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中国文脉》引用大量作品片段、历史资料、学者评论等,将中国文学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讲述了西方人眼中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的重要作品和成就,深刻揭示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翟理斯,英国外交家、汉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汉语教授。“儒莲奖”得主,皇家亚洲协会金奖得主,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原创人。

译者简介

刘燕,土家族,湖南桑植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媒体评论】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

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艾兹拉·庞德


【目录】

第 1 章 上古时期的中国文明—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

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艾兹拉·庞德

早期中国文明—文字

的起源 ……………………………………………………… 003

*部分 分封时期(公元前600年—公元前200年) ……………… 001

第 2 章 孔子与《五经》 …………………………………………… 007

第 3 章 《四书》及孟子 …………………………………………… 029

第 4 章 诸子百家 …………………………………………………… 037

第 5 章 诗歌与铭文 ………………………………………………… 043

第 6 章 道家思想及《道德经》 …………………………………… 049

第二部分 两汉文脉(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 ………………… 065

第 1 章 秦始皇焚书及杂文家 ……………………………………… 067

第 2 章 两汉诗歌 …………………………………………………… 087

第 3 章 史学著作与辞典编纂 ……………………………………… 093

第 4 章 佛教文学 …………………………………………………… 099

第三部分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00年—公元617年) ……… 105

第 1 章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与散文 ……………………… 107

第 2 章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学 ……………………………… 127

第四部分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 131

第 1 章 唐 诗 ……………………………………………………… 133

第 2 章 唐代的经学和散文 ………………………………………… 169

第五部分 两宋 (公元907年—公元1279年) ……………………… 181

第 1 章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183

第 2 章 两宋史学、经学和散文 …………………………………… 185

第 3 章 两宋诗歌 …………………………………………………… 203

第 4 章 两宋的辞典、百科全书与法医学 ………………………… 209

第六部分 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 213

第 1 章 元代杂文与诗歌 …………………………………………… 215

第 2 章 元代戏曲 …………………………………………………… 223

第 3 章 元代小说 …………………………………………………… 239

第七部分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 255

第 1 章 明代杂文、中药学及农业典籍 …………………………… 257

第 2 章 明代的小说和戏曲 ………………………………………… 269

第 3 章 明代诗歌 …………………………………………………… 283

第八部分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00年) ……………………… 289

第 1 章 《聊斋》与《红楼梦》 …………………………………… 291

第 2 章 康乾盛世时的文学 ………………………………………… 329

第 3 章 清代经学、杂学和诗歌 …………………………………… 337

第 4 章 清代墙上文学、新闻文学、幽默文学和名言警句 ……… 363

参考文献注释 …………………………………………………………… 377


【免费在线读】

中国天文学家可以准确推算出万事发生的确切时日。*初,万物都不存在,唯有无极,但有些狂热之徒仍然试图找到一个更早的时代。无极逐渐获得形态和边界,并且由圆心表示。随后,人们对圆心的叫法不止一种,如大道、太极、太初、太一……

多年后,道又分裂成对立的两极:一个活跃,一个沉静;一个积极,一个被动;一个光明,一个黑暗;一阴,一阳。两百多万年前,阴阳两极互相作用,生出万物,即我们看见的世界。一言以蔽之,这是中国的宇宙起源学说。

中国的历史学家虽然具有理性精神,但将历史的起源追溯到一位十分神秘的帝王,即黄帝。在耶稣基督诞生两千八百多年前,黄帝已经统治中国。在位期间,黄帝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对不熟悉中国历史的欧洲学生来说,黄帝统治时期是一个神秘且颇具传奇性的时代。实际上,其背后折射的真相是西方人对这一时代知之甚少。甚至就历史本身而言,西方人对这两千多年出现的大量帝王一概不知,哪怕是这些帝王的名字或者在历史记录出现的时间。直到公元前8世纪初,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历史。

事实上,公元前6世纪才是欧洲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学的一个很好的起点,原因将在随后说明。

此时,中国北起黄河,南临长江,仅囿一隅。没人知道中国人的祖先来自何处。有一种理论认为中国人从古巴比伦王国的阿卡迪亚迁徙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是古以色列国失踪的部落。似乎没人相信中国人的祖先土生土长于他们脚下那片肥沃的土地。这符合人种学的既有公理之一,即每个民族肯定从其现有居住疆域之外迁移过来。不管中国人的祖先来自哪里,公元前8世纪,中国分裂成多个诸侯国。各诸侯国的首领效忠一个中央集权,他们称呼这个*统治者为王。臣服的外在表征是向王宣誓效忠和缴纳贡品,但这种忠诚更多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每个诸侯国是一个独立王国。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各诸侯国间的猜忌,甚至经常演化成血流成河的战争。诸侯国间仇恨的深度如同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城邦之间仇恨的深度那般。

当时,中国境内古老的诸侯国已经拥有可观的物质文明。他们的臣民虽然受命征战厮杀,但平日里尽享安宁与富足。他们住在结实的房子内,穿着丝绸或者自己纺织的布,脚上穿着兽皮做的鞋子,下雨打着雨伞,坐着凳子,用着桌子。外出时,中国人乘的车有马车或者战车,并且划舟行船。吃饭时,中国人用陶瓷盘子进食。陶瓷盘子虽然粗糙,但比欧洲人使用的历史久远的木盘先进很多。中国人用日晷测量时间,并且在远古时代拥有两种纪年树。纪年树的形象通过雕塑作品传到欧洲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50年左右。其中一种纪年树在前十五天每天长出一片树叶,后十五天每天掉落一片树叶。另一种纪年树前半年每个月长出一片树叶,后半年每个月掉落一片树叶。这两种纪年树长在院子内,我们瞥一眼就知道是第几个月第几天。然而,文明的发展没能保住这两种纪年树的生命。事实上,这两种纪年树早已消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