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6次生物大灭绝,9次进化飞跃,呈现生命40亿年演化全过程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十年精心打磨原创科普佳作

☆舒德干、陈骏、康乐、殷鸿福四位中科院院士权威推荐

☆中国地质学会推荐

一本满足你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原创科普作品

宇宙诞生138亿年,地球生命诞生也已经40亿年,而人类自己的历史不过几百万年。在这以“亿年”来衡量的漫长时间里,生命从无到有,经历6次生物大灭绝,9次进化飞跃才成就了今天地球生命的繁盛。

5.41 亿年前,*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5.3亿年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始祖昆明鱼(或海口鱼)出现。长出脊椎,有头脑和眼睛,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次巨大飞跃。

4.4亿年前,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鱼类大繁盛的序幕。4.23亿年前,*个有颌骨的脊椎动物初始全颌鱼出现,此后所有脊椎动物的“嘴巴”都是由它的颌骨演变而来。长出颌骨,主动捕食,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二次巨大飞跃。

3.77 亿年前,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3.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个有肺的四足陆生脊椎动物——鱼石螈。长出四足,爬行登陆,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三次巨大飞跃。

3.06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个产羊膜卵的爬行动物林蜥(或始祖单弓兽),从此脊椎动物才能彻底离开水征服陆地。产羊膜卵,征服陆地,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四次巨大飞跃。

2.51 亿年前,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进化的序幕。2.34 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目前已发现*原始的恐龙——始盗龙。真爬行动物向恐龙的演变,进化出可以垂直站立的四肢,不再匍匐前行,后肢不仅可以直立行走,还可以快速奔跑,而上肢主要用来捕食,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五次巨大飞跃。

2 亿年前,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繁盛的序幕。1.9亿年前出现了大型的四足直立行走的蜥脚类恐龙;1.45亿—1.25亿年前出现了长有不对称羽毛、可以飞翔的恒温动物——始祖鸟和热河鸟。恒温长羽,可以飞行,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六次巨大飞跃。

6500万年前,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哺乳动物大繁盛和灵长类进化的序幕。恐龙、翼龙、蛇颈龙和沧龙灭绝,为哺乳动物爆发式多样化繁衍创造了条件。长毛恒温,胎生哺乳,如*早 1.6 亿年前的中华侏罗兽、始祖兽,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七次巨大飞跃。

大约在440万年前,地猿进化出地猿始祖种,这是*个可以两足站立,直立行走的古猿,也称拉密达古猿。两足站立,直立行走,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八次巨大飞跃。

已开始褪去体毛,并学会用火,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九次巨大飞跃。

200万年前,匠人*次走出非洲,后来灭绝;80万年前匠人进化出的海德堡人第二次走出非洲,

首先到了欧洲和西亚,生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在40万年前进化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30万年前仍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进化出晚期智人,约在16万年前(或5万年前),第三次走出非洲,先后到达欧洲、亚洲,消灭了生活于当地的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终扩展到全世界,开启了人类文明。

“生命进化史”三部曲从宇宙大爆炸,氢、氧、碳、氮等元素产生,生命起源假说开始,一直到智人走出非洲开启人类文明,内容结合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全面梳理了地球生命40亿年演化的大脉络。从物质产生,到生命起源,再到多细胞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人类,讲清楚进化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搭建起完整的生命进化知识体系。

如果你是对生命进化充满好奇的宝宝,这套《生命进化史》无意会满足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被称为生命?地球上*早的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爬行动物才是恐龙,恐龙如何分类?恐龙真的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那样通过克隆技术复活吗?鲸鱼是如何从陆生哺乳动物古偶蹄兽经过1000多万年进化成现在的样子?为什么古生物从出现到演化至今,一直都是四肢动物?为什么大多数动物身体结构是对称的?人类起源至今,哪些方面在进步,哪些方面在退步?现代人为什么都携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你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生命进化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600多种神奇古生物,1500余幅精美古生物化石及复原图

本书精选了在生命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神奇古生物600多种,随文配有1500余幅古生物化石图片,以及精美古生物复原图。这些图片生动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古生物的长相、体型特征,以及它们如何捕猎、迁徙等。绝大部分图片配有详细的图说,简直是一套生命进化百科全书。

随书赠送精美“脊椎动物进化示意图”和“地球生命进化历程”折页

“脊椎动物进化示意图”是作者在十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绘制而成,清晰地展现了脊椎动物几十亿年里进化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进化环节都配有代表性的物种,全面展示了脊椎动物从海洋到陆地,从陆地到天空的演化过程。


【内容简介】

《生命进化史》是一部讲述地球生命进化的原创的科普作品,分为《从起源到登陆》《从陆地到天空》《从野性到文明》三部,从宇宙大爆炸,氢、氧、碳、氮等元素产生,生命起源假说开始,一直到智人走出非洲开启人类文明。本书以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6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为节点,9次生命进化飞跃为主线,紧扣生命进化的重要细节,内容结合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全方位地解读了人类对生命进化的研究和发现,全面梳理了地球生命40亿年演化的大脉络。

《生命进化史1:从起源到登陆》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产生多种生命诞生必需的元素开始,到肉鳍鱼上岸,拉开陆生脊椎生物进化的序幕为止,展现了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从海洋到陆地波澜壮阔的进化历程,并通过大量的化石图片、精美的古生物复原图等展示了地球生命于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在体形、身体结构等方面的演化,大到体型特征、小到某个器官的变化,揭示了生命进化的规律。


【作者简介】

王章俊,全国生物进化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古脊椎动物演化科学传播团队团长、首席专家,地质出版社、中国大地出版社原总编辑。

2015年,作为总策划、总编剧、总导演,拍摄完成了我国用故事讲科学的 4D 特效电影《会飞的恐龙》,获 10 项大奖。编撰出版的《化石与生命——生命的进化》荣获科技部评选的2015 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并被国土资源部推荐参评 2018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2017 年编著出版了《生命进化简史》,主编出版 《热河生物群》《关岭、罗平生物群》以及《生命简史》(绘本)等。


【媒体评论】

这部《生命进化史》内容丰厚,知识系统,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将19世纪的三大发现 、20世纪的两大理论和四大模型悉数囊括。“演化”之内涵贯穿始末,将宇宙的演化与生命的演化融为一体,把宇宙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生命科学有机结合,以演化为脉络,逻辑关系清晰,知识无缝衔接,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免了知识百科全书式的累积。

——舒德干 进化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命进化史》是一部讲述宇宙与生命演化的“史书”。 该书以时间为线,把宇宙的演化历史用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串联起来,剖析了一个个“重大事件”,揭示了宇宙发生与发展的根源,绘写了生命诞生与消亡的画卷。

——陈骏 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进化”这一概念,许多人都自认为很了解。实际上,对于进化思想和理论的认识,我们还需要从历史的、自然的、哲学的、整体的和机理的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理解。“进化”绝不仅仅是一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能概括。本书从宇宙与生命演化的视角出发,讲述了无机界与有机界的内在联系,阐明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能量相互转换如何来推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展示了宇宙138亿年恢宏的历史,呈现了生命40亿年的进化历程。

——康乐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培养科学思维比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学习要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只记忆碎片化的知识,对于学习科学的孩子来说无多大益处。《生命进化史》是我读过的时间跨度*、空间尺度*广、知识*为系统、自然学科关联性*强的一套科普作品。 著者以时间为轴线,以生命进化为脉络,将六大自然科学有机融合、关联串通。采用探索性演绎法、逻辑简单性原则,以及形象思维等科学方法,追根溯源,不仅告诉读者生命是如何演化的,而且还要告诉读者生命为什么这样演化,使读者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殷鸿福 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目录】

总目录

序 /001

前言/001

部 从起源到登陆

章 宇宙诞生

第二章 生命起源与进化

第三章 藻类时代

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时代

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

第五章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澄江生物群

第六章 无颌鱼类时代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鱼类大繁盛的序幕

第七章 鱼类时代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

第八章 两栖动物时代

第二部 从陆地到天空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进化的序幕

第九章 真爬行动物时代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繁盛的序幕

第十章 恐龙时代

第十一章 鸟类时代

第三部 从野性到文明

第十二章 似哺乳类爬行动物时代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哺乳动物大繁盛和灵长类进化的序幕

第十三章 哺乳动物时代

第十四章 人类时代——文明的曙光

第十五章 动物器官的演化


【免费在线读】

克隆技术与恐龙复活

有了克隆技术,科学家的愿望是复活已经灭绝的生物,如恐龙。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要复活恐龙是不可能的,但复活猛犸象或剑齿虎倒是有可能的。

根据测量,DNA的半衰期只有521年,在理想状态下,DNA的寿命也只有 680 万年。实际上,可以解读的 DNA 存在时间可能约 150 万年,所以,复活一头猛犸象,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要复活一个已经灭绝的生物,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必须能够获得已灭绝生物的活的体细胞,从体细胞中提取细胞核或经过基因编辑获得完整的 DNA 信息;二是必须能够找到与要复活生物亲缘关系相近的代孕“妈妈”。

个条件已经得到满足。2013 年 5 月份,一支由俄罗斯科研人员组成的探险团队在新西伯利亚群岛的永久冻土中发现了一具约一万年前的、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科学家称,有可能从这具猛犸象尸体中提取活的体细胞核,或者根据猛犸象的基因组序列,利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对猛犸象细胞核中的碱基对排序进行重新编辑,恢复猛犸象的碱基对排序,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猛犸象细胞核。至于第二个条件,其实也可以解决。猛犸象和亚洲象是在 480 万年前,由同一祖先分支进化而来的,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据研究,猛犸象生活于 480 万年到 4000 年前的寒冷地带。后一批西伯利亚猛犸象大约于 4000 年前灭绝。科学家可以利用猛犸象的近亲亚洲象做代孕“妈妈”。

以上两个条件只是复活史前灭绝动物的两个基本的必要条件。即使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要复活一头猛犸象,还要克服重重难关。

首先是把完好的或经过基因编辑好的猛犸象细胞核,植入已经剔除细胞核的亚洲象卵子内,这就需要使亚洲象卵子与猛犸象细胞核发生融合,融合为一体的新细胞,再经过体外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如果闯过这一关,然后将这个早期胚胎移入亚洲象的子宫里,让它在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这个过程又需要克服排异反应。

只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顺利通过,代孕的亚洲象才可以产下一个猛犸象宝宝。

这一过程很难顺利实现,每一次排异反应都会导致失败,即使终早期胚胎植入代孕妈妈的子宫内,也可能因为排异反应导致终流产。

晚灭绝的恐龙,至少在6500万年前,几乎是 DNA 完全衰变期的10倍,恐龙不可能保留活的DNA,根本无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恢复一个完整的恐龙细胞核。

其次是在现在地球上无法找到与恐龙有较近亲缘关系的代孕妈妈。所以,从理论上讲,可以复活4000年前灭绝的猛犸象,但无法复活一只早在6500万年前就灭绝的恐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