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值得老师、家长学习的教育成长课
○塔文纳老师是美国新型教育理念的开拓者,她创办的萨米特中学已有十五所分校,荣获众多奖项和赞誉,被评为全美优秀高中,教育界十佳创新组织。
○这本书是比尔·盖茨年度重点推荐。简体版还未上市,已在教育界引起震动。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惠,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新英才学校校长张万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曼丽等向全国教师、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强烈推荐。

在这所充满奇迹的学校,没有一个学生不想上学
○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喜欢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已经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准备?做好准备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家长和老师应该做些什么?
○16个成功习惯、7大领域36个通用技能、项目式学习、自主学习、反思练习、从好奇心出发、B计划思维等,都非常值得家长借鉴。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感人自传
“如果想把孩子送进好的幼儿园,你需要整晚守在外面排队。为了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你需要花一大笔钱买学区房。更要命的是,即使孩子上完学,你还是要拼命维护学校的名声,因为它事关你的房价,于是,你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这场游戏中来”。
为什么我们不能想想办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长大成人?
本书作者黛安娜·塔文纳,既是一位母亲,也是萨米特中学的创始人和校长,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讲述了她从无到有成功“培育”另一个孩子——萨米特中学的过程,希望从自己的经历中对上述问题给出答案。

让孩子终生受益的萨米特中学价值观
○想要孩子被好大学录取,有效的做法就是培养他们的目标感,让他们真正了解作为独特的个体的自己。
○为确保孩子顺利步入社会,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决策力——做明智的选择。
○让孩子认识自我,认清自己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什么样的工作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在中学时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必须把培养孩子成功的习惯,和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
○对孩子z好的,就是我们利用每一天、每一分钟,去帮助他们培养适应社会变局的通用技能。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找到与世界对接的入口。
○某个大学或某份工作并不是人生的*终追求,我们应该要培养孩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对生活感到由衷的满足。


【内容简介】

我们并不需要为孩子在成功和满足感之间做取舍,因为他们都可以拥有。
——黛安娜·塔文纳

2001年,高中老师塔文纳发现,社会需要一个系统来筛选出谁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于是学校便成为这样的平台。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高中毕业意味着什么,除了拼学业成绩之外,没有人真正为步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
正当她感慨无力改变军备竞赛式的教育体制时,她发现自己做妈妈了,而“9·11”事件的爆发,让她开始思考,等待着她的孩子的会是一个怎样不确定的世界。
她决定做一些对孩子的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她选择了教育。
萨米特中学就这样从无到有创办起来,六年后,它迎来了首届毕业班。这里既有来自吸毒家庭、父母双双入狱的不幸女孩,也有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家庭的天才少年。在这所充满奇迹的学校,无论什么家庭背景的孩子,都学会了宝贵的自我认知,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反思问题的能力,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未来的目标,以及如何为过上有经济保障的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做准备。
走进这所学校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走向,改变高度。
萨米特的毕业典礼,没有优秀学生的演讲,没有校长的冗长发言,学生们由对他们*重要的人(通常是父母)陪同进入礼堂,就像父亲挽着女儿走上婚礼的红毯。和萨米特的教育理念一样,这场典礼要让每个孩子都被看到,保证每个孩子都成功。
而每位家长的愿望,就是在台下看到那个即将开启新旅程的年轻人自信地说:
“我准备好了!”


【作者简介】

黛安娜·塔文纳 (Diane Tavenner)

她是美国新型教育理念的开拓者。作为萨米特公立学校的联合创办者和首席执行官,黛安娜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办学理念,即注重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反思,旨在培养所有的学生考上大学、毕业后适应当今社会的工作环境,并过上有经济保障的、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时至今日,加州和华盛顿两地共计开办了十五所萨米特公立初高中学校,是全美知名的非盈利性机构。本书的收益将无偿捐赠给一个学生奖学金基金。
萨米特荣获了众多的奖项和赞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其为全美优秀高中,《华盛顿邮报》评选其为全美z具挑战性的高中,《快速公司》更是将其列为教育界十佳创新公司。

黛安娜在南加州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和社会学学位,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管理和政策硕士学位。她大学毕业后一直都投身教育事业,二十年间,在加州各地的城市和郊区公立学校做过老师、管理者和校长。


【目录】

引言 1
伊莎贝拉实现了所有孩子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取
得成功,获得快乐,并对自己真诚。她想要的是一个机会,
而不是什么救世主。
部分 | 为什么要做准备 9
章 高中毕业意味着什么? 11
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都一样,但你必须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第二章 好学校和好老师有多重要 33
如果劳拉能换一所学校,或者换一个老师,她的结局是否
会有所不同?
第三章 何为一所好的学校 47
想让孩子被好大学录取,有效的做法就是培养他们的目
标感,让他们真正了解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自己。
第二部分 | 如何为孩子步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 63
第四章 项目式学习:让孩子学会做明智的选择 67
为确保孩子们顺利步入社会,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决策
力——做明智的选择,而这也是项目式学习的优势之一。
第五章 自主学习:以精通、自主和目标为核心的学习机制 95
家长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太投入和过多插手,甚至想要替
孩子完成所有事。我们应该信任孩子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第六章 在反思中学习和成长 129
让孩子认识自我,认清自己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什么样的
工作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第七章 在中学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59
有合作精神的人,同时也是了解自己的人。与其互相
倾轧,不如团结一致。这样才会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第三部分 | 怎样才算做好了准备 187
第八章 成功的习惯:十六个学习模块 191
我们必须把培养孩子成功的习惯,和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
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
第九章 受好奇心驱动的自主学习 211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给
他们充足的时间,找到与世界对接的入口。
第十章 什么是对孩子好的 241
对孩子好的,就是明确告诉他们,想要顺利长大成人,
他们必须具备哪些通用技能;对孩子好的,就是我们利
用每一天、每一分钟,去帮助他们培养这些技能。
第十一章 具体的下一步:毕业之后的人生 265
我们并不需要为孩子在成功和满足感之间做取舍,因为他
们可以拥有全部。事实上,让孩子获得满足感,正是引领
其取得成功的途径。
后记 291
竭尽所能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做事
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驱动我们前进的力量。我
们要始终坚信,总有办法打开一扇锁着的门。
《准备》使用指南 303
我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是不是已经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了准备?
做好准备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我又要做些什么?
致谢 321
注释 329
写给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普鲁斯特问卷” 335
关于作者 341


【前言】

我次见到伊莎贝拉是在一个早上,那时萨米特高中刚成立一年。她身材娇小,留着一头深褐色的直发,深邃的棕色眼眸中散发着敏锐的光芒,衣着得体,肩上背着书包。我并不
认识她,我问她是否需要帮忙,她非常礼貌地提出,要和校长谈谈转学的事。
“我就是校长。”我答道。
坐下来之后,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她成熟镇定的姿态,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她声音不大,但给人感觉非常沉稳,讲话很有分寸,不过我能听出来她语气里的急迫和坚决。
“我想上大学。”她开口道,“我听说这所学校和其他学校不一样,你们能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上大学。”
“没错。”我凝视着她的双眼回答,这的确是萨米特的承诺。她没有移开目光。
“这正是我想要的,如果继续待在现在的学校里,我是不可能上大学的。以前我曾参与一些……”她停顿了一下,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然后再次抬眼看向我,“我混过黑帮,但那些人的未来并不是我想要的。我现在已经不参与那些事了,但每天上学我还是会看见他们,他们还在影响我。我不想再像过去那样,我要向前看,我要上大学。”
我内心一紧。我可不希望萨米特和黑帮有什么牵扯。对这个女孩的遭遇我感到很遗憾,我清楚地知道,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我从没见过哪个学生可以彻底脱离黑帮。以前我工作过的学校里的孩子们的面孔,一一在我脑海中闪现:他们都曾真心悔过,但终,他们都没能真正摆脱黑帮的影响,改变自己的人生。伊莎贝拉或许也不例外。然而,我却很难用相同的眼光去看待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女孩:她很特别,她坚定的决心让我想要去相信,她做得到。
我给了她一份入学申请表,告诉她如果想要来萨米特读书就把这些填好交给我。她连忙接了过去,开始翻阅起来。我给她讲了讲流程,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一些基本的信息和目前在读学校开具的成绩单。她一边听一边点头,表示当晚就可以填好,第二天拿来给我。
她离开时,我和自己打了个赌,赌她不会再回来。类似的孩子我见得太多了,他们的确想要过另一种生活,他们也会来求助,只是都没能坚持到底。
第二天早上,当我看到伊莎贝拉走进门时,我很高兴自己赌输了。她认真填写了所有的表格,也从学校那儿拿到了成绩单。通常来说,成绩单要隔天才能开具,但她显然想要尽快把事情敲定。我很快地浏览了一遍,发现父母 / 监护人签字一栏是空白的。
我指着那一处对伊莎贝拉说,这里需要有人签字。她望着我,笃定地说道:“我父母吸毒,是奶奶收留了我。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我点了点头。“我知道了,那就让你奶奶签个字吧。”
那一周,伊莎贝拉每天都会过来,直到她交齐了所有的高中入学材料。每天早上,我都期待着她的出现。所以,当我终通知她可以来萨米特念书时,我想我们俩应该都很开心。“您
不会后悔做这个决定的。”她向我保证。
伊莎贝拉证明了自己,她非常优秀:不仅学习态度认真,思路清晰,表达和写作能力出色,数学和理科科目也成绩优异,她很快就赶上了另一位同学:杰米——所有老师都称赞他有天赋。杰米求知欲旺盛,也很努力,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对于他来说,学习仿佛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乐于助人,因此班级里的同学都很喜欢他,也很尊重他。几年之后,杰米在
毕业前夕告诉大家,他其实非常钦佩伊莎贝拉,他会向她请教辩论的问题,把论文拿给她看,让她提意见,他很珍惜这位“学伴”。但同时,杰米也深刻地意识到,他在很多方面远不如
伊莎贝拉。他认为自己非常幸运:生于一个富足的中产阶级上层家庭,衣食无忧,不用为读书发愁,父母给了他无限的爱与支持。杰米完全不需要去考虑怎么养活自己,只需去学校学习,拿好成绩。但伊莎贝拉的人生和他相比则要艰难得多。
伊莎贝拉从入学那天起,就在学校附近的零售店打工。高中二年级时,伊莎贝拉来找我,问我哪里可以找一份全职工作。她奶奶住的地方是一个临时的寄宿公寓,需要她打工挣钱
来交租金。此外,她还要负担自己的日常开销。
我曾提议资助她的三餐和日用品,但伊莎贝拉拒绝了,她只想要一份工作。正巧,我的一位朋友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刚成立的技术公司上班,于是我向他推荐了伊莎贝拉。当时他们急需市场营销人员,要求会讲流利的西班牙语。经过朋友的沟通,公司同意面试伊莎贝拉。我本想再多为她做点什么,但她自己已经全部都搞定了。给她一个入学名额,她就会抓住机会,努力成为秀的学生;介绍她到一家公司去面试,她就一定会获得那份工作并做到好——她每天放学之后都会去工作。
半年之后,伊莎贝拉早上来到我的办公室,身上背着两个包。“我从奶奶家搬出来了,这是我的新地址。”
我知道她的家境不太好,但搬家实在太突然了。我有点担心:“发生什么事情了?你打算去哪儿?”
“我存够了钱,给自己找了一间公寓。我没办法再住在奶奶家了,不安全。虽然是我在付租金,但我经常只能睡在她房间的地板上,因为一旦有机会,她就会把我的房间租给别人。这些人手脚不干净,不但偷吃我的食物,还偷我的东西。我每天根本没法安稳睡觉,必须离开。”
“需要我们帮忙吗?”我迫切地想为她做点什么。
“什么都不需要。我现在有自己的公寓了,今天就搬。”
“至少我们可以帮你搬家。”我几乎是在恳求了。
“那好,塔文纳女士,我的家当都在这儿了。”她指着身上的另一个包说,“我能先把它放在这里吗?放学之后我来拿。”我点了点头,突然觉得自己毫无用处,特别是看到伊莎贝拉的全部家当就只有这么两个包,一股难以言喻的内疚感充斥着我的内心。
“哦对了,塔文纳女士,我终于存够了钱可以去把文身洗掉了。这周末就去。”她由衷地笑了出来,我还从未见她这样笑过。
那是她加入黑帮时文的。现在,她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彻底脱离了黑帮——她一向都是这么独立。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但她选择从容面对。现在,她终于可以剥离自己与那些不堪过
往的后一丝联系,去拥抱她为自己创造的崭新未来。
高中四年级,伊莎贝拉顺利地被志愿的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商学院录取,并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四年之后,她顺利毕业,开启了职业生涯,并组建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近期,
她正计划自己创业。
时至今日,我仍从伊莎贝拉身上受到启发。她的做事理念和决心也让我获得了力量。我欣赏她的眼界、思路和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她一样独立和自信。
在我看来,伊莎贝拉实现了所有孩子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取得成功,获得快乐,并对自己真诚。正如同所有我认识的孩子一样,伊莎贝拉想要的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什么救世主。


【书摘与插画】

孩子的教育问题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被焦虑裹挟的家长,缺乏动力的学生,琐事缠身的老师,戴着镣铐跳舞的评价体系……有多少望子成龙的父母在他们并不认可的教育环境中苦苦思索、权衡利弊?有多少被逼无奈的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亦步亦趋、迷失方向?而无论是父母也好,孩子自身也好,他们所有焦虑、压力和担忧的代价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不仅仅在中国存在,在美国也一样。正如书中所写:“为了买一栋学区房,我们花了不少积蓄。我向邻里打听,自己也做了些调查,我发现如果我想把孩子送进每天开车经过的那间幼儿园,我必须整晚等在外面排队,这样才有可能锁定一个珍贵的名额。住在附近的妈妈们告诉我,想要确保孩子在上小学时分配到好老师所带的班级,我必须从现在起就开始为筹款委员会做志愿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在校长那里说上话。想要加入“正确的”游戏小组和音乐班,需要使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所有的信息都是私底下分享的,仿佛某种秘密俱乐部。因为名额有限,每个人都想要打破头去争取。”
本书的作者,也是美国萨米特中学的创始人和校长,讲述了从一无所有到创办一所与现行体制不同却非常成功的学校的办学经历,希望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作为本书译者,我们也都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看完本书的英文版后非常激动,希望将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式介绍给更多中文世界的读者,希望能引发更多关心教育的人对教育的思考。
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身份的人,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政府等,有不同的看法和说法:有人说,上学是为了有知识,“有知识、有文化”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人说,重要的不是学到的那些知识,而是培养学习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还有人说,毕业其实就是为了一张文凭,而文凭是找份好工作的敲门砖;有人认为,学校培养了一个人对社会规则的遵循,比如勤劳和责任心,从而满足工业社会雇主的需求;也有人说,在学校里获得的社交圈子、交到的知心朋友,这才是重要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是未成年期长、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资源多的生物。这是人类能够站在食物链的关键原因:这使我们的大脑有充足的成长和塑造时间,有足够的保护,使人类拥有了比其他生物更强的学习能力,成为主宰世界的物种。我们学习和教育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是进化的结果。而在学校学习这件事情,其实才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更细的分工,社会各个方面专业化和机构化,才出现了专门的学校。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让每一个孩子为步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会认同的目标,也是作者创建萨米特中学的目标。
怎样才算做好准备?
·
对于家长来讲,平常听到的教育观点和理论,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和办学方针,每个老师和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和经验方法。和其他信息一样,互联网上育儿经之类的内容也是爆炸式的,参差不齐,良莠难分:有鸡血/老虎/直升机/海淀家长,有佛系/朝阳家长,有“不配有梦想”的顺义妈妈群,还有“需要铂金包”的上东区妈妈群。有的说孩子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有的说这样不行,孩子会缺爱;有人说学生负担太重学得太累,有人说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孩子吃点苦是有好处的;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未来是人工智能的社会,要学些不容易会的东西……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理念,我们到底该听哪一个?教育学研究了这么久,到底有没有科学的结
论供我们参考?
我们亟需一个科学的、基于证据和数据支持的教育框架,来告诉我们怎样才算做好了准备。
本书就给出了这样的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包含三方面:
·养成好的习惯。
·掌握该掌握的知识。
·培养三十六个实用的通用技能。
萨米特学校采用了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克·斯坦福 - 布里扎德博士开发的“学习模块”的概念框架,这个框架参考了几十年来教育和学习科学领域如认知神经科学、教育心理学等的研
究精华。这个框架明确了十六个具体的技能,每一个技能都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成功,而且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不断提高的。这些技能逐层递进,学生们要先习得较为基础的技能,然后再去尝试掌握更加复杂的技能。
这个工具是作者认为萨米特有效的教学工具,因为它将大量的概念和信息归纳总结成一张简单的图表,让人一目了然,让所有人的讨论语言有了共同的参考。
在这个学习模块中,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和目标感在学习模块金字塔的。我们一直认为,终身学习是一种修行,而自学才是我们修炼的途径。一个需要什么就能学习什么、学习什么就能掌握什么的人,一定是高自尊的人,一定是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我们抱怨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有厌学情绪、高考一结束就全把书本扔掉,但有可能这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由于工业化时代催生出的建制化、被动式的学校教育导致的。当今,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搜索引擎、维基百科、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网络课程和内容、视频网站、电子书籍、杂志、论文提供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要有效利用好这些资源,就需要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萨米特在学习方式上进行了纯粹的变革,他们直接放弃了“老师课堂授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进度和时间分配上,学生自己设定目标,自己决定想学什么,自己决定学习的进度,自己掌控学习的节奏,从学校的网络平台上通过老师事先整理梳理好的播放列表和资料进行学习。学生有了问题怎么办?学校借鉴苹果公司的“天才吧”,成立了“辅导吧”,让教师从面对学生的独舞者变成了答疑解惑的导师,从千篇一律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大程度地体现了老师的价值。兴许,未来学校的模样就此改变,课堂教学再也不是学校的主要作用,学校成为“社交”的主阵地——让师生一起交流切磋技艺心法的场所。
如何做好准备?
·
由做好准备这个目标倒推,就要让学习和真实世界联系起来,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
应试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因为考试太重要了,导致学习的初衷与实际背离,和真实世界脱钩。缺少和真实世界的联系,学生学习的过程很枯燥;学的东西考完了,就“还给老师”;到高中或大学毕业时,从象牙塔走出来,还是完全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和工作。
而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地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才能解决。现在一个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发展,跨学科的融合和协作也成为常态。例如,人工智能领域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数学、计算机、脑神经学、生物学,还有政治和伦理知识;面向人类的生存威胁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流行全球的传染病,都是需要跨学科解决问题的例子。真实世界的问题如此,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要每个学科割裂式地去学呢?
项目式学习正是一种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模拟。学生从调查和应对一个真实、有趣而复杂的问题或挑战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应用和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相关的
技能。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学到的知识会记得更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快提升。老师都知道这一点,可是,现行学校仍旧把项目式学习当成是锦上添花
的东西,而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实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开发这样的课程,需要老师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一起协同设计,需要学生们能突破标准化考试的束缚,需要校长们勇于革
新不怕被指责短暂的排名下降,需要家长们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局限……不过,在萨米特,他们突破了重重阻碍,他们做到了。学校开设了“模拟城市”“畅所预言”等一系列基于真实生活问题的项目,让项目式学习不再是“餐前甜点”,而变成了“主菜”。
由做好准备这个目标倒推,还要有社交能力和情商,就是善于反思和合作。
步入成人社会,就意味着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相处、合作和竞争。你可能从一个小乡村到了大城市,从一个小学校到了大学校,从学校的象牙塔过渡到公司内部的世态百象,从一个趋同社群到一个文化、习惯、价值观都差异很大的环境,这个时候考验一个人的就是其交能力、合作能力、共情能力、反思能力。
萨米特提倡一种合作而非竞争的校园文化,更能反映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远目标,未来要走的路也不尽相同,没有必要竞争。成绩好不是的衡量指标,社会上的评价标准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每个人都可以寻求属于自己的成功,并且无须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大家玩的不是相互竞争的零和游戏,而是一起创造更大
价值的未来合作网络。萨米特也特别重视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理解处于心理发展敏感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对同伴关系的渴求,所以学校注重对学生人际沟通的引导和为学生的人际冲突提供解决方案(例如反思训练和粉红纸条),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打下基础。
萨米特的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特点是用硅谷创业的方式,和用证据支持做决策的科学方法,来创建和管理学校。萨米特的管理者们有着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胸怀,他们没有把自己封闭
在教育系统小的生态中,不因循自己小圈子里的游戏规则,而是从教育和学习理论、心理学、管理学到的 IT 技术,进行大量的调研,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把有科学支撑的研
究结果和方法论吸收过来为自己所用。例如,他们采用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来指导他们设计一种以精通、自主和目标为核心的学习机制,用管理学中的“SMART 目标”来设定目标,用组织发展阶段理论和“STP 法”为依据指导管理层做出决定,等等。
萨米特秉持的一个原则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坚信每个孩子都会成功,都能做好准备步入成人社会,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跟我们传统上对学校既有的认知是多么的不同:
学校里有好学生和坏学生,有所谓学霸和学渣,有老师喜爱的“明星”学生和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普通”学生。做教育的人都知道“培优”比“补差”容易得多。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是因为大家认为如果孩子们没有在高考中取得成功,没有进入好的大学,就意味着拿不到好工作的入场券,意味着将来不可能有好的生活。然而,我们每个人都能轻易地举出身边的反例。要做到“一只哈士奇都不落下”,需要强大的信念和巨大的牺牲。萨米特做到了:萨米特 100% 的毕业生为大学做好了准备,98% 的毕业生被四年制的大学录取,而大学毕业率是全美平均的两倍。
诚然,萨米特不是完美的,也一定不是学校的终理想形态或适用于任何国家的万金油,但是,它的理念和实践,它取得的成绩,都能证明它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成功的、令人深受
启示的、非常值得宣传的实践。
我们一直在以很慢的速度翻译这本书。首先是因为要字斟句酌每一个字,总是觉得还不够好或者还应该更好,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会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在翻译的同时,我们会在旁边再展开一张白纸,写下自己的思考,有的时候一写就是一个晚上——这是一个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所以翻译的过程断断续续,翻译完成后又几易译稿,它给我们带来的思想的碰撞和精神的震撼确实非常强烈,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现在作为一名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可以从萨米特学习和借鉴什么?坚信和笃定什么?平衡和探索什么?中国的教育必须走出中国人自己的模式,一味照搬当然不行,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去探索我们理想的教育。
后,用书中引用的雅各布·里斯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与各位教育界同仁共勉:
每当感到无助的时候,我会去看看石匠,他们挥舞着锤子百次敲击面前的大石,却没有看到丝毫裂缝。但当他敲百零一下的时候,石块轰然碎成了两半。我很清楚,那并不仅仅是百零一下的功劳,更是前头那一百下的辛苦积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