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影响全球华人的哲学大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傅佩荣,写给年轻人的哲学普及书。
★经典哲学入门读物,零基础系统阅读,轻松开启哲学世界的大门,把深奥的哲学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哲学能够告诉我们怎么思考人生。
★本书带你换一个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让你的灵魂变得更有趣,进而活出全新自我。
★出版27年多次再版,本次再版全新升级,精装典藏!装帧采用内外双封面设计,烫金 印金双重印刷工艺,打造经典品质、精美观感,既适合舒适阅读,又适合收藏展示。
★傅佩荣教授推荐年轻人、在校大学生、初高中学生、青少年的哲学入门书。


【内容简介】

哲学是什么?其实,哲学真正的内涵是“爱智”,运用智慧探究本源,找出解悟人生之道。并非人人都得成为哲学家,但每个人都应具备基本的哲学修养,应努力培养罗辑思维,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哲学入门》一书,正文部分从中西方哲学领域的24个关键点切入,着重介绍了中西方哲学的核心观点和价值。附录部分则分中、西方哲学两部分,概述了其各自具有的特点。傅佩荣教授以其深厚的哲学功底,化繁为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简洁清晰、轻松易懂的哲学普及读本。
本书文字深入浅出、耐人寻味,若能依序研读,就可以获得对哲学的完整认识。这是一项挑战,但是它的回馈,值得一切辛劳。


【作者简介】

傅佩荣
1950年生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他在宗教哲学、中国哲学以及译解传统经典方面造诣颇深。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集四十多年潜心研学之心得,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他治学态度严谨,理论创见迭出,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


【目录】

初版序念一点哲学
二版序哲学新天地
培养智慧 001
发现真理 005
印证价值 009
逻辑思考 013
语言分析 017
现象与本质 021
理解与诠释 025
中国的哲学 029
儒家哲学 033
道家哲学 037
西方的哲学 041
柏拉图哲学 045
康德哲学 049
知识论 053
宇宙论 057
形而上学 061
伦理学 065
宗教哲学 069
美学 073
哲学与人生 077
“真”是什么? 081
“善”是什么? 085
“美”是什么? 089
“圣”是什么? 093
【附录一】 西方哲学背景知识
古代哲学 097
希腊的神话世界
希腊的宗教信仰
希腊的城邦生活
中世纪哲学 111
“基督宗教”之名
天主教的发展
中世纪哲学的特色
近代哲学 125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现代哲学 139
浪漫主义思潮
生物学及心理学的革命
寻求意义的现代人
【附录二】 中国五大经典介绍
《论语》 153
孔子与《论语》
《论语》源流
人能弘道──论语
《孟子》 162
孟子其人其书
人性向善的真谛──孟子
《老子》 170
老子其人其书
究竟真实的智慧──老子
《庄子》 179
庄子其人其书
逍遥自在的人生──庄子
《易经》 186
《易经》这本书
《易经》的魅力
进修书目 193


【免费在线读】

  培养智慧
  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他能够思想。思想必须与感觉合作,把感官所接收的印象整合起来,也就是把变化的、个别的、殊多的印象,整合在一个概念之下。
  如果问我:“哲学是什么?”
  *简单的回答是:“培养智能,发现真理,印证价值。”这三句话需要分别加以说明。
  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他能够思想。思想必须与感觉合作,把感官所接收的印象整合起来,也就是把变化的、个别的、殊多的印象,整合在一个概念之下。譬如,世间没有两朵花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思想却可以把握“异中之同”,抽出花的本质,对它加以反省,由此构成有关花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说:“人类天性渴望求知。”正因为无知,所以要“求知”。知识就是概念的正确组合。从*简单的“这是一个苹果”,推展到“苹果是营养的水果”,再扩延到植物学、卫生学的知识。人类面对大千世界,采取分门别类的办法,探讨一切现存事物。知识累积得越多,人的能力就越强,*后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而成为大地的统治者。
  然而,好学深思的人开始感到迷惑。试问:我们能够真正明白宇宙的奥秘吗?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答案仍是存疑的。托勒密的天文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而转;哥白尼的地动说却掀起科学界的革命;牛顿的物理学肯定了*空间与时间的存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塑造了新的宇宙观。自然科学上的进步正好提醒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到此为止”暂时有效的。
  如果顺着求知的心态去努力,终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要紧的是,即使真能了解这一切,我们还是想要知道:“知识对人生有何意义?”或者“哪一种知识对人生*为重要?”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轻时也曾钻研自然科学,有一天终于决定转向。他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仰观天象与俯察地理,*后的目的不是要安顿人生吗?但是,众人明明随着风俗习惯而生存、成长、发展,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检讨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使人诧异,原来存在的不是“人”,而是每一个“自我”。因此,主体的自觉,或者自觉的主体,才是人生有无意义的判准。一切知识,若不能增益人的自我认知,都是可有可无的。希腊戴尔菲神殿上所镌刻的“认识你自己”,在此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跨过这一门槛,我们就接触到“智慧”了。智能与知识的差别有三:一、智能是主体的,知识是客观的。知识必须设定对象,力求探讨明白,以便掌握或运用;智慧则出自主体觉悟,因时制宜,随机而行,灵活生动,看似没有规则,其实*有原则,切合生命的要求。二、智慧是普遍的与统合的,好像看出宇宙充满生机,无一物是隔绝孤立的,人生则构成整体,是呈现价值的过程。三、智慧是根本的与究竟的,见无常知有常,见生知死,死又不是生之结束,即使死是生之结束,亦非生之目的所在。
  由此观之,谁能拥有智慧?恐怕只有神明了。凡人只能“爱好及追求智慧”。哲学在西方名为“Philosophy”,原意就是“爱智”。这是一个历程,与人生共存并进,不断展现更高的境界。
  哲学是一门非常特别的学问。若要勉强定义,可以说:“哲学是要以理性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从而指引现实生活、评估文化生态。”就人人希望得知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而言,“哲学思考”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但是,若想走上正确而丰富的哲学之旅,由此得到人生指南,善度宝贵的一生,则仍有待基本的学科训练。无论如何,保持开放的心灵,孕生智慧的胎儿,走出理想的人生,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也是哲学给我们的初步启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