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精美版式,四色彩插。
★优质纸环保印刷,字大清晰不累眼。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权威底本,批注精析。
★配套教材使用,增设“走进名著”“阅读建议”“资料链接”等栏目,帮助学生科学高效阅读。


【内容简介】

《乡土中国》是由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辑录而成。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分别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等各方面,深入浅出地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中国社会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届全体会议代表等。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等校教授。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纪念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纪念奖章。代表作有《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乡土重建》等。其著述大多收集于《费孝通文集》。


【媒体评论】

《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陈雨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高校社会学研究生入门考卷中*常见的名词解释是“差序格局”。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学教授和学者们认为,《乡土中国》中的这一术语是中国社会学对世界社会学理论的*贡献。

——郑也夫(北京大学教授)费孝通这个人样样通,近年来深入农村、工矿,使他更通了。他的名字就有一个“通”字么……费孝通是走江南谈江南,走江北谈江北,希望现在的青年人也能如此。

——梁漱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目录】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后记
附录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节选)
资料链接
阅读札记


【免费在线读】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b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c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