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历史为背景,以科学为内核,以故事为载体,

将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与探索之路,

凝练成一部隐秘而伟大病菌简史

细数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和科学家们的高光时刻

盘点17种传染病的病原特征、主要症状、传播途径、防控知识

从病毒与细菌的发现,回顾人类与重大传染病的斗争历程,

从疫苗与抗生素的发展,探寻人类与微生物的和谐相处之道。

为什么要了解传染病?

因为,不了解就会恐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知道它们会一来再来,却不知道何时、何地,预防意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都有可能给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保持“敬畏之心”,做好科学防护,这样当“瘟疫”再次来临时,才不会因为无知而重蹈覆辙。

★为什么要看《病菌简史》?

  1. 思考历史

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

当我们把目光从当下移向历史的长河,会蓦然发现,传染病竟然贯穿整个人类历史。雅典大瘟疫摧毁了辉煌的城邦文明,中世纪的黑死病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1918年的大流感为“一战”画上了休止符……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在深入浅出中带领我们翱翔于历史的天空,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2.认识科学

“现今世界的人,不管是不是科学家,必须具有科学的头脑。”

随着现代科学的诞生,人类开始尝试以科学为武器来对抗传染病。列文虎克、路易·巴斯德、罗伯特·科赫、爱德华·琴纳、卡默德、介兰……在微生物这个奇妙的世界里,科学家们求知若渴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书中提到的这些抗疫先驱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更是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了解社会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如今,传染病已成为一个影响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秩序的重大社会问题。全球化、城市化和社会的发展、气候变化以及社会与行为方式的变化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因素加快了传染病的蔓延。“疫苗犹豫”的影响、“超级细菌”的危害……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组组惊人的数据,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断探索如何与微生物共存,是人类今后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阅读体验超乎想象

超大开本,全彩印刷,排版绚丽大气,超50幅高清照片,近100幅手绘插图,数十种病毒与细菌形象跃然纸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绿色印刷,工艺精美,内页不易脱落,180度平摊无压力,翻到哪页就是哪页,便于同时阅读文字和欣赏图片,实现360度无死角阅读。

题材新颖,资料丰富,参考多种中外史料及论著,辅以科学家故事、科学知识、科普文章等多样化的延伸阅读内容,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病毒、细菌的发现史及多场重大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回溯了疫苗和抗生素的发展道路,同时采用故事与插画相结合的方式,将17种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控知识娓娓道来,旨在提高青少年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用更科学的方法远离疾病、健康成长。书中既涉及与病毒、细菌和传染病相关的知识,也涉及科学精神、科学家故事等内容,通过展现人类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的曲折,赞扬人类的求知精神,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信任感。


【作者简介】

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兼任上海抗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创会会长,《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微生物与感染》执行主编,国际医学期刊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副主编。

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上海工匠”称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

带领华山医院感染科连续九年在全国专科排行榜名列前茅。


【目录】

一、改变世界的传染病

看不见的威胁

传染病防控三部曲

人类的秘密武器

二、都是病毒惹的祸

流感:次世界大战的终结者

肝炎:隐形的生命威胁

宫颈癌:当“红颜杀手”遇见克星

水痘:校园里的捣蛋鬼

麻疹:传染性极强的小红点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在搞怪

艾滋病:生物界的特洛伊战争

SARS:蝙蝠才是罪魁祸首

MERS:引爆中东的“新非典”

新冠肺炎:不能承受的“王冠”之重

三、天下谁人不识“菌”

鼠疫:席卷欧洲的“黑死病”

霍乱:元凶竟是饮用水

结核病:古老的“白色瘟疫”

白喉:令人闻风丧胆的“儿童杀手”

百日咳:揭开久咳不愈背后的真相

破伤风:小伤口也可能致命

幽门螺杆菌:诺贝尔奖光环下的明星细菌

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自然的无声警告

无药可用的时代

与“疫”共舞


【前言】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悄无声息地在人群中传播,继而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新冠病毒的出现,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传染病对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秩序的威胁。

当把目光从当下移向历史的长河,我们会蓦然发现,传染病竟然贯穿整个人类历史,对人口数量、技术发展、国家存亡,甚至文明兴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公元前430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正处于胜负难分之际,一场瘟疫使雅典短时间内失去近四分之

一的士兵,雅典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终改变了希腊与世界后来的历史走向。公元208年,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中,吴蜀联军通过火烧连环船击败曹军,殊不知真正逼迫曹军败走的原因是“大疫”。公元541年,地中海东部地区发生鼠疫大流行,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流行严重时每天死亡数万人,直接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落……从鼠疫、天花、霍乱等这些古老的传染病,到SARS、埃博拉、新冠肺炎等这些新发传染病,人类文明的进程始终伴随着与传染病的斗争,正如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所说:“技能、知识和组织都会改变,但人类面对疫病的脆弱,则是不可改变的。先于初民就业已存在的传染病,将会与人类始终同在,并一如既往,仍将是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

那么,传染病是什么?病毒是什么?细菌是什么?它们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致病、传播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为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他们可能在生物或历史课本中学过这些内容,但具体概念仍比较模糊,不成系统。目前市面上关于病毒、细菌和传染病的专业著作较多,但鲜有面向青少年的、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其实,在人类对传染病的认知过程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和妙趣横生的科学

故事,青少年时期正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习这些有关传染病的知识,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他们用科学的方法面对疫情。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当前的环境正是青少年深入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绝佳时机。为了把复杂的科学知识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引导大家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这本有关传染病、病毒和细菌知识的科普图书《病菌简史》。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采用故事、案例与手绘插画相结合的方式,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将17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传播途径及防控知识娓娓道来。为了增强可读性,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书中还设置了科学家故事、科学知识、科普文章等拓展阅读内容,既涉及与传染病、病毒和细菌直接相关的知识,也涉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后,能够了解更多与病毒、细菌相关的知识,提高传染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用更科学的方法远离疾病、健康成长。

本书在编写时参考了多种中外史料及论著,限于篇幅和体裁,未能在书中一一注出,谨向这些作者和出版者表示衷心的谢忱。

张文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2020年7月


【书摘与插画】

提起灾难,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洪水、森林大火、地震、干旱、海啸?还是战争、大爆炸?

在我们心中,灾难的每一次出场,仿佛都自带一种轰轰烈烈的背景音乐。

但有一种灾难,每次来得悄无声息,却往往造成人类历大的伤亡。

它就是传染病。

千百年来,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记载,在人们对传染病的描述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恐惧、悲哀的情绪。为什么人们会闻之色变呢?传染病到底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是什么引起了传染病?“它们”又是如何致病的呢?

人类与传染病的“恩怨情仇”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很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及社会的走向,都与传染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约公元前430年至公元前427年,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的雅典曾因一场疾病几近全城覆灭。这场疾病夺去了约四分之一的雅典军队士兵的性命,使雅典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失利。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走向发生了改变。

时间来到公元208年,此时的中国发生了一场赫赫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吴蜀联军是如何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的?火烧连环船?《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道:“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意思是说,曹军在赤壁之战中的确吃了败仗,但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真正迫使曹军败走的原因是“大疫”。

到了公元541年,鼠疫在东罗马帝国属地的埃及暴发,并迅速传播至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区。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被此次瘟疫夺去生命。这场鼠疫持续肆虐了近半个世纪,终四分之一的东罗马帝国人口死于鼠疫。

仍然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鼠疫。14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二次瘟疫大流

行,这也是人类历严重的瘟疫之一。在这场瘟疫中,全世界约有7500万人死亡,其中欧洲死亡人数高达2500万。根据历史记载,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人感染后会出现皮肤大块发黑、渗血,以及流着脓液的肿块,同时伴有高烧不退和精神错乱,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且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绝无治愈的可能,因此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整个欧洲长期笼罩于“黑死病”的阴云之下。

100多年之后的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了美洲大陆,同时带去了天花病毒。这种致命的病毒一时间在墨西哥城内肆虐,造成大量死亡。因为有了天花病毒,在和阿兹特克人的战斗中,西班牙人仅用600人就征服了阿兹特克数万人的队伍,可谓“不战而胜”。而在此后的100年间,美洲大陆原住民从初的2000万—3000万人到后只剩下不到100 万人,被历史学家称为“人类大的种族屠杀”。同样也是由于天花病毒,在19 世纪的普法战争中,约2万法军因感染天花而丧失作战能力,而当时的普鲁士军人因进行了天花的预防接种而幸免于难。于是,这场

战争的胜负瞬间扭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