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四书五经”优秀入门读本之一。选取了“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的部分篇目,加以导读和段落主旨串讲。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古书中有些字的二读或三读则仅从其一),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不识而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


【内容简介】

为了增进当代读者对《四书五经》这些儒家核心典籍的了解和熟悉,上海古籍出版社组织资深作者编写了此书,收入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的精华篇目。涵盖可读性强有代表性的篇目,同时也选入部分相对枯燥难懂的重要段落。对重要字词句加以简单注释,配以导读和段落主旨串讲。


【作者简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原典。选注者等均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资深编审,学养深厚,在学界享有盛誉,共同组成了强大的作者团队,为入门级别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文本量适中、注解简明准确通俗易懂的读本。


【目录】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礼记
左传


【前言】

“四书五经”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四个字,如果要*简单地概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首先想到这四个字。然而究竟什么是“四书五经”?这个本来属于简单的问题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却有些语焉不详了。“四书五经”其实是九本书的合称.按照产生的年代来说.先有的是“五经”。书为什么被称作“经”,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在古代只有“王官学”,就是说,著书立说由专门的政府官员执掌,私人没有著作,甚至能够阅读的人也很少。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开始出现私人的著述,称为“百家言”。于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官书就被称作“经”。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圣人制作曰经”,就是说圣人创作的,用来传他的道统的书叫做“经”。从不做深层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并不很大,因为他们只是在讨论孔子这样的圣人到底是经书的原创者还是整理编辑者,而我们则可以肯定地知道“经”表示的是一部分书。那么,经书到底是哪些书呢?《庄子》有借用孔子的话说《诗》、《书》、《礼》 、《乐》、《易》、《春秋》这六本书是所谓的“六经”。然而找们今天还能够看到的只有其中的五本书 ——其中的《乐》,很早就散失了,这样就有了“五经”的总称。


【书摘与插画】

《大学》概述 《大学》原是选编先秦至秦汉礼学文献《礼记》中的一个篇章,在南宋时被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从其中抽出,与《中庸》、《论语》和《孟子》一起单独解释印行,合称《四书集注》或《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在当时就被立为官学,以后元、明、清三代都把它作为科举的教科书,不但读书人从小诵读,而且历代各类试卷的题目也多从中摘取,因此影响非常广泛深远。在《大学》的正文前,朱熹的《章句》有这样一段话:“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人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这就是说《大学》在《四书》中是首先的一部人门书。其内容主要讲述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明明德,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些主张,在儒家传统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中具有由浅入深、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或一般的读者来说,其中有不少精辟的思想,仍能在学习教育,修身养心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人以宝贵的启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