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周刊》、看天下、十点读书、凤凰卫视等重量级媒体多次专访,一个app热门作者,微博大V【治愈系心理学】热门转发。陈晓卿、赵子琪、绿茶、杨葵、洁尘、许知远、程璧、杨菲朵推荐阅读。
◎ 一本时间赐予女人的生长之书,关于事业、兴趣爱好、文学艺术、孩子养育。时间中,你终将成为一个丰富而辽阔的女人。乡村女孩到2008中央电台*ZUI美女主播、中国主持人奖ZUIGAO奖“金话筒”奖获奖者,再到“远远的阳光房”服装品牌创始人和自家服装模特,有爱的知性妈妈。记录一路走来内心的声音。
◎ 愿你也能把时间浪费在自认为美好的事物上。生活的美好,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 新增三分之二文字,深度分享过去五年的生活内容。喜马拉雅有声书同步上架。分发信心、爱与美。
这是一本有关宁远的生活和生活方式的书,也是一个爱美女人的生长之书。
宁远从乡村女孩一路长成为“ZUI美女主播”,而心里的声音却指引她辞去公职,寻找向往的生活。如今养育三个孩子的同时,她经营“远家YUANJIA”服装品牌,越发觉得投入到一件事情里去,哪怕偏执,哪怕不被理解,哪怕孤独,幸福是会从那一件事的深处开出花儿来的。把时间浪费在自认为美好的事物上,便是把热情、毅力倾注在你所选择的“眼前”,身心投入创造的过程,接受自然而然呈现的结果。美好,不止于一朵花,一杯茶,更不止于一件漂亮的衣服。一切因你的热爱,而美好。
愿你也能顺从本心去生活,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宁远,作家,生活美学家。曾担任电视台主持人、大学教师,获得过中国主持人ZUIGAO奖“金话筒”奖, 2011年辞去教职,离开主播岗位,经营原创服装品牌“远家YUANJIA”。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出版作品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爱与平常:一位妈妈的育己书》
《素与练:日常的衣服》
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
——苏格拉底
你要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
——新世相
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三毛
对于我来说,宁远是一个正面肖像。她的才华,她的热情,她的周到,她的情调,她的吃苦耐劳和种种巧思妙想,都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洁尘
做衣服是她现在的谋生方式,但和写书、画画、养育三个孩子、种花一样,更是她喜欢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套用她的惯用表达,这种生活方式,估计也就叫阳光房吧。有点负暄的意味。
——徐哩噜
她换任何一种工作,你都会觉得美好,她的一个特殊功能就是把任何一种生活,都过成美好的样子。
——丸子小
再版序 这是时间给我的礼物
版序 美好的人生,不外乎顺从己意去生活
部分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只想做个认真过日子的人
生命就是一场燃烧
时间的礼物
因为想不变,所以看起来我总在变
用生命的姿态去追求有美感的人生
第二部分 从做衣服出发,往更广阔的方向行进
从此我混裁缝圈,可以带刀走江湖
对一切靠手艺生活的人充满敬意
从做衣服出发,往更广阔的方向行进
在简单的手工里,和自己相处
上海,一间开在书店里的服装店
穿衣服的人比衣服本身更重要
第三部分 向生活摆出喜悦的姿态
请问要怎样才能看起来很不一般
在她河畔的居所,你看见船徐徐驶过
我们会在更高处相遇
去过审美的人生
向生活摆出喜悦的姿态
做一个被气氛喂饱的女人
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
第四部分 生活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这世界总有人做着不需要被人理解的事
一粒米从稻穗长出的时间
孙敏拍我
爱笑的姑娘总不会太难看
阅读就像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男女之事古往今来都一样,饮食却不同
菜市,永远能燃起你心中热爱生活的愿望
第五部分 人生温柔的部分,一直住在乡村里
人生温柔的部分,一直住在乡村里
老的老家
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很庆幸我是个乡下孩子
外婆和外公
第六部分 宁远和她的朋友
如果你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就等于一天也不用工作
谢谢你啊,亲爱的小贝壳
我们都是老实人
我们的村长,我们的村
我爱的人,他们已经出现
再版序 这是时间给我的礼物
一晃,这本书出版五年半了。
有很多人给我写信、留言,说受到这本书的鼓励,做出了他们人生里某个重要的选择。但其实,我自己的人生却常常陷入两难,陷入某种不确定和不彻底。也有人说,读完这本书,更勇敢了。但什么是勇敢呢?有时候改变是勇敢,而有的时候坚持才是勇敢。
四十岁生日那天,我写下一句话:谢天谢地,还有梦和焦虑。能确定的,也只是尽力诚实地面对自己吧。这五年我一直在写。写,是因为有不安。风吹过来,有些人觉得冷,敏感的人觉得疼。我想我们应该保持的是这种疼痛感。
新版做了大的调整,与原版相比,其实差不多是另一本书了,有三分之二的内容做了更新,但编辑们还是决定沿用过去的名字。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是说要浪费时间,而是请把你的热情、毅力倾注在你所选择的“眼前”。“美好”的事物又是什么呢?不止于一朵花、一杯茶,更不止于一件漂亮的衣服。美好,是你身心投入创造的过程,以及自然而然呈现的结果。
不管怎么样,这本书是我长长的人生里,某一个阶段的切面,它诚意十足。书里有我对自己的诚意,对文字的诚意,当然还有对读者的诚意。
书出版前在丽杰的鼓励下拍封面。五年前也是她要求拍的(其实我一直希望有一本封面不是我的照片的书),那时她说要拍一张我“低头做事”的生活照。五年后我问她这次我们拍什么?她还是这四个字:低头做事。
回想这五年,我确实也只是在低头做事。虽然做的事有些变化,但还是这样:低着头做啊做,想起来抬头看一看天,天都黑了。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从小就知道这辈子要活成什么样,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种人特别幸福。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十岁就在作文大赛里获奖,二十岁就出诗集,他读很多书,他说这辈子写出一部了不起的小说就是他的梦想。
另一种人就是我这样,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哪儿有光就往哪儿去。这种人会辛苦一点、无奈一点,当然,也可能会丰富一点点。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对于我来讲,真正有这种感觉,真正开始知道要去哪里,是在大约三十岁的时候了。
一边走一边摔跤,一边总结一边调整,做很多事,慢慢成长,慢慢找到一点方向,慢慢开始坚定。
很小的时候我个子矮,坐排,特别听老师话,老被班里同学欺负,那个时候爱读书的学生是不招小朋友待见的。长大一点了才明白,要想扎进人堆里就得同流合污,于是做出一个坏孩子的样子,和大家疯玩儿,跟老师吵架,深夜和小伙伴一起偷邻居家地里的甘蔗,一边偷东西还一边骂人,不告诉任何人其实被吓得尿了裤子。
拧巴的人生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再大一点,初二那年我突然就比班里所有的女生高了,比我同桌的男生还高,加上人又瘦,站哪儿都一眼就能认出来。那个时候我见到比自己矮的男生总是很不好意思,跟人说话都是一副抱歉的样子,身体垮下来,头埋着。
总怕跟人不一样,总想在一个群体里得到认同,淹没在人群里才会有安全感,从来没有坚定过这一辈子要成为怎样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我三十岁之前的人生,有很多朋友、会处事、待人热情、宽容、善良、周全……就差八面玲珑了。这些差不多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好像也是我乐于接受的评价。但我究竟要去哪里?不知道。
读书、打工、做导游、当演员、考研、上讲台、进电视台、做记者、做编导、做主持人、做制片人……三十岁之前这些词语构成了我的生活轨迹。做导游的时候我还是学生,进电视台的时候我是老师,在讲台上我仍然是个主持人,我力所能及地做很多事,我足够聪明和努力,命运总是给我安排过多的选择,我总是按照大家给我的评价和定义去选择、去活着,周到、周全。
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有的选择都基于别人或者我想象中别人希望我成为的样子,我把真实的自我深深掩埋。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必须学会融入才不至于看起来那么寂
寞,你必须学会这个世界上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规则,在“做自己”和“取悦他人”之间找到平衡。很长时间,我对这努力经营出来的样子感到满意,但内心很清楚,这不是生活的真相。直到开始做裁缝、做个手艺人,我才发现:不要去做那些对的事情,而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我进一步发现:能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养活自己,还可以这么有乐趣,挺好。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