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能写出这种节奏、这种气魄、这种胸襟的散文,张晓风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里腕狭风雷的淋漓健笔。这支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余光中

晓风的智能是一种洞悉与悲悯的智能,她的爱是一种执着与坚毅的爱,她的同情是一种无私与绵远的同情,她的力量,是一种收敛自如的光芒。——席慕蓉

它不只是修辞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意象的胜利。*的成功处是作者能通过散文的诗学,创造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效果,使散文的“我存在”、“我知道”,变成诗的“我表达”了。——痖弦

晓风近年来的散文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宁静致远,淡泊明净。她的散文里的敬畏与宁静,尊严与气度,正是来自长期的酿造,默默的继续,它并非纯然空灵,也不是冷漠无情,更不是畏葸忍辱,而是人世风浪中大彻大悟后留存的精神结晶。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历久常新的中国智慧。——徐学


【内容简介】

《我听到你唱了》是当代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一部散文精选集。张晓风的散文柔婉中带刚劲,被余光中成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本书精选张晓风多年来的散文创作,包括《初心》《星约》《回首风烟》《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等,分“秋千上的女子”“星约”“回首风烟”“种种可爱”四辑,前两辑侧重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回望、解读,后两辑侧重对故人旧事的回忆、感悟。其作品往往由小切口进入,而生发出无穷哲思,同时饱含着对世间万物的“大爱”。读来让人觉得温暖、治愈,且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张晓风,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籍江苏铜山,现居台湾。曾在台湾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任教。代表作有《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花朝手记》《我在》《初绽的诗篇》等。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融合古典的诗意和现代的哲思,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灵。被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目录】

秋千上的女子

初心

开卷和掩卷

秋千上的女子

炎方的救赎

万物伙伴

替古人担忧

星约

请不要对我说欢迎

动情二章

归去

星约

描容

待理

回首风烟

她曾教过我

娇女篇

我听到你唱了

回首风烟

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

我知道你是谁

种种可爱

给我一点水

口香糖、梨、便当

衣履篇

种种可爱

花之笔记

大型家家酒


【书摘与插画】

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

年轻人啊,你问我:

“你是怎样学会写作的?”

我说:

“你的问题不对,我还没有‘学会’写作,我仍然在‘学’写作。”

你让步了,说:

“好吧,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学写作的?”

这一次,你的问题没有错误,我的答案却仍然迟迟不知如何出手,并非我自秘不宣——但是,请想一想,如果你去问一位老兵:

“请告诉我,你是如何学打仗的?”

——请相信我,你所能获致的答案*和“驾车十要”或“计算机入门”不同。有些事无法作简单的回答,一个老兵之所以成为老兵,故事很可能要从他十三岁那年和弟弟一齐用门板扛着被日本人炸死的爹娘去埋葬开始,那里有其一生的悲愤郁结,有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沉痛、伟大和荒谬。不,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你不能要一个老兵用明白扼要的字眼在你的问卷上做填充题,他不回答则已,如果回答,就必须连着他一生的故事。你必须同时知道他全身的伤疤,知道他的胃溃疡,知道他五十年来朝朝暮暮的豪情与酸楚……

年轻人啊,你真要问我跟写作有关的事吗?我要说的也是:除非我不回答你,要回答,其实也不免要夹上一生啊(虽然一生并未过完),一生的受苦和欢悦,一生的痴意和决绝忍情,一生的有所得和有所舍。写作这件事无从简单回答,你等于要求我向你述说一生。

两岁半,年轻的五姨教我唱歌,唱着唱着,我就哭了,那歌词是这样的: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上呀,没了娘呀……生个弟弟,比我强呀……弟弟吃面,我喝汤呀……”

我平日少哭,一哭不免惊动妈妈,五姨也慌了,两人追问之下,我哽咽地说出原因:

“好可怜啊,那小白菜,晚娘只给她喝汤,喝汤怎么能喝饱呢?”

这事后来成为家族笑话,常常被母亲拿来复述,我当日大概因为小,对孤儿处境不甚了然,同情的重点全在弟弟吃面她喝汤的层面上,但就这一点,后来我细想之下,才发现已是“写作人”的根本。人人岂能皆成孤儿而后写孤儿?听孤儿的故事,便放声而哭的孩子,也许是比较可以执笔的吧。我当日尚无弟妹,

在家中娇宠恣纵,就算逃难,也*不肯坐人挑筐。挑筐因一个挑夫可挑前后两箩筐,所以比较便宜。千山迢递,我却只肯坐两人合抬的轿子,也算是一个不乖的小孩了。日后没有变坏,大概全靠那点善于予人认同的性格。所谓“常抱心头一点春,须知世上苦人多”的心情,恐怕是比学问、见解更为重要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源。当然,它也同时是写作的本源。

七岁,到了柳州,便在那里读小学三年级。读了些什么,一概忘了,只记得那是一座多山多水的城,好吃的柚子堆在浮桥的两侧卖。桥在河上,河在美丽的土地上。整个逃离的途程竟像一场旅行。听爸爸一面算计一面说:“你已经走了大半个中国啦!从前的人,一生一世也走不了这许多路的。”小小年纪当时心中也不免陡生豪情侠义。火车在山间蜿蜒,血红的山踯躅开得满眼,小站上有人用小砂甑闷了香肠饭在卖,好吃得令人一世难忘。整个中国的大苦难我并不了然,知道的只是火车穿花而行,轮船破碧疾走,一路懵懵懂懂南行到广州,仿佛也只为到水畔去看珠江大桥,到中山公园去看大象和成天降下祥云千朵的木棉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