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畅销六年,全新再版!《传习录》精华解析,王阳明心学入门读物。
★当前学习阳明心学已成社会热潮,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纷纷学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争相报道。
★少了晦涩难懂的咬文嚼字,多了日常生活中知行合一的故事,这样的阳明心学,既通俗易懂,又直达精髓!用讲故事的方式,揭示知行合一心学的强大力量。
★它是你在浮躁现实里的一味心灵解药,也是你面对恶劣环境时强大的精神武器。
★这本书可以帮每一位积极努力的人超越自我、完善人格,直面人生,创造奇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研读阳明心学时做的笔记,整理后发于天涯论坛,获赞无数。与其他阳明心学的书籍相比,本书更侧重于体悟和实践,深入阳明心学的骨髓,将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阐述出来,并尽可能的减少艰深晦涩的译注,是一本即使没有多少古文基础的大众读者,也能看得懂的阳明心学读物。


【作者简介】

沙滩孤雁,本名吴浩,国学爱好者,尤服膺宋明理学中的“阳明心学”,利用业余时间,写就了自己读《传习录》的笔记,发于天涯论坛,短短时间内获赞26万 ,深受广大阳明粉丝的喜爱。


【媒体评论】

喜欢王阳明的,却不研读他的心学,无疑是叶公好龙;研读他的心学,而却不读《传习录》,无疑是缘木求鱼;研读《传习录》,而不读沙滩孤雁的《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终归是人生一大遗憾。——天涯读者


【目录】

徐爱序 / 001
千古难辨“亲”与“新” / 004
至善只在心中寻 / 009
心外绝无“事”与“理” / 014
学问思辨不能少 / 020
知行岂能分两边 / 024
“格物”带您“止至善” / 029
“尽心知性”圣人事 / 034
此“物”非彼“物” / 037
拨乱反正为“格物” / 039
不离天理是“主一” / 042
立志!立志! / 044
看病下药,谦和处友 / 047
痼疾还需猛药除 / 050
心如明镜皆能照 / 052
此心不于事上磨,更于何处磨此心 / 055
千金难买是“中庸” / 057
君子不器 / 061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 065
除却人情更无事 / 069
阳明教你修心法 / 071
集得义来鬼见愁 / 076
七情中和为至情 / 079
操舍皆在我心田 / 083
大中至正一贯穿 / 087
因时制宜 / 092
守得云开见月明 / 096
那“道”却在灯火阑珊处 / 100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104
移步景自现,何须问前程 / 107
磨刀不误砍柴工 / 11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14
千古在此一日 / 117
垂拱而治 / 120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 122
斩草除根 / 126
人在学在,人亡学亡 / 129
儒家与墨家的交锋 / 133
一场由除草引起的答辩 / 137
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 146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 149
为学大病在好名 / 153
悔过以改之为贵 / 157
智者和愚者 / 159
无中生有 / 162
君子慎独 / 165
几人真肯爱此身 / 169
萧惠触的四鼻子灰 / 175
行知合一 / 178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 181
知行并进 / 184
致知正是为穷理 / 188
致良知 / 195
必有事焉 / 203
颜回的乐和七情的乐 / 207
情顺万事而无情 / 210
为学终身只一事 / 214
机诈孙猴儿,良知如来掌 / 220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225
真专一和真持敬 / 227
陆子之学有点粗 / 230
只是致知 / 232
实践出真知 / 236
“格物”常见问题答疑 / 238
属官很忙咋求学 / 243
循序渐进致此知 / 245
圣人只是知天理 / 247
动止*难是得体 / 251
去恶善自来 / 253
着实用功自受益 / 255
阳明谈占卜 / 258
思无邪 / 261
圣人仪态自雍容 / 263
大道至简 / 266
睡着如何致良知 / 268
“厚”与“薄” / 272
治病良方莫作践 / 276
良知只是是非心 / 279
阳明一语解纠纷 / 280
苏张之智圣人资 / 283
性善性恶再交锋 / 285
四句教 / 289
格物详解 / 294
知觉之处即是心 / 298
变动不居 / 299
快马犹然须加鞭 / 302
后 记 / 304


【前言】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王阳明推崇之至,誉之为“有明三百余年*人”,但是,当年明月为写史体裁所限,对于阳明先生巨大影响力的核心内容——阳明心学,着墨不多,阳明先生一生的文治武功,如果比喻为原子弹爆炸,当年明月就是那个记述了原子弹爆炸时壮阔景象的人,而您即将阅读的这些内容,就是这威力强大的原子弹的技术原理。制造原子弹的技术,终究没有原子弹爆炸的场面那样热闹好看,但是我们将深入阳明心学的骨髓,将要看到的不仅仅是热闹,更是门道,并且我也尽量避免在讲门道的时候为您催眠使您入睡,不管我有没有实现这个初衷,但至少我尽力了。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谥文成。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并且具备极高的军事才能,一生指挥战斗几乎没有败绩,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传世。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由其弟子记录、收集、整理而成,全书包含了王阳明全部的哲学思想及其基本主张,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圣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未经他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著名的“四句教”。
通俗地解读哲学著作,尤其是这种中国古代谈论很抽象的心性问题的哲学著作,是比较难的,哲学著作和科学著作类似,往往艰深、晦涩。当年霍金在写《时间简史》时,出版商就明确地告诉他,这本书中多一个数学公式,就会吓跑多少多少读者云云。以至霍金在写整本书的过程中,都在思考如何能在尽量少用数学公式的前提下,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不吓跑出版商的上帝。谢天谢地,霍金做得很好,《时间简史》使出版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解读《传习录》的过程中,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举个例子,也许《传习录》中随便拿出一节,区区几十个字,但是为这几十个字所下的注解往往就有十几条,数百字之多。有时一句话中会出现一种“无一字无来处”的情况,就是每个关键的字词都大有来头,大多是引用“先儒”著作中的话,其中每个词若有一点儿理解不到,就别想弄通文意。更令人头疼的是,有时即使你看了注解,仍然是一头雾水,因为那些出处的原文同样艰涩难懂。看这样的书的人,就算有一点古文功底,看几页后都会筋疲力尽,更别说那些没有多少古文基础的大众读者了。
现在市面上翻译《传习录》的书不少,注解很精细,翻译也可以做到“信、达、雅”。但在我看来,这样还不够,心学本来就是注重体悟与实践的学问,对《传习录》只做到能通顺翻译为现代文这一步,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其中的含义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阐发出来。其实就算做到这一步,也依然是纸上谈兵,因为心学的核心功夫在于融入个人的骨髓和血液,形成一种本能和习惯,到了这一步,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了。真的将心学的精神实质领悟了,即使把《传习录》烧掉也没有关系。
可惜的是,我现在连一本能比较通俗地把“兵”谈好的书都没有发现,所以自己不揣浅陋,来写下自己读《传习录》的心得。另外,阳明先生在得知弟子私下记录自己言论的时候,就说过这样的话:“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已为赘疣。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这一点是《传习录》的所有读者应该首先了解的。
解读《传习录》,必然绕不过引文和注释这一关,但是就像霍金在《时间简史》中生怕一个数学公式吓跑若干读者一样,我也生怕枝蔓过多的引文和注释搞得读者了无兴致,所以尽量在意义表达清晰的前提下,少用学术气息浓厚的引文及注释,引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义,而不是为了显示作者知识面的渊博(而事实是,很多引文我也是现用现查的)。在翻译上面,我不求字句的严格对应,只求能*贴切地将阳明所要表达的意思用现代语言表达清楚。解析尽量避免产生催眠作用,因为读枯燥的讲抽象道理的文章,很容易让本身兴趣就不大的读者睡意绵绵。
我研读《传习录》的基本方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以经解经。什么意思呢?读《传习录》时,如果单独看其中一节,有时候会对一些概念摸不着头脑,但是书中的其他章节可能会对这一概念进行详细说明。如此,我们联系不同章节的内容,就可以对《传习录》的主旨思想有一个*贴近阳明先生本意的把握。这种研读方法是从南怀瑾先生那里学习到的,在此向先生表示感谢。
另外,在读《传习录》时,我十分认同钱穆先生对阳明心学的看法,即“脱弃训诂和条理的眼光,直透大义,反向自心”,洵可谓能得王学“事上磨炼”之精神。因此对于《传习录》中有关训诂考据方面的内容,不做过多纠缠。钱穆先生又言:“讲理学*忌的是搬弄几个性理上的字面,作训诂条理的工夫,却全不得其人精神之所在。次之则争道统,立门户。尤其是讲王学,上述的伎俩,更是使不得。”因此,“直透大义”是我解读《传习录》的另一特点。
*后,再说说《传习录》用语方面的特点。我读《传习录》时,碰到的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是:同一个字,比如理、心、性、道、气、物等,在不同的段落,甚至在相同的段落,都会有不同的意义。如“物”字,按照阳明的说法就是“意之所在便是物”,但是有时候,他谈到的这个“物”字也会游移到类似我们今天唯物主义哲学中对“物质”所下的定义上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阳明在说“意之所在”的时候,那就等于是说世界上还是存在“意所未在”的事物的,那么这个“意所未在”的事物,也必须给它取个名字吧,而汉字也就那么多,所以还是得叫它“物”。这些特点,是读《传习录》的人必须用心才能领会到的。所以有时候看到我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段落里有不同的解释,也不用奇怪,字义都是脱离不了上下文的意思的,不同的语境下,其意义也必然不同。
沙滩孤雁


【免费在线读】

立志!立志!
【原文】
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传习录(上卷)·陆澄录》)
【译文】
有人问怎样立志。
阳明先生说:“只要念念不忘存天理,就是立志。能时刻不忘存天理,日子一久,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这就像道家所说的‘结圣胎’。天理的意念常存,慢慢达到孟子讲的美、大、圣、神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存养,扩充延伸而达到的。”
【解析】
这节是讲立志,现代人说到立志,一般是比较具体的。大家可能都会有类似的记忆,我们上小学时,老师一般都会让我们写一篇作文,要求谈理想或者长大后的志向。记得当时很多同学写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要当教师,要当警察,要当医生等等,我当时写的是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教科书的插图中,科学家一般都戴着眼镜,拿个试管在那里摇,当时我觉得那个形象十分有吸引力,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戴着眼镜在实验室里摇,至于摇的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那种感觉太好了。
如果当年某个同学按照阳明先生这里对立志的理解,把这篇“作文”交上去,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基本上会帮他(她)指出如下两个问题:*,字数少于五百字。阳明先生这里用了区区几十个字就将“立志”这么神圣的命题给打发了,而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不能少于五百字,想象力再丰富的同学,都很难把这几十个字扩展到五百字以上。第二,空洞无物。也就是说,即便是王阳明先生来写这篇命题作文,其结局也是被老师判为零分,甚至被罚重写。
这就是阳明谈立志和现代人谈立志的巨大分歧之处,现代人所说的那些志向,在阳明先生看来都可归类为“意必、意固、意我”,总之都是一个太拘泥于“我见”的自以为是。你说我要当篮球明星,要成为超越姚明、林书豪的篮球巨星,但是可惜你只有一米六五的身高,运动方面也没有超越常人的天赋。那你的志向能实现吗?如果成不了篮球明星,你是否打算就此放弃探索人生的意义而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呢?
世上不如人意的事情十有八九,而凡是太执着于“我见”的人,都很难从生命中寻到幸福和平静。阳明说,立志不是这样的,立志就是“念念不忘存天理”,七个字足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