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恩道尔国际地缘政治丛书《目标中国》《石油战争》《粮食危机》《金融霸权》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亨利·基辛格

《目标中国》:具有引起广泛话题性讨论的所有元素,无论的作者的权威性还是译者的专业性,都为本书的基本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就本书内容来讲,除了近几年引起广泛热议的的石油、货币、军事等话题,更有医药、疫苗、言论自由、西方民主等普遍读者广泛关系的问题,因此,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广泛争议,为图书的畅销奠定基础。

《石油战争》:针对石油枯竭论这一惊天阴谋,追根溯源、抽丝剥茧,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从驳斥美英石油帝国所持的石油枯竭论的理论基础——石油生成阴谋论、石油峰值论开始,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和严谨的分析,推翻了这一被精心策划渲染并成为工具的理论,同时提出了与之相反的石油生成无机论,并以实例指出世界上有大量被开发和未开发的石油储藏。石油资源并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行将枯竭。世界油价跌宕起伏,谁是幕后黑手?风云变幻的国际斗争背后,又是何种利益驱动?这是一本揭示世界石油内幕的权威之作,已译为10种文字,风靡全球,中文版畅销20万册,央视《对话》对本书进行了专题报道。堪称了解世界石油大势的*全宝典。

《粮食危机》:转基因食品究竟能否走上人类餐桌?粮食种植背后孕育着怎样的惊人阴谋?粮食又与“优生学”有何关系?本书作者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鲜为人知的阴谋。

《金融霸权》:私人银行呼风唤雨,金融危机离我们还有多远?中国又如何避免卷入失控的世界金融?本书讲述了美联储这个私人机构攫取并控制货币权力的历史,讲述了他们滥用货币创造的权力,结果使美国陷入史无前例的危机中,并对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全球经济带来了深刻影响。


【内容简介】

恩道尔国际地缘政治丛书是由《目标中国》《石油战争》《粮食危机》《金融霸权》四本书组成。本丛书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揭露中美关系的真相,新书运用详细的资料分析了美国的八大对华战略,包括货币战争、石油战争、粮食战争、金融战争、药品与疫苗战争、军事战争、环境战争、媒体战争。新书同时分析了美国这些对华战略的软肋及制胜策略。书中提到了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事件,如人民币升值、利比亚石油战争、转基因黄金水稻事件、钓鱼岛争端等,并将这些与美国的总体对华战略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书中还少有地分析了美国从药品、疫苗、文化、环保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隐秘策略。揭示了美国利益集团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扼制中国的真相。

著名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大量的史实进行联系分析,揭穿了世界上少数人利用这三大元素掌控整个世界的阴谋,使人读后对世界大势豁然开朗。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而这些,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本丛书将为您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威廉﹒恩道尔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经济学硕士,长期旅居德国,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研究逾36年。

恩道尔作为独立经济学家和新闻调查记者,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工作。他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除金融、能源和地缘政治外,还包括世界农业问题、粮食交易垄断、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第三世界债务、对冲基金和亚洲金融危机等。他还经常应邀在一些有关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农业、能源问题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定期为全球化研究中心及许多国际出版物撰写文章;并经常为欧洲主要银行和私募基金经理提供咨询。


【媒体评论】

用另一种视角观察石油、能源和节能,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 解振华

本书忠实记录了1973年油价飙升的真相。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此次危机的*一本好书。我强力推荐读者阅读。

——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 扎基·亚马尼王子

本书提出的石油乃至能源战略,决定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发人深省、很有启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能源技术经济学创始人 徐寿波

本书揭示了看似莫测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背后的不变动因。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王思强

对于那些对世界经济运行奥秘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非常有用。

——英国经济学家 斯蒂芬·路易斯

本书不仅在讲石油政治,更是在讲霸权政治是如何进行重大战略部署和具体实施的。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周大地

我确信,威胁我们自由的,不是常备军队而是(私人)银行体系……如果美国人民允许私人银行控制货币的发行,那么银行和那些将要依靠银行成长起来的公司会剥夺人民所有的财产……货币发行权应该从银行那里夺回来,还给人民,它应该属于人民。

——美国前总统 托马斯·杰斐逊

富豪统治一个共和国是*令人憎恶的;它比君主制更专制,比贵族制更无情,比官僚主义更自私。它在和平时期掠夺国家,在灾难的时刻密谋反对国家……现在,扭转这一滔天谬误的时刻已经来临。

——美国前国务卿 威廉·詹宁斯·布赖恩,

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残破的19世纪银行检查制度的理念靠边吧……对加盟银行业的那些部门用不着,也不应该再设立银行式的监管规定了。

——美联储前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


【免费在线读】

《目标中国》文摘

*章

货币战争:山雨欲来

到2005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即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不过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把越来越多的外汇结余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而美国就能高枕无忧地靠借债来支付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高额费用。

如鲠在喉

2003年3月,美国攻占伊拉克,举世震惊,北京清楚地认识到美国骨子里所遵从的就只有赤裸裸的霸权。

2005年,华尔街和美国政府开始对飞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坐立不安。当年8月,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历时8天,地点在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此举令华盛顿咬牙切齿,它意味着曾一度为敌的俄中两国如今携手并肩。

看到中俄关系日趋密切,上海合作组织(SCO)不断发展,华盛顿迅速制定了钳制措施,首当其冲的就是拿人民币开刀。

幕后元凶

人民币目前在世界外汇市场尚不能自由兑换,但为方便贸易,中国人民银行事实上把人民币与美元挂钩。

美国政府的对华货币战争*初只是口水战,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责中国人为贬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小布什开始第二任期后,华盛顿不遗余力地在汇率问题上对北京施压,他们很清楚,人民币汇率不但事关中国经济的核心,更关系到中国政局的稳定。恰因如此,华盛顿千方百计想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

如果人民币在2005年听任华盛顿的摆布,迅速升值20%-40%,中国出口将会受到重创,经济难免陷入困境。[1]但福祸相依,如果中国外汇收入急剧下滑,其购买美国国债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美国房地美公司和房利美公司的房贷市场就会应声缩水。无论如何,中国已经是美国*的债权国,而美国则是中国*的出口市场。

到2005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即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不过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把越来越多的外汇结余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而美国就能高枕无忧地靠借债来支付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高额费用。说来荒唐,当今*的超级大国之美国和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之中国形成了某种互补,虽然匪夷所思,但确也客观存在。华盛顿其实从未真正想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口诛笔伐不过是虚张声势,目的是让北京对未来的经济安全寝食难安。

为应对华盛顿铺天盖地的责难,北京从2005年开始逐渐让人民币升值。当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同时参考欧元、日元、韩元等货币进行调节。[2]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0%,这是对美国所提要求的很大让步。其实美国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削弱中国的出口能力,而是希望通过施加压力来破坏中国的经济。

由此来看,货币战争离结束仍遥遥无期。这正是华盛顿“屠龙”战略的*招。

全球化时代,各国的经贸关系千丝万缕,货币安全甚至比能源安全更加重要,保持币值稳定的重中之重就是世界外汇储备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主导了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其后华盛顿不择手段,用谎言、欺骗、操纵甚至战争等方式来维持美元在世界上的“核心货币”地位。当前美国实体经济不断下滑,美元后继乏力,多少有些像撒切尔时代落魄的英国,但凭借超强的军事实力,美元继续高坐国际外汇交易的头把交椅。

对于美元的这一特殊地位,不少西方经济观察家用荒谬之极来评论,一方面其他国家要备有足够的美元储备,以防止类似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迫不得已还要购买美国国债。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大量买进美国国债,小布什政府才能在给富人减税的同时从容地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哈佛大学知名教授尼尔·弗格森将之称为“中国对美国帝国秩序的某种‘贡献’”。[3]到2012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高达近2万亿美元。美元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

真相何在?

从1944年至今,美元对黄金的比价已经丧失了97%。美元对世界其他货币的贬值每年在30%左右,华盛顿这样做仅仅是为了一己私利。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更是故伎重演,印钞机马不停蹄,为了粉饰太平,还美其名曰“量化宽松”。

美国过去是、现在仍是真正的汇率操纵者!

1985年,美国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定》,降低了美元对日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此举让日本陷入著名的“泡沫经济”。1990年泡沫破裂后,日本陷入长期通胀,经济衰退。1989年,华盛顿对韩元如法炮制。通常这种做法都被冠以“同舟共济”的旗号,但问题是华盛顿从来都是把包袱强加于人。[4]

美国对汇率操纵*著名的一次是在1973年。为了挽回美元的颓势,华尔街和国务卿基辛格沆瀣一气,精心策划了“赎罪日战争”,国际油价飙升4倍,美元地位惊天逆转,世界经济却深陷衰退。[5]

2007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无休止地印发美元,为的就是控制汇率的天平。只要美元仍保持世界核心货币的地位,华盛顿和华尔街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货币政策来支撑美国的金融霸权,中国学者把美元的浮动汇率称为“掠夺机器”,可谓一针见血。[6]

2009年,中国已持有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难怪*总理当年3月13日公开对这些国债的安全性表示担忧,暗示中国将借助欧元等将外汇储备多元化。话音未落,华尔街金融大鳄和华盛顿联手在希腊引发了“欧元危机”,美元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7]

上述行为不是汇率操纵又是什么?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指出,华盛顿要求中国采取浮动汇率是不折不扣的陷阱,这会让中国把人民币的定价权拱手相让,外国资本就有机会干预中国市场。[8]

2011年2月,美国财政部的报告千呼万唤始出来,尽管没有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但其立场较前更为强硬,称人民币被“大幅低估”,并警告说“目前的升值还不够,中国需要加大步伐”。当年12月的报告中,美国财政部再次对中国施压。[9]进入2012年,中国的出口明显下降,5月,美国财长盖特纳又拿人民币汇率老调重谈。人银行家财团。

《粮食危机》文摘

我们拥有世界50%的财富,但人口只占世界的63%。亚洲各国与我们之间的差距尤其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成为忌妒和仇恨的目标。下一时期我们的真正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我们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我们保持这种差距的关系模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摆脱所有的多愁善感和白日做梦,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国家*直接的每一个目标上面。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在世界各地干那些毫不利己、乐善好施的事情,这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了。

乔治·凯南

美国国务院高级计划官员,于1948年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在“二战”后由少数社会政治精英发起并实施的计划,其发生的地点不是在伦敦,而是在华盛顿。这是一个关于这些身居高位的精英们如何启动该计划来“保持这种差距”(用凯南的话来说)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二战”后极少数人如何主宰大量资源并玩弄权术的故事。

首先这是一段有关权利在极少数人的控制下不断演进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成为这一小部分人的奴仆。正如凯南在1948年的内部备忘录中提出的建议一样,他们肆无忌惮地推行他们的政策,完全不干“毫不利己、乐善好施的事情”,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太奢侈了”。

然而,与英帝国领导层中的那些前辈们不同的是,新兴的这些美国精英们在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二战”后“美国世纪”来临的同时,也很善于利用利他主义和乐善好施等华丽的辞藻来装点他们的行为,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所标榜的“美国世纪”是一个温柔和善、“更仁慈、更高雅”的帝国。然而,他们往往打着殖民地解放、自由、民主和经济发展的旗号来建立自己的权力网络。自从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全球性帝国以来,世界*次被置于*的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的控制之下,只要它一时心血来潮,就可以决定世界各国的命运。

本书是《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的续篇。本书追溯的是第二条权力的主线,这条主线贯穿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粮食——的控制。在20世纪70年代为战后美国精英的利益服务的典型代表是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他代表了“现实政治”的雏形。基辛格一生践行“均势”地缘政治,参与了数不胜数的阴谋策划。据说,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宣布了其称霸世界的蓝图:“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控制全球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即20世纪30年代末“二战”即将爆发的时候。这个战略目标的制定是由少数精心挑选的私人基金会资助的,这些基金会都以维护美国大家族的财富和权力为宗旨,这一点往往鲜为人知。

这几个家族*初在纽约和美国东海岸建立自己的财富和权力中心,他们的势力范围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特区。因此,美国大众媒体有时略带嘲笑,但往往更多的是带着赞美的口吻把他们称为东海岸权势集团。

美国权力的重心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变化。东海岸权势集团由新的权力中心所取代,这些权力中心包括西雅图至太平洋沿岸的南加州地区,以及休斯敦、拉斯维加斯、亚特兰大和迈阿密等地,这些地区正是美国将权力伸向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触角。

“二战”前后的几十年中,有一个家族逐步成为傲慢自大的新兴“美国世纪”的典型代表。然而,这个家族所拥有的巨大财富是建立在诸多战争带来的流血牺牲之上的,是建立在对“黑金”——石油——的控制之上的。

这个家族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在其财富积累的早期阶段,他们为保护自己的财富而培养出来的元老和顾问们决定在众多不同的领域扩展其影响。他们不仅寻求在石油——这种推动世界经济向前的新兴能源方面的控制力,还在教育、医学、心理学、美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在生物学方面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生物学是关于生命本身的科学,在本书中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本书讲述了生物学及其在植物和农业方面的应用。

这些人干的勾当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不为广大公众所觉察,尤其是在美国。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如何受到由这个家族的巨额财富时而隐蔽、时而公开地资助的项目的影响的。

《石油战争》文摘

英帝国的新战略

过去一百年的历史,是为攫取和控制世界石油储备而战斗的历史,任何其他因素都不能与此相提并论。首先是英国,后来是美国,主要受这两个国家的利益影响,围绕着原材料、石油,形成了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权力版图,但人们对此却了解甚少。

19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无与伦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自1815年开始,英镑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信贷货币。英镑的这一地位和作用,建立在英国黄金储备的基础之上,并得到了英格兰银行的严格监护。全世界对此充满了嫉妒。在滑铁卢,普鲁士的军事优势是战胜拿破仑军队的关键,但是,赢得胜利者美誉的却是惠灵顿和英国人,于是,世界的黄金大量流入伦敦,使得其储备占据了世界*的份额。黄金“像英国先令一样可靠”,这是当时不言自明的道理。1816年6月22日,英帝国颁布法律宣布,黄金是*的价值计量标准。在此后的七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英国的外交政策日益侧重于保护英国的国库——英格兰银行的地下金库,包括全世界新开采的黄金,无论这些黄金是产自澳大利亚、美国还是南非。这一政策的必然结果是,随时对拥有黄金储备的竞争对手实施“战略打压”政策。

1815年之后,在世界海域内,英国海军的霸权无可匹敌。英国船队满载着英国的钢铁、煤炭以及出口国外的曼彻斯特纺织品驶向世界各地。英国制造业领导世界几十年。

然而,就在英国对外显示出强权的同时,英国国内却隐藏着危机。在世界贸易中,英国商号的信用延伸得越远,在阿根廷、美国以及俄国的铁路建设中,伦敦金融城里的银行贷出的资金越多,英国国内的经济就越是恶化。很少有人明白,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会有如此密切的联系。

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对拿破仑时代之后的欧洲政治版图进行了重新划分。在这之后,英帝国在外交大臣卡苏里勋爵的外交斡旋下,通过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其他欧洲大陆强国进行交易,获得了海洋控制权。当时的欧洲大陆,各国彼此分裂,势力较弱,根本无法挑战英国在全球的扩张。通过控制海洋,英国控制了世界的海运贸易,这构成了滑铁卢之后新的英帝国三大支柱之一。当时的贸易条款由伦敦劳埃德海运保险和银行财团制定,欧洲大陆的制造业者,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众多制造业者一样,不得不接受这些条款。英国皇家海军也是世界上*强大的海军,在世界各地的主要航道上充当警察,为英国商船提供免费“保险”。而竞争者的船队则不得不向伦敦劳埃德保险财团购买保险,以防海盗、灾难以及战争的威胁。

对于世界上大部分海运贸易来说,伦敦银行的信用证以及现钞兑换是十分必要的。私营的英格兰银行,由伦敦“金融城”(即伦敦金融区的统称)里的巴林家族、汉布罗家族以及罗斯柴尔德家族等著名金融财团共同创办,操纵着世界绝大多数货币黄金的供给,它们精心策划,导致大量的英国出口品肆意倾销到竞争者的市场。对国际银行业的主导,无疑是1815年后英帝国权力的第二大支柱。

《石油战争》文摘

美国世纪的终结

20世纪40年代,“二战”激战正酣,美国当权者内部就趾高气扬地宣布:世界迎来了“美国世纪”的曙光。时至七十多年后的今天,美国的霸权,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显现颓势,欧亚大陆新兴国家的崛起势不可挡,这些国家正设法摆脱“二战”后美元的霸权统治。

2015年秋,笔者写下这些话时,国际金融体系再一次徘徊在危机边缘。自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尽管美、欧、日的央行采取了空前的干预措施,但其经济依然没有些许真正复苏的迹象。

这场干预史无前例,美联储一马当先,美元体系的支柱机构紧随其后,全球金融市场和各大银行均受到波及。美联储这样做,不是要清理银行的坏账,更不是想清除金融界的腐败,尽管这些问题在2008年时险些导致全世界停摆。相反,它此番费尽心思,只是拿美国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华尔街的大银行,结果这些问题银行的规模不降反升,那些银行家依旧尽情享受着曼哈顿的豪宅,挥霍着数千亿美元的救助金带来的红利。

这场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春天,堪称美国乃至世界历*严重的一次,由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引发。所谓“次贷”,实质上是用打包发行债券来为贷款融资的模式,看名称就知道这种贷款不是*方式,信用风险比正常贷款大得多。究竟大多少,随后数月的情形让全世界始料不及。

随着危机的蔓延,世界各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迫不及待地要抛售手中的美国抵押债券,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危机。2008年9月10日,美国财政部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政府资助的房地产企业,当时二者在美国房贷市场的担保贷款金额高达5万亿美元。前华尔街银行家、时任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打破常规,允许华尔街*的企业之一雷曼兄弟在当年9月15日破产。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金额达6300亿美元,创美国历史之*。这一决定让人始料不及,因为仅仅几周前保尔森还救助了一家小企业——贝尔斯登公司。全球顿时陷入恐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就此开始。转瞬之间,谁都无法预测哪家银行能够生存下去,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信心轰然倒塌。

2008年10月,在华盛顿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的法国人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表示:“对美欧若干*金融机构偿付能力的担忧日益加剧,已将全球金融体系推至系统性崩溃的边缘。”随着银行间的拆借完全冻结,全球银行接二连三地陷入危机。11月,韩国政府被迫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本国银行,欧洲央行和欧盟各国政府也纷纷出手。

12月,美联储前所未有地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接近零的水平,此举不是要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而是为了救助华尔街岌岌可危的金融体系和那些大银行。

2015年9月,也就是整整七年之后,零利率仍然没有改变,显然表明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金融危机。美联储这样做是因为它知道,一旦提高利率,将会引发企业大规模破产浪潮,继而导致新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原本已捉襟见肘,届时将无力回天。

正是华尔街这些大银行肆无忌惮地放贷,才导致了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但是这些罪魁祸首却获得了上千亿美元的救助,6家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没有一人因欺诈入狱。华盛顿的救助理念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那就是让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太大而不能破产”,于是纳税人的钱被用来购买那些已经毫无价值的抵押债券。而事实是,它们太大了,根本无法救助。更有甚者,政府并没有认真采取措施避免新的危机,而反观20世纪30年代,国会还出台过避免危机的政策。华尔街银行我行我素,俨然就是*的“金钱之神”,它们资助的政客——甚至是总统奥巴马——当然都要毕恭毕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