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这本书分析了当前高考理念如何在物理学科命题中体现,从理解试卷、命制试题到备课授课,可以看出特级教师如何落实“考”“教”无缝衔接。


【内容简介】

恢复高考制度40多年来,随着高考的改革,物理命题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当前的高考改革理念是如何体现在物理学科命题中的?这些改革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落实?本书的几位作者通过政策解读和真题分析回答了上述问题,以期对高中一线教师理解试卷、命制试题、备课授课等有所裨益,从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本书作为“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系列中的物理分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即说明以高考改革撬动教学改革,教师需要理解命题理念的新变化,掌握常见题型的关键特征。在、新课程、新高考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评价中,从传授“做题”的知识到逐步培养学生“用物理做事情”的能力,*终实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作者简介】

刘青华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兼职教研员,“刘青华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专家团队成员。

宋金萍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集团骨干发展中心指导教师,物理学科研究室组长,“宋金萍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杨志东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连续十年带领高三毕业班,效果突出。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王军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朝阳区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及高考的研究工作。

周岗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市首批正高级教师。曾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高中教研室主任。


【目录】

前言

关键问题1:高考改革理念下物理命题的变化

一、高考恢复期(1977—1982年):试题趋于稳定,重视基础性

二、改革试验期(1983—1997年):探索标准化考试,突出能力考查

三、考改、课改并行期(1998—2006年):突显学科特色,探索内容改革

四、课程标准实施后的高考(2007—2016年):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五、新课程标准颁布后(2017年至今):注重核心素养,兼顾成长与需求

关键问题2:高考物理如何体现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在试题中关注实际应用和科技前沿的发展

二、在试题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试题中增加追问科学本质的命题元素

四、在试题中侧重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

五、在试题中探索引导质疑和创新

关键问题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引领学生探究自然的本质,培养科学态度

二、回溯前辈探究的过程,挖掘科学的思想方法

关键问题4: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基础性(一)

一、高考如何考查基础性

关键问题5: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基础性(二)

一、高考为什么要加强基础性的考查

二、从“如何考”到“如何教”的思考

关键问题6: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一)

一、什么是物理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落实核心素养需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物理高考考试命题与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关键问题7: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二)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

二、通过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评价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物理高考试题考查评价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案例

关键问题8: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一)

一、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关系

二、立足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优化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问题9: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二)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原则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策略

关键问题10: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应用性(一)

一、高考中明确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

二、高考中如何考查实践应用能力

三、如何命制体现应用性的试题

关键问题11: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应用性(二)

一、高考备考中的习题教学

二、研高考、明方向、导素养

关键问题12: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一、在实践中锻炼学科素养

关键问题13: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开放性思维

一、开放性题目的特点

关键问题14: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能力

关键问题1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创新思维训练案例分析

关键问题16:高考物理如何考查创新性

一、高考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高考创新训练案例分析

关键问题17:关于知识的教学(一)

一、什么是教学

二、什么是知识

三、案例分析 :赛场上的圆周运动

关键问题18:关于知识的教学(二)

一、案例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案例 :从苏炳添的百米赛跑出发研究如何描述运动(节选)

关键问题19:高考物理基本能力的培养

一、高考价值取向的变化

二、基本能力的培养

关键问题20:关于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教学

一、物理观念

二、科学思维

三、科学探究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前言】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关于高考改革的动向举措持续不断,继上海、浙江之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已进入实操的*后阶段。 2019年,河北、辽宁等多地加入,成为高考改革第三批省市。此次高考改革影响之大、动作之大,前所未有。

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6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关于改革目标的描述是 :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可以预见,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作为国家顶层设计,在未来数年内将同步联合推进,实质性推动中学教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全面转变。中学教学和考试改革之间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中并行,一方面,课程和教学改革不断对考试改革提出要求,另一方面,“用考试改革撬动教学改革”也由一种媒体表述转变成为现实的教育形态。

我认为,“考试改革撬动教学改革”可解读为两层含义 :*,考试改革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面, 所以要用考试改革撬动教学改革 ;第二,考试是一种评价方法,用反拨的方式指导和调整教学是评价的本体作用方式。

近些年来,高考改革已经向前跨出了几大步,但一些教师既对高考改革的方向认识得不清晰,也不理解高考改革的具体做法,依旧按照思维惯性进行教学,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高考命题已经更多地涉及到现实社会的新生事物,但因为事件太新,像手机购物、共享单车这样的学生已经离不开的东西,教科书上尚未吸纳,有的教师讲课就与此不相干,到考试的时候学生对于考题体现的时代性背景难免茫然 ;再如,考题强调应用学科理论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一些教师依旧延续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套路 ;再如,高考明确提出回归课堂,回归教材,一些教师还是只讲解题的技巧, 不讲学理,即所谓“讲招不讲理”;也有些教师明白高考改革的理念,但不知道具体在教学上怎样做,只好每年跟随模仿高考题,但年年差半步。

类似的情况我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有切身体会。讨论高考改革的理念、方向时,有人认为这离实际太远了,空泛无用 ;当你说到具体的考题变化时,他又坚持说,这么多年都是那样考的,为什么要这样出题?问题还是要回到高考改革的理念和方向上。

回顾和总结多年的经验,可以明显感觉到,每一次改革,总会有一些学校和教师落在后边,他们往往是信息接收滞后,理念跟不上,不去积极实现自身调整和改革的学校与教师。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挑战,要迎接挑战就必须学习。每一次改革也是一次机遇,哪些学校跟得快,哪些老师转变得快,就能迅速融入改革的浪潮,快步前行。

所以,加快普及新高考的理念,加快普及高考命题改革思想及方法,加快普及高考改革的具体改革措施,就是编写这套丛书的基本意义所在。

(二)

这套丛书的作者很好地把握了高考改革的总体方向,以高考的改革理念为写作思想主线,突出改革的变化,结合教育理论,指向教学操作,力求对教学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

*,丛书传播高考改革理念。高考改革的理念与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辅相成、一以贯之的,因此,丛书的切入点是高考改革,而落脚点则是课程和教学改革,这一理念的传播必然会促进教育的整体改革运行。

第二,丛书解析高考改革的重点、要点。高考改革的重点、要点不能仅仅储存在改革者和命题者的头脑中,更需要转化为撬动教学的作用力,这就必须大力宣传普及,让所有的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晰明了地认识改革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第三,丛书解析高考试题的信息和考试改革的具体效果。改革的理念和操作需要从认知层面和高考命题的逻辑层面,给教学以较为清晰的导向,目前迫切需要综合分析高考改革信息,提出教学的指导和改进意见。

考试与学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所谓相互独立,指考试与学习毕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和不同的过程,学生的发展直接依赖的是学习积累而不是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一个个教的,但任何事物都不会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因此高考很少考查单一的知识点,多以综合题目、实际应用性题目为主,考查知识的整合运用。综合性的题目情境要求考生由此及彼,把知识连点成面,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在更开放的情境中思考。

这就要求教会学生综合思考问题,思考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等各种关系。不仅要知道A、 B,还要知道A、 B之间的联系。要清楚哪些联系是事物内部发生的,哪些联系是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发生的,要全面思考事物的内外关系。*后力求所有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络结构,清晰、系统地理解自然与社会的规律。

正因如此,很多考题考查的并不是题面上的表层含义,而是背后的思想、方法和意境。逻辑思维、创造精神往往藏在问题的背后,一些试题从人和事的微观或中观层面切入,在问题情境下看似一个小切口,实则建构了一个思考问题的平台,而问题背后呈现了一个更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 201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微写作题 :请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题目的切入点看似不大,但意境深刻。荷花在中华文化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花卉,中国人对荷花具有独特的感受。对荷的表述肯定不能止于外形特征,必须挖掘其内在的特点,就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由此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好的试题往往如抽丝剥笋,能引导考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阶梯设问,层层深入,*后进入到问题的实质。这样的试题要求考生通过一步一步的逻辑思考,合理推断,或结合实验证据排除错误干扰,通过提出质疑,阐明理由,获得结果,以此检验考生的思维品质。

(三)

特别需要指出,“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这套丛书并不是写给学生的,直接读者是一线教师,也不是用来指导复习备考的,而是用来指导教育教学的。

另外,因为是站在高考改革的角度来看命题,谈教学,这套丛书也不是专门对应高考的哪一套试卷谈教学,而是用正确的考试观来分析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高考改革,进而落实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要求。

考试有一种天然的居高之势,这个“指挥棒”既能产生正面导向,也能产生负面导向,因此,需要方向正确的、强有力的考试改革产生时代需要的带动力和牵引力。*有价值的道理往往是*朴素的道理,正可谓大道至简。一件事说到本质上,道理都是*简单的,考试和教育教学改革亦如此,且知易行难。

投入改革需要极大的勇气,也必须付出十二分的气力。人们对当前的考试改革、课程和教学改革寄托了太多的期望,但改革的道路往往是曲折、复杂的,会有各种杂音和干扰。坚持教育理想,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引领下,让教育教学真正回到本源上来,是我们迫切要做的事,也是编写这套丛书的初衷。


【免费在线读】

恢复高考制度40多年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高考的命题理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物理——作为高考的重要考查科目之一,其命题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高考恢复期(1977—1982 年):高考试题趋于稳定,考查重视基础性

1977 年10 月12 日,国务院批转《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1977年各省分别命题,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命题。

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备考,组织编写《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

随着中学教材的统一,1982年停止编印《复习大纲》,规定高考命题严格限制在中学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范围内,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运用能力,物理强调“加强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等。突出基础性始终是这一时期高考物理的主旋律,如何对考生的能力进行考查还在不断地探索。

二、改革试验期(1983—1997年):探索标准化考试,突出能力考查

1983 年印发《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实行两种教学要求——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同年,高考开始实施“科研先行”的工作方针,进入从恢复到改革的转折期。

1985年开始探索标准化考试改革, 1991年,国家*考试中心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公布高考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包含考核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这是高考物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里程碑。从中学物理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实践经验出发,全国高考物理学科委员提出了5个方面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并通过描述性的说明,解释每一种能力的具体表现,界定该能力的含义。5种能力虽然不能概括要求学生发展能力的全部,但显然是*基本和*重要的,是物理高考中应该考核和可能考核的能力。

三、考改 、课改并行期(1998—2006年):凸显学科特色,探索考试内容改革

这一时期的高考物理命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设计,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与科学研究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时期的高考物理试题强调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项考查首先应落在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考查考生能否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处理或解决某些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这一时期物理学科提出了高考考查创新能力的5种因素:新颖性、灵活性、发散性、独创性和洞察力。总结了7种考查方式、方法,即 “此路不通,另辟蹊径”,发现多种可能性,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开放性思维能力,估算和近似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及自学的能力,类比推理的能力。

四、课程标准实施后的高考(2007年至2016年):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这一时期,高考物理试题在考查五种能力的基础上试题内容呈现出如下特点:

1.更加注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分析课程标准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基础上,将探究能力的考查因素确定为5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制定方案或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对于探究能力的各因素,高考物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种题型是考查探究能力的实验题,例如:2014年全国Ⅱ卷的第二道实验题考查测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据处理中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二种是密切联系生活、社会和科技的情境题,例如2010年全国Ⅰ卷的*道实验题,考查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2015年全国Ⅰ卷的*道实验题,考查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点时的速度,都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建模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三种是考查探究能力的开放性试题,例如2016年北京卷实验题第(5)问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进行开放式的设问:“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借助开放性设问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评价,进而考查其探究能力。

2.挖掘物理学史的价值,充分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

  物理学史作为研究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的结晶。通过选取合适的物理学史实,加强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考物理学史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方面,通过呈现物理学家的贡献,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例如2016年北京卷选择题第5题,题目情境中呈现了《梦溪笔谈》中记录的关于地磁偏角的研究贡献;第二方面,通过物理学家探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考查物理过程与方法;例如2017年浙江卷的第3题,引领学生回顾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培养学生方法与思想意识;第三方面,利用物理学家的发现或理论,考查分析和评价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2016年天津卷选择第6题引导学生回顾推动物理学发展的物理学家的贡献,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

  1. 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考查关键能力和素养,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和课程;

  高考物理试题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渗透基本的物理方法,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它是将知识与能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对科学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在高考物理中,不孤立地考查某种科学方法,而是将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相互作用,对问题的解决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某些关键的节点上,物理方法更为重要。高考物理渗透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有意识地让考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2015年全国Ⅱ卷的选择第1题,借助受力分析、合成等方法解决求解合磁场的问题。

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考生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结构,鼓励考生从整体上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高考物理不仅要考查核心概念的内容,而且要考查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综合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2015年北京卷*后一题,综合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光电效应等核心知识解决问题。

五、新课程标准颁布后(2017年至今):加强核心素养的考查,命题价值取向兼顾个体价值与社会需求

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充分发挥高考的正面导向作用,通过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目前“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构建完成,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明确了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立德树人是高考育人的重要使命,服务选材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引导教学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需求,三者构成一个闭环系统,协同发挥高考考试内容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社会功能。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了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同时强调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之间具有关联性,考查内容通过考查要求来达成,考查要求对考查内容的现实方式给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当前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呈现出如下特点:

1.基础性,考查学生知识和关键能力

高考考查内容强调基础性不是要考教材原话,但是需要回归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在引领学生探究科学本质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知识和关键能力。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的第14题对氢原子光谱的考查,全国Ⅱ卷的第22题对斜面模型以及打点计时器纸带分析的考查,全国Ⅲ卷第15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等,都体现了考查内容的基础性。

2.强化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综合性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思维方法,多角

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第18题,需要考生从熟悉的投篮过程建立竖直上抛模型,同时要梳理出该模型与自由落体模型关系,然后综合运用自由落体的相关规律和结论求解。

3.强化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应用性,要求学生不仅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密切相关的物理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养成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年全国卷Ⅰ第16题以我国“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为背景,考查动量定理;全国Ⅱ卷第14题,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为背景,定性考查引力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的关系。

4.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时代的要求。高考加强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必然的。

例如2018年北京卷压轴题的 “FAST”问题,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独立思考,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