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可读性强:明星霍思燕和嗯哼的暖心日常、高晓松的心酸往事、张兆和父亲的教子秘籍……案例丰富有趣,名人故事可读性更强,更有借鉴意义。
2、主题完整:4大主题 、29个方向,全面覆盖完整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的教育。
3、权威观点,专家推荐:本书教育方法均有权威观点支持,核心观念获得台湾心理学博士、脑科专家洪兰教授的推荐。
4、篇幅极简、易学易用:秉承极简教育理念,只留精华。花一个晚上时间即可掌握育儿要点,实操性强,容易学,更容易用!

1、拥有50万 粉丝的公号“涵涵妈聊绘本”,用经验说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孩子的情商。
2、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di一步。要培养孩子的自知情商、自控情商、自信情商、自励情商、语言情商、社交情商和阅读习惯,父母日常生活中做出的反应尤其重要!
3、投资亲子关系,就是投资孩子的未来;搞定亲子关系,才能放下你的焦虑。书中汇集涵涵6年的教养经验,手把手教你搞定亲子关系。
4、干货满满,全彩印刷,插图童真可爱(粉丝提供)。适合父母阅读,更适合亲子阅读。


【内容简介】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本书是宁十一结合名人故事和个人家教经历所作。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强调了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父母的情感、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未来产生的影响。观点均有真实案例佐证,读来轻松流畅,有趣有料。

《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步》
“不要哭啦乖。”
“要懂得分享哦。”
“快叫叔叔阿姨啊。”
“你是姐姐/哥哥,要让着弟弟妹妹啊。”
“你应该这样做,不要……”

你是否常常对自己的宝宝说这些话?
你是否知道,有些时候,这些话对培养孩子情商有害无利!

想要培养有礼貌、有家教、有情商的孩子?
且看50万 父母关注的涵涵妈如何讲。


【作者简介】

宁十一,著名认知行为心理专家、青少年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北京市级骨干教师。30多年来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宁十一教子有方,儿女均知书达理,优秀出众。女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儿子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

涵涵妈,一个了解妈妈困惑的妈妈,一个懂得孩子心理的*心理咨询师,专注亲子阅读和儿童心理。5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涵涵妈聊绘本”“涵涵妈聊童书”创始人。


【目录】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Ⅰ 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的方向
父亲具备大格局有多重要
父亲的格局,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格局
父亲的言行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父亲做家务的态度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
每个孩子心目中的英雄都是爸爸
有趣的父亲很有必要
父亲的样子决定了女儿是否会遇到“渣男”


Ⅱ 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未来的情商
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模式影响孩子一生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严重?
“气象台母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每个孩子的*位情商教师都是母亲
母亲是一个家庭的灵魂
孩子的特质是由母亲亲手打造的
有趣的母亲影响孩子的运势
不要做“有毒”的母亲
母亲对儿子的婚姻和事业有决定性影响


Ⅲ 孩子未来的一生,由父母决定
父母对孩子的品质形成有多大影响
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
父母的修养决定孩子的教养
父母有原则,孩子有纪律
父母走多远,孩子走多远
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可能是父母的问题


Ⅳ 你们的家庭环境真的适合孩子成长吗?
家庭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的新生家庭是原生家庭的Copy
重组家庭中继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单亲家庭如何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
隔代抚养孩子不可不知的育儿经
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吗?

《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di一步》

*章 自知情商——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di一步
亲子关系:孩子为什么和你对着干 / 002
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di一步 / 008
心理学:读懂孩子的哭声 / 018
表达共情:被安慰的孩子,为什么仍在哭 / 024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心 1 1=0 / 030
对孩子影响*糟糕的,是着急的妈妈 / 036

第二章 自控情商——父母不焦虑,孩子更自律
内驱力才是孩子一辈子学习的秘密 / 046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其实是不懂时间管理 / 053
孩子发脾气不是坏事,憋着才是 / 059
专注力:不打扰,是对孩子专注力的*好保护 / 065
秩序敏感期:给孩子立规矩的黄金期 / 071
一份超实用的妈妈情绪管理清单 / 076

第三章 自信情商——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教养智慧
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有效方法 / 084
调整方向:孩子需要的是进步,不是完美 / 090
习得性无助:如何引导孩子逃离失败的“恶性循环” / 096
审美敏感期:孩子,你可以“臭美” / 104
这些小小的仪式感,带给孩子大大的幸福力 / 113

第四章 自励情商——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你替孩子避开的风险,生活都会如数奉还 / 122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 128
聪明人都在用笨办法,因为那才是捷径 / 133
妈妈会“示弱”,孩子更出色 / 138
不贴标签、不设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 145

第五章 语言情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方法对了,孩子并不抵触批评 / 152
你想要什么就表扬什么,你表扬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 161
抗挫力:孩子犯错误时,你说的*句话是什么 / 167
叙事性语言:用游戏提升儿童表达力 / 174
多说多问多读,让表达力飞起来 / 180

第六章 社交情商——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不分享也 OK: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占有敏感期” / 186
孩子的嫉妒源自“不自信”和“怕失去” / 193
大让小:伤的不仅是大的,还有小的 / 198
学会拒绝和被拒绝,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 204

第七章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爱孩子,请让他爱上读书
为什么一定要陪孩子读绘本 / 212
陪孩子读绘本的六大雷区 / 219
“六不要”“六要”,教你亲子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 227
别把三十元的绘本,读出三块钱的价值 / 242
只读“有用”的书,根本不是阅读 / 247
阅读能力超强的孩子,都在这五点上下功夫 / 250
如何给孩子选书,孩子才爱读 / 256


【前言】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彼此肩并肩成长。

关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父母*关注的话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乎是所有父母都曾喊过的一句口号。然而,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真的理解“起跑线”的含义吗?
国内热门综艺《极限挑战》曾就“人生起跑线”的问题做了一次实验。参与实验的是100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
在学校操场上,地面上已经画好了6条平行的直线,100名学生全部站在*条线上。然后由“极限兄弟”提出6个问题。每提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就可以前进到下一条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留在原地。这六个问题分别是:
1.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4.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5.父母是否承诺过你送你出国留学?
6.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随着问题的提出,差距很快体现出来,有的孩子一直停在原地,有的孩子一步一步领先。*终,只有一名女生站在了第六条线上——她六道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提问结束,然而实验还在继续。
此时,有的学生站在第六条线上遥遥领先,有的学生依然在*条线上停滞不前。“极限兄弟”要求所有的学生从自己此刻所处的位置出发,冲进前方的体育馆内,并且只有前20名才有资格进入体育馆,其余的人,皆被挡在门外。
残忍吗?残忍。然而现实更加残忍。
其实这个实验*早出现在国外的一个视频中,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重视。2018年4月在国内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决定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孩子,恰恰是我们——孩子的父母。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和家庭对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甚至是一生的。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家庭的氛围,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丰子恺先生在《给我的孩子们》一书中,回忆了三件儿时趣事。
*件是先生五六岁的时候跟随祖母养蚕的事。祖母喜欢养蚕,每年都会养很多蚕,儿时的丰子恺也很喜欢在蚕落地时,在架着经纬的跳板上走跳。还常常把五伯买的枇杷和软糕一起分给大家,一大群人其乐融融。对此,先生回忆道:“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
第二件事是父亲中秋赏月吃蟹。先生的父亲喜爱吃蟹,吃蟹时,在八仙桌上点一盏洋油灯,温一壶酒,盛一碗热豆腐干,点一支水烟筒,打开一本发黄的书,旁边趴着一只慵懒的老猫。这些记忆都深深地刻在先生的脑海中。对此,先生回忆道:“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第三件事是和邻家大哥一起钓鱼。这个大哥哥就像长兄一样,手把手教儿时的丰子恺钓鱼。先生对钓鱼这件事一直兴致盎然,他回忆说:“我记得这时候我的热心钓鱼,不仅出于游戏欲,又有几分功利的兴味在内。有三四个夏季,我热心于钓鱼,给母亲省了不少的菜蔬钱。”
先生所回忆的这三件事,其实正是他同祖辈、父母、玩伴一起生活的场景。养蚕的快乐、吃蟹的讲究、钓鱼的成就感,都给先生的儿时记忆增添了不少色彩,也让先生在旅居他乡时多了很多温暖的回忆,这种自然恬淡的美好童年生活,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调。先生的绘画和文章总是保持着一种雍容恬静的风格,他的漫画往往是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深远意境。先生总能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这与他儿时温暖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其实,对孩子来说,祖辈、父母、玩伴就是他儿时成长的重要环境,这个时期的每个人、每件事,甚至每个平常的日子,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就已经站在父母的肩上从“起跑线”开始奔跑;在孩子还是懵懂的婴孩时,父母和家庭的生活方式就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父母对待生活认真而努力,孩子就能获得更多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父母对待生活有趣而自然,孩子就能养成热爱生命的态度和习惯;父母对待生活豁达而乐观,孩子就能形成更大的格局和世界观。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彼此肩并肩成长。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所以我们要慎言慎行;因为我们的格局和情绪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要自我修炼。要知道,父母的成长,也是孩子的进步。
在当下这个讲究“优生优育”的年代,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内心其实并没有太大把握,不过也是一路摸索,一路前行。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正在与孩子一起肩并肩成长的父母们。

宁十一
2018.7.1于北京


【书摘与插画】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Ⅰ 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的方向

父亲具备大格局有多重要
“格局”一词近些年颇受人们重视。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既然格局如此受人追捧,说明格局确实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格局,“格”就是人格,“局”就是眼界、胸怀。老话说“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多大的锅烙多大的饼”,其实都是在说一个人要有大格局。格局展现了一个人的精神架构和胸襟气度,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有大心量者,方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能成大气候。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智慧的老祖宗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精妙的诠释:站在山上的人眼光看得长远,故为“仙”人;站在山谷里的人眼界格局有限,故为“俗”人。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决定结局。
作为家庭这艘轮船的掌舵者,父亲的格局对家庭的发展,尤其是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候,父亲的举动看似是成人世界里的一个小聪明,却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我在去黄山游玩的时候,有次坐车见到一位父亲带着孩子,买票时父亲只买了自己的票,售票员看孩子个头不小,已经超过1.3米了,便说孩子也需要买票。
这位父亲顿时不乐意了,说:“我家孩子才6岁,怎么就得买票啊!谁家孩子这么点儿就买票啊!”
我们都知道,坐车需不需要买票跟身高有关,跟年龄无关。在售票员的坚持下,孩子去量身高,果然超过了免票规定。这下这位父亲无话可说,只好补了孩子的票。但上车坐到座位上以后,父亲却忽然转身照孩子脑袋打了一下,边打边说:“不是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吗?上车时弯着点儿腰,非得充大个,这下白花钱了吧,你是不是傻啊……”孩子顿时就懵了。我想,这时候孩子心里应该十分迷茫吧,平日里给自己带来无数夸赞的身高,现在怎么就变成坏事了呢?

这位父亲也许并不知道,他一次次省下票钱,就是一次次的给孩子“上课”,让他学会如何投机取巧,如何占小便宜,如何不守规矩。并且,父亲当着全车人的面打骂孩子,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在这种父亲的教导下,孩子极有可能也会变成一个像他父亲这样的人,这不就是为了占一点儿小便宜而毁了孩子一生吗?
俞敏洪说过,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也许会有人说,贫穷的人受经济限制,眼光一般不会很长远,难道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就不能有大格局了吗?其实,格局大小,与金钱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出身贫穷家庭的人、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人,只要引导得当,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着大格局的人。

我在随朋友去四川西昌采访的过程中,在一个山村中采访了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靠在建筑工地打零工补贴家用,女儿面临中考,父亲希望能够让孩子上一个好点儿的学校,将来能走出这个小山村。但孩子的中考分数却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了1分,而这1分之差就需要额外缴纳5000元的择校费。面对这笔巨额择校费,母女二人的心情都十分低落,发愁如何才能凑齐这笔钱。这时父亲带回来一个更坏的消息:他没工作了。但不同于母女二人的愁容满面,这位父亲脸上一直是挂着笑容,并安慰她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此后,父亲每天去找工作,就算结果不如人意,也从来不会借此发脾气,甚至连愁眉苦脸的时候都很少,永远都是乐呵呵的。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父亲开始踩着家里*一辆三轮车拉货,*终攒齐了择校费。女儿深受感动,发奋读书,*终考上了名校,如父亲所愿走出了这个小山村,并且继承了父亲面对苦难时乐观豁达的心态,这样的格局使她一个小地方来的姑娘在大城市混得风生水起。

与这位小山村的姑娘相比,很多出身大城市的孩子都未必有她幸运,能拥有这样一位心胸豁达的父亲,给她的人生带来了深远影响。与这位父亲相比,那些经济条件不错,却常常因为孩子一时成绩不好、自己工作一时不顺心而对孩子动辄打骂的父亲们,难道不该反思一下:孩子不优秀,自己真的没有责任吗?
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经典之作《美丽人生》,豆瓣网评分高达9.5分。这部影片就充分展现了一个父亲的格局和担当。

《美丽人生》讲述了一位善良乐观的犹太人爱上了一位美丽的意大利教师,两人携手克服了国籍和阶级的重重困难走到一起,并有了一个儿子。但是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二战爆发,父子二人因为是犹太人而被送到了集中营,母亲不忍与丈夫和儿子分别,毅然跟随他们一起前往集中营。我们都知道,进入集中营,每天都要到死神那里报到,随时可能被死神选中带走。
为了安抚儿子,父亲向儿子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父亲告诉儿子,他们在玩一个游戏,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胜出。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无论自己有多饿,都不能哭闹,并且每天要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先获得1000积分的人就可以兑换一个真正的坦克作为奖品。天真好奇的儿子信以为真,并在这个游戏中玩得乐此不疲。
*终,父亲为了找妻子,惨死枪下。但儿子却因为听话地藏了起来而被美国士兵救下,与母亲团聚。直到*后,孩子还开心地以为他赢了这场游戏。
这位父亲用自己的乐观、坚强和智慧,保住了孩子的性命,也在孩子心里竖立了一座*亮的灯塔,指引着孩子未来的方向。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拥有这样的格局,即便眼下贫困,处于逆境又有何惧?父亲有这样的格局,可以为妻子提供遇事不乱的定力支持,可以为孩子提供勇往直前的动力支持,这个家庭的未来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这个孩子的未来也将前途无量。

《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di一步》

为什么孩子哭的时候,你越哄,他哭得越凶?甚至全家齐上阵使劲哄都不管用?因为孩子哭,是其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没有被理解。但我们哄的宗旨却是“赶紧别哭了”,可是孩子的需求仍然没有被满足,更没有被理解,肯定会哭得更凶啊。
对大脑的研究表明,人体的大脑前额叶要到二十岁左右(是的,二十岁左右,你没看错)才能发育成熟,而前额叶的功能就包括理性思考和控制情绪等。因此,孩子都是高兴就笑,伤心就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引导孩子管理情绪,提高情商。
“情商”一词,被很多父母重视,培训机构甚至利用父母看重情商的焦虑,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动辄几万块钱的培训费。
其实,情商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培养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式提出“情商”这一术语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他们认为,情商*核心的三种能力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三种能力呈递进关系,先学会认识和管理情绪,才能自我激励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其实,孩子哭闹的时候,正是教他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时机。

01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你心里郁闷的时候,会怎样?大吃一顿?疯狂购物?跑到没人的地方吼上几嗓子?是的,首先需要发泄出来。每当此时,我们是多么羡慕小孩子呀,想哭就能随时随地哭,不用憋着,真好。
那为啥你就是见不得孩子哭呢?为啥要阻止宝贝们去发泄呢?要知道,宣泄情绪是管理情绪的*步。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有哭的自由,不要强行阻止。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三岁多了,你就会发现:三岁以下的孩子,哭闹的时候多;三岁以后,孩子就没那么爱哭了。因为他掌握的词汇多了,他会表达了呀。有人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三岁多了,还是很爱哭”,咱要尊重个体差异,而且也要看养育方式和环境。
涵涵两岁多的时候,对我和她爸爸不满了会喊:“啊——你们两个,坏蛋!你们是傻子啊!”在这之前,她哭得多,等语言丰富了,不高兴的时候直接就怼上了,比哭更有力量。
现在涵涵五岁多,哭的时候就更少了,因为她已经学会了钻规则的空子和拿你曾经的话堵你。你不给她某样东西时,她踩着凳子就能够到,哭啥呢?
所以说,当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时,哭就是一种情绪宣泄,请允许孩子发泄一下。因为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是油盐不进的。而且如果我们讲道理,孩子不听,反而会把咱自己也弄得气愤不已,*后演变成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当然,有可能因为孩子弱小,你的“以暴制暴”会暂时把他压制住,但保不齐他会在青春期,自以为“翅膀变硬”的时候反抗你呀。因此,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不要想着粗暴压制,或者不当回事儿,而是要先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想哭就哭吧,来抱抱……”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明白,他是被理解的,而且有坏情绪是很正常的。当孩子被拥抱时,他的不开心被理解,他的不满得到安慰,自然慢慢就平静下来了。

02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大脑成像的研究表明,让一个人用语言把自己心中强烈的情绪说出来,有利于其烦躁不安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那么,我们陪着孩子哭完之后,等他安静下来,就可以尝试着引导他把情绪表达出来。
如果孩子还小,不会表达,我们可以借助绘本。比如风靡全世界的立体书《我的情绪小怪兽》,就是一本超实用的情绪认知书。这本书用各种颜色来代表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理解和体会,也更容易表达出来(这是*棒的地方)。
黄色,是快乐的情绪。它就像太阳的光芒,给所有人带来温暖。
蓝色,是忧伤的情绪。那不停滴落的一滴一滴雨点,就像打在心上落下的眼泪。
红色,是愤 怒的情绪。它就像一道道明亮的火光在咆哮,砰!
黑色,是恐惧的情绪。它藏在密不透风的黑色森林的阴影里,让人感觉压抑、害怕、渺小、无助。
…………
通过图文结合和比喻句的形式,这本书将那些抽象的、看不见的情绪转化为可以看见和感受到的视觉体验,告诉孩子什么是快乐、忧伤、愤怒、恐惧……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哪一种情绪和感觉,都是*真实的自己。
有了这种认知做基础,当下次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当孩子哭闹时,我们的目的肯定不仅仅是“止哭”,更应该为长远计,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我们就要先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让孩子进行反思,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哭闹,哭闹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当然,三岁以下的宝宝,因为尚未具备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清晰地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但他们也会借助其他方式与外界进行沟通。比如用手指向自己想要的东西,拿手里的玩具跟别的小朋友进行交换等。
情绪经常被接纳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一般比较平和,与父母的关系也比较亲近,有什么事愿意找父母沟通;而经常被阻止宣泄情绪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压抑的,有什么话也不会跟父母说,亲子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疏远。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很快地压制住他的情绪。可能你不愿意去共情,去耐心沟通,觉得那很麻烦,但你现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也许他青春期时将会如数奉还。
愿天下为人父母者能够明白,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情商的培养,就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