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全面:故障类型全面、故障处理技术全面 2、面向应用:内容不拘泥于理论和原理,而是重点围绕困扰行业的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案,直接给出可以指导应用的原则,使读者拿来就可以用。 3、深入浅出:不拘泥于数学,而更通俗的方式说理,得出的解决方案是作者多年经验的结晶,简便易行。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配电网故障自动处理的相关技术,内容包括配电网故障特征、配电网故障自动处理常用技术、就地智能故障自动处理应用技术、分布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集中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以及故障自动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
本书可作为电力公司、设计单位、科研单位以及制造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开展专业学习、业务进修及继续教育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使用。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配电网故障特征 1
1.1 相间短路故障 1
1.2 单相接地故障 6
1.3 断线故障 14
本章参考文献 23
第2章 配电网故障自动处理常用技术 25
2.1 概述 25
2.2 就地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 29
2.3 分布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 35
2.4 集中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 36
本章参考文献 37
第3章 就地智能故障自动处理应用技术 38
3.1 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模式及配置原则 38
3.2 含电缆配电网自动重合闸应用问题 49
3.3 分布式电源(DG)接入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59
3.4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重合闸策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64
3.5 就地智能故障处理技术对可靠性提升效果评估 66
3.6 应用案例 71
本章参考文献 72
第4章 分布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 74
4.1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技术 74
4.2 合闸速断方式馈线自动化技术 81
4.3 邻域交互快速保护技术 84
4.4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技术与就地智能故障处理技术的配合 87
4.5 合闸速断方式馈线自动化技术与就地智能故障处理技术的配合 90
4.6 邻域交互快速保护与就地智能故障处理技术配合 91
4.7 分布式电源对基于多级重合闸配合的分布智能故障处理技术的影响及
对策 92
本章参考文献 94
第5章 集中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 95
5.1 短路故障定位技术 96
5.2 断线故障定位技术 103
5.3 故障隔离 111
5.4 供电恢复 113
5.5 模式化故障处理 117
5.6 集中智能故障自动处理与就地智能及分布智能故障处理技术配合 124
5.7 分布式电源对集中智能故障自动处理的影响 128
5.8 集中智能故障处理对供电可靠性提升效果评估 130
本章参考文献 132
第6章 单相接地故障处理 134
6.1 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自动处理 134
6.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的常用方法 138
6.3 基于故障相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处理 146
6.4 基于分布智能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 160
6.5 基于集中智能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 163
本章参考文献 167
第7章 故障自动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 171
7.1 有关供电可靠性的一些认识误区 171
7.2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途径 176
7.3 各种故障自动处理技术的优化配置 184
本章参考文献 189




【前言】

据统计,超过85%的故障停电是由于配电网故障造成的。因此,配电网故障自动处理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配电网的故障类型包括相间短路故障、单相接地故障和断线故障。配电网故障自动处理的手段可以分为就地智能(如继电保护)、分布智能(如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和集中智能(如配电自动化系统)。对于电力公司和设计单位而言,为了合理地选配各类技术并用好这些技术,需要了解它们的原理和特点,对它们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解决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为了研发出满足应用需求的产品,需要了解各类故障自动处理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对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而言,需要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和*成果。本书结合作者团队的科研与工程实践,系统地阐述各类配电网故障自动处理技术,全书分为配电网故障特征、配电网故障自动处理常用技术、就地智能故障自动处理应用技术、分布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集中智能故障自动处理技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故障自动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7章。

在写作风格方面,作者力求简明易读,在有关应用问题的论述中,尽量定性论述或直接给出实用公式,以方便应用单位读者阅读;在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方面,则结合举例详细论述,并解释各种考虑的原因,以便于制造企业直接借鉴;在技术前沿方面,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有的成果可能比较初步,如电缆线路重合闸问题,在此抛砖引玉,供科研人员参考。

刘健教授著写第2章、第4章、第5章和第7章,张志华高级工程师著写第1章、第3章和第6章。本书部分内容采用了作者牵头的多个科研项目的成果,参与这些项目的张冠军教授、宋国兵教授、同向前教授、郭琳云博士、张小庆教授级高工、赵树仁教授级高工、李云阁教授级高工、常仲学博士、赵艾萱博士、刘超硕士等也为相应研究成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南瑞集团沈兵兵先生为本书著写序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赵江河先生题写书名,求真务实始终是我们的共识,作者对这两位著名配电专家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南瑞配电自动化公司、珠海许继电气公司、安徽一天电气公司、西安兴汇电气公司、西安西瑞电气公司、陕西银河电气公司等制造企业实践本书的方法,研发出的产品造福于行业的同时,也检验了本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部分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城市智能配电网保护与自愈控制关键技术(U1766208)”资助,作者表示衷心感谢。书中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