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 目前,性传播疾病在我国流行趋势仍十分严峻。为指导这类疾病的防控及规范临床诊疗,编者于2007年编写出版了《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于2014年将其更名为《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本次修订是在这本指南基础上的第二版。2. 新版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一是根据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各种性传播疾病的*卫生行业诊断标准,对这些疾病诊断分类与要求进行了修订;二是阐述了核酸检测方法作为一些性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等;三是对梅毒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对神经梅毒的处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治疗(MDT)的重要性。四是由于淋球菌耐药的新动向,对淋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修改。五是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阿奇霉素单剂治疗方案提出了挑战,因此进行了更新。六是对生殖支原体的致病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因此增加对生殖支原体感染的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各种性传播疾病的*卫生行业诊断标准对*版指南(2014年出版)进行了修订,内容包括性病临床诊疗过程的要求、性病预防服务、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意义,重点介绍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阴道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等12种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疗与防治方法。文字简明、语句精练、内容实用,旨在为性病临床和防治中处理各种性病提供指导性建议,也为性病流行病学监测和疫情报告提供依据。本书适合从事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者和防治人员,以及临床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泌尿科和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王千秋,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临床防治室主任; 1983 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专业; 1997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一直从事皮肤性病临床、研究、防治及教学工作。曾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做访问学者; 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名。出版《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性传播疾病》等4部专著或工具书。


【目录】

*章临床诊疗

*节病史采集
第二节体格检查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
第四节诊断
第五节治疗
第六节疫情报告
第七节随访
第八节转诊
第二章预防服务

*节门诊宣传
第二节健康教育与咨询
第三节安全套使用促进
第四节性伴通知
第五节HIV与梅毒咨询检测
第六节临床医疗机构参与的外展服务

第三章实验室检查

*节标本采集
第二节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章特定疾病的临床处理

*节梅毒
第二节淋病
第三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第四节尖锐湿疣
第五节生殖器疱疹
第六节软下疳
第七节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第八节滴虫病
第九节生殖器念珠菌病
第十节细菌性阴道病
第十一节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第十二节阴虱病

附 录常用术语缩略词


【前言】

目前,性传播疾病在我国流行趋势仍十分严峻。为指导对这类疾病的防控,规范临床诊疗,我们于2007年编写出版了《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该书于2014年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防治工作者的欢迎,多次重印。随着性传播疾病流行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传播、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了新的认识,重新修订《指南》很有必要。因此,我们组织专家于2018年再次启动修订工作,并召开数次讨论会、定稿会,终于使新版《指南》以适应性传播疾病防治新要求的面貌问世。
新版《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一是根据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各种性传播疾病的*卫生行业诊断标准,对这些疾病诊断分类与要求进行了修订。二是阐述了核酸检测方法是一些性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等。三是对梅毒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对神经梅毒的处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治疗(multiple 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的重要性。四是基于淋球菌耐药新动向,对淋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修改。五是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阿奇霉素单 剂治疗方案提出了质疑,因此相应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六是对生殖支原体致病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因此增加对生殖支原体感染的介绍。此外还有一些更新和修改,不一一赘述。与上一版相同的是,在介绍每一种疾病的诊断依据时,对各项数据进行了编号,如1.1.1为流行病史,1.1.2为临床表现,之后在介绍“诊断分类”时,为了叙述简明扼要,直接使用了上述编号,即每个疾病的“诊断分类”与“诊断依据”中的编号是对应的,从而便于读者查阅。我们希望读者在使用《指南》的过程中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2007年)组编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合作中心,主编为王千秋、张国成,副主编为姜文华、陈祥生、梁国钧、尹跃平、蒋娟、龚向东、韩国柱、杨凭、张传福,主审为徐文严、邵长庚,编委为王千秋、尹跃平、乐嘉豫、刘全忠、杨凭、杨斌、李珊山、吴音、张国成、张传福、陈祥生、邵长庚、林伯滢、周华、周平玉、郑和义、姜文华、骆丹、徐文严、龚向东、梁国钧、韩国柱、蒋娟。《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2014年)组编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
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编为王千秋、刘全忠、徐金华,主审为王宝玺、张建中,编委为王千秋、王宝玺、尹跃平、田洪青、冯文莉、刘巧、刘全忠、齐淑贞、孙令、苏晓红、李文竹、李东宁、李珊山、杨帆、杨森、杨斌、杨立刚、何成雄、张建中、陈祥生、周平玉、郑和义、郑和平、段逸群、骆丹、徐金华、涂亚庭、龚向东、梁国钧、蒋娟、蒋法兴、韩建德、程浩、赖维。对上述专家为《指南》以往版本做出过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新版《指南》的编写过程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临床防治室郑志菊、杜方智、张栩协助整理文稿,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6-I2M-3021)提供了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二一九年七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