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新锐插画师历时6个月突破性修复小王子原版45幅全彩画图。

2.根据巴黎伽里玛出版社(Editions Gallimard)1946年版本译出!

3.著名法语翻译家李玉民法文直译,未删节全译本,5000字深度导读,让你真正读懂小王子!

4.2019年,《小王子》斩获“追授雨果奖”*中篇奖。

5.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6.《小王子》是一个传奇,被译成250多种语言。位列“人类经典读物”

7.1975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圣埃克苏佩里”。1993年,另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B612”,这正是小王子星球的名字。

8.在作者逝世50周年时,他与小王子的形象被印在50法郎的钞票上。圣-埃克苏佩里家乡里昂的机场也以他命名。

9.《小王子》于1943年出版,次年,圣埃克苏佩里驾驶飞机在地中海上空执行侦察任务时离奇失踪,成为旷世之谜。

《小王子》中触动你心灵的话

一旦跟我交上朋友,你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了。

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只能用心去观察。

是你浪费在我身上的时间,让我变得如此珍贵。

要知道,人特别忧伤的时候,就爱看落日。

明明知道会受伤,还是义无反顾,理智是不是睡着了?


【内容简介】

《小王子》是法国传奇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传世杰作。遥远星球上的小王子,与美丽而骄傲的玫瑰吵架负气出走,在各星球漫游中,小王子遇到了傲慢的国王、酒鬼、唯利是图的商人,死守教条的地理学家,*后来到地球上,试图找到治愈孤独和痛苦的良方。这时,他遇到一只奇怪的狐狸,于是奇妙而令人惊叹的事情发生了……《小王子》犹如透亮的镜子,照出了荒唐的成人世界。她在提醒我们,只有爱,才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简介】

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法国文学大师,与伏尔泰、卢梭、雨果同入先贤祠。
生于贵族家庭,四岁时父亲去世,六岁开始写诗。少年时个性叛逆,高中毕业投考海军学院落榜。二十一岁应征入伍,成为部队飞行员,后因飞机失事身受重伤。二十六岁时成为航空公司雇员,工作之余热衷文学创作。
1943年出版的童话《小王子》是其代表作,迄今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七十年间,迷倒众生,成为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之书。1944年,圣埃克苏佩里重返空军,驾驶飞机在地中海上空离奇失踪,成为旷世之谜。为纪念圣埃克苏佩里,法国政府将他和小王子的形象印上钞票。
1975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圣埃克苏佩里”。1993年,另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B612”,这正是小王子星球的名字。


【免费在线读】

小王子


目录

译本序 结交小王子的启示/1
小王子/001
编后记 小王子地球之旅七十年/133

圣埃克苏佩里年表/137


名家论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是伟大的存在主义小说。
——海德格尔

尼采和康德孕育了一种道德,并用美妙的文学冲动表现出来,而唯独圣埃克苏佩里一人,在危险和充实中体验了这种道德。
——法国《费加罗报》

希望与人同在,但又与人一同消失在虚无之中,这就是人的悲剧。在圣埃克苏佩里身上,希望也同样与人同在,但却像人的美德那样世代相传,而人则能在遥远的地方看到一抹微光,一束神光。
——马塞尔·米若
译本序

结交小王子的启示


法国朋友克洛德·巴彦(Claude Payen)给我带来法文版《小王子》,他不免奇怪地问我,《小王子》在中国已经出了多种版本,为什么还要翻译。巴彦先生是英语教师,学习一年汉语,后靠自学而成为翻译家,在法国翻译出版了老舍的《二马》《老张的哲学》等多部小说。我常笑称他是翻译界的“奇迹”,也熟知他明知故问的习惯,往往就用“这是中国特色”的话来对付他。不过,他提到对《小王子》的两种看法,倒引起我的注意。他说在法国,《小王子》家喻户晓,人人都读过,但是对这个童话故事,却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评价。一些人认为,《小王子》虽已成为的儿童文学名著,但同其他童话故事没什么两样,都是浅显易懂的儿童读物;另一些人则认为,《小王子》意蕴深远,发人深省,非寻常儿童读物可比。
两种观点,哪一种更接近实际,这对翻译至关重要:要用牛刀还是杀鸡刀?带着这疑虑通读全篇,心中便释然了。开篇的两个喻象:蟒蛇吞象平面图和蟒蛇吞象透视图,可以说就是这种疑虑的答案。明显是一幅正在消化腹中一头象的蟒蛇图,那些大人看了硬说是一顶普通的帽子。后来,狐狸告诉小王子的那个秘密:“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只能用心去观察”,就是这两幅图好的说明文字,也是理解《小王子》深意的钥匙。
早年一个场景让我终生难忘,甚至对我的翻译,尤其是儿童文学的翻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个人初次见到同事的孩子,似乎为了讨好,说话就嗲声嗲气,装出一副天真的样子。那孩子反倒不适应,脱口说了一句:“叔叔说话怎么这样逗啊?”孩子天真,真实得可爱;而大人装天真,则虚假得可笑了。这种场景,在生活中并不罕见,甚至出现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翻译中。故作天真,模仿幼稚的语气,这是翻译童话故事的常备心态,结果时常露怯,让孩子们见笑了。
有鉴于此,我在翻译中,生怕效颦,绝不敢故弄姿态,与其过分紧张,不如放松身心,忘掉自己,尽量去做当事人。这次做了一回小王子,感觉特别爽,在翻译过程中受了一次再教育。这是从何说起呢?
《小王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就明确表示:《小王子》是“写给大人们看的童话故事”。这就奇了,童话故事从本义上讲,就是写给孩子看的,是为了教育孩子;《小王子》却相反,是写给大人的启蒙读物,是为了教育大人的。当然,儿童读了同样受益,不仅受益,还能从大人的荒唐行为中增强自信心。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那些大人真够呛,他们独自从来都什么也理解不了,总让小孩子没完没了地向他们解释……”这话多给孩子们提气啊!
这句话不啻一记闷棍,在故事一开篇,就当头打到大人们的脑门儿上。故事的叙述者六岁时画的蟒蛇,成为他测量大人头脑的一块试金石,测试结果没有一个人合格。因此,他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谈谈蟒蛇、原始森林,或者星星。后来他成为飞行员,生活一直很孤独,直到遇见小王子。
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在太空旅行,拜访了好几个小行星,后慕名来到地球,在撒哈拉大沙漠遇见故事的作者时,旅行持续将近一年了,可谓见多识广。但是,他同样没有遇见一个可以真正交谈的人,对他所接触过的那些大人,也只有一个评价,“他们都怪得很,怪得要命”。
大人都怪异到什么程度,小王子亲历亲见,举出了许多例证。他是个诚实的见证者,证言可信。他甚至觉得在沙漠结识的这个大朋友,考虑事情也难免沾染了大人的习气,可见他的判断不会受感情的支配,就更有可信度了。
小王子首先拜访了第325号小行星,上面只住着一位老国王。他自认为是全宇宙的君主,却没有一个臣仆,见到小王子好不得意,终于能在一个人面前称王了。他为了留住小王子,就封他为司法大臣,无人可审判就命他审判自己。小王子既不愿审判自己,也不愿意审判一只老耗子,不时判它一回死刑再赦免,因为那个星球难得只有那么一只老鼠。
小王子拜访的第二个星球,住着一个酷爱虚荣者。他一望见小王子,便高喊来了一个崇拜者。在他的眼里,其他人都是仰慕他的人,除了赞美之声,他从来什么也听不见。他要求小王子鼓掌,他就挥帽子致意。鼓掌,挥帽,鼓掌,挥帽,这样反复演练了五分钟,如果不是小王子玩腻了,这个酷爱虚荣者倒希望永远进行下去。
小王子还先后拜访了一个酒鬼、一名商人、一个点路灯的人、一位地理学家。那个酒鬼终日喝酒,就是为了忘掉自己酗酒的羞愧。那个点灯人每分钟要点燃并熄灭一次路灯,只因他的星球自转加速,每分钟自转一周,而给他的指令却始终未变。那名商人更绝,终日统计核实天上星星的数目,写在纸条上存入银行,这便是他所拥有的财富了。真是无奇不有,每一章都是一段精彩的黑色幽默。遵照那位地理学家的指点,小王子后来造访地球了。
小王子寻找地球上的人类,得到的头一个答案是:“他们随风飘游。他们没有根,活得很累。”小王子登上高山,发出召唤,只得到“你好,你好,你好;你是谁,你是谁,你是谁”的一连串回音,于是得出结论:“人都缺乏想象力,只会重复别人对他们讲的话……”不断往返奔驰的火车,让小王子对人生之旅产生这样的印象:人人都匆忙赶路,却不知道要寻找什么,他们在车厢里,不是打哈欠就是睡觉;只有孩子们脸贴着车窗,挤扁了鼻子向外张望,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
作者深知,那些大人特别喜爱和相信数字,因此在讲述小王子的故事过程中,为了照顾那些大人,有时不得已也用数字说话。譬如,小王子来自B612号小行星,他之后拜访了第325号至330号等六颗小行星。有这些数字,大人们就能相信小王子确有其人,相信小王子见到老国王、爱慕虚荣者那些人。大人迷信数字到何等程度,作者也举了小事例。譬如你说新交了一个朋友,他们准会问你:“他几岁了?有几个兄弟?他父亲挣多少钱?”只有弄清了这些数字,他们才认为了解了这个人。再譬如,你怎么描述一座红砖房有多漂亮,那些大人也想象不出那座房子到底如何,但是只要说那房子价值十万法郎,他们就会立刻赞叹:“那可太漂亮啦!”
“大人们就是这种德性”,作者不止一次这样感叹。不过,他也明确表示:“对那些大人们,小孩子要尽量宽容些。”宽容是教育之本。《小王子》用大量篇幅,宽容地讲述大人世界何等荒唐,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启发教育大人。我认为译者,首先作为受教育者——大人世界的一员,感受到了作者的善意。他做到了自己所说的话:“我一向不喜欢板起面孔,拿出一副说教者的腔调。”
其实,无论小王子还是本书作者,并没有想到去教育谁。他们还在不断地认识事物,进行反思,看到大人世界的一些现象,只是感到诧异而不可理解,并且意识到不能走他们的老路。那些人都挤进快速火车的车厢里,却不知道去寻求什么;他们在花园里栽植五千株玫瑰,同样不知道要追求什么,就因为他们丧失了原有的智慧,忘记了当初认识的真理。
人类遗忘的真理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apprivoiser。法文这个词原意为“驯养”(动物),在本书中则别有深意。小王子与狐狸的交往,是本书核心的部分,也是精彩的篇章之一。小王子是跟他的那朵玫瑰花闹别扭,才离开他那星球的。他正独自伤心,遇见一只狐狸,便提出一起玩耍。狐狸说他不是“驯养”的动物,不能跟人玩耍,希望小王子驯养他。小王子问他“驯养”是什么意思,狐狸给了一个全新的定义,说“驯养”就意味“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是全新的定义,也许正合“驯养”的古意。建立关系是个渐近的过程,毫无私念和功利之心,彼此逐渐接近,逐渐消除隔阂与防范心理,终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没有“驯养”一词通常包含的主从之分,高低之别,只有体贴和尽心尽意呵护的责任。小王子和狐狸建立起了这样的关系:对小王子而言,这只狐狸就不同于千万只狐狸了;而在狐狸的眼里,小王子也有别于千千万万小男孩了。总之,他们彼此都成为世上的了。
本书作者与小王子相处一周,自然也建立起了这种关系,他从小王子透露的经历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小王子离开他那星球之后,无限思念并牵挂他那朵玫瑰花儿,终于明白那是他世间的,无论他走到哪里,那朵花儿都是他的感情寄托与归宿。作者看到怀里睡着的小王子嘴唇泛起一丝笑意,不禁想道:“这个熟睡的小王子让我感动的,就是他忠于一朵花儿;而那朵玫瑰的形象,即使在他睡觉的时候,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他的心田……”
作者讲述,他和小王子顶着星光,在沙漠中长途跋涉,于黎明时分发现了水井。他在辘轳的歌声中打上来井水,小王子闭上眼睛,像过节一般喝得那么甜美,经过一番努力喝到的井水,已非寻常食物可比,宛如一件礼物,能够滋润心田。
“滋润心田”“照亮心田”,这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心灵黑暗的人,心灵干渴的人,也许在一朵玫瑰花上,在一点点水里,就可能找到他们所缺乏的东西。这就必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必须投入时间、精力和感情。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再也没有时间去认识什么了,他们只是去商店购买所需的成品”,无论对人还是对物,再也不肯花费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投入感情了。他们只相信盲目的眼睛,只追求无限扩大的、也无比空虚的数字。
小王子告别的场面十分感人,更有启发意义。小王子同狐狸告别时,已经醒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作者同小王子告别时,也完全醒悟了,人生总要珍视点什么:他同小王子结成的友谊,使他拥有了一个世界。诚如小王子所说:“以后你再遥望夜空的时候,由于我住在一颗星球上,由于我在那星球上发出笑声,那么在你看来,所有星星都满载笑意,你将拥有能欢笑的满天星星!”
我与《小王子》相处半月有余,首先解决了翻译的问题:无须用牛刀,也不用杀鸡刀,而是力求像庖丁解牛那样顺其自然,虽难做到“莫不中音”a
① 引自《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情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踌,砉(xū)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也尽量应和小王子的天籁之声。
我说《小王子》是写给大人的启蒙读物,主要是因为书中讲述的故事,小王子所认识和发现的事物,大抵是人类早已丧失的智慧和遗忘的真理。至少对我来说,达到了启蒙的目的。早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有时也不免疑惑起来。究其原因,就是疏忽了“驯养”的功夫,不是总能“用心去观察”。
我用心理解《小王子》,在翻译中投入了感情,因而,我和小王子也成了知交。我会十分珍视这份情谊,以后有机会离开都市的照明,再仰望夜空时,就不会像小时候那样觉得非常神秘,也不会像当年在农村五七干校的时候那样,感到特别迷茫,而是想到小王子正在一颗星球上笑着招手,于是望见“所有星星都绽放了花朵”,我也“将拥有能欢笑的满天星星”!

李玉民

献给莱昂·维特


我这本书献给一个大人,还请所有孩子谅解。
首先,我有一个重要的情由:这个大人是我的好朋友。还有一个情由:这个大人什么都能够理解,甚至理解为孩子写的书。我还有第三个情由:这个大人居住在法国,终日挨饿受冻,确实需要得到安慰。
所有这些情由如果还不够的话,那么这本书我倒很愿意献给这个大人成年之前的那个孩子。所有大人当初都是孩子。(不过,很少人还记得这一点。)因此,我的献词就更改为:

献给童年时的莱昂·维特



我六岁那年,有一次在一本名为《亲历的故事》、描写原始森林的书中,看到一幅奇妙的插图,画的是一条大蟒蛇正吞食一只野兽。下图便是那幅插图的临摹。

一条大蟒蛇正吞食一只野兽
书上这样写道:
“蟒蛇逮着猎物时,总是整个儿吞下去,并不咀嚼。吞下猎物之后,蟒蛇就动弹不了了,接下来要消化食物,一连休眠六个月。”
于是,对莽林中的种种奇遇,我思索了好久。随后我也拿起彩笔,画出我生来幅画,即我的绘画一号作品。图像如下:


我这幅杰作拿给大人们看,还问他们看我的画害怕不害怕。
他们却回答我说:
“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我画的根本不是帽子,而是正在消化腹中一头大象的蟒蛇。为了让那些大人看得懂,我就又画了一幅蟒蛇的透视图。没办法,那些大人碰到什么事儿,都需要人向他们解释。我的绘画二号作品图像如下:
大人们看了之后,都劝我别再画什么蟒蛇了,不管是平面图还是透视图,还是把兴趣放到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我当画家的美好前程,六岁那年就这样断送了。我的绘画一号作品和二号作品未获成功,这让我灰心丧气。那些大人真够呛,他们独自从来都什么也理解不了,总让小孩子没完没了地向他们解释,这实在太累人了。
因此,我不得不另择一种职业,便学会了驾驶飞机。我差不多飞遍世界各地。而且地理,的的确确对我大有助益。我一眼就能辨认出,那是中国还是美国的亚利桑那州。万一夜间迷航,这种本领非常管用。
我在职业生涯中,同许多重要人物打过许多交道。我在大人中间生活了好多年,近距离观察他们,也并没有改善我对他们的看法。
我遇到的大人中,只要觉得哪个头脑还算清楚,就测试一下,拿出我一直保存的绘画一号作品,看看他是否真的能够理解。可是,每次我都得到同样的回答:“这是一顶帽子。”这样一来,我就不同他谈蟒蛇了,也不谈原始森林,更不谈什么星星了。我只能说点他能懂的,谈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领带什么的。结果,能结识我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那个大人非常高兴。

第二章


我生活就是这么孤独,没有遇见一个可以真正交谈的人。直到六年前,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当时,我的飞机发生了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发动机里不知哪个部件毁坏了,而飞机上既没有机械师,也没有乘客。我独自一人,只好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难题,设法排除故障。这对我是个生死攸关的大事。飞机上携带的饮用水,只够我维持一星期。
天夜晚,我就睡在远离任何人家的沙漠上。比起抓着小木筏漂流在大洋中的遇难者来,我更加孤立无援。因此,拂晓时分,我忽然被一种奇特的轻微声音弄醒,你们就可以想象,我有多么惊讶。那声音说道:
“劳驾……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什么!”
“给我画一只绵羊。”
我腾地一下子跳起来,就像被雷电击中了一样。我使劲揉了揉眼睛,仔细瞧了瞧,看到一个非同寻常的小家伙,正在那儿一本正经地注视着我。
请看,这就是后来我给他画的好的一幅肖像。
我画的这幅肖像,当然远不如他本人那么帅气。这不能怪我。早在我六岁那年,我当画家的前程,就让大人们给断送了。除了画过大蟒蛇的平面图和透视图之外,我就再也没有学习画过任何别的东西。
我惊讶不已,瞪大了双眼,定睛瞧着这个神奇的不速之客。不要忘了,当时我身陷绝境、方圆千里没有人家。可是眼前这个小家伙,我看并不像迷了路:他不是累得要死,饿得要死,渴得要死,也不是吓得要死。他根本不像一个迷了路的小孩子,跑到千里之外没有人烟的大沙漠里。等我终于能够开口说话了,我就问他:
“怎么……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他还是重复原来的话,声音极轻,仿佛是说一件重大的事情:
“劳驾……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神秘的东西,一旦产生极大的威慑力量,谁也不敢违抗。在这有生命危险、方圆千里没有人烟的地方,听到这样的请求,不管觉得多么荒唐可笑,我还是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和一支钢笔。可是我马上想起来,我主要学习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了,于是,我(颇不带好气儿地)对小家伙说,我不会画画。他就回答道:
“没关系。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我从未画过羊,只画成了两幅画,便重新画出来一幅给他看,正是那幅蟒蛇平面图。我深感意外,听到小家伙这样回答我:
“不对!不对!我不要在蟒蛇肚子里的一头大象。一条蟒蛇,实在太危险了,而大象又太庞大,太占地方了。我的家乡非常小。我就需要一只绵羊。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我只好画了一只羊。

他仔细瞧了又瞧,然后说道:
“不对!这只羊病得太厉害了。再给我画一只吧。”
我又画出来一只。

我的小朋友亲切地微微一笑,宽厚地说道:
“你瞧瞧……这不是绵羊,而是山羊,还有犄角呢……”
于是,我又重新画了一幅。
但是,同先前两幅一样,这一幅也被他否定了。
“这只羊太老了。我想要一只能长久活着的绵羊。”
我心里着急,要动手拆卸我的发动机,便失去了耐性,随便画了几笔,赶紧抛给他一句话:
“这是只箱子,你要的绵羊就装在箱子里面。”
不料,我却吃惊地看到,我这位小鉴赏家面露欣喜,眉开眼笑了。他说道:
“这正是我想要的!你认为,这只绵羊要吃很多青草吗?”
“为什么这样问?”
“因为我的家园非常小。”
“那也肯定够了,我给你的是一只小小羊。”
他低下头看画,说道:
“也不是特别小……咦!小羊睡着了……”
就这样,我认识了小王子。


第三章


小王子来自何方,我费了好长时间才弄清楚。小王子向我提了许多问题,可是我问什么事儿,他似乎压根儿就听不见。还是他随意讲的只言片语,逐渐向我透露了他的全部身世。例如我的飞机(我不会把我的飞机画出来,对我来说,画飞机太复杂了),他次见到时,就问我:
“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啊?”
“这不是玩意儿,它能飞。这是一架飞机,是我的飞机。”
我还很自豪地告诉他,我能驾驶飞机飞行。他一听,就高声说道:
“怎么!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的。”我谦虚地承认。
“啊!这可真有意思!……”
小王子随即咯咯地笑起来,笑声清脆悦耳,可我听了却十分恼火。我是渴望别人能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我的不幸遭遇。接着,他又补充一句:
“这么说,你也是天上来客!你是从哪个星球来的?”
我立刻瞥见一道亮光,能照亮他现身的秘密,于是突然发问:
“你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吧?”
他并不回答,只是注视我的飞机,轻轻地摇着头,说道:
“老实说,你乘坐这玩意儿,不可能来自特别遥远的地方……”
继而,他就沉浸在遐想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又从口袋里掏出我给他画的那只绵羊,全神贯注地欣赏起他这个宝贝来。
你们想象得出,他那提到“别的星球”欲言又止的话,引起了我多么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要极力探个究竟:
“我的小家伙,你是从哪儿来的?‘你的家园’在哪儿?你要把我这只绵羊带到哪里去?”
他默默地沉思了片刻,才回答说:
“你捎带给我的这个箱子可真好,夜晚小绵羊就睡在里面。”
“当然了。你若是再乖一点儿,我还可以给你画一条绳子,白天好拴住小绵羊。还得画根木桩。”
小王子听了这个建议,似乎很反感:
“拴住小羊?多怪的念头!”
“可是,小羊不拴住,到处乱跑,就会跑丢的。”
我的小朋友又咯咯地笑起来:
“你要让小羊跑哪儿去呀?”
“随便哪里,一直往前跑……”
于是,小王子非常严肃地指出:
“没关系,我的家园小极了!”
他的语气也许带着几分忧伤,又补充一句:
“小羊一直往前跑,也跑不了多远……”


第四章


我就是这样了解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小王子居住的那个星球,比一幢房舍也大不了多少。
对此我并不感到十分奇怪,我早就知道地球、木星、火星、金星,都是命了名的大行星,此外还有成千上万别的星球,有的体积实在太小,用望远镜都难以观测到。天文学家一旦发现其中一颗,就给它一个编号作为名称,例如叫作:“325号小行星”。
我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小王子来自B612号小行星。那颗小行星只在1909年,由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察到一次。
于是,他在国际天文学的一次年会上,详细介绍了他的发现。然而,由于他一身土耳其装束,谁也不相信他的论证。大人们就是这种德行。
B612号小行星得以扬名,还多亏了一个土耳其的独裁者,他严令土耳其臣民穿欧式服装,拒不执行者以死罪论处。那位土耳其天文学家换上一身非常华丽的西服,于1920年的年会上,再次论证他的发现。这一回,所有人都同意他的看法了。

我这样不厌其烦,向你们讲述有关B612号小行星的情况,透露它的编号,也是要照顾大人们。那些大人喜爱数字。譬如你向他们提起新交了一个朋友,他们问你从来就问不到点子上,从来不会这样问你:“他的嗓音怎么样?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标本吗?”他们只会问你:“他几岁啦?有几个兄弟?他父亲挣多少钱?”只有弄清了这些数字,他们才认为了解了这个人。如果你对那些大人说:“我看见一座漂亮的红砖房,窗户上爬满了天竺葵,屋顶上落着鸽子……”他们就想象不出那座房子到底如何。必须对他们这样说:“我看见了一座房子,价值十万法郎。”他们马上就会高声赞叹:“那可太漂亮啦!”
同样,如果你对那些大人说:“小王子确有其人,他特别可爱,总好咯咯地笑,他还要了一只小绵羊。当一个人想要一只羊,那就证明他是存在的。”他们听了就会耸耸肩膀,把你当成一个小孩子!反之,如果你对他们说:“他来自B612号小行星。”他们就会心悦诚服,不再拿他们那些问题来烦你了。大人们就是这种德行。对那些大人们,小孩子要尽量宽容一些。
自不待言,我们这些人懂得生活,才不理会那些编码呢!我倒特别愿意像讲童话故事那样讲小王子的故事。我倒愿意这样开头:
“从前,有一个小王子,居住在比他大不了多少的一个星球上,他需要交一个朋友……”在懂得生活的人看来,这样讲显得真实得多。
我不喜欢别人以轻率的态度来读我这本书。提起这些往事,我感到特别伤心。我那个小朋友带着他那小绵羊,一道离去已有六个年头了。我在这里试图描述小王子,就是免得把他遗忘。忘记一位朋友,实在是件可悲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有个朋友的。况且将来,我也可能变得像那些大人,只对数字感兴趣了。也还是为了这个缘故,我买了一盒颜料和几支铅笔。我只是在六岁那年,画过一幅蟒蛇平面图和一幅蟒蛇透视图,此外从未试过画别的东西,现在到了我这个年龄,再重新拿起画笔该有多么吃力啊!小王子的形貌,我当然要尽可能画得像些。不过能否如愿,我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一幅肖像还可以,另一幅就画得不像了。他的身材高矮,我也掌握不准。这幅画上,小王子太高大;在另一幅上,他又太矮小了。他的服饰颜色,我也往往犹豫不决。于是,我就边画边摸索,这样画画,那样画画,勉勉强强画出来。后,还有一些更为重要的细节,我也可能要出错。不过,这一点大家还应当谅解我那位小朋友从来就不解释什么。也许他认为我跟他一样。可是不幸得很,我不能透过盒子看见里面的绵羊。也许我有点像大人了。恐怕我是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