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当物理学家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就会点亮理性的灵光,让你对世界、实在、客观和真理等等话题,拥有了新的、专属于自己的认识。


【内容简介】

近来引起争论的不是某个科学真理,而是真理本身恰恰是关于科学真理的观念。围绕这个观念引发了一场文化战争,许多人以嘲讽的、雄辩的以及逆反的口吻声称,诸如可检验的客观真理之类的东西并不真的存在,因而,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科学的权威。对此,本书发出了一种理性的声音,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建设性的意见。
这是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给我们的稀有礼物,能够帮助我们对那些*复杂的科学观念有所领悟。罗杰•牛顿的书将引导我们漫游物理科学的智识结构,他以其对模 型、事实和理论、直觉和想象、类比和隐喻的应用,数学(现在,是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微观粒子物理学的“虚拟”实在的亲身感受,带领我们穿越*前沿的科 学理论现代物理学生成的实在。本书是一个实干科学家对科学的基础、过程和价值的阐释。对于科学是一种社会建构的声称,牛顿以科学家的工作信条作出回答:“一组判断如果能构成一个一致的整体,并且在外部世界和我们内心中都有效,就是真的。”对于牛顿来说,科学真理不是别的,正是对权威无情的拷问,对客观性 无尽的探索,而这一过程,从*全面的理解看,是无止境的。本书以其对科学的理念、方法和目标的清晰阐述,很好地呈现了这一真理。


【作者简介】

罗杰·G·牛顿(Roger G. Newton),印第安纳大学物理学系荣誉教授,著有《探求万物之理——混沌、夸克与拉普拉斯妖》(中文版已列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出版)和《考察物理学》。


【媒体评论】

怎样通过科学获得可靠的结论,在物理学家看来,这一过程充满着神奇,就像那些看起来常常让人感到神奇的结论一样。本书以质朴的文字描述了这一过程。它的水平,篇幅和深入浅出会使广大读者感到亲近。读过此书之后,就会发现关于科学认识论*流行的那些议论都显得冗长乏味,思想混乱。
——赫施巴赫(Dudley R. Herschbach),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目录】

001 — 前言
001 — 绪论 对科学的敌意
008 — *章 约定
024 — 第二章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构?
048 — 第三章 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
068 — 第四章 解释工具
086 — 第五章 事实的作用
102 — 第六章 理论的诞生与死亡
126 — 第七章 数学的威力
144 — 第八章 因果性、决定论和概率
162 — 第九章 两种尺度上的实在
181 — 第十章 亚微观层次上的实在
202 — 第十一章 真理和客观性
228 — 进一步的读物
232 — 参考文献


【前言】

尽管促使我写作这本书的原因是:一个目前时髦的社会学家群体描述科学及其成果的方式让我愤慨——就是这种描述引发了所谓的科学战争(science wars),我并不打算针对此观点的传播者而展开争论,只在一章中稍详细地专门提到他们。我的目的是建设性的:阐述物理科学的智识结构和现代物理引起的对实在(reality)的理解,而现代物理是*的和理论上*成熟的科学。有时,我将冒险跨出这个领域,而我抓住的一些*重要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涉及理论的作用和实在的性质的问题,假使在其他学科中有不同看法的话。然而,对于像真理这样的大问题,我从物理学角度描述的深思熟虑的结果,也可以很好地用于科学的全体。
本书打算写给任何受过一定科学教育的人,而不是专门写给职业哲学家或科学社会学家。由于设想部分读者并不具有物理学专门知识,我援引的许多用以说明的例子都给出了充分的解释。有些章节比起其他章节要求更多的知识,其中要数在量子理论占统治地位的亚微观层次上讨论那个令人困惑的实在难题(problem of reality)的第十章为*难。恐怕这是难免的;甚至对平常使用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们,我们讨论的问题也是很难的。用它们与我们必须解答的其他问题没什么两样这种错误的推论,去尝试做肤浅的表达,是毫无意义的。确实,虽然哲学家长期以来为其中许多问题争斗不休,我偶尔还是要暗示,他们的解答相较实际情况而言太简单,为此我预先向读者致歉。然而,我没有理由去搅起大量的尘土然后抱怨人们视而不见,就像莱布尼兹(Leib?niz)所责怪的哲学家们之所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