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自然经典随笔”包括《塞尔伯恩自然史》《自然之友》《四季随笔》《诗意食谱》《追逐春日》《植物民俗与传说》《茶之书》等7部作品。内容包括对英国乡村自然景物及生态环境的描写,对鸟类与动物的观察日记,对诗歌与美食紧密结合的研究,对茶艺、花艺的赏析,等等。作者借此抒发了对大自然各种生命的热爱,对我们生活中拥有如此丰富的物种的感恩,以及对自然界种种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神秘力量的赞叹。这些作品的作者分别生活在18、19及20世纪初,时间跨度几百年,然而他们对自然界的向往和礼赞却没有丝毫分别。也许,大自然才是我们内心深处zui向往的境界,才是人类zui后的归宿之地。

对于那些常常处于躁动不安的人们而言,这套书是zui好的精神抚慰剂。书中随处呈现的那些生机盎然、诗情画意、情趣十足、巧妙智慧的自然界的各种画面,会让浮躁的心安宁下来,让您不由得放下手机,放弃名利,向一望无垠的大自然奔去……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自传色彩的小品文集,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描写了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其实是吉辛通过赖克罗夫特的自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吉辛一生穷困,但是他酷爱文学。他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以及对于大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在书中均有充分地反映。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品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乔治·吉辛(1857-1903),英国小说家、散文家。曾在德国学习哲学。主要作品有《民众》《新穷士街》《在流放中诞生》。贫穷对于人的腐蚀作用常成为吉辛小说的主题。他的散文名作即《四季随笔》,他被誉为英国的“陶渊明”,通篇流露出对幽然恬静生活的赞美。

译者:刘荣跃,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理事,四川省译协智库专家。已翻译出版个人译著33部约700万字,主编近40部(套)约800万字。代表译著有《见闻札记》《简·爱》《野性的呼唤》《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等。《无名的裘德》和《见闻札记》分别获第五屇、第九届“四川文学奖”。


【目录】

坦然真切、发自肺腑的人生独白(译序)刘荣跃001

前言001

章春001

第二章夏071

第三章秋141

第四章冬205


【免费在线读】

章 春

一周以来我都没碰过笔了。整整七天,我甚至连个字母都没写。除了患一两场病时,在我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从未有过。我的生活——就是说不得不靠令人焦虑的辛劳维持的生活,这生活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所有生活都应该如此“为生活而生活”(另有“为艺术而艺术”的说法),意即为了生活本身而生活,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作者认为一切生活都应该如此。——而总是让人担惊受怕。挣钱竟然成了达到目的的手段。三十多年来——我十六岁就开始自立了——我不得不把挣钱视为其目的本身。

我能想象,那只旧笔架支撑笔尖的部分。笔尖可以更换。心里在责备我了。难道它没有为我服好务吗?为什么我在快乐的时候把它丢弃在那儿,让它蒙满灰尘?就是这只笔架日复一日靠在我的食指上,有——多少年了?至少二十年,我记得是在托透纳姆宫廷路位于伦敦中心。的一家店里买的。并且那天我还买了镇纸,用掉整整一先令英国1971年以前的辅币,等于十二便士。——这样的奢侈真使我担忧。崭新的笔架多么富有光泽,而现在它已整个露出平淡的褐色木头。在我的食指上留下了老茧。

我的老朋友,然而又是我的老敌人!有多少次我拿起它,一边不得不如此加以诅咒;我的头脑和内心都沉重,手在颤抖,患有眼疾的眼睛也昏花起来!我多么害怕不得不用墨水将白纸玷污!尤其是在这样的日子:春天蓝色的眼睛在云霞之间笑我,阳光久久地照到我桌上,让我差点发疯;因为鲜花盛开的大地多么芬芳,山坡上的落叶松多么翠绿,高地上的云雀唱得多么悦耳。曾有一时——好像比孩童期还早吧——我热切地拿起笔,如果说我的手在发抖,那是因为我怀着希望。然而这一希望欺骗了我,我写的东西没有一页值得留存。我现在可以毫无痛苦地这样说了。那是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只不过环境的力量使得这个错误延续。世界对我毫不公正,感谢上天我已变得明智起来,不会为此抱怨!为什么会有人写作呢,即使他写出不朽的东西,因被世界忽视而怀着愤怒。谁让他发表了?谁答应听他说了?谁又对他食言了?假如我的鞋匠给我做出一双极好的靴子,而我却因为心情不好,缺乏理性,猛地把它们扔到他手上,那么他是有正当理由抱怨的。可是你的诗歌,你的小说,谁和你讨价要买它们呢?假如那是诚实的临时工作,但却缺少买主,那你至多可以说自己是个不幸的工匠。假如你的工作十分崇高,你要为人们没付很多钱而烦恼发怒,那也是并不得体的。对于一个人心智方面的工作,只有一种检验,那就是尚未出生的后代人的评判。倘若你写出了一部伟大作品,未来的世人就会知道。但是你对身后的荣耀别在意。你得不到躺在舒适的扶手椅里享受盛名的机会。啊,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勇敢地表明你的意愿吧。承认你自己是个商人,向众神和人们申明你提供的商品比许多高价出售的东西更好。你也许是对的,而“时尚”没有转向你的货摊,的确对你苛刻。

屋子出奇的宁静!我一直坐着,悠然无比;我观察天空,看见金色的阳光照在地毯上——它形态各异,时刻变化着——我任目光游移于一个个形影和一排排可爱的书籍之中。屋内毫无动静。我能听见花园里鸟儿的歌唱,能听见它们的翅膀发出沙沙声。如乐意,我可以这样坐一整天,直至夜晚万籁俱寂之时。

我的房子极尽完美。我请到一位十分满意的女管家,实在三生有幸——她声音温和,脚步轻盈,到了言行显得谨慎的年龄;她身体强健,办事灵巧,凡我需要她做的事都能完成,并且不怕幽居独处。她起床甚早。早餐时除对食物调一下料外已几乎无事可做。连陶器的叮当声我也很难听见,至于关闭门窗的声音则从未传入我耳里。啊,多么神圣的宁静!

根本不可能有人拜访,至于我去拜访他人,却是一件未曾梦到的事。我应给一位朋友写封信,或许在就寝前,或许留到明日上午。在无心思的时候,绝不能写一封充满友爱的信来。我尚未看报纸。一般而言,散步累了回来时我才看它。看见那嘈杂世界的所作所为,人们找到的自我折磨的新方式,徒劳无益的新办法,以及新的危险和冲突,我真是觉得有趣。早晨我头脑十分清新,的确不愿想到如此可悲愚蠢的事情。

我的住房完美之至。其大小恰到好处,可把它布置得像家里一样整齐美观;我室内仅需这么一小块余地,少了它便谈不上舒适。它结构牢固,木料与灰泥做工细致,说明当时的人比现在更从容诚实。我登梯时并无吱嘎的声音;没有任何不和善的风向我袭来;我可以轻轻松松地开关窗户。至于墙纸的色彩和设计这样的区区小事,我承认自己漠不关心。墙只要不唐突难看,我即已经满足。家庭首要的一点是舒适,至于具体的美,若你有财力、耐性和眼光,可以另外增添。

对于我,这小小的书房是美妙的,主要因为它是一个家。我大半生无家可归。我居住过不少地方,有的令我厌恶,有的令我欣喜,但直至今日我才有了家所给予的安全感。以前,我随时会被厄运和使人烦恼的贫困赶走。那时我一直心想:也许某一天我会有个家。而随着时光流逝,“也许”这个词的分量越来越重,当命运在暗中嘲笑我,我几乎绝望。如今我终于有了家。我把一本新书放上书架,说:好好立着吧,等我抽空看你。此时我高兴得一阵激动。这房子我租用了二十年,在此期限内它是我的。我当然活不了那么久;即使能够,我也有钱支付吃住的费用。

那些不幸的人却根本见不到这样的阳光,想到他们我为之同情。我想在《连祷文》《连祷文》,指英国国教中的连祷文。中新添一个祈求:“求上帝保佑都市的居民,尤其是所有居住于宿舍、公寓或任何将‘家’替代的可怜地方的人,他们可能因贫困或愚蠢而弄到这般境地。”

我考虑到斯多葛派斯多葛派,公元前4世纪创立于雅典的哲学家派别,常指禁欲主义。的美德是枉费心机。我明白,为自己在这小小地球上的住处烦恼可谓愚蠢。

凡苍天之目中所见,

智者皆视为幸福港湾。引自莎士比亚戏剧《查理二世》幕第三场。

但我对于遥不可及的才智,总是心怀崇敬。在哲学家铿锵有声的名言佳句里,在诗人和谐悦耳的诗歌韵律中,我发现一切是那么可爱。而那样的才智,我终生难获。假借一个无法具备的美德,于我何益?在我看来,我居住的地方及其式样至关重要;对此承认吧,切勿再另有所望。我并非四海为家的人。想到在国外死去我觉得恐惧。在英国,这便是我选择的住所,是我的家。

我并非植物学家,但长期来以收集花草为乐。我喜欢遇上一棵不认识的植物,去书中鉴定出它,下次它在路旁焕发光彩时我便能叫出其名。假如这棵植物是罕有的,那么发现它让我不无喜悦。自然是伟大的“艺术家”,将其普通花儿置于一般的景色里。即便我们认为级的野草,人类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其神奇与可爱——不过它却生长于每个行人的眼皮之下。珍稀的花则长于一旁,置于隐秘之处和“艺术家”更为微妙的心境;找到它,便享受到进入更神圣境地的感觉。即便我于高兴之中,亦对之心怀敬畏。

今天我走得很远,后发现了长白花的小车叶草。它生长于幼小的桉树丛中。我久久地看着花儿,为其周围优雅纤细的树感到欣喜——它们呈橄榄色,光彩平静。旁边是一丛无毛榆,其树皮斑斑点点,似乎涂满了不知何种语言的文字,使小桉树更加妩媚。

我如此漫步,无论多久也没关系。我无须赶回去完成什么任务,无论我待得多晚,也不会使人烦恼不安。春光照耀着这些小路和草地。路旁出现每条蜿蜒的小径,我仿佛觉得必须去走走。春天使我恢复了某些久被遗忘的青春活力。我悠然漫步,毫无倦意。我像小孩一样独自歌唱,这歌我幼时就已学会。

由此我想到一件事。在一小村附近树林边的一个孤寂地点,我曾遇到一个约莫十岁的男孩,他靠着一棵树干,头埋在胳膊里,哭得伤心。我问他为啥哭,费了一点心思后——他比一个纯粹的乡巴佬好些——我得知大人让他带六便士去还钱,而他却弄丢了。小孩十分可怜,若表现在一个庄重严肃的大人身上,真可谓绝望痛苦万分。他一定哭了很久,脸上的肌肉全在颤动,似乎备受折磨,连手脚也在发抖。他的眼睛、声音均流露出极度悲哀——唯有邪恶的罪人,才应遭受如此苦痛。而这只是因为他丢失了六便士啊!

我真该和他一起流泪——为这场面所暗示的一切,流下同情和愤怒的泪水。春天的明媚难以形容,在这么一日,天地把祝福赐给了一个男人,却让一个小孩因丢失六便士伤心地哭泣,而天性本应使他快乐的——这快乐也许为孩子所独有。他明白损失相当严重;与其说他害怕面对父母,不如说他因想到带给他们的伤害而无比痛苦。六便士遗失,致使全家人悲哀!对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文明”世界,该用什么言辞来形容呢?

我把手伸进衣袋,创造了六便士的奇迹。

半小时后我才恢复平静。毕竟,对人的愚蠢行为发怒,希望他别那么傻,是毫无用处的。对于我,重要的是六便士的奇迹。唉,我已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完全给不起这点钱,或者必须少吃一顿饭。为此,让我再次高兴和欣慰吧。

我一生中有一段时间,若突然处于目前享有的境地,便会遭到良心谴责。什么!收入足可供养有三四个人的工人阶级家庭——有一座完全供我自己使用的房子——随处可见到美丽的东西——而得到这一切,什么也不用操心!为了自卫,我那时会处于艰难的境地。我时刻满怀同情地想到,芸芸众生为了活命,必须经过怎样的挣扎。“维持生命的价值多么低廉。”原文为拉丁文。本书出现的个别拉丁文和德文引语采用李雯野先生的译文,在此致谢。这只有我才清楚。我曾流浪于街上,忍饥挨饿;我曾栖身于贫穷的处所;对“特权阶级”的愤怒与嫉妒之情,我明白是何滋味。是的,除了那一切时间即指目前。,我自己也属于“特权”里一员,如今我在其中有一个公认的地位,而且毫无自责之感。

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广大民众的同情减弱。我去某些地方,看某些场面,能有效地毁掉生活带给我的一切平静。假如我置身一旁,故意无视那边,那是由于我相信世界趋于好转,而非更糟——因为又多了一个人过着与文明人身份相称的生活。凡有心维护正义的人,让他去呼吁指责吧;让有能力的人向前拼搏吧。而对于我,那将背离造物主的旨意。我知道——若我还有点见识——我生来就是要过宁静与思考的生活。我知道唯有如此,我所具备的优点才有用武之地。我活了半个多世纪,明白使世界黑暗的多数错误和蠢行,存在于那些心烦不安的人身上;明白使人类免于毁灭的多数善举,在于富有思考的宁静生活。世界日益嘈杂,而我,绝不会参加到这种越来越严重的喧嚣中去,即使仅就我保持沉默这一点而言,我也为大家的福利做了贡献。

如果只发放养老金,让五分之一的人过上我辈的生活,那么国家的收入将发挥多大作用!

“先生,”约翰逊约翰逊(1709-1784),英国文学家,词典编纂家。说,“一切称贫穷绝非邪恶的争论,显然都让人看到它是一种巨大的邪恶。极力让你相信靠一大笔财产可以活得非常幸福的人,你根本见不到意即只要有钱就会过得很幸福,不需要别人费力让你相信这一点。。”

这个很懂赏识的忠厚老人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贫穷当然是一件相对而言的事,这个词尤其涉及作为一个有智力的人的状况。如果我相信报纸,那么在英国就有一些带头衔的男女,他们要是每周有二十五先令确定的收入,就无权自称贫穷,因为他们只需要小马倌或洗碗女工那样的智力即可。给我同样的收入我也能生活,但我的确是贫穷的。

你对我说,钱不能买到宝贵的东西。这句老生常谈证明,你根本不了解缺钱是什么样子。我想到,自己生活中由于每年无力再多挣到几英镑,就得遭遇那一切悲哀和无聊,这时我真被钱的意义吓呆了。就因为贫穷,我失去了多么美好的快乐,而那些简单的快乐方式是每颗心灵都有权得到的啊!一年又一年,我与所喜欢的人相聚都难以实现。忧愁,误解,还有无情的疏远,都因为我无力做自己希望做的事,而假如有一点钱我是可以办到的。由于手头拮据,无数家常的乐趣和让人满足的东西都被缩减或禁止。仅仅因为境况受到限制,我就失去了一些朋友。我本来可以与有些人结交朋友,但他们仍然和我是路人。那令人痛苦的孤独——有时你的心灵渴望友情,却不得不忍受孤独——常常诅咒我的生活,而这只是因为我贫穷啊。要在精神上获益,必然需要付出王国的钱币,这样说,我想并非夸大其词。

“贫穷,”约翰逊又说,“是一种巨大的邪恶,它孕育着太多的诱惑,太多的痛苦,我因此真诚地劝你避免贫穷。”

就我而言,对于极力避免贫穷的事我不需要任何告诫。伦敦许多的阁楼都清楚,我是怎样在与那个讨厌的室友讨价还价。她并没有和我一起住到后,这让我惊奇。这是造物主的一种不合理,在一个个断断续续醒来的夜里时而使我茫然不安。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