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美国霸权主导的时代即美国世纪正在走向终结

世界体系的未来,以其未来,故而未去

漫长的 21 世纪,才刚刚开始

本书可能是汉语学界*部讨论世界体系的专著


【内容简介】

自 16 世纪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历两次重大的内部霸权转移,即荷兰霸权向英国霸权的转移 (以 1815 年《维也纳条约》的缔结为标志) 和英国霸权向美国霸权的转移 (以1945 年二战结束和联合国成立为标志)。目前,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进入加速失效进而失序的过程中。美国尽管仍是一个在当今世界诸多领域拥有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国家,却已经不再作为以引领全球为标志的霸权而发挥作用——它由霸权退化为“非霸权支配”。

就霸权结构及历史而言,随着20世纪的结束,美国霸权及以其命名的“美国世纪”事实上正在走向终结,而在刚刚开始的 21 世纪中,一种新的世界体系的构成及走向尚未确定。同样未定的是,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在其中如何定位、如何自处、如何作用。因而作为 20 世纪的断裂性与连续性的共同继承者,21 世纪,一种极为独特的时空体,注定是漫长的。


【作者简介】

1977 年 3 月生,浙江杭州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德国特里尔大学古希腊语文学硕士(主专业)、拉丁语文学硕士与哲学硕士(副专业),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印度—日耳曼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专著:Semitische Lehnwörter im Altgriechischen(《古希腊语中的闪米特语外来词》),《东西方古典语言与文明比较研究》《古波斯语教程》。

合著:《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 21 世纪》。

主编:《思想史研究第六辑:希腊与东方》。

研究领域:世界文明史、世界宗教史、世界体系学说、历史比较语言学—语文学、早期希腊与西亚文化关系。


【媒体评论】

作者年轻有为,学贯中西,充分展现了理论自觉与自信。

——王绍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

从1970年代开始,关于美国世纪兴衰的讨论一直是“世界体系”理论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是以科技、金融、自然资源、媒体和传播技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五大垄断(由萨米尔·阿明提出)为基础的。为维持上述垄断地位,霸权国家以各种方式阻止亚洲和其他边缘区域的新型政治经济关系和治理体系的形成,这就是全球失序的根源。美国世纪的绵延与衰落、霸权衰落造成的影响等都将是 21 世纪人类历史舞台上的重大事件。本书从教育—科研资源、美国利益延展机制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美国霸权的支配性要素,并通过漫长的历史脉络和现当代演变,分析其霸权瓦解的态势,探讨中国和世界的未来。作者观点锐利,提出了

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汪 晖(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所所长、文科资深教授)


【目录】

目录

导 言

*章 美国世纪终结之前

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

传统政治的连接:混合政体与帝国形态

美国的内在设定:政治认同与公民宗教

第二章 世界体系与霸权兴替:13—20世纪

何谓霸权:西方语境下的渊源

现代世界体系的开端:13—16世纪

欧洲霸权的先声:热那亚与威尼斯

荷兰霸权与威斯特法利亚体系

英国霸权与自由贸易帝国主义

第三章 美国世纪与霸权危机

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非霸权支配”的过渡

让美国再次伟大?

第四章 中国是后美国时代世界体系的领导者?

外部的忧虑与内部的质疑

中国道路的历史与现实

延续霸权或超越霸权?

第五章 后美国世纪的世界趋势

从“去政治化的政治”到“再政治化的政治”

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人类文明的新轴心时代

结 语 漫长的21世纪

附录一 新旧世界体系间隙中欧洲的困境与意义

附录二 三种生命原则:创生、生生与无生

参考文献


【前言】

2014年为纪念“占领华尔街”运动三周年,我写作了《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中国道路的命运》一文。文章*初发表于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14年第6期(总第294期),并刊登在观察者网上,引发了许多讨论与留言。此文*核心的观点是,自16世纪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历两次重大的内部霸权转移,即荷兰霸权向英国霸权的转移 (以1815年《维也纳条约》的缔结为标志) 和英国霸权向美国霸权的转移 (以1945年二战结束和联合国成立为标志)。目前,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进入加速失效进而失序的过程。美国尽管仍是一个在当今世界诸多领域拥有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国家,却已经不再作为以引领全球为标志的霸权而发挥作用——它由霸权退化为“非霸权支配”。

就霸权结构及历史而言,随着20世纪的结束,美国霸权及以其命名的“美国世纪”事实上正在走向终结,而在刚刚开始的21世纪中,一种新的世界体系的构成及走向尚未确定。同样未定的是,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在其中如何定位、如何自处、如何运作。新世界体系的领导者将面临重大选择:是既有世界体系下霸权迭代产生的霸权继承者即“旧体系的新主人”,还是超越此种霸权结构,开辟全新的、与其他国家共进而各得其所的多维空间。

现在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经历了此后“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等倡议被各国广泛认同和接受、英国脱欧、特朗普政府上台、东北亚局势重大变化、中美经贸摩擦等重大事件,美国世纪的终结这一观点,从*初的应者寥寥乃至被视作异想天开,到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保持基本现实感的群体所接受。而新的世界体系的形态以及中国在其中地位与作用,却依然保持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篇作品以“占领华尔街”运动为缘起,当时社会尚未明确意识到,这一运动标志着世界性的“再政治化的政治”的到来。这种“再政治化”浪潮与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资本逻辑主导之政治自身“去政治化”运动,它们之间形成的斗争张力,将伴随新的世界体系的构建与对全球化的重新认知—界定而展开。对这种新趋势的认识,是本书写作的重要思想动力。

本书的问世,要特别感谢红旗出版社总编辑徐澜同志。她在2019年读到《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中国道路的命运》后,立即建议我将之扩展成书。恰好,我也想写一部与世界体系相关的专著,于是很快着手进行写作。

与六年前的这篇文字相比,本书在结构上做了一些比较大的调整:

在当时只是作为一般背景提及的16世纪以来世界体系的演化,专门以一章的篇幅加以论述,并引入了13世纪世界体系作为其参照系;

关于中国道路的讨论,在“比较优势道路的否定之否定与自主赶超”与“三维市场体制”两部分之外,加入了朝贡体系的历史分析;

专门加入“后美国世纪的世界趋势”一章,着重阐发有关“再政治化的政治”“世界体系的大重组”“新轴心时代”的思考,分别对应于世界体系40年、500年乃至5000年的变局。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前瞻性特征,注释较之其余几章明显要少;

结语对“漫长的21世纪”的论述,既是对16世纪以来世界体系和“再政治化”讨论的延续,也呼应了2018年与几位朋友合著的《天下为公》一书的副标题“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

附录则收入两篇与本书的主旨有深层关联但较难被纳入正文结构的文章。

本书的书名《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世界体系的未来》,是另一个比较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之所以不再将美国世纪与中国道路对举,是为了突出新世界体系不同于16世纪以来霸权迭代的老逻辑,呈现更为平等、均衡、多元的特征,如《易经·乾卦》的爻辞所示:“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本意指平等共济,各司其职)。这种对霸权主导式世界体系的超越,恰恰是践行“中国道路”之于世界历史—世界文明史的重要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提醒某些人士:是中国的崛起导致了美国的衰落吗?只要“扳倒”中国就可以让美国长盛不衰吗?美国世纪的终结是其所遵循的霸权逻辑演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越战泥潭便已宣告美国霸权的“信号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标志着它的“垂死危机”,这既不是中国造成的,也不可能通过遏制中国而改变。美国应该及早从这种原始部落式的迷信中摆脱出来:自己的疾病不可能通过别人得病而解决,诅咒、恫吓、威胁、狂躁等种种反应无助于缓解病情,而只会令其进一步恶化。


【免费在线读】

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导世界秩序的重要政治体,美国无疑具有诸多支撑其霸权地位的要素:

完备的产业体系与研发机构,学科建构与课题设置的主导地位,引领科技创新的能力,构成了极为充盈的 教育— 科研资源;

遍布世界的带有美国背景的金融机构、文化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以及情报机构,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全球化的 美国利益延展—实现机制;

美国之民主制度、自由市场与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美国梦”,都代表了 美国式意识形态。这种被塑造、被传播的普世价值,使美国占据道义高点,持续吸引着全世界优秀人才。

以上三者既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的作用,又彼此关联,相互支撑,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之态,可视作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

其中,科研—教育机制具有基础意义,利益实现机制更富实践意义,意识形态机制既是上述二者共同塑造的结果,又为它们提供了正当依据,并服务于三类机制更长周期、更广范围的有效运行。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虽然还保持着强大的力量,但也都面临着严重的乃至根本性的动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