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近年国际流行的PISA阅读素养测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身为一线教研员,陈凤英老师聚焦小学阅读教学这片天地,把自己及团队的教研实践和课程发展趋势相结合,深耕细作,潜心钻研,花费数年时间梳理出阅读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提炼出普适性的教学策略。全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质朴,案例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同时,本书重视知识的提要和学习策略的归纳,多处出现简洁清晰的图表,对教师快捷、准确地把握各章要点,并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大有益处。如果按这套方法去设计阅读课程,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相信对教师的教学规范和学生的阅读策略养成都有不小的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上海教师教育丛书”的“知会书系”。全书立足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关注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策略的养成,并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支撑实践研究方向,用具体的实践案例阐释其对阅读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旨在为学科教师提供学理依据和教学对策,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效。

全书共五章。*章梳理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主要从阅读教学教什么、阅读教学怎么教、阅读教学为什么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三章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阅读理解指导方法(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阅读理解)和四类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阅读理解指导方法。第四章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迁移观为理论背景,具体阐释了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型(精读课、练习课和略读课)设计。第五章提出了探索“知能并进”课堂的教学构想,旨在引导教师进一步关注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同一堂课中的转化关系。


【作者简介】

陈凤英,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上海市青浦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小学语文学科教师研修基地主持人。


【目录】

*章 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

*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常用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

*节 词句理解的指导

第二节 段落理解的指导

第三节 篇章理解的指导

第三章 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

*节 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指导

第二节 记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

第三节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 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指导

第四章 单元阅读教学课型设计

*节 单元阅读教学概述

第二节 不同课型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 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精读课

第四节 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课

第五节 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略读课

第五章 探索“知能并进”的课堂

*节 对“知能并进”课堂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节 “知能并进”课堂的构建策略与方法

第三节 “知能并进”课堂的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精读课案例分析

附录2: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课案例分析

附录3: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略读课案例分析

后记


【前言】

序言

在听说读写这四大类传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能是*多的。阅读在语文素养的养成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人都认为,抓住了阅读,也就等于抓住了语文课程的“ 牛鼻子”。近年国际流行的PISA 阅读素养测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从当下语文教学及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不像抓字词听写、名篇背诵、知识记忆和答题套路训练那样,教师花的力气容易在考试中见到成效,而需要长期积淀才可能见到效果。作为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语感培养常常只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而情感熏陶以及心灵塑造功能可能要到很久以后才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体现出来。因此,有志于在中小学开展阅读教学探索的教师,必定要有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长远发展的眼光,要有盯住一项工作并把它做细、做好的韧性,才有可能常年坚

持下去。

眼前这部书稿所展现的就是这样的做法和精神,即聚焦于小学阅读教学这块天地,持续深耕,经过长期的劳动,收获自己的果实。这样做必定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准备,不能追赶时髦和急功近利。当今社会,知识量暴增,信息传播渠道多元,信息内容芜杂,追求更新、更快、更引人注目的传播手段已成为常态,有

关学习的各种新概念、新说法也是层出不穷;身为一线教研员,如果忙于追逐新

概念,急于提出新说法,不仅自己难以准确地把握,在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时也容易使他们手忙脚乱。阅读教学是个很老的话题,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角度区分文章特点,总结阅读方法和策略,也都是看似“古旧”的路径,甚至连单元教学,在语文教育实践中也算不上新课题,但是这些传统的话题会因时间、空间的转变而焕发新的生机;尤其按照当下的课程发展趋势,学习材料有较多调整,师资来源更多元,学生的代际差异和个体需求差异更加突出,如何在一定时

期、一定范围内保持阅读教学的基本规范和普遍质量,对一位基层教研员来说,

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任务,也是需要长期考虑的课题。而本书作者陈凤英

老师围绕阅读教学这一基础性内容,花费数年时间梳理阅读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提炼出普适性的教学策略,其价值也在这里,她的努力既实在,也不会过时。这

是本书给我的*个启发。

开展研究工作,总要判断其社会价值,也就是回答为什么做研究。在确定选

题、设计研究思路时,人们一般会从两个维度考虑,即偏理论研究还是偏实践研

究,前者以解决行业甚至整个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主,后者以解决自己工作中

遇到的问题为主。一般来说,基层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研究取向宜选择后者,即

重点考虑教师平时的教学中遇到的困扰有哪些,研究者的特点和优势在什么地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教师的教学或教研员的工作推进有什么帮助,当然*好能

同时为同行带来一些参考价值。这样的研究定位看上去似乎不够高大上,但比

较接地气。基层教研员的首要任务是指导一线教学,以保障课程计划的实施,所

以研究工作必然处于第二位甚至第三位;另外,由于以往的学习重点不同,积累

领域受限,再加上研究投入的时间、精力问题,因此教研员若去从事理论性强、具有全局性或前沿性的课题,往往会力不从心。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研究优势,

即熟悉一线情况,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了解得比较多,问题看得比较准,能

够带着教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去选择研究重点,提炼基础知识,建构课程组织线

索,优化教学设计,所提出的教学改进策略往往更有针对性,从项目本身来看也

容易出成果。当然,从一线问题出发,从自己的教研经验起步做研究,并不是说

不考虑课程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在这本书中,凤英老师就把自己团队的实践

经验和课程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比如以阅读教学知识为引导,以单元教学为方

向,以自己的做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为主要内容,这样的处理虽然在一定

程度上冲淡了理论色彩,但却提高了实践价值,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学习的研

究取向。这是本书给我的第二个启发。

按一般人的经验来看,小学阅读教学无非是教师带着孩子们认认、读读、写

写、背背,所涉及的知识并不复杂,但对于阅读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来说就不一样

了,他须将自己的眼光从前台的教学活动转到后台的课程建设,他叙述的对象也

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他不能只熟悉几篇课文,讲清楚几个知识点,而是要把与小学阅读教学有关的知识梳理清楚,把几乎所有课文之间的关系、课文与单元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同单元之间的关系解释明白,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完成一项

时间跨度较大的系统的任务,对教研员的毅力和智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

们看到,这一课题*后之所以得以成书,不仅有赖于凤英老师个人的艰苦劳动,

也得益于周围的教学实践和学科指导两个强大团队的支持,有这样一批志同道

合的人结成团队,互相探讨,彼此鼓励,自然容易走得长远些,研究质量也会有一定的保障。这是本书给我的第三个启发。

从这本书的内容中还可以看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重视知识的提要和学习策略的归纳。每一章节除了有简洁清晰的知识提要外,还向读者呈现了许多图表,这对大家快捷、准确地把握各章要点,并将其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是很

有帮助的。教师如果按这套方法去设计阅读课程,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对自身

的教学规范和学生的阅读策略养成都有不小的价值。凤英老师把这本书命名为《轻叩阅读之门》,用意大概也就在此吧。

凤英老师温和可亲,这本书的文字一如她的为人,朴素而不张扬。如果说他

们的研究成果有什么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话,我认为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还可以更

为开放,这本书已经区分了精读课、练习课和略读课,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

但有些知识、策略的目标还是比较显性。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还可以从生活情

境、阅读功能的角度设计一些课型,比如通过阅读提出一个问题,再通过扩大阅

读解答这个问题,让知识和策略的获得隐藏在阅读活动的背后。当然,这一要求

已经超出了课题研究*初的目标,供凤英老师和她的团队进一步研究时参考,相

信她的研究还会继续,也供有兴趣探索阅读教学的老师思考。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郑桂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