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法学教授罗翔推荐版本。

◆ b站大博主木鱼水心推荐版本。

◆ 十点读书共读版本,好评如潮。

◆ 天才小说家毛姆的阅读指南,教你阅读的方法、技巧,讲述大师和巨匠的秘密:关于如何阅读,大师和巨匠的秘密,深度思考的真相——毛姆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讲述,发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用极高的文字水准为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们描绘一幅幅逼真的肖像。

◆ 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正如毛姆所说的那般:“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 对于毛姆的印象,许多人还停留在他的《刀锋》与《月亮与六便士》,却不知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向导,带你从纷繁杂乱的文学版图中,找到适合浏览观光的景点,而且还能全面剖析每个作家的生平、喜好及个性,刻薄的笔调,更是让每个作家栩栩如生,再极力渲染人人爱看的八卦绯闻,更是让每个作家无所遁形。而我们普通人,就可以沐浴在他构建的作家世界的华彩之中,用一间书房抵抗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用一本书来指导我们的阅读趣味。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作家毛姆的阅读随笔集,是他写给大众的阅读指南,正如毛姆所说:“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在本书中,毛姆的语言巧妙精到,流畅洗练,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沾沾自喜,读来宛如与你相对而坐,教读者如何读书、如何找到阅读的乐趣,也跟读者探讨小说的艺术、哲学的价值,引导着读者透过读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法学教授罗翔推荐阅读版本,他说“阅读应该是愉悦的,怎么思考就有怎么样的人生”,让我们跟着毛姆一起读书,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心避难所,获得充实生活的力量。


【作者简介】

【作者】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

小说家,剧作家

毕业于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后弃医从文。在现实主义文学没落期坚持创作,并最终奠定文学史上经典地位。他倡导以无所偏袒的观察者角度写作,包容地看待人性。

1947年,设立萨默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年轻作家

1952年,被牛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54年,被英国王室授予荣誉勋爵(Companion of Honour)称号

1965年12月,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

经典作品

《人性的枷锁》(1915)

《月亮与六便士》(1919)

《叶之震颤》(1921)

《面纱》(1925)

《刀锋》(1944)

【译者】

夏高娃

青年译者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专业硕士,擅长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

译著有《边缘信使》《星空故事:88站夜空漫游指南》等,其中多部译作已授出繁体版权。


【媒体评论】

毛姆真正的天赋,都在他写的短篇故事里。那是我读过ZUI好的语言。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作者)

我承认自己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

——张爱玲

这段时间我又重读了一遍《毛姆文集》。

——村上春树

毛姆的风格非常坦荡。

——王安忆

我为什么要从头看他呢?因为他很会讲故事,我就看他的故事,我看他写的人,就像我在英国接触到的所有的英国人,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董桥


【目录】

Part1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

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

小说家不是专门讲故事的人,但小说应当有故事

Part2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堂吉诃德》与《蒙田随笔》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

司汤达与《红与黑》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

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Part3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我发现读哲学很有趣

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真、美、善之我见


【免费在线读】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人们并非总是能像他们应当做到的那样,时刻对自己的言论保持谨慎。我曾经在《总结》一书中提到,很多年轻人时常向我寻求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当时我并没有考虑到提及这一点的后果。于是我后来收到了大量由形形色色的读者写来的信件,他们想知道我给出的建议究竟是什么。虽然我尽了的努力去回复这些信件,但是想要通过私人通信把这些问题讲清楚终究是不太现实的。鉴于有如此多的读者希望我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导,那么假如我根据自己在为了娱乐或知识而进行阅读方面的经验,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些简明的阐释的话,我想他们或许是很乐意看一看的。
  首先,我必须指出的件事就是,阅读应当是令人愉悦的。当然,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得知识,总有许多书我们不得不读,而这样读书肯定不可能谈得上愉快。我们只是为了学习而阅读,因此我们的希望就是自己确实非常需要读它们,以至于这种必要性可以让我们在把书读完的过程中不感觉过于乏味。我们阅读这种书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因为非读不可。然而我想要讨论的并不是这一类阅读。接下来我将要提到的书既不能帮你拿到学位,也不能教你谋生的手段,既不会告诉你怎么开船,也不会教你如何修理停转的发动机,但是这些书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不过话虽如此,假如你无法在阅读中发现乐趣的话,这些书籍也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此处的"你"所指的主要是在工作之外拥有足够的闲暇和兴趣去读书的成年人,以及很愿意读一读那些可以归为"不读可惜"的书籍的人士。我不会在此提及痴迷书本的书呆子的情况,因为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他们的好奇心足以引领他们另辟蹊径,并且在搜寻近乎被遗忘的佳作时自得其乐。我想要讨论的只是那些长久以来被公认为一流杰作的书籍。理论上说,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读过这些书才对,但遗憾的是,真正读过这些书的人寥寥无几。不过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类所谓的杰作: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们对它赞赏,研究文学史的学者们也认定它在史册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如今的普通读者却很难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得到什么享受。这一类作品对于研究者而言固然很重要,但是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喜好的变迁让它们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趣味,使得当下的读者只有耐着性子才能勉强读下去。我可以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我本人读过乔治·艾略特的《亚当·比得》,却完全不能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承认读得很愉快。我几乎是带着某种使命感才能读下去的,而终于读完的时候,我不禁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这一类书籍我并没有什么可说的。每个人对自己来说都是可靠的评论家。不管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不管他们对某一本书如何众口一词地赞扬,只要你对它没有兴趣,那么你就完全不用去在意这本书。别忘了评论家们也是经常犯错的,在文学批评的历史中,知名评论家犯下的错误比比皆是。何况只有阅读过某一本书的你才是终评判它价值的人。当然,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我即将向各位推荐的书籍。毕竟人与人不可能完全相同,至多只是有所相似而已,因此,假定对我十分有价值的书籍对你而言恰好同等重要很明显并不合理。但是我想要推荐的这些书籍的确让我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假如我从未读过它们的话,我或许未必能够成为如今日之我一样的人。所以我在此恳求各位,假如你在我这些文字的诱惑下去读了那些书,而感觉完全读不下去的话,那么你不妨直接把它们放下。如果你读过感觉不喜欢的话,那这些书对你而言就完全没有用处。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去读诗歌、小说或者那些被归类为"纯文学"的作品(法语中以belles-lettres作为统称所有纯文学类作品的术语,我很想用一个对应的英语词汇来替代它,但是据我所知并没有这样的术语)。人应当为了快乐而读书,而谁又能保证,能够为一个人带来愉悦的书籍就一定能讨另一个人的欢心呢?
  请不要认为这种愉悦是不道德的。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愉悦本身是好的,只不过敏感的人们可能会倾向于规避它带来的某些后果。愉悦也并不一定肤浅粗鄙,或者流于感官层面。在每一个时代,往往都是聪明人才能够发现唯独由知识与智慧带来的愉悦才是令人满意也为持久的。保持阅读的习惯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人生的黄金时代过去之后,留给你用以自娱的活动就已经所剩无几了,除了单人纸牌、象棋复盘和纵横填字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不需要陪伴就能一个人玩起来的游戏了。而阅读就不受这些困境所影响了,没有哪一项活动能像读书一样--可能针线活儿除外,但是它只会让人的心灵更加不得安宁--你可以随时开始,随便读多长时间,在有其他事情要忙时又能随时放下。也很少有其他娱乐的开销像读书一样少,公共图书馆和普及版图书都能在不怎么花钱的前提下给人带来快乐。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但是我说"几乎所有",是因为我也不想把话说得过于夸张,不会说得好像读书能缓解饥饿之苦或者平息爱而不得的忧伤一样。但是只需要几本优秀的侦探小说,还有一只暖水瓶,便足以让人忘却重感冒带来的头疼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人们不得不读那些让他们觉得无聊透顶的书的话,那谁又能养成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习惯呢?
  便利起见,我接下来将会按照年代顺序来排列我想要讨论的书。但是假如你下定决心要读一读这些书的话,你也没有必要一定按照这个顺序来读。在我看来,好还是按照你个人的兴趣来阅读这些书,你甚至没有必要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就我个人而言,同时读四到五本书更符合我自己的习惯。毕竟你的心情可能每一天都不太一样,就算是在一天之中,你也不会每时每刻都迫切地想要读同一本书。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我就是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适合我自己的习惯。在早晨开始工作之前,我通常会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因为这一类作品需要清醒而专注的头脑,让我为接下来的一整天做好准备。等到工作结束之后,我虽然感觉放松了下来,却没有来一场艰苦的思想体操的意愿,那么我就会读历史、散文、评论或传记一类的书籍。到了晚上我还会读一读小说。在这些书籍之外,我手边总有几本诗集,以便我一时兴起随手翻阅。我的床边还放着几本那种随便从哪里翻开都能读下去,又可以在看完任何一段后随时放下的书,不过这样的书实在是太难得了。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