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程红兵,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总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过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有着深厚的教学感悟。曾经开展了各种教学改革并取得成功。


【目录】

管理

石头、剪子、布与学校战略定位\

人有我无的特色化办学\

英国的自由学校与自主办学\

“概念校长”\

“活的校长”\

莱斯大学的橡树与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北京二中的博物馆与文化家园\

由于漪老师引发的社会学想象\

事关孩子的评选,谁说了算?\

中英孩子之间快乐差别与学校文化\

谁是优秀校友?\

学校的理念在哪里?\

校长的权力是有边界的\

教师切忌情绪化管理\

不要向中小学生乱摊派\

学校教育不能走*\

教育有“密码”吗?\

教育界的“圈子文化”\

经验意识与问题意识

——点评学校干部的期末总结\

话说校长的理论素养\

阅读他者\

教育改革需要韧劲\

教育家一定是自由的教师\

挤掉课题研究的泡沫\

学校无雷人,教育无奇迹

——我看雷夫\

一所农村中学的化蛹成蝶路

——看上海浦东新区合庆中学如何由弱变强\

校长的概念政绩\

校长的工程政绩\

开放大学在开放中成长\

教学

请尊重孩子的视角\

教师·学生·教材\

课堂教学开头\

把课堂打开\

课堂是教师专业修养的体现\

课堂教学要目中有人\

是教知识,还是教学生\

课堂里的课程意识\

课堂辩论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

追寻课堂教学机智背后的东西\

解放学生,挑战教师\

课堂为什么一定要封闭?\

评课不能使用“*起子”

——由张广录执教《岳阳楼记》说评课\

考试,考什么?\

考试的人文关怀\

考试之后如何以学生为本\

学校教育与互联网联姻的基本策略\

小议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

摒弃分数排名,让评价回归原点\

学会做课堂里的校长\

德育

于漪老师:以人格培育人格\

读懂学生的心理需求\

给孩子的心灵放一放假\

建立一个干净的师生关系\

课程德育\

尊重学生的上课权\

善待学生\

警惕教育的负向功能\

让孩子说自己的话语\

说说处罚的使用\

面对学生的错误,切忌语言暴力\

写一则让学生动心的评语\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所谓“民主”管理\

何妨取法乎下\

于细微之处见文化\

如何避免礼仪教育的审美疲劳\

艺术化地设计组织班级活动\

“风”即文化\

幸福的德育是审美的德育\

可爱、可信的80后、90后\

教育家的德育是知行合一的德育

——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纪念\

学校教育:需要更多自然情怀与田园感受\

后记\


【免费在线读】

《管理石头、剪子、布与学校战略定位》

“哈佛出石头,我出布”故事说的是凤凰城大学。哈佛是全世界*有名望的私立大学,各方面几乎都是走在世界大学的前面,各种大学排行榜,它基本上都是高居榜首,但唯独盈利状况却远远落后于另一所美国私立大学——凤凰城大学。 凤凰城大学(以下简称“凤大”)现有38万多名学生,是全美*的大学。在全球绝大多数私立大学都亏损的状况下,凤大每年的收入却高达135亿美元,盈利也达到了28亿美元。

凤大怎么盈利?它是如何轻易打败哈佛、麻省理工以及斯坦福等大学的?答案是它不按常规出牌。哈佛大学的学生年龄基本在18~22岁之间,他们都是靠父母的支持来求学,付不起太贵的学费。凤大的学生平均年龄为35岁,平均年收入为7万美元,且65%的人能从雇主公司报销一大半学费,因此它敢收高学费。哈佛聘有众多全职教师和终身教授,学历高、水平高,薪酬也很高。凤大近1万名教职工中,只有约270人是专职,其他全部是兼职,不需要给他们买保险,不需要高额的专职聘用费。 哈佛建有昂贵的校舍、体育馆、活动中心、图书馆、实验室,并且年年维护更新,费用开支相当大。凤大则没有自己的校园,也没有体育馆、活动中心和图书馆,它靠租赁很便宜的办公室作为教室。哈佛只有少数分校,都是实体学校,学生需要专门赶到波士顿剑桥城上课。凤大则有110个分校,分布在全美21个州,它还有网校,所有网校学生注册报名、缴纳学费、购买资料、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均在网上自助完成,学校无需任何现场的物力人力付出。

有人问凤大创建者、当今美国教育界首富约翰·斯波林,他是怎么想出这些招数的?斯波林回答说:“记得小时我们玩的石头、剪子、布吗?在这个游戏里,*能稳操胜券的出法是什么?不是看你出什么,而是看你竞争的对手出什么!*的定位战略就是成为其对立面,当哈佛、麻省理工等都出石头了,我们就出布,而不是石头,更不能是剪刀。”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学校的战略定位固然重要,但如何定位更加重要。我们都在讲办特色学校,但如何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却缺乏有效的思路,凤大的创建者给出了很好的思路,“哈佛出石头,我出布”就是错位竞争。目标定位错位,哈佛是职前教育,我就是职后教育;招生对象错位,哈佛是招20岁左右无收入者,我就招收35岁左右在职有收入的人;教师错位,哈佛用的是全职教师,我用的就是兼职教师;校舍错位,哈佛用的是独立校舍,我就用租用校舍;校体错位,哈佛办的都是实体学校,我就办很多网校。应该注意到的是哈佛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所大学,几乎代表了绝大多数大学的模板,凤大这一系列的错位竞争不但使自己生存下来,而且赢得了大量的收入,使自己走上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如果是平行竞争,凤大永远竞争不过哈佛,也竞争不过与哈佛类似的许多大学。

(此文发表在《今日教育》2016年第1期,发表时题目为《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

《人有我无的特色化办学》

大凡说起特色学校建设,人们总是想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少我多、人弱我强,其思维方式就是“人无我有”。其实换一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创建特色,“人有我无”也能造就特色学校。

纽约国际银行开张时发布的一则广告就很有特色。一天晚上,全纽约的广播电视突然同一时刻向听众和观众播放一则通告:“听众朋友,观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紧接着整个纽约市的电台、电视台同时中断10秒钟,不播放任何节目。第二天这则广告成了整个城市*热门的话题,家喻户晓。

这则广告可以说是效益*的广告,投入*少,没有请好莱坞大牌明星,没有请NBA大牌明星,几乎没有投入任何的制作费用,却获得了*好的效果,纽约国际银行因此广为人知。教育界也是这样,学校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有时候朴实无华也是特色,成都武侯实验学校的李镇西校长就曾经说过: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当下不少学校为特色而特色,做了许多骗人骗己的花架子,形式主义盛行,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李镇西反其道而行之,反而成就了他的特色,究其思维方式而言,就是“人有我无”的思路。同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模式也是堪称一绝,语文教学界有很多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有人问于漪老师:“您的教学模式是什么?”于漪老师回答说:“我没有教学模式。”当大多数人都在创立一种所谓的教学模式之际,于老师却说自己是没有模式的。教学是科学,所以有规范,有规范就可以有模式;教学是艺术,所以有变化,有变化就没有刻板的模式。于老师的没有模式恰恰说到了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其思维方式也是“人有我无”。

*战略大师迈克·波特曾经说过:“一个企业如果要生存、发展,只能选择两种战略——一个是成本领先战略,一个是差异化战略。”学校能否在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中客观准确地差异化定位,这是关键。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要求,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充分考虑家长、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客观基础、客观条件、独特的资源和潜在的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学校才能健康发展。

(此文发表在《今日教育》2016年第1期,发表时题目为《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

后 记

当教师当得久了,喜欢边想边写;做校长做得长了,喜欢边做边说。慢慢的,在基础教育界也算比较“知名”了,常常到外地演讲,坏处是旅途劳顿人比较辛苦,好处是认识了不少同道朋友。大概是四五年前,我在山东陶继新老师主办的人文教育高峰论坛上认识了成知辛,他是福建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主任、资深编辑,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很是赞赏肯定了一番,尤其对我报告中所讲述的故事很感兴趣,兴之所至,向我提议:“能不能把你讲的这些故事及其点评收集起来,写成一本书,交给我们出版?”他的提议无疑是对我的厚爱,我虽然也陆陆续续出了十几本书,但从来没有在福建出过,福建是我的出生地,潜意识里我总是把福建厦门当成我的故乡,至少是第二故乡,每年都会回去找找儿童时代的踪迹和感觉,我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成知辛的提议,并且约定一年后交稿。

一年下来,我的确试图写过一些小文章,但总是不能坚持下去,这些发生在学校里的故事,讲讲容易,一旦要写出来,好像也是要费点事的。约定的时间到了,我只好老实告诉知辛:“没能完稿。”并且说了一堆理由,诸如工作太忙,杂事很多,等等。知辛非常大度地说:“没有关系,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交给我。”知辛的大度一度成为我不断推迟写作的借口。这期间,上海的《上海教育》、重庆的《今日教育》、北京的《未来教育家》三家期刊先后约我写专栏,我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写专栏其实就是给自己找个监工,其坏处就是时时觉得欠了人家许多债务,好处就是到时有编辑会定时催稿,由不得你不写。三家刊物的专栏,有些文章就是讲故事做点评,与成知辛所约的书稿内容比较接近,这样陆陆续续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到今年总算达到了规定的数字,于是我把文章编辑了一下,成了一本书的模样,发给了知辛。

这本书,写的都是教育小事,主要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虽小,但也确实传递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细节见精神,细节见文化,细节见格局。这本书里的文章当然不乏肯定赞美的文字,肯定的多是看到的学校美好的细节,这些细节都是校长、教师、学生创造的,值得赞美。本书更多的是发现教育现实当中的问题,有些事情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些事情是通过报刊等多种媒体间接看到的。很多事情也许当局者迷,置身其中习惯使然,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跳出来一看、一思、一品,就会发现问题。有些事情就近看不出什么,但站到远处看,就觉得不妥;有些事情在原地看不出什么,但居高临下就能发现问题;有些事情按照习惯做,不觉得什么,但是把它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在更多、更复杂的关系之中看,就会觉察出问题来;有些事情于此时、此地看来还算正常,但是放在更长的时空维度看,就会看出不正常来;有些事情一个角度看,也许觉得还算挺好,但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看,可能就不那么好,甚至于也是一个错误。我常常爱发现问题,所以批评的文章居多,总是因为看到一些我以为反常的事情、奇怪的事情、不妥的事情,一气之下,写就批评文章。当然,我不能说我的观点一定正确、我的思考一定对路,也许我的说法也就是一孔之见、一时之见,读者大可以反驳我的观点,我也由衷地欢迎各位读者、方家批评乃至批判,期待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倘能如此,也不枉这本小书的写作出版了。

是为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