——范景中


【目录】

Di一章 绘画的起源
01 甲骨文里的图画
02 人面鱼纹彩陶盆
03 贺兰山岩画之《公牛》
04 《人物御龙帛画》
第二章 汉代
05 《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
06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之《乐舞百戏图》
07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08 《西王母》画像砖
09 武梁祠祥瑞图
10 《弋射收获图》画像砖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11 顾恺之《维摩诘像》
12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
13 顾恺之《女史箴图》
14 顾恺之《洛神赋图》
15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画像砖
16 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17 萧绎《职贡图》
18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19 司马金龙墓漆屏风
20 宗炳的卧游图
第四章 隋唐
21 展子虔《游春图》
22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23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24 吴道子和李思训的嘉陵山水图
25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26 阎立本《职贡图》
27 阎立本《步辇图》
28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29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30 张萱《捣练图》
31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32 周昉《内人双陆图》
33 周昉《簪花仕女图》
34 章怀太子墓《观鸟捕蝉图》
35 王维《伏生授经图》
36 曹霸《玉花骢图》
37 韩幹《照夜白图》
38 章怀太子墓《马球图》
39 韩滉《五牛图》
40 卢鸿《草堂十志图》
41 王维《辋川图》
第五章 五代
42 荆浩《匡庐图》
43 关仝《关山行旅图》
44 董源《潇湘图》
45 巨然《秋山问道图》
46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47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
48 周文矩《宫乐图》
49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50 佚名《神骏图》
51 王齐翰《勘书图》
52 卫贤《高士图》
53 卫贤《闸口盘车图》
54 贯休《十六罗汉图》
55 石恪《二祖调心图》
56 黄筌《写生珍禽图》
57 黄居寀《山鹧棘雀图》
58 徐熙《雪竹图》
参考文献


【前言】

像李晓愚那样对待每一个字
我的同事李晓愚老师又出新书了。出版社直接把李老师的书稿给寄了过来。无功受禄,那我就先学习起来。
说起学习,我想起了一个词,叫“学霸”。李晓愚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学霸。因为儿子的缘故,我一度经常去南京外国语学校。在那里,我听到了李晓愚的传奇种种。依据这些传说,李晓愚被我想象成了一台电脑,后脑勺上布满了各种颜色的线路,分别延伸到不同的区域或领域。谁能想到呢,这个传奇居然落地了,她成了我朋友的太太,她成了两个小侄子的母亲。她的后脑勺上扎一条马尾辫,偶尔也盘一个鬏。
我还是要说学习。老实说,我见过的学霸多了,但是,走上社会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之后,依然死心眼一般渴望学习的人,实在也不多。李晓愚是一个特例。这个天之骄子始终保持着她旺盛的、不可理喻的学习渴望。事实上,她后脑勺上色彩缤纷的线路是存在的:中学在南外学语言,本科在复旦学新闻,硕士在剑桥学经济,博士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艺术史。就在李晓愚攻读博士的那阵子,我去晓愚家做客,我说:“晓愚啊,你学得也差不多了吧?”谁能想到呢,这时的李晓愚早就摊开了她的宣纸,拿起了她的毛笔,她已经开始练书法了。我转过身去,拍着她老公的肩膀,说:“兄弟,你也不容易啊。”晓愚的老公、我的兄弟,他微笑起来,疲惫而又幸福。他回答我说:“嘿嘿。”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嘿嘿。”
事实上,关于学习,我和晓愚之间还真的有过几次近乎严肃的对话。我就问:“弟妹啊,你学那么多的东西干什么呢?”因为由头不同、地点不同,李晓愚的回答大致上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意思:
——我在学习的时候倍感幸福。
——我就想学习一辈子。
——不学习,我怎么能知道这个世界呢?
——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终于有一次,李晓愚似乎被我问得不高兴了,她来了一句:“你写作是为了什么呢?”
这是天问。我没能回答。但是,我再也没有问过李晓愚为什么要学习。我能确定的只有一点,职业、家务、劳累、金钱,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也挡不住她。

《汉字的故事》是李晓愚zui新的一本书。简单地说,这是一本关于字的书;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美的书。
差不多在五十年前,我还是一个乡村少年,我们村有一首歌,未成曲调,它是这样唱的:

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西洋,
两个小木匠,
坐在石头上。

这首歌我也会。在我唱这首歌的时候,我的手里会有一根树枝。在歌曲的结尾,奇迹如期而至,一个汉字出现在了大地上。它是“磨”。等我们有了地理知识,我们完全有理由把“磨”这个汉字理解成欧亚大陆,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首歌是谁写的呢?我不知道,也许是一个乡村的秀才。老实说,这首歌不怎么样。但是,这首歌提醒了我们一件事,每一个字其实都是一个小宇宙,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让我来猜猜看——
为了有效地体验中国艺术史的精髓,李晓愚摊开了宣纸,拿起了毛笔。她开始练习书法了,点、横、撇、捺、横折、竖弯钩。她是困难的。汉字的表达与她的手腕、手指,与宣纸,与毛笔,彼此毫无关联。慢慢地,两年过去了,她的手和纸笔“合”上了。这是多么神奇。再两年,她彻底忘记了她的手、她的纸和她的笔,她看到了汉字,她非常熟悉的、已使用了几十年的汉字,顿时陌生了。她不认识它们了。“春”“夏”“秋”“冬”?啥意思呢?为什么是“春”“夏”“秋”“冬”呢?怎么就“春”“夏”“秋”“冬”了呢?李晓愚搬来了一大堆书,向着汉字的世界,那些迷人的小宇宙,她出发了。沿着汉字的历史,沿着汉字的文化,她来到了汉字zui原始的地方,她拨开草丛与瓦砾,她勘探了断井与残垣,她询问、走访,确认。终于,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在一个屯子里头,在一颗幼芽的旁边,李晓愚见到了三千多岁的风姿犹存的女人。她们彼此端详了半天,李晓愚到底从这个女人的眼角把她认出来了,她是“春”。这样的重逢给了李晓愚无尽的喜悦。又两年,她甚至都不需要回忆,横——横——横——撇——捺——竖——横折——横——横,抽象的行为给了她具体而又生动的认知:“春”,就是这个“春”,在她的宣纸上弥漫出了无边的、盎然的生机。李晓愚放下了手中的笔,发出了浮士德般的长叹——
美呀。
这当然是我的想象。对我来说,它是真实的。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的英语很棒。他很自信,他告诉我,他的英语比大部分美国人都要好。我说我不信。我找来了一首济慈的诗,问他好在哪里,他说不知道。我告诉他,认识一种语言是语言的初级阶段;可以使用一种语言是语言的中级阶段;对一种语言有了审美的能力,这才能算“很棒”;当然了,如果你能用一种语言建构美,那就是行家了。
我建议拥有了一定汉语能力的年轻人好好读一读《汉字的故事》这本书。它会给你非凡的享受。
我当然不会认为李晓愚是研究汉字的大学者,但是,对于汉字的研究与介绍,李晓愚的出发点我非常认同。面对汉字,如果我们从审美这个天窗看过去,无论你着重的是历史逻辑还是文化脉络,那些象形、那些指事、那些会意、那些形声、那些假借,它们都是一碧如洗的。无垠、晴朗、深邃,苍狗白云。

zui后我来说一点我自己吧。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年轻的老师,他给我们讲授符号学。老实说,符号学究竟是什么,我到现在也糊涂。但是,有一节课我还有记忆。他讲的是路标,这也是符号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概念。zui终,他从路标说到了汉字。我清楚地记得,他在黑板的中央写了一个汉字:水。
我的老师写下了“海水”,说,海洋就在这个符号里头。我的老师写下了“淡水”,说,大陆就在这个符号里头。他写下了“上善若水”,说,这是老庄的哲学。他写下了“水泥”,说,这个符号里头暗含了工业革命。他写下了“水泥电线杆”,他说,现代文明就此来临。他写下了“水天一色”,他说,这是诗歌里的一种意境。他写下了“水龙头”,他说,这就是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他写下了“水货”,他说,这是低级的质量和低级的工业道德。他又写了“水灵”,他说,这是小女孩的可爱。他写下了“水疗”,他说,这是医学。他写下了“水平测试”,他说,这是人生的一道坎。我的老师写了满满的一黑板,都是和“水”相关的词和词组。我的老师zui后说——
不要低估了每一个字,从每一个字出发,我们都可以打开一个完整的世界;同样,无论世界有多复杂,有多庞大,有多纷繁,我们都可以把它摁到一个字里去,任何一个字。
我的老师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粉笔在“水”这个汉字上画圈,画了一圈又一圈。
我对字的敬畏就是在那个刹那建立起来的,一个字,无论它是不是符号,对我来说,它都是全部的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高度认同李晓愚对字的感受,我理解她对字的情感,我赞美她对字的表达。
事实上,每个字都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每个字也必将是我们人生的终结。这不是哲学,这是生活。是爱就要说出来,好的,那我就说了——
每一个字的内部都有惊人的美,我爱每一个字。
毕飞宇
2019年6月23日


【免费在线读】

甲骨文里的图画
许多故事都是从“很久很久以前”这句话开始的,绘画的故事也不例外。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洪灾。刹那间,惊涛骇浪奔涌而来,仿佛把太阳都给淹没了,世间的万物也都消失在滔滔大水之中。从这场灾难中侥幸逃脱的只有寥寥数人。其中有一个人惊魂甫定,捡起小树枝在地上画了一幅画,想把这段痛苦的记忆保存下来:他先画了一个圆圈,这是太阳;中间画一小横,代表太阳里的精灵——一只三脚乌鸦;zui后在太阳的上方画上重叠翻滚的波涛()。
这幅既漂亮又恐怖的图画就是“昔”字。洪水可怕,它不但会淹死人,还会把记录历史的遗迹统统冲刷干净。大水过后一切必须重新来过,而后世的人们所能想起的zui遥远的事迹,也往往止于大水之后。“昔”字的构造里既有对洪水的直观印象,又有对历史的深刻认知。
()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字。在很久很久以前,文字就是绘画,绘画就是文字。它们都是先祖们的记事工具。
商代人用刀把文字刻在兽骨或龟甲上,就是甲骨文。奇妙的是,隔了这么久,我们仍然能不太困难地识别出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很简单,他们造字是从绘画开始的:“山”是连绵起伏的群峰(),“水”是从崎岖的峭壁上飞溅出的几滴山泉(),“火”就画三股腾腾的热焰()。“木”是一段笔直的树干,上面分叉表示树枝,下面分叉表示树根()。()这是一匹奔驰的骏马,它长脸大眼、鬃毛飞扬,长长的尾巴和健硕的蹄子似乎昭示着它是一位长跑健将。跟“马”相比,“牛”的写法就要简单很多,它突出了牛的两个特征:一是V字形的牛鼻,二是一对尖角()。发明“牛”这个字的人真是位简笔画大师!还有“象”(),zui大的特点当然就是它的长鼻子了。
这些古老的汉字实在太像图画了,因此被称作“象形字”。
有些象形字有很多种写法,比如“车”,在甲骨文中竟然有四百多个不同的形体,有带车厢的(),也有带轭具的()。这也不奇怪,如果我们现在要每个幼儿园小朋友画一辆车子,画出来的大概也都不一样吧。可见,绘画能够赋予人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自由。中国古代的画家会画一些常见的题材,比如竹子、梅花、山石、仕女等,但每个画家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以同样的题材传达不同的心情。
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复杂。造字的人拼了命,却沮丧地发现用绘画的方法造字,远远不足以表现这个丰富多彩、充满差异的世界。比方说,“好”就没法用象形字表现。
因此,文字和图画就不得不分道扬镳了。文字向表达抽象和复杂意义的方向发展,绘画则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字是为了“传其意”,画是为了“见(现)其形”。
可是如果你找到一些很久很久以前的文字,依然可以像欣赏图画那样欣赏它们。我们来看这个字:(图1–1)。一个女子屈膝坐着,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那小家伙大概是饿坏了,张大嘴巴嗷嗷待哺。母亲的胸部有一个小小的横杠,代表乳房,那里的产品*比配方奶粉更有营养。这就是甲骨文的“乳”字,它难道不是记录母爱zui美的画面吗?

人面鱼纹彩陶盆
绘画是艺术品?原始人可不这么想。如果他们穿越到今天,看到画家为表达自我而创作,看到观众把欣赏绘画当作愉悦身心的享受,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为艺术而艺术”,这是很新近的观念。原始人绝不会把绘画视为纯粹的艺术品,就像房子必须能挡风遮雨一样,绘画也得具备明确的用途。时光越久远,绘画的用途就越奇特。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出土了一只彩陶盆(图2–1)。陶盆内壁画了两条鱼,还有两个长着鱼耳朵的人头,这种奇特的图案称作“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距今大约七千年。谁说画画一定要用纸笔?我们小时候用树枝在地上画画,而半坡人则在陶器上作画。他们发现有一种赤铁矿可以画出红色来,又发现有一种含锰的石头可以画出黑色来,便利用这两种颜料踏上了创作之旅。
半坡人为什么要绘制这种“人面鱼纹”呢?有人猜测它是一种神秘的图腾。原始人有时好像生活在一个梦幻世界里,他们幻想自己的祖先不是人,而是某种具有特殊力量的动物——会飞的鸟、会游泳的鱼、威武的狮子或狡诈的蛇。他们甚至相信整个部落是狼族、乌鸦族、老鹰族、青蛙族。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国神话里人面蛇身的女娲娘娘都是这种观念的产物。现代人或许觉得这很荒谬,但是别忘了,我们到现在不仍自诩为“龙的传人”吗?半坡人可能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鱼,就先按自己的样子绘出人脸,再加上鱼的造型,创造出“人面鱼纹”的图腾。
这只彩陶盆是在埋葬幼儿的瓮棺(瓮棺葬就是把夭亡的幼儿埋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中,防止野兽对其尸体的伤害)上发现的,因此有人推测“人面鱼纹”可能与生育巫术有关。仔细瞧瞧,那个人面是不是很像幼儿的头?圆圆的脸,小小的鼻子,双眼微微闭着。他的头顶中间留出一块空白,可能表示幼儿尚未闭合的囟门。半坡人或许希望夭折的幼儿转世的时候能听到巫师的呼唤,知道自己是鱼图腾的后裔。
鱼纹装饰在上古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十分常见,也有人说这跟生殖崇拜有关。鱼产卵多,繁殖快,原始部落的人们希望鱼的图案能给他们带来好运,为部落繁衍更多的后代。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曾出土过一只精美的彩陶盆,陶盆内壁绘有两只大青蛙和两组成对的鱼。青蛙和鱼一样是生育专业户,它们那圆滚滚的肚子会让人联想起怀孕的妇女。或许在半坡人的意识里,鱼和青蛙强强联手是多子多孙的可靠保障吧。
原始社会,生存维艰。人们没有闲情逸致为美而美,绘画好看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发挥威力,这威力可能是祖先的庇佑,也可能是生育的保障。艺术家为本部落的人工作,本部落的人则完全清楚每一种图案所表示的意思,无论那图案是鸟、青蛙、人脸还是鱼。部落同胞不期待艺术家去改变任何东西,他只要运用自己的技艺去完成工作就好了。
你可能会说,只能干固定的活儿,不是很无聊吗?其实艺术家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发挥的空间,就拿彩陶上的鱼纹来说,有单体鱼纹、复体鱼纹、分解鱼纹、抽象变体鱼纹等,它们都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体现。不过他如果别出心裁地画只龙虾就不行了,画得再好也不行,制作图像不是为了开心或装饰,有用才是王道。

贺兰山岩画之《公牛》
1998年中国邮政推出了一套以“贺兰山岩画”为主题的邮票。岩画是一种刻凿或涂绘在岩石上的图案。在黄河以北的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和内蒙古草原的岩石上,都保留有原始氏族部落创作的大量岩画。在新石器时代,定居中原的先民们发展了农业,并开始在陶器上作画(第7页图2–1)。可是陶器很容易破碎,不适合居无定所的北方游牧民族。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那些靠狩猎、畜牧为生的人以岩石作为画布,描绘他们熟悉的事物。
在这套邮票中,有一张《公牛》(图3–1)。这头公牛原本刻在贺兰山北端的一块大石头上,可惜这块石头已经炸毁,现在只能从邮票上看到它了。这头牛形态栩栩如生,人们不禁要问:原始人为什么要把它刻画在岩石上?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另外两幅岩画。一幅是在法国拉斯科洞窟的岩壁上发现的《公牛》(图3–2),另一幅是西班牙阿尔达米拉洞窟天顶上的《野牛》(图3–3),这两头牛的历史都在一万年以上。看来在岩石上刻画或绘制动物并非偶然现象,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原始人留下的牛、马、羊、鹿、虎等动物的绘画。
原始人可不像今天的艺术家那样有闲适的心情,他们要搜寻食物,要防备野兽的攻击,要繁衍后代。对于忙着争取生存而不是营造生活的原始人来说,任何追求精神享受的行为都奢侈得难以想象。所以他们千辛万苦地在坚硬的岩石上画一头牛,刻一匹马,一定是有缘故的。
目前zui合情理的解释是这样的:原始狩猎者认为,只要画头猎物在岩石上,大概再用他们的长矛或者石斧将它猛戳痛打一顿,那么现实中真正的野兽也会俯首就擒。也就是说,原始人并不把牛、马、羊的绘画当作漂亮的东西去欣赏,而是当作具有威力的东西去使用。
这当然只是猜想。然而“图像具有法术”这一观念在历史上一直存在。顾恺之是东晋时的一位大画家,传说他爱上了邻家的女孩,但女孩看不上他。顾恺之便把心上人的样子画在墙壁上,用针钉住她的心脏,结果邻家女孩真的害起心痛病来。后来女孩答应跟他谈恋爱,顾恺之把针拔去,女孩的病就痊愈了。理性的现代人自然不相信这种巫术,但我们心里其实也保留着某些原始的观念。不信的话,你可以找一张偶像或是好友的照片,你愿意拿针去戳他的眼睛吗?应该不愿意。虽然你清楚无论怎样“蹂躏”照片都不会对偶像或朋友造成丝毫损伤,可你还是心有抵触,隐隐觉得对某个人的图像不敬就是对其本人不敬,对不对?现代人尚存有这种荒唐的念头,原始人便更分不清实物与图画的区别。一位西方艺术史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欧洲艺术家在非洲乡村画了一些牛的素描,当地居民伤心地说:“如果你把它们随身带走,我们靠什么过日子呢?”
贺兰山岩石上的《公牛》很可能就是这一观念的产物。当我们把它和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第200—201页图39–1)放在一起观看的时候,必须明白两件作品之间的根本差异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观念。对在岩石上刻画公牛的原始人来说,画本身美不美不重要,关键是它能否实施猎人需要的法术,帮助他捕获真正的野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