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厚重而不乏思想性,可读性、时代感强,带给读者感动、震撼与省思,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完整的、有血有肉的、熟悉而陌生的雷锋,一个被误解的、有差异性的雷锋。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探访的方式走近雷锋,赋予雷锋以鲜活的生命。写作中,作者用平实的文字客观、本真地呈现出一个平凡、亲切、可爱的雷锋,回应社会对雷锋生平的一些误解,还原一段英雄传奇,用平等的视角、理性的思考透视一个红色榜样成就非凡人生的心路历程,并以不失细腻的笔墨刻画了雷锋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大量新近发掘的老照片重塑“新”雷锋的形象。 本书厚重而不乏思想性,可读性、时代感强,带给读者感动、震撼与省思,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完整的、有血有肉的、熟悉而陌生的雷锋,一个被误解的、有差异性的雷锋。


【作者简介】

余玮,主旋律作家、雷锋研究专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为团中央《中华儿女》首席记者、《中华雷锋报》总编辑。出版有《知情者细说*》《红色书笺背后的周恩来》《敦厚朱德》《世纪小平》《魅力陈云》《讲学中南海》《触摸红墙》《红墙见证》《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中国高端访问》《我们跨过鸭绿江》《私家相册里的红色传奇》《荣归》等,并有作品为中学《语文》课文。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等奖项,多部作品被确定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


【目录】

一团火

(一)从“庚伢子”“雷正兴”到“雷锋”

(二)“予人幸福、自己幸福”的“傻子”

(三)爱憎分明的“小雷子”人见人爱

(四)积极奋发向上的演讲家

一滴水

(一)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才有力量

(二)不褪色的平凡伟大

(三)接过来的不仅仅是雷锋的枪

(四)中国的士兵,世界的雷锋

一块砖

(一)也曾“奢侈”过的背后

(二)走到哪儿,好事做到哪儿

(三)一个老党员的一个弯腰

(四)在党旗下庄严举起了右拳

一颗钉

(一)日记背后看不见的学习动力

(二)雷锋学习的榜样

(三)“小便衣通讯员”以“候补”身份入伍

(四)在岗位上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粒种子

(一)22岁的不朽

(二)从部队走向全社会

(三)七个字背后的扑朔迷离

(四)一首歌的传奇

(五)一首抒情长诗激励一代代人

(六)在学习榜样中守望榜样的初心

一缕春风

(一)身边人的平凡感动

(二)“一团火”与“满天星”的传承与坚守

(三)“煤都”接地气的动力新能源

(四)大国之治视野下的雷锋精神


【免费在线读】

一团火

(一)从“庚伢子”“雷正兴”到“雷锋”

1940 年12 月18 日,雷锋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简家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如今,到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的外地游客一般要参观一下雷锋故居。那是一座两间半的土砖茅屋,房子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在原地基上重新修建的,简单的陈设都是雷锋使用过的。屋子中间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个衣柜。墙上的介绍写着:雷锋的父亲、哥哥、弟弟先后在这间房子里死去,母亲也是在这间房子里悬梁自尽的。寥寥数语道尽了雷锋童年的苦难。

雷锋原名雷正兴,据说因出生在庚辰年(1940 年),所以其乳名叫“庚伢子”。雷家是大地主谭四滚子的佃农,在战乱饥困的情况下,爷爷、爸爸和哥哥、弟弟先后病死。雷锋6 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母亲张元满。

1967 年9 月20 日至10 月15 日,由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提议,邬德铭(海军205 部队)带队,杨德亮(总政歌舞团),王凤清(女,军事博物馆),李伟(女,总政文工团),李秀兰(女,军事博物馆),刘文(北京中医学院),徐灵运(女,北京中医学院),林志义(湖南省军区),杨安久、王海云、周济平(3 人皆来自雷锋纪念馆),童曼芝(中共长沙县委),曾明(长沙市五金厂),罗湘生(长沙市二中),王德昌、潘照坤(春风文艺出版社)等一行10 多个人组成调查组,来到雷锋家乡就雷锋事迹进行调查。据悉,当时一行人分成3 个组,有分有合地采访了雷锋的亲属以及邻居、朋友、同学、老师、同志和当地党政各级干部,共有60 余人,接触100 多人次,基本厘清了雷锋的家史和他在家乡18 年的事迹,并写出一本雷锋家谱。这些材料曾为王德昌、潘照坤再次修订《雷锋的故事》一书提供了可靠的宝贵素材。后来,这些采得的材料经过筛选,还被写成了《雷锋的苦难童年》一文。调查组曾于同年10 月编印过近160 页的油印本《雷锋同志童年事迹调查纪录》,许多内容一直未向社会公开。

1963 年2 月7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的好战士——雷锋》一文。20 天后,即2 月27 日,中共长沙县委宣传部、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中国青年报湖南记者站、湖南省电台、《长沙晚报》、望城县坪山公社党委等单位组成调查组,到雷锋家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雷锋家属、亲戚、邻居,报道中提到的有关人物、当地老地下党员、两户姓谭的地主雇工、雷锋的老师同学及同事,共访问了50 余人。3 月3 日,调查完毕,调查组写了一份《关于雷锋同志童年情况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