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美国文学史从殖民地时期文学、革命时期文学,到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文学、多种族文学等,一脉相承,既体现延续性,又体现演化性。本书以文学流派为纲,兼顾时代性,突出文学史脉络,分析各个时期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影响,突出各流派特点,力求全面、准确、扼要地展现美国文学史面貌。于其史实,有所钩稽,力求准确;于其作品,撷取精选,以增该书可读性;于其作家,秉持公心,评论适当;是一本简明生动的美国文学史。


【作者简介】

贾志浩,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波兰西里西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出版《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物理学专业英语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写作技巧》(英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发表核心论文15篇。


【目录】

目录
*部分殖民地时期文学(1620—1763)

*章七年战争_00

第二章清教文学_00


*节威廉·布拉福德_00

第二节约翰?温斯罗普_00

第三节安妮?布拉兹特里特_00

第四节玛丽?怀特?罗兰德森_00

第五节爱德华?泰勒_00

第六节科顿?马瑟_00

第七节罗杰?威廉斯_00

第八节乔纳森?爱德华兹_0

第二部分美国革命时期文学(1763—1815)

*章启蒙运动_0

第二章政论文学_0


*节本杰明?富兰克林_0

第二节托马斯?潘恩_0

第三节托马斯?杰斐逊_0

第四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_0

第五节菲利普?弗瑞诺_0

第六节罗伊尔?泰勒_0

第七节威廉?希尔?布朗_0

第八节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_0

第九节休?亨利?布拉肯里奇_0

第三部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1815—1865)

*章早期浪漫主义文学_0


*节华盛顿?欧文_0

第二节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_0

第三节威廉?卡伦?布莱恩特_0

第二章超验主义文学_0


*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_0

第二节玛格丽特?富勒_0

第三节亨利?戴维?梭罗_0

第三章霍桑、麦尔维尔和坡_0


*节纳撒尼尔?霍桑_0

第二节赫尔曼?麦尔维尔_0

第三节埃德加?爱伦?坡_0

第四章惠特曼和狄金森_0


*节沃尔特?惠特曼_0

第二节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_0

第五章反奴隶制作家_0


*节哈里特?比彻?斯托_0

第二节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_0

第三节哈丽特?安?雅各布斯_0

第四部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1865—1914)

*章地方文学_0


*节马克?吐温_0

第二节其他地方作家_0

第二章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迪安?豪威尔斯_0


*节亨利?詹姆斯_

第二节威廉?迪安?豪威尔斯_

第三章自然主义文学_


*节哈姆林?加兰_

第二节斯蒂芬?克莱恩_

第三节弗兰克?诺里斯_

第四节杰克?伦敦_

第五节西奥多?德莱塞_

第四章19世纪女性文学_


*节凯特?肖邦_

第二节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_

第三节伊迪丝?沃顿_

第五部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1914—1945)

*章现代主义之过渡_


*节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_

第二节罗伯特?弗罗斯特_

第三节薇拉?凯瑟_

第四节舍伍德?安德森_

第二章美国现代主义在欧洲_


*节格特鲁德?斯坦因_

第二节埃兹拉?庞德_

第三节艾米?洛威尔_

第四节H.D._

第三章美国现代小说_


*节威廉?福克纳_

第二节欧内斯特?海明威_

第三节斯科特?菲茨杰拉德_

第四节约翰?多斯?帕索斯_

第五节约翰?斯坦贝克_

第六节辛克莱?刘易斯_

第七节厄普顿?辛克莱_

第四章美国现代诗歌_


*节T.S.艾略特_

第二节华莱士?史蒂文斯_

第三节威廉?卡洛斯?威廉斯_

第四节E.E.卡明斯_

第五章非裔美国现代文学_


*节吉恩?图默_

第二节兰斯顿?休斯_

第三节佐拉?尼尔?赫斯顿_

第四节理查德?赖特_

第六部分1945年至21世纪多元化文学

*章美国戏剧:三大戏剧家_


*节尤金?奥尼尔_

第二节田纳西?威廉斯_

第三节阿瑟?米勒_

第二章1945年至60年代主要小说家_


*节拉尔夫?艾里森_

第二节詹姆斯?鲍德温_

第三节弗兰纳里?奥康纳_

第四节尤多拉?韦尔蒂_

第五节索尔?贝娄_

第六节伯纳德?马拉默德_

第七节J.D.塞林格_

第八节约瑟夫?海勒_

第三章1945年后美国诗歌_


*节西奥多?罗特克_

第二节伊丽莎白?毕肖普_

第三节罗伯特?洛威尔_

第四节西尔维娅?普拉斯_

第五节艾德里安娜?里奇_

第六节艾伦?金斯伯格_

第七节加里?斯奈德_

第八节理查德?威尔伯_

第四章20世纪60年代后小说_


*节约翰?巴思_

第二节托马斯?品钦_

第三节乔伊斯?卡罗尔?奥茨_

第四节雷蒙德?卡佛_

第五节约翰?厄普代克_

第五章当代多种族文学_


*节托妮?莫里森_

第二节艾丽斯?沃克_

第三节马可辛?洪?金斯顿_

第四节谭恩美_

第五节李昌瑞_

第六节纳瓦雷?斯科特?莫马迪_

第七节莱斯利?马蒙?西尔科_

第八节路易斯?厄德里克_

第九节理查德?罗德里格兹_

第十节安娜?卡斯蒂洛_

第十一节桑德拉?希斯内罗丝_

第六章流散文学_


*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_

第二节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_

第三节裘帕?拉希莉_

第四节切斯瓦夫?米沃什_

参考文献_


【书摘与插画】

第三部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1815—1865)
美国文学史纲要

美国纯粹文学出现在19世纪,1815年(美国革命结束)至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它分两个阶段:1815—1850年为早期浪漫主义文学时期,以美国为背景、以美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问世。欧文是*位取得国际威望的美国作家,其《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端;库柏开创了美国小说,描写美国本土自然风光:原始森林、广袤平原、无际草原、苍茫大海,呈现“西部开拓”景象,讴歌新生美国。1850—1865年是后期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美国掀起了“超验主义运动”,该运动极大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美国文学创新力突然爆发,文学巨擘横空出世,创作出伟力卓越作品:爱默生《论自然》《论自立》《论美国学者》,霍桑《红字》,麦尔维尔《白鲸》,梭罗《瓦尔登湖》,惠特曼《草叶集》,狄金森诗歌等,把浪漫主义推向高峰。

1815年,美国革命结束,外部危险解除,美国生活更加独立,与欧洲交流限于外交层面。美国西扩迅猛,他们“文明化”印第安人,夺其领地,摧毁其文明。浩瀚无垠大西部即将成为美国“国土”,这种内部扩张带来美国国家主义。国家主义带来浪漫主义,美国浪漫主义的特点是:*,美国民主制度可行,西部大开发改善了生活工作条件。第二,赞美自然,要与“新”大陆建立新关系。第三,注重情感和直觉而非理性,质疑启蒙作家对宇宙和人性理性的阐释。浪漫主义者抵制理性主义基石乃康德之《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1781)。浪漫主义作家自由表达情感,想象丰富,注重精神,有时也害怕黑暗和未知。第四,启蒙运动取消了中世纪,浪漫主义则怀旧中世纪。同时,“繁荣”的“东方”过去成为想象源泉。第五,浪漫主义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超过社会,反对传统习俗,但怀旧仍是浪漫主义一个方面。第六,自然是善之源泉,浪漫主义作家对自然体现极大热情。第七,文化民族性,浪漫主义者为自己的文化天才和文化遗产而自豪。

美国浪漫主义受欧洲浪漫主义,特别是德国、英国和法国影响,但没有政治色彩。美国此时乃农业国,田园诗浓烈,乡村生活幽默。直到美国内战,浪漫文学不仅主导美国文学艺术,还影响国家政治哲学。

*章早期浪漫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是欧文、库柏和布莱恩特。他们以本土历史传说、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题材,用浪漫笔调,描绘童年时期的美国,成为美国民族文学先驱。

*节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是*个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作家。欧文文风明丽晓畅,委婉绵密、舒适亲切,富谐趣、盛彩藻;游记高华清俊,触处成趣。其作品被翻译成12种语言,出版50多次,得到柯勒律治、布莱恩特、斯科特和狄更斯赞誉。

代表作《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Gent,1819—1820)包括名篇《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和《睡谷的传说》(“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欧文还是历史传记作家,《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to the End of the Dutch Dynasty,1809)和《哥伦布传》(A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V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1828)等想象丰富、生动幽默、诙谐讽刺。

欧文作品的浪漫感来自德国哥特文学和沃尔特?斯科特(Walter Scott)作品,早期他也对艾迪生(Addison)和斯蒂尔(Steele)之《旁观者》(Spectator)感兴趣,模仿其风格。欧文成为欧洲文学使者,架起了美国和欧洲文学桥梁。

华盛顿?欧文出生于纽约下曼哈顿,父亲乃富有的五金商人。欧文乐意接触上层人,赞成联邦制,其贵族感使他远离清教。孩童时身体虚弱,在纽约神学院接受教育。成年期,欧文游历首都纽约,行走于市政厅达官显贵之间;带枪领狗,探索哈德逊河旷野。他喜欢离奇古怪故事,闲逛纽约荷兰人区,倾听早期荷兰人故事。

他在《见闻札记》“作者自叙”中写道:

我平生*喜游览新境,考察种种异地人物及其风习。早在童稚时期,我的旅行即已开始,观察区域之光,遍及我出生城镇的各个偏僻之所与罕至之地;……及长,我观察的范围更续有扩大。无数假日下午尽行消磨在郊垌的漫游之中。那里一切在历史上或传说上有名的地方,我无不十分熟悉。我知道那里的每一处杀人越货之所喻鬼神出现之地。我继而访问了许多邻村,观察其他的风俗习惯,并与当地的圣贤和伟人接谈,因而极大增加了我的原有见闻。一次,在一个漫长的夏日下午,我竟漫游到了一座远山之巅,登临眺望,望见了数不尽的无名光土,因而惊悟所居天地之宽。……我游历了自己国土的各个地方;而如果我的爱好仅限于妍丽景色的追逐,则快心悦目,尽可以无须远求,因为纯以大自然的妩媚而论,此邦确可谓得天独厚,世罕其俦。试想那银波荡漾、与海相若的浩渺湖面;那晴光耀眼、顶作天青的巍峨群山;那粗犷而富饶盈衍的峡岸溪谷;那雷鸣喧豗于阒寂之中的巨大飞流急湍;那绿色葱茏、好风阵阵的无际平原;那庄严静谧、滚滚入海的深广江流;那万木争荣、无径可循的茂密森林;那夏云丽日、谲诡幻变的灿烂天空;——不,在自然景物的壮丽方面,美国人从不需要舍本土而远求。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

欧文学习法律,1803年,他停下法律工作,去上纽约州边界和加拿大东部旅游。1804年,他去罗马,见到美国画家华盛顿?阿尔斯顿(Washington Allston),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他回到美国,对美国地方性极其敏感。1806年,他成为职业律师,但他致力于文学。后来,他加入文学圈子。期间,他出版了*部著作《萨尔马贡迪》(Salmagundi,1807—1808)。《萨尔马贡迪》是欧文与其哥哥威廉和詹姆斯?柯克?保定(James Kirke Paulding)合著,乃散文、诗歌大杂烩,很快成为纽约文学圈子谈论主题。之后,他出版了《纽约外史》,收入颇丰,赢得世界赞誉。它既有事实,也有虚构成分,是部杰出喜剧。迪德里希(Diedrich)是荷兰后裔,单身汉,性格古怪滑稽。欧文善意戏谑,赢得赞美,亦遭致荷兰后裔批判。其讥诮对象还有第四章:基夫特(Kieft)州长影射托马斯?杰斐逊。

1815年,欧文重返欧洲,滞留17年。他欲用美国背景,再造欧洲文化,《见闻札记》使欧文在欧美声望鹊起。1826年,欧文出任美国驻马德里公使随员,1842年至1845年任西班牙公使。但他被公认为作家,终生单身。

其作品分散文、札记、短篇小说、传记,但短篇小说更出名。

《见闻札记》中有些散文怀旧英国传统生活:《圣诞晚餐》(“The Chiristmas Dinner”)、《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on-Avon”)、《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Westermingster Abbey”)等;有些涉及美国:《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

《瑞普?凡?温克尔》讲述瑞普的奇特经历。哈德逊河以西不远,地形高亢,巍然高耸云端,威凌四周村庄。瑞普所住村庄坐落于此山脚下,村落中缕缕轻烟袅袅升起,硕石屋顶熠熠于丛树间。这一古旧小村为早年荷兰殖民者所建。

“瑞普生性上的*缺点即是他对一切能够产生利益的劳动有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厌烦心理。”这也“并非是因为缺乏勤奋或毅力所致”。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1页。
他声称,他在自己的地里干活无用,那是远近周围*糟糕的一片土地,那里件件事儿都出问题,你再努力也出问题。“他的栏栅就是屡建屡塌,他的牛不是走失就是进了菜地,他地里的莠草比谁家地里的都长得更快;就连雨的下法都来得特别,什么时候他正有活要在户外来干,偏偏那工夫雨也就正好来了。因此之故,尽管*的偌大家业在他的手下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少到如今只剩下一小片地来种点玉米土豆,就连这片巴掌大的地块也是周围地里经营得*不善的。”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1页。

然而瑞普却是个天生快乐的家伙,有一副愚而随和的好性情:对什么都不认真,吃什么都不在意,只要得来不太费心思和精力就行。“他的老婆却会在他的耳边整天数落个没完,骂他懒惰,骂他粗心,骂他家混成这样,全是他造成的。”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自朝至暮,她的舌头一刻不停地骂,他的言行都遭致滔滔不绝的训斥。瑞普被逼至绝境,逃避地里劳动和与妻子吵闹的*办法就是把枪一荷,溜入山林中。在树下一坐,将背包里的东西与伍尔夫狗一起分享。

某个美好的秋日,长时间漫游后,他不知不觉登上了喀斯基山的一处绝高地带,追逐松鼠跑上去。此时天光不早,他气喘吁吁地往一绿色小丘一卧。他刚要下山,忽然听到远方有人呼唤他,他走近看时,发现此人长相奇特。来人肩头背负圆桶一只,内盛酒浆之类,示意瑞普近前帮他。他们来到一个凹陷空地,仿佛一小型露天剧场,奇形怪状之人在玩九柱戏,穿着也奇异。瑞普走近,这些异人将木桶内容倒入大肚酒壶中,示意他过来陪侍。异人不动声色地畅饮起来,瑞普恐惧心渐渐消除,趁人不注意,也斗胆偷尝了一口那酒,深感奇妙。他本贪杯之人,一杯一杯地喝起来,终于神志昏昏,陷入酣睡之中。

一觉醒来,他发现他不在原来的地方,他人也踪迹全无。身旁就剩下一杆旧火枪,伍尔夫也不见了,关节也僵硬了。他勉强下山,来到村郊,许多村人中他没有一个人认识。村子来了许多陌生面孔,自家房子败坏不堪,一只癞皮狗狺狺叫了两声。室内空无一人,他高呼老妻和子女,声音回荡一阵,旋即归于阒静。

村中客店变成了旅舍,旁边的那棵大树不见了,代之以一根光净的高杆。大街上有很多人在谈论着选举大事,谈论着革命战争,谈论着摆脱英国羁绊,谈论着成为合众国自由公民等。

瑞普之梦乃“美国梦一部分”,与牛奶和蜂蜜之“应允之地”(“Promised Land”)(《旧约?创世记》)形成对比。但瑞普没有耽于盲目乐观,20年一觉醒来备感困惑:怎么一夜之间世界大变?瑞普困惑代表了部分美国人:怎么一夜之间竟成合众国公民了?新生的美国会怎么样?他们或许有瑞普同样的感觉:“天知道我是谁……我已经不再是我自己——已经成了别人——不远的那个才是我自己——不——是哪个别的人钻进了我的身体——昨天夜晚我还是我自己,可我在山里睡着了,有人就把我的枪给换了,把一切都给换了,连我自己也给换了,所以我也说不清我叫什么名字,或者我是谁!”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第219页。

怀疑的瑞普*后心甘情愿地接受新兴美国,过去成了记忆和故事;有了新公民身份和意识,瑞普迎接新生代。

《睡谷的传说》讲述乡村教师伊卡博德?克莱恩(Ichabod Crane)偶遇“无头骑士”的故事。克莱恩来到美妙睡谷:“这里崇山环抱,静极幽绝,世所罕有。小溪一湾,流经此地,其声潺湲,适足催人入梦。”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第219页。
此乃一位名唤伊卡博德?克莱恩的有趣可敬先生来睡谷寄居、教授此地孩子之崇高目的。“先生颀硕而奇瘦,窄肩,臂股皆长,手离袖口真不知有几里远,一双巨脚亦足供铲土之用,身体各部也只是被松散地连到一起。先生之头小而顶平,耳大,眼亦大,色碧而乏神,生着一副水鸷般的长鼻,故观看起来活像横插于其细颈上的一具风标,足以向人报知风向。”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22页。
先生在当地女流中享有地位,情趣才艺,亦均可观,与田舍郎大不同,学识上仅次于牧师。

他按当地乡俗轮流吃住于所授农户子弟家中,每过一周,再换一家。在每周某个夜晚聚到一起接受他唱诗训练的弟子中有一名叫卡特琳娜?凡?塔塞尔的,乃一殷实庄主独生女:“年方十八娇艳如花的美貌女郎,丰腴、成熟、娇媚、鲜嫩,双颊红得赛过她父亲栽的蜜桃。”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28页。
在当地遐迩闻名,不仅因其美,而且要价亦高。“更何况天生一个风流坯子,俏姐派头,这点仅从那穿戴上便不难看出,其特点为总是能集各类新旧式样于一身,因而*能衬出她的姿媚。”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28页。
克莱恩对于异性本来就有一颗温柔而痴迷的心,所以也毫不足奇,像这样一个醉人的尤物很快就使他大生好感,特别是正式拜访过她家后。但他必须应战成帮成群、真正有血有肉的求爱者。群雄中,*难对付的当属布鲁姆?凡?布兰特,他素以膂力和结实闻名遐迩。他也相中卡特琳娜,将她视为公开追求对象。克莱恩应该无功而返,但他悄悄混入,徐图进展,凭借唱诗教师身份,不断出入其家。克莱恩成了布鲁姆及其同伙野蛮骑手疯狂迫害的对象。在凡?塔塞尔邀请的游乐会后,按照当地规矩,情人可以与继承人进行密谈,但克莱恩神情颓唐沮丧,踏上归村的途程。他骑马走到桥边,窥见一巨怪,正准备纵身一跃,扑向旅人。

他哼哼起赞美诗,鬼影扑向路中央,乃身材魁梧之骑手,所乘黑马亦庞硕。克莱恩策马疾驰,骑手亦并驾齐驱,骑手与他始终若近若离。这时,怪物突然从马镫上直立起来,将其头砸向克莱恩,克莱恩躲闪不及,那骷髅正中其头,将他打一个筋斗,打落马下。他所骑马、鬼马及其鬼骑手都不见了。

几年之后,人们发现克莱恩还活着,他已另择他居,并于办学之余,兼习法律,当律师、做政客、搞竞选、为报社撰稿等。

《睡谷的传说》反映了美国革命前后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变化,恬静安详的睡谷环境被打破。欧文设想了一个乌托邦的睡谷理想地:“如果何时我也忽生退隐之想,以使我能悄悄遁出这个尘世及其烦忧,而将这劫后余生只在睡梦之中安稳度过,我会再想不起还有比这幽谷更理想的地方了。”
[美]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高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20页。

欧文还出版了其他小说:《布雷斯布里奇田庄》(Bracebridge Hall,1822),《旅人述异》(Tales of a Traveller,1824)(包括哥特故事《德国学生历险记》和《魔鬼和汤姆?沃克》),《阿尔罕伯拉》(The Alhambra,1832)(讲述摩尔人埋藏珍宝传奇)。《哥伦布传》以西班牙水手、历史学家纳瓦雷特(Navarrete)作品为蓝本。起初欧文欲翻译成英文,后写成哥伦布自由梦想。欧文踟蹰于历史与传奇之间,但作品大部分乃传奇。主人公哥伦布描写颇具戏剧性,传记亦有奸诈西班牙人、高贵野蛮人、美人鱼、牛奶之海、哥特雷暴,但亦有真实记载。

《攻克格兰纳达》(A Chronicle of the Conquest of Granada,1829)更不确定欧文是写史还是浪漫传奇。《阿斯托里亚》(Astoria,1836)是*部美国商人大亨J.J. 阿斯托传记,撰写时正值美国疯狂西部扩张时期。

尽管欧文作品出色卓越,但也遭致普遍批评:作品缺乏知识深度,美墨战争、滑铁卢事件等描写缺乏智慧,亦未深刻洞悉英美关系、美国帝国主义扩张,道德方面他又缄默。虽然如此,但欧文作品寓意深刻,亦非说教,颇具建设性;其讽刺幽默总是出于善意与理解,显示其宽宏大度;更重要的是:喜剧琐碎情节背后燃烧着生活激情,忧伤传奇体现亘古不变定律。


返回顶部