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给普通人的穿衣经:经营原创服装品牌“YUANJIA”10年,宁远作为服装品牌创始人、设计师、服装模特,以专业的眼光,献出实用的建议

衣柜里的普通款,如何搭配出温和无刺激、独立又谦逊的风格?不同材料有怎样的性格? 每一种色彩的表情是什么?

穿搭或购买衣服的工具书,非也!分享穿衣基本观念,告别模仿,打造自己的OOTD

☆本书作者宁远:从ZUI美女主播到“远远的阳光房”服装品牌创始人,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当代女性精神偶像。

淘宝店“远远的阳光房”35万粉丝、公号阅读过万,在女性读者中极具影响力。

☆《新周刊》、看天下、十点读书、凤凰卫视等重量级媒体多次专访,LOHAS乐活杂志连载作家,一个app热门作者,千万大V【治愈系心理学】多次热门转发。

陈晓卿、赵子琪、绿茶、杨葵、洁尘、许知远、程璧、杨菲朵推荐。

衣服与人相比,人永远是*位的。穿衣服时,请先取悦自己。

习惯去放下对“美”的执念和负担,穿衣服单纯只是为了过一种忠于内心的、真实的生活,让每一个女人成为她自己。


【内容简介】

衣服是我们面对世界的表情。这是一本给普通人的日常美学穿搭书。

皆川明说:“世界上有许多无法以“流行”二字概括的美好事物,那才是我想创造的类型。”宁远说:“我们做的是‘日常的衣服’,让普通人不那么耀眼,也能舒服地存在。”

这本书不想成为指导你穿搭或购买衣服的工具书,而是分享穿衣的“底层逻辑”,衣柜里的普通款,如何搭配出温和无刺激、独立又谦逊的风格?不同材料有怎样的性格? 每一种色彩的表情是什么?习惯去放下对“美”的执念和负担,穿上一件衣服之后,忘记它。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知道自己穿什么衣服好,风格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和日常的衣服日日相伴,过一种忠于内心的、真实的生活。愿每一个女人成为她自己,这样就好。


【作者简介】

宁远

作家,生活美学家。曾担任电视台主持人,获得过中国主持人奖ZUIGAO奖“金话筒”奖, 2011年辞去教职,离开主播岗位,经营原创服装品牌“远家YUANJIA”。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出版作品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爱与平常:一位妈妈的育己书》


【媒体评论】

年轻时她做过许多梦,梦不大,她都一点一点慢慢地实现了。

——十点读书

对于我来说,宁远是一个正面肖像。她的才华,她的热情,她的周到,她的情调,她的吃苦耐劳和种种巧思妙想,都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作家洁尘

我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她的摄影,她展现出来的生活方式。

我还买过她家的衣服,很实穿,调性鲜明,在人群中可以互相辨认。

——作家 候虹斌

宁远身上有我所羡慕的关于生活的样子:美好的家庭,三个孩子的妈妈,做衣服的手艺人,一个养活自己的阳光房……这一切,真的很动人。这个美丽自在到骨子里的女人,用她一点一滴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就想开间自己的小店》作者 夏小暖

成都没有阳光,但有她在的地方就显得很温暖。

一直那么努力地生长,又何尝不是一意孤行地燃烧。

——杨菲朵

她换任何一种工作,你都会觉得美好,她的一个特殊功能就是把任何一种生活,都过成美好的样子。

——丸子小

已经好多年了,衣柜里有数不清的远家的衣服。远家衣服*眼看不觉得惊艳,但买回家特别适穿,不是那种特别休闲的,周末穿没问题,上班穿也不觉得奇怪,但又和日常通勤装不一样。还有,远家的模特有好几个,每个人都不一样,她们让我觉得我也可以。

——嫣 宁远西藏行偶遇的铁粉买家


【目录】

序 穿衣服是一件映照内心的事

一、普通人穿搭美学

衣服是我们面对世界的表情

为什么穿衣服?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为什么总是少一件?

我的穿衣服进化史

做衣服是无中生有

衣服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风格这回事

时间的哀愁

不一般的普通美

穿对了衣服,我就想好好做人

当我们谈论优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服装里的仪式感

我想做给普通人穿的衣服

二、日常的衣服

与草木有染

白T恤,像早晨一样清白

如果想要一点点性感,试试露出后背吧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旗袍

外套风衣 风雨中抱紧自由

永不凋敝的牛仔裤

穿上连体裤就想舒展手脚

平底鞋 原谅我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少年锦时 衬衫

美丽的布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哪个女孩不爱花布呢

羊绒

混纺

家居服也可以很好看

背心 给你一个结实的拥抱

波点和条纹衫 永恒的少女和少年

连衣裙

全棉打底衫

好的配饰真的能画龙点睛

衣橱办公室

必要的色彩知识

风格的练习

和罗小姐关于“优雅”的对谈


【前言】

穿衣服是一件映照内心的事

衣服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态度。这是一本给普通人的日常美学穿搭书。

学习放下对“美”的执念和负担,穿上一件衣服之后,忘记它。将穿上这件衣服的自己投入到每一天的生活里,读书、写字、工作、带小孩、见朋友……做这一切的时候,怀着放松的心情,而不是老在想,哎呀,我这样穿太好看了,或者,太不好看了。

说到底,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实践“怎样穿衣服”,但终的目的是从“怎样穿衣服”这件事中解放出来。

穿漂亮衣服并不会让你一下子就变得好看,好看的是你自由又自律的姿态,是你的经历和想象力。

是衣服穿在我身上,还是我穿上了一件衣服?仔细想想,这两句话有点不一样。衣服和人,人永远是位的。一件挂在衣柜里的衣服只是半成品,是穿衣服的人终完成了它。

衣服和人是相互塑造的。千利休“茶道七则”中有一则就是“如花在野”(花は野にあるように)。意思是说,花要插得如在原野中绽放。如果我们用这句话联想一下穿衣服这件事,就会明白人、衣服和环境的关系。仿佛本应该如此,事物各归其位,呈现出自然而然的美,衣服穿在人身上,而人在环境里。

我希望向你讲述的,是日常的衣服。衬衣、牛仔裤、羊毛开衫、条纹T恤、风衣,这些每个女人衣柜里都有的普通款,如何搭配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同时身为一位服装品牌的主理人,我也在表达对不同材料的理解:亚麻有粗陶般随和又大气的质感,纯棉像一个了解你的同性好友,草木染色带给我们与大自然亲密的连接,而真丝则是每个女人献给自己的一份温柔……

我们还要学习一些色彩知识,每一种色彩的表情是什么。黑白配、同色系、撞色搭需要掌握哪些要义。蓝色仅仅代表宁静吗?高调的红如何搭出沉静优雅……

一开始,我打算把书名定为“普通美”。这三个字准确表达了我关于穿衣服的美学主张。普通美不是不追求美,而是适度的美,是处理人、衣服和环境的关系过程中,达到的一种放松又舒服的美。是“这样就好”,而不是“这样很好”。

把这个书名告诉了我尊敬并喜欢的作家洁尘姐,希望得到她的意见,她告诉我:“普通美”三个字虽然准确,但从文学的意味上讲,它太确定了,太“实”了,没有空间和张力,不如我们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

这次对话发生在六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这之后的每一整个白天和晚上,我都被书名的事困扰,直到凌晨一点,三个字突然冒了出来:素与练。

“素”和“练”在古代都指白色的绢帛。“素”也指白色、素色,“练”有给面料染色的意思。两个字放在一起,“素与练”,似乎有一种千锤百炼、翻越万水千山后到达的、本来的、原初的美,一种高级的朴素。

把这个想法说给朋友们听,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洁尘姐说:“抛开你前面的这些解释,‘素与练’,一听就有意思,有我一向喜欢的‘无理之妙’。”蔚红姐则说:“小远呀,你和你做的衣服给人的感觉就是‘素与练’的气质呢,一种退让但又通透的姿态。”还有人说,素与练,很中国,但不是古老的中国,它从很远的地方来,进入了日常……

以及,之所以会想到这个名字,是因为我的两个女儿,一个是小素,另一个是小练呀。


【免费在线读】

风格这回事

我想和你聊一聊我的妈妈,这还要从几年前我和我爸的酒后畅谈说起。

我爸来我生活的城市看我,我请他吃云南汽锅鸡。几杯酒下肚后,我突然问起:“爸,你当年喜欢我妈哪一点?”

我爸又喝了一口酒,砸一下嘴,停顿几秒,我感觉他的思绪已经回到很多年前。果然,他眨了下眼睛回到现实,对身边的女儿说:“这个啊,你妈是当时我们村爱干净的人。她喜欢穿白衬衣。”

我心想,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农村女人,每天下地干活,却穿不耐脏的白衬衣。每天干农活要把衬衫弄脏吧,那就得经常洗。那时候可没有洗衣机,洗衣粉都没有,我小时候还用过皂角呢。物质贫乏,所以妈妈并没有很多白衬衣吧,那么仅有的两三件白衬衣一定洗得好柔软,面料表层磨出淡淡的绒毛……

嗯,妈妈是个爱美、勤劳,用心过日子的女人。虽然她脾气不太好,嗓门大,但这多半也是爸爸惯出来的。一个爱干净、穿白衬衣的女人,无论日子多艰难多贫乏,生活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吧,因为她的内里总在向上、向美,渴望过一种清清白白的人生。

金子光晴有首诗叫《樱花》,是在哲学家鹫田清一的书里读到的。每次读我都觉得混身充满了力量:

即使凋零

也不要忘记

作为女人的骄傲

作为女人的快乐

莫去扶起梯子,莫去提起水桶

莫穿脏了的裤子

我还觉得:用点心思把自己变美是一种礼貌,你有责任营造一个美的环境和自身,这是你自己的需要,也是世界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美是责任,美是尊重,美也是道德。

我知道哪些服装适合我,我也知道通过服装想传达什么信息。服装是我好的朋友,有时候它帮助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有时候它让我们在某个角落身心安定,得以从容做自己。

了解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风格,懂得用服装表达内在。只要找对方向,往后就不必把潮流放在心上,因为潮流只是片刻浮云。

在穿衣服上,我们为什么不能跟别人一样呢?放下一定要将自己变得不一样的负担。衣服里的和平、民主和为他人考虑,做到了,同样能带来美感。

有时候我们为自己穿衣服,有时候为他人穿衣服。那种用心聆听他人,而不是只顾自己说个不停的人,不露声色的好心意,也许当时你不会觉得她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事后想想,有一个这样的人做朋友,是很珍贵的事情呢。

所以,我们说追求风格,表面看来是在设计自己的外表。事实上,风格有更多的底层逻辑。追求风格,绝不单单是为了彰显自我。从装点他人视线的思路出发设计的衣服一定很美。去茶室喝茶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茶室的环境,茶器的颜色和质感,桌上的插花……以此来考虑应该搭配的衣服,让衣服和环境搭配,这也是一种有公益心的“普通美”。

总而言之,简单、随意、慵懒与“不在乎”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花点心思在穿衣服这件事上,一个人的风格就体现在他与周遭环境的协调和细微的差异中。

在穿衣服这件事上呢,我还真是挺“以貌取人”的。并不是要穿得多好看,多华丽。我觉得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这里的“貌”是一个人认真对待自己后呈现在他人面前的那份耐心和从容。

我见过有风格的女人都比较年长,岁月如果是一把刀,那也是一把雕刻刀。经历让一个人丰富,时间使一张脸呈现内在的精神长相。生来就有风格这想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风格需要练习,你应该去实践,去玩儿,去犯错,这能让你更轻松地驾驭穿衣服这件事。

今年夏天的西藏行,我认识了一个叫“嫣”的姑娘。见面没多久,她给我展示她的网站购物记录,是一长串远家衣服的购买痕迹。她说:“已经好多年了,衣柜里有数不清的你家的衣服。”

她身上穿着的白裙子是去年夏天出的,有腰线但不收腰的宽松款,搭配黑色打底裤和马丁靴,背一个牛皮双肩包,长发飘飘,又温柔又帅气。

我问她,“为什么喜欢我家衣服呢?”

“你家衣服眼看不觉得惊艳,但买回家特别适穿,不是那种特别休闲的,周末穿没问题,上班穿也不觉得奇怪,但又和日常通勤装不一样。”

“还有,你家的模特有好几个,每个人都不一样,她们让我觉得我也可以。”

我被这深深的“懂得”感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这样的衣服呀。

做衣服给别人穿,当然也给自己穿。我们想穿什么就做什么,然后凭这件衣服去找到和我们一样的人。对于“给自己做衣服”这件事,当然会怀着满心的热爱。而面对喜欢远家衣服的人,这份“懂得”,我们想要把感谢和珍惜都缝进衣服里。

远家“模特”都不是专业的模特,我们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不完美,但足够鲜活。做模特多的小鱼,本职工作是远家产品经理,领唱是视觉部负责人,李慧是设计助理,贝壳是小个子的远家掌柜。这期新品我们出男装了,穿着蓝染T站在镜头前的小伙子,是新来的办公室主任。

每次上新,团队都认真拍照,定外景、想主题、找灵感……但我们总在避免精致和光滑。那种特别“生”的东西希望一直保持。我们希望表达出衣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的样子。

是的,我们做的是“日常的衣服”。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