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作者权威

作者专业度和知名度较高,是犯罪心理学与记忆科学领域专家,其前作《记忆错觉》全球范围内持续畅销。

二、内容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

文笔生动有趣,内容不乏科学严谨性。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人性,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以及对自我提高的诉求。

三、国际媒体和业界广泛赞誉

本书得到包括《路西法效应》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在内的多位心理学专家高度评价,《泰晤士报》《卫报》《先驱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等国际主流媒体隆重推荐。


【内容简介】

龙勃罗梭说,人在犯罪时成为退化的禽兽。人类从起源之初,就怀着一颗使坏心,罪恶究竟从何而来?本书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我,看清人性的阴暗面。诸如“我会杀死幼年的希特勒吗”“我看上去很坏吗”“我为何想谋杀我的爱人”这类问题,在此书中都能一一得到解答。

结合科学和哲学,茱莉亚·肖博士告诉我们,犯罪心理学*重要的是在了解犯罪原因和犯罪规律的基础上,反思人性,认识自我。这是一本观点新颖、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科普书,它消除了我们内心的恐惧,深入剖析了每个人性格中的邪恶倾向,引导我们用同理心恰当地看待人性中的阴暗面,积极乐观地过好这一生。


【作者简介】

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研究员,犯罪心理学与记忆科学领域专家。
曾在多个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参与编写过多部心理学教科书,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大会上担任演讲嘉宾。在著名的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上,肖博士是“记忆专栏”的主笔。肖博士还是刑事案件的资深顾问,为警察提供相关培训。同时,她也是欧洲心理学和法律协会的董事会成员。
她的研究曾被多家媒体作为特别内容播出或刊登,包括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国际频道(CNN World),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泰晤士报》(The Times),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法国《太阳报》(The Sun)。她的处女作《记忆错觉》(The Memory Illusion)在全球被翻译成20种语言,《生而有罪》是她的第二本书。


【目录】

*章 你内心的施虐狂:邪恶背后的神经系统科学

关于疼痛、快感和变态人格

日常一虐

可爱侵略性

黑暗四分体

从阴暗面中窥见光明

第二章 天生杀人狂:杀戮欲背后的心理学

关于连环杀手、直男癌和道德困境

谋杀的普遍性

男性的英雄气概

电车难题学

密尔沃基怪物

第三章 畸形秀:解构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

关于小丑、邪恶笑声和精神疾病

面相差异性

跟我坐在一起

邪恶的笑声

犯罪纪念品

第四章 亦正亦邪的科技:科技如何改变了我们

关于劫机犯、邪恶机器人和网络骚扰

空中强盗

机器人终结者

日常活动理论

魔鬼养成记

第五章 性癖好:性变态背后的科学

关于受虐狂和同性恋

《五十度灰》

不安的性幻想

色情消费

“出柜”那些事

“动物园”一日游

第六章 反杀捕猎者:走近恋童癖

关于了解、预防和教化

不如去死?

儿童性犯罪者≠恋童癖

与生俱来

人性的呼唤

第七章 职场中的反社会人格:群体思维

关于悖论、奴性和道德盲点

悖论

人性的不可思议

剥夺与被剥夺

一个公平的世界?

制药公司

伦理的盲点

第八章 我什么都没说:服从性背后的科学

关于暴力组织和恐怖主义

百万同盟大军

强奸文化

杀死基蒂

错误命题

路西法效应

良知问题

尾声

致谢


【免费在线读】

前言:解读饥渴

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在1881年写道:“Böse denken heißt böse machen”——想象邪恶意味着制造邪恶。只有当我们给某物贴上“邪恶”的标签,认为某物是邪恶的时候,它才会变成邪恶。尼采认为邪恶是一种主观体验,而不是一个人、一个物体、一种行为固有的本质。

这本书探究了这种观点背后的科学,涵盖了通常与“邪恶”这个词相关的各种概念和观点。它研究了人类的虚伪、邪恶的荒谬、平常的疯狂以及同理心。我希望它能启发你反思并重塑作恶的含义。

在过去的13年中,我做过学生、讲师以及研究员,我喜欢与任何愿意倾听的人讨论邪恶背后的科学。我*喜欢的,是摧毁“善恶之间,黑白分明”之类的基本概念,用细微的差别和科学的见解取而代之。我希望所有人能用一种更有见地的方式,去讨论那些我们起初认为理解不了、也不必理解的行为。不去理解的话,我们就会仅仅因为不了解,将他人驱逐出人类的范畴,看不起他们。我们可以也必须去试着理解我们所谓的“邪恶”。

首先,我们来练习对邪恶的同理心:回想一件你做过的*坏的事情。那些你可能会感到羞愧的事情,那些你知道会让别人看轻你的事情,例如出轨、偷窃、说谎。现在,想象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因此而评判你,不断地辱骂你。你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肯定会痛恨别人仅仅基于那一两件我们*后悔的事情来评判我们。然而,这正是我们每天对别人所做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决定,我们会看细微差别、所处情况和为难之处。事关他人,我们往往就只看他们的决定所产生的结果。这导致了我们不考虑人类的复杂性,仅仅用一个邪恶的词语来定义他们,比如杀人犯、强奸犯、小偷、骗子、精神病、恋童癖。

这就是我们基于别人的行为,认定对他们的看法,给他们贴上的标签。用一个词,去概括一个人的真实性格,去贬低它,去向别人传达此人不可信。这个人有危害。这个人根本不能算人——是可怕的异类。对于这种异类,我们根本不必去同情,因为他们坏得不可救药,我们永远无法理解。这样的人超出了理解范畴,无法拯救,他们是纯粹的邪恶。

可是,“他们”是谁呢?也许,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想一些、做一些在他人看来卑鄙的事情,会有利于我们理解所谓邪恶的本质。我保证,世界上肯定会有人觉得你的生活是邪恶的。你吃肉吗?你是银行业从业者吗?你有非婚生子女吗?你会发现,在你看来寻常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不寻常,甚至是完全应该受到谴责的。也许,每个人都是邪恶的。或者,没有人是邪恶的。

我们对越轨行为的反应,也许在根本上,更多地说明了我们本身的问题,而不是说明他人的问题。在本书中,我想要激发你的好奇心,去探索邪恶是什么,从科学中可以学到什么,去更好地理解人性的阴暗面。我希望你提出问题。我希望你渴求知识,我想要满足你的渴望。和我一起,踏上探索活生生的噩梦背后的科学之旅。

在此,我要控制一下你对本书的期望值。本书不会深入讲解独立个案。有很多书,整本都是关于那些通常被称为邪恶的人——例如乔恩·维纳布斯,英国有史以来*年轻的谋杀犯,小报称其为“天生邪恶”、美国的连环杀手泰德·邦迪、“肯和芭比杀手”保罗·博纳多,以及加拿大的卡拉·霍莫尔卡。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有趣的案例,但这本书并不是关于他们的。这本书是关于你的。我更希望你能理解你自己的想法和嗜好,而不是剖析他人犯罪的具体案例。

这也不是一本哲学书、宗教书或是关于道德的书。这是一本试图帮助我们去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他人做出可怕事情的书,而不是这些事情是否应该发生或者应该如何去惩罚他们的书。本书中充满实验和理论,尝试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科学去寻求答案。它试图把邪恶的概念分解成许多块,对每一块分别加以审视。

同样,这也不是一本关于邪恶的书籍。要写这样一本书,一辈子太短。你可能会对这本书感到失望,因为我几乎没有讨论到那些例如种族灭绝、虐待儿童、儿童犯罪、选举欺诈、背叛、乱伦、毒品、犯罪团伙,或是战争等爆点问题。如果你这些事情充满好奇,市面上还有很多书可供选择,反正不是我这本。这本书旨在结合现有作品和额外信息进行描述,概述了一些与邪恶概念相关的主题,十分重要,多种多样。我觉得这些主题很有吸引力,我们不应该继续忽视它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