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父母值得永远收藏的育儿心经,不吼不骂做父母,斗智斗勇教孩子
2.解锁孩子心灵密码,了解孩子的小动作背后的心理秘密
3.懂孩子,才能做到真正爱孩子,才能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4.结合专业的心理解释,让父母一目了然


【内容简介】

初为人父人母,我们一定会有很多情绪,迷茫、无奈、烦躁、焦虑……
孩子不论进入哪一个阶段,对父母来说,都是一次新的考验,面对他们出现的新情况,父母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吗?知道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吗?
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号啕大哭?面对刚刚接触的外部世界,孩子为什么会感到恐惧?为什么孩子无法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又是为什么他们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为什么孩子喜欢手机,沉迷游戏?为什么他们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高兴、伤心、难过、兴奋……当他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情绪时,父母要怎么样通过他们的表情和行为来判断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并帮助孩子冷静地面对自己遇到的事情。
作为父母,应该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要对他们的心理变化重视起来,他们的行为、表情,都在暗示他们此时此刻的心理变化。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并称为 20 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巨擘。阿德勒*重要的著作有《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理解人性》与《自卑与超越》。
渡边弥生,生于大阪。教育学博士。专业为发展心理学、 发展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研究对象 为社会性与道德性的发展、霸凌等人际关系 中问题行动的预防及应对。目前任法政大学 文学部心理学专业教授,同时兼任该校研究 生院生活技能教育研究所所长。著有《亲子 社会技能》《孩子“10岁的墙”是什么?》 等,编著有《孩子感情表现工作手册》《发 展心理学(系列心理学和工作)》等。

吴宝妍 1977 年出生于广东湛江,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巴黎*大学 MBA、伦敦大学学院(UCL)出版学硕士,英国翻译家协会(ITI)会员。现居伦敦,从事独立出版和翻译工作。
黄少安 北京大学日语口译硕士毕业 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日语一级 翻译出版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假面之夜》、 散文《每天都是小春日和》、百科《地球简 史》《你不懂巧克力》等。曾旅居日本,于 日本知名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对儿童行为心 理学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讲人格的统一性/015
第二讲个人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027
第三讲应对孩子进行追求优越感的正确引导/047
第四讲密切关注儿童的自卑情结/061
第五讲如何避免儿童产生自卑情结/077
第六讲社会情感以及社会情感培养过程中的障碍/093
第七讲家中地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11
第八讲新环境可以考验孩子是否为生活做好了准备/121
第九讲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反映他的心理/135
第十讲外部环境对儿童的身心成长有很大影响/157
第十一讲对青春期的儿童要进行适当的性教育/173
第十二讲老师和家长应分析儿童心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教育/189
第十三讲家长应与老师相互配合/201
附录一个体心理调查问卷/211
附录二五个案例/219
从“关键词”中了解孩子的内心
婴幼儿期(0 ~ 3 岁) 002
01 怎么啦?没事的哟! 002
02 因依恋而认生 004
03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性情特点 006
04 培养会话与交流的能力 008
幼儿期(3 ~ 6 岁) 010
05 挑战外面的世界 010
06 想象力的丰富 012
07 明白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014
08 体会喜怒哀乐 016
儿童期前半期(6 ~ 10 岁) 018
09 他人也有各式各样的想法 018
10 积极努力的时期和消极怠慢的时期 020
儿童期后半期至青春期(10 ~ 13 岁) 022
11 虽然高兴但有些不忍心,
虽然很期待却有些不安 022
12 明白自己“还有什么不懂” 024
13 重要的人从父母变为朋友 026
14 心理成长追赶不上身体的变化 028
15 想更亲密,也渴望独处 030
16 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032
17 我是谁? 034
从孩子的“表现”中了解孩子的内心
婴幼儿期(0 ~ 3 岁) 038
01 认生现象严重,无法离开父母 038
02 只知道吮吸手指 042
03 夜间剧烈哭泣 046
04 拿到什么都往嘴里放 050
05 不亲近爸爸 054
06 总是说“不要” 058
07 总做一些危险的事 062
08 抱着布偶不肯撒手 066
09 连简单的指示也听不进 070
10 自己的东西不借给别人或抢别人的东西 074
从“关键词”中了解孩子的内心
婴幼儿期(0 ~ 3 岁) 002
01 怎么啦?没事的哟! 002
02 因依恋而认生 004
03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性情特点 006
04 培养会话与交流的能力 008
幼儿期(3 ~ 6 岁) 010
05 挑战外面的世界 010
06 想象力的丰富 012
07 明白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014
08 体会喜怒哀乐 016
儿童期前半期(6 ~ 10 岁) 018
09 他人也有各式各样的想法 018
10 积极努力的时期和消极怠慢的时期 020
儿童期后半期至青春期(10 ~ 13 岁) 022
11 虽然高兴但有些不忍心,
虽然很期待却有些不安 022
12 明白自己“还有什么不懂” 024
13 重要的人从父母变为朋友 026
14 心理成长追赶不上身体的变化 028
15 想更亲密,也渴望独处 030
16 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032
17 我是谁? 034
从孩子的“表现”中了解孩子的内心
婴幼儿期(0 ~ 3 岁) 038
01 认生现象严重,无法离开父母 038
02 只知道吮吸手指 042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